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火了,让娃赶紧看聊斋?更重要的事却忽视了……
你们好,我是biu妈!
前不久刀郎的《罗刹海市》一下子就火了,这首歌取材于《聊斋异志》中的故事,歌曲本身也颇有深度,就像网友们说的,没点文化还看真不懂。
我发现身边有些妈妈快速抓到了这个“热点”,赶紧买了《聊斋志异》准备给娃看。
但恕我直言,这个时候只想着赶紧让娃去看《聊斋志异》,其实一点儿也不重要,甚至有点浮于表面了。
我注意到,央视等官媒和不少名校文学院教授都纷纷来点赞这一首很火的流行歌曲,这事儿绝对是少见的。
他们称赞它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结合经典作品和现实进行了合理创作,以及引起了大众对古典名著的兴趣!称之为乐坛的“一股清流”。
这些声音,我觉得更值得咱们家长引起关注和思考。
为什么不管是官媒,还是大众,都很在意这首歌的 “文化深度”?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这几年大家苦“网络神曲”久矣,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有深度的音乐创作了。
咱们都是当父母的,大家回忆一下,这几年爆火流行的歌,是不是大多都是没啥营养的“口水歌”,而且这些歌曲还特别洗脑,传唱广泛。
听到自家小朋友哼哼“爱如火”“学猫叫”“卡路里”,就问你们这种时候闹心不闹心?反正我是有点闹心的。
▲ 图源:网络
如果老是这种网络神曲爆火,那么劣币驱逐良币,乐坛将会变成一潭死水。
音乐作品如此,孩子所处的语言环境更是如此。
“网络神曲”也是一个侧面,比它更让老母亲深深担忧的,是网络神曲生长的土壤——肤浅、碎片化的网络语言环境,其实已经在慢慢侵蚀孩子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01
网络语言有多泛滥
语文老师都要心梗
先分享几个网上看到的“小学生乱写答案”的例子,大家乐一乐~
▲ 图源:网络
好笑吗?
是挺好笑的,每次看到我都会笑很久,这也是家长群里非常“喜闻乐见”的聊天素材。
但笑过之后,难道大家不觉得可怕吗?
连写作业都这样明显要用书面语言的地方,都出现了这么多的网络用语,生活中得多泛滥啊!
我家biu也经常会冒出几句,什么“芭比Q了”,什么“意难平”了,什么“这个老六”……
特别是有一天,她在玩数感星球时,下意识冒了一句“卧槽这个好难啊,我这都能做出来,666啊!”
我和她爸猛地同时转过头盯着她,她自己也吓了一跳,丢下ipad连忙摆手——
“妈妈!我不是故意说脏话的!”
自以为我家对日常用语都特别注意,对娃上网也管控得不错,真是防不胜防啊……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们到底知道这些语言是什么意思吗?
曾经有语文老师做过调查,发现孩子们其实也不完全知道这些梗的意思,纯粹瞎跟风。我家几次对娃的“刨根问底”,也发现她就是说说好玩而已。
但是即使不知道,孩子们经常说,经常用,时间长了,网络用语会替代常规表达,会导致一些原本会组织的语言,都忘了怎么用。
听别人说了任何事情,都可以用“666”回答;
任何强烈的情绪都只会用“卧槽”“awsl”来表达;
称赞一个事情就只会“绝绝子”“yyds”;
……
所以很多老师都表达过类似的担心,如果任由孩子沉浸其网络,是真的会毁了娃的表达能力。
▲ 微博一位老师的担忧
02
长期使用网络语言
真的会让人变笨
其实biu妈个人对短视频等网络传播方式持开放态度的,因为它直观又高效,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
但问题在于,网络的内容来源是良莠不齐的,很多人为了“流量”,在网上会倾向于用情绪化、刺激性强、娱乐性的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只重视情绪,别的什么语言情景、语法、甚至具体的含义统统不管!
比如 “卧槽”、“AWSL”、“YYDS”、“666”这些词,完全只有情绪,没有太大实际意义,但似乎又能表达一切情绪,所以特别容易流行。
▲ 图源:网络
如果所有问题,看似都可以用一种思路,简单粗暴地解决,正常情况下你会怎么办?
当然不会再去尝试别的解决方式!而且会逐渐忘记,原来还有别的解决方法。
表达能力也是一样,如果一直重复被动输入这种情绪化、刺激性的表达,语言真的会退化厉害。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
对成年人尚且如此,对孩子的影响是更可怕的。
孩子尚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完全学会中文的规范表达,仅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分辨出中文正确用法和网络用语的界限,这些畸形的表达方式,可能就成了他们对中文表达的第一印象。
而这样不追求适用语境,也不追求准确性的表达方式,用久了,人们就会越来越少调取思考语言表达的各种变化,变得懒惰。
表达的懒惰,会导向思维的懒惰;
思维的懒惰,最终导致的是深度思考能力的不断退化。
对,这就是变笨了!
