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未来生命时代的大科学和大产业
编者按:
中国生物经济50人(杭州)论坛
高端报告展示之七
华大的发展,不缺科研、技术和资本,但是我们缺有效市场和有力政策支持。我今天重点讲这个问题,讲科技与制度优势的双重加持。
美国举国体制科学创举及启示
讲到科技与制度优势,我们回顾一下美国举国体制下的科学创举,最后的转化是什么规律。第一颗原子弹是280亿美元,到现在的效益大概十倍。现在的电费是每度电3毛钱,核裂变3分钱,但是核聚变可能1分钱。
再看外太空。马斯克的SpaceX提出三五年内实现100美元一公斤的载重。我国价格是SpaceX的一百倍以上、一千倍,我们在成本上的差距还很大。
第三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实际上是IT和BT的大融合计划,当年(2003)花费38亿美元,十年以后(2013)的投入产出比是1:141,最近这十年没再统计了。所以当价格降到1000美元做一个人的基因组时,奥巴马提出了预算48亿美元的精准医学计划。华大在2021年实现了一个基因组1000块人民币,实际我们在国外销售是99美元,凡是美国人提出一个美元的价格,我们就将其变为人民币单位。2023年,美国提出1000美元的多组学精准医学诊断和防控,我们就提出实现1000人民币的多组学。
所以,在基因组领域,美国说中国是挑战美国战略地位的竞争者。他们2022年9月份提出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计划,今年3月份,进一步把计划细化,5月份提出标准战略,连续发布了三个政府文件或法案,都是围绕这个主题。
文件提到的第一个是气候、再生原料,中国和美国各有千秋;第二是粮食,我们确实压力比较大;第三是提高供应链弹性,实际是去中国化;第四是促进人类健康,这也是我们面临的压力。精准医学提出1000美元的多组学,在20年之内要实现。细胞治疗有效率75%,成本5年之内要下降10倍,治疗10种已知遗传病,5年内达到每年五百万剂产能。第五是交叉领域。以资源为基础,以创新技术为支撑,加持资本及其他优势,提出百万微生物测序计划,将新基因的发现速度提高100倍,小分子酶的设计三周就要完成,如果出现新的疾病,三周就要进入市场。这都是非常量化的指标。
在华大,基本上看不到进口的东西,设备的国产化率已达到95%。从自动化设备、测序设备、全套的仪器设备,到试剂、原材料再到系统,我们希望尽快全部国产化。
在“读基因”这一块,一个Gb (109) 基因数据要控制在1块钱人民币;“写”即生物合成,要做到1块钱人民币合成一Mb(106)DNA。样本信息可以存储百年,我们在这个领域孵化了一些企业,实际上已经和我们的产业链完全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打破西方技术垄断的产业链。
六年来,美国政府以举国之力连续五次制裁华大。
第一是数据安全。我们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做基因组项目,美国煽惑那些国家说中国人在偷你们的数据。我们回应两句话,一我们从来没碰过你的数据;二我们有14亿人数据,要你那一千万数据干什么?
第二是涉疆。华大在新疆的正常业务也成了他们打击的理由,中国企业在中国开展测序和医学服务也得听他的,没什么道理可言。
第三是专利。美国人打专利官司输了,去年8月份赔给我们3.34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赔我们一美元,还和我们签了三年和平协议,三年之内不再打专利官司,美国市场对华大全面开放。一场完胜,换来的是新一轮制裁。
第四是涉军。华大与军队科研机构有科研合作,竟被认定为中国军方企业,再次被制裁。
第五是科技领先。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是深圳市二类事业单位,3月份也被制裁了,因为我们正在筹划全球引领的时空组学项目国际大科学计划。
美国政府要求大学和基金会不许和华大合作,联邦调查局有事没事到华大波士顿、硅谷的办公室、实验室看一看,请我们负责人“喝咖啡”,没完没了的騒扰。美籍华人在中国工作,回美国后联邦调查局也要家访质询。去年我们300个员工去美国扩充生产基地,90%多被拒签。英国的科技部长直接请华大在英国的负责人“喝咖啡”,话题是数据安全。
德国政府也对其科研机构提出五条规定:第一,华大能力再强,也不许和华大科研合作;第二,华大设备再好,也不许买华大的仪器设备;第三,华大服务再优,也不许用华大的科技服务;第四,基于华大设备产出的数据废掉重做,产生的费用由德国政府补贴;第五,与华大合作项目的文章不许发表。他们内部说对待中国的华大,要像对待莫斯科一样,全面绞杀。我们在加州的实验室有8000平方米,被制裁以后很多美国员工跑了,因为他们觉得不安全。
按照这些“强盗”逻辑,华大什么都不能做,做什么都是“犯规”。但这些制裁吓不倒华大,反而让我们对自己更有信心,也将以更多的投入、更强的竞争力,突破这些无妄、无底线的打压。
在我的认识里,未来一定是生命时代。“十二五”的时候,科技部徐冠华部长还兼任“973”计划组长,就想拟定一个大的973项目,问我们能不能提出1000种罕见病的预防。徐部长等了很长时间都没见到标书,我说网评的时候就被拿下了。在“十二五”末,我们确定1200多个罕见病位点,这是大规模测序可以做到的,每一个产出比都是十亿以上,每年可能完成1000万人的疾病防控。
我们华大内部提出“三不”:第一,不许有严重的出生缺陷。我们有一万多员工,已经生了五千多孩子,出生缺陷是零;第二,不许放支架。意思是通过技术手段把“三高”控制了,就不需要放支架;第三,不许晚于医院发现肿瘤。这些年我们员工中发现了30多例肿瘤,死亡两例,绝大部分都做到了提前发现提前干预。我们做任何产业,首先要问,你自己做了吗?你家里人做了吗?
