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塑料已广泛存在于各种食品、调味品、饮用水、饮料和大气沉降物中,人类不可避免地都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饮酒和吸入接触微塑料。
“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碎片,这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新兴污染物。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微塑料已“入侵”人体多个部位。
2018 年,欧洲肠胃病学会首次报告在人体粪便中检测到多达 9 种微塑料。2020年研究人员发现6 位健康孕妇中有4位的胎盘中存在5~10 微米大小的“微塑料颗粒”。2022年,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类血液中存在微塑料。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于2020年开展的人体模型的空气采样实验表明一个轻度活动的男性每日可吸入微塑料颗粒接近 300 个,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邻近的肺组织病理标本也存在塑料微纤维。
微塑料进入人体后,会对身体多个器官产生危害,研究表明微塑料不仅会对内分泌系统及器官产生危害,还会影响肾脏、肝脏和甲状腺功能,增加癌症、糖尿病、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病及炎症风险,甚至有可能导致男性和女性生殖发育改变、不育以及生殖细胞改变。
然而,微塑料的可怕远远不止如此,近日,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nomaterials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Micro- and Nanoplastics Breach the Blood–Brain Barrier(BBB):Biomolecular Corona’s Role Revealed”,揭示了一个更令人惊讶的现象——仅摄入后2小时,微塑料便会穿过血脑屏障(BBB)抵达大脑。
研究人员将3种不同大小的MNP - PS颗粒混合物(9.55µm,蓝色荧光;1.14µm,红色荧光;0.293µm,绿色荧光)灌胃给小鼠以观察颗粒是否能穿过血脑屏障。令人惊讶的是,在灌胃后2小时小鼠脑组织中就出现了大量的绿色荧光信号,这表明0.293µm尺寸的微塑料颗粒在给药后不久就被吸收了,4小时后,这些纳米塑料颗粒的数量开始降低。上述实验结果表明MNP - PS颗粒可以在短时间内穿过胃肠道屏障和血脑屏障,但只有0.293µm大小的颗粒能够从胃肠道吸收并穿透血脑屏障。这表明颗粒的大小可能是它们穿透血脑屏障能力的关键因素,纳米级的微塑料颗粒具有更高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它们可能比较大的微塑料更具活性,并且可能更有害。最近发表的一项人类粪便中的微塑料分析就发现粪便微塑料与炎症性肠病之间存在相关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到5459个微塑料,而健康人群中只检测到3070个,炎症性肠病患者粪便微塑料浓度(41.8 items/g dm)明显高于健康人组(28.0 items/g dm),这种粪便微塑料与炎症性肠病状态之间的正相关表明微塑料暴露可能与炎症性肠病的疾病过程有关。健康人群中检测到的微塑料的大小范围为4.4-333.2µm,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粪便中的微塑料大小为1.7-393.8µm。大多数微塑料(99.7%的健康参与者和97.5%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均小于300µm,炎症性肠病患者粪便中小于50µm的微塑料比例(54.9±16.6%)显著高于健康组(45.1±15.8%)(p < 0.001),而50-300µm的微塑料比例(42.6±15.9%)则显著低于健康者(54.6±15.5%)(p < 0.001)。这项研究还调查了饮酒习惯、饮食习惯、工作和生活条件与粪便微塑料的关系。在健康和炎症性肠病参与者中,饮用瓶装水的参与者粪便中的微塑料浓度分别是饮用开水的参与者粪便中的微塑料的2.1倍(p < 0.001)和1.7倍(p < 0.05),食用外卖食品的参与者粪便中的微塑料浓度分别是食用家常菜参与者粪便中的微塑料浓度的1.6倍(p < 0.0001)和2.0倍(p < 0.0001),经常接触粉尘的参与者粪便中微塑料的浓度是未接触粉尘的参与者粪便中微塑料的浓度的1.8倍(p < 0.01)和1.9倍(p < 0.001)。可以看到饮用水和食品的塑料包装材料以及工作和生活条件下的粉尘暴露是人体微塑料暴露的重要来源。微塑料的可怕已经不言而喻,因此是时候和外卖盒、瓶装水说“拜拜”了!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681341860
微信学科群:神经科学群、医学、基础科学等纯科研交流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