03
减少网络语言的危害
咱们要会"抢占阵地"
有家长说,那我不让娃接触网络,是不是就可以了。
当然不是。
一是完全切断孩子和网络的接触,不现实。
现在网络语言仿佛是新时代的“摩斯密码”,是孩子之间的“接头暗号”,家里禁了,指不定她还会从哪里学到,而且当娃知道你不让,就会躲着你去接触,更加难以防范……
二是网络也是“双刃剑”,并非没有优点。
前面其实也说到过了,网络传播效率高、易接受,如果能够合理利用,也是可以给孩子学习带来很大帮助的。想想自己网盘里存下的十几个G的资源是为啥存的吧,是不是这个道理。
正确的做法是啥呢?
我们可以把孩子的表达能力当做一快“阵地”,咱们如果先用优秀的、准确的、丰富的表达去占领阵地,那么网络语言的侵略性,就会变小。
反之,如果我们放任不管,孩子的表达能力就会被网络用语侵蚀。
至于具体怎么去“攻占”阵地,我觉得有几点是很重要的。
1
和孩子对话尽量使用完整准确的表达。
其实就是和孩子说话时,尽量用语法完整的句子,并且尽量和孩子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说。
当孩子问:“会下雨吗?”
我们日常的回答是:“我觉得会。”
口语来说,这样回答无可厚非。但这个句子从语法上来说,是不完整的,也没有给孩子解释这样回答的原因。
如果希望对孩子语言发展更有帮助,我们可以尝试下图这样回答:
举个例子:
“我觉得会下雨。”
完整回答孩子问题
✓
我觉得今天会下雨。
解释原因
1
“因为我今天早上看了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说会下雨。”(分析外部信息)
解释原因
2
而且今天空气很闷热,云层很厚,这种情况一般都会下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同样,我们在给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也应该要求他们用完整的方式来回答。
这样说话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会比较费力,但是对孩子联系完整、精确的表达方式,绝对是有帮助的。
也许每天、每周约定一段时间,咱们全家人必须这样说话,当做一个固定的家庭游戏,那么久而久之孩子的表达就会得到很好的练习。
2
给孩子输入更丰富、更高级的表达。
可不是让大家简单粗暴去让孩子抄好词好句哈,不动脑子的摘抄有多大用,大家都明白。
真正有用的是,我们和孩子对话时,可以重复他们的句子,然后提供更丰富、更高级的表达方法。
比如大家最近都要出去旅行吧,看到美丽的景色,也别一句“好美啊”、“好好看啊”就完了。水可以是碧波荡漾;树可以是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甚至不需要多么高级的词汇,就是尽量说详细一点也好啊,“水看起来有一点蓝色、又带一点绿色,十分清澈,甚至可以看到水下的石头和水草……”
▲ 春天去了趟九寨沟
如果家长觉得自己“笨口拙舌”,搞不好会成为孩子表达上的“绊脚石”,那么外部补充就尤为重要。
除了多读书、读好书以外,在媒体上、新闻里、生活中看到特别好的表达,都可以提醒孩子关注。
比如央视体育频道的解说词经常就很绝。曾经对著名花样滑冰运动员羽生结弦的评论是:
“容颜如玉,身姿如松,天若惊鸿,婉若游龙,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羽生结弦,一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选手。”
多么好的表达啊!是可以把视频存下来让孩子多听几遍的程度。
3
长久的坚持朗读。
阅读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今天不再赘述。我想特别提一下的是,一个很重要的阅读方法——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最大的好处是容易坚持,也容易出效果。
我家biu这个暑假各种学习任务中,朗读古诗词,是坚持得最轻松的一项任务。别的学习任务,偶尔还要拖一拖耍个赖,唯独朗读古诗词,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
另一方面,朗读时孩子会同时用眼看到内容,用耳听到自己读内容的声音,于是大脑会接受双重的语言刺激。
久读成诵,很多优秀的表达方式,不知不觉就被记住。
上周末旅行去看个瀑布,居然冒了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惊到我了!
能说“飞流直下三千尺”,还是脱口而出“卧槽”,就看是哪一句,先攻占孩子的大脑了。
总之,孩子的表达是一块需要争夺的阵地,家长要有意识去占领,不然已经被网络用语攻占的时候再想夺回阵地,就难了。
biu妈的叨叨:
嘿,今天的话题可能有点严肃且“思路清奇”哈,算是个专业习惯吧~
大学时候biu妈主修的是传播学,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是绕不开的必读,里面提到过随着印刷媒介的没落和电视媒体的兴起,娱乐化的传播会改变受众的思维方式。
他的“预言”现在看来,几乎可以完全对标“互联网的危害”。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而是我们热爱的。当所有的东西以娱乐化的方式传播,人类就会成为娱乐的附庸,心甘情愿的堕落,直到娱乐至死。
有时候不禁会想,如果波兹曼活到现在,看到他的警示非但没起作用,还愈演愈烈,会不会被气死。
但时代的洪流就是这样的,我们其实完全不可抵抗。
我们不可避免的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孩子已必然是“互联网原住民”,没有必要、也最好不要将网络语言当作洪水猛兽来对待,只能谨慎对待,合理利用。
避而不谈、谈之色变,其实更加后患无穷。
直播预告丨孩子的表达能力,语言是表,想法是心。如何培养孩子表达创意想法?今天中午12点,来直播间听Hebe老师说说~
点击下方按钮即可预约直播!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