当年我们做1%人类基因组计划,克林顿感谢我们,江主席表扬我们。后来刻在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写入中学的语文和生物学教科书里。我们从当年的1%做到一个完整的基因组,然后再做到14万人。现在提出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二期,三个目标:做全球人口的1%,8000万人;实现一个Gb的数据一美元;全球共用标准。我们先从阿联酋、沙特等富裕国家开始,现在已经有20多个国家参与。希望组织50到100个国家参与到这个计划中,做到2000万人以后,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都可以实现。
但是光一个基因组够不够?我刚才讲到“三不”,一个基因组是不够的,所以美国又提出,要做一千美元的多组学精准医学。这是一个根本的想法,要多组学、大数据,5000人看不出来,5万人基本上能看出来,50万人的时候因果关系和趋势就非常清楚。
“三不”到底应该做什么?答案是大科学。有些代谢性疾病基本能防得住,肿瘤基本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些占到人类死亡原因70%到80%的疾病,因果关系清楚的时候,能不能控制住,需要什么样的平台,需要什么样的人群,需要产生多大的数据,这些大数据形成什么样的模式,都有待回答。美国人搞ChatGPT,我们要搞GTP,数据量从G(109)到T(1012)到P(1015),生命科学的ChatGTP一定能够实现。未来一定是大科学等于大产业,所有科学项目,后面直接就是产业,所有的产业项目也无缝转化成科研项目。
多能干细胞转化成全能干细胞。全能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是不一样的,具备形成一个完整个体的可能性。我们的全能干细胞只比受精卵大3天,可以形成一个全新的个体,这个技术已经在猴子里面试验成功了,但是没有继续做下去(涉及科学伦理)。未来,在医学上,仍有无数可能的应用场景。
百万人肠道微生物基因组计划。这是我们2020年1月和欧洲几个国家签的一个项目,合作方说敢不敢提出一个1%,全球做8000万人?未来能不能做到全世界每个人都做,且是每年都要做?10年20年能不能实现?现在欧洲做一个需要几百欧元,将来几十欧元行不行?3欧元行不行?我说随着我们技术和成本的不断优化,一定能做到。
多年生水稻。2003年我们在政府支持下完成了水稻基因组,成为中国基因组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一晃20年过去了,我们最近与云南大学共同做了三年的水稻研究,把水稻变成了多年生的,成为去年Science全球十大科技进展。现在已经连续收割15季,不用犁田,不用插秧,只要做点田间管理,产量基本是稳定的。我们还在用时空组学技术,寻找水稻控制“春风吹又生”的基因,未来可以给农业带来巨大变革,少劳而获、不劳而获。
沙漠农业。用从植物纤维素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混合到沙漠里进行改造,如同给沙漠敷上面膜一样,可以保水保肥。一次性沙漠改造,七年没有再浇一滴水,仅依靠自然降水(年均百毫米),全部变成了绿洲。无论是生态改造、沙漠农业,还是碳排放,都有巨大潜力。我们在沙漠里面种植的作物,产量高、口感好,更重要的是我们把与根系相关的益生菌群找出来了。沙漠里原来几乎没有微生物,用了这个技术后作物根系富集了大量微生物。这项技术有望引领一场巨大的农业革命,世界粮农组织也已提出和我们全面合作。
华大一直坚持做科研,走产学研联动发展道路。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有2000多人,发表论文500多篇,平均引用率是58。我们的研究生院今年在校生已经有980人了,可能明年开始就有20%到30%的海外学生。国家基因库现在已经到了EB的数据,10的18次方,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库。
作为企业,我们为什么坚持基础科研?刚才我讲到生命的中心法则,从DNA、RNA、蛋白质到一个细胞,从一个细胞怎么变成生老病死的过程,是不是有个时间、空间法则?我们每个细胞里的基因都是一样的,为什么鼻子、耳朵、眼睛、头发长的不一样,转折点在哪里?谁在指挥?是不是有一个新的法则?肠道微生物起到什么作用?我们能不能对每一个细胞重新定义?怎么定义?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变成人体37万亿个细胞,要不要搞清楚这个完整的发育演变过程?所以我们启动了一个时空组学重大计划,估计需要10到20年,需要百亿资金甚至更多。华大挣的钱都要回到基础科研中去。
什么叫时空?一个受精卵是怎么变成一个个体的?所以我们先做一条小鱼,研究它在48小时内怎么从一个受精卵变成一条鱼的,追踪每一个细胞的变化,每一个基因的变化,全球只有华大有这样的技术。从受精卵变成个体,以及“生老病死”这样的自然规律,过去从来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现在用我们的方法,完成三维、四维重建,能够开始回答这样生命的根本问题。
我们这个基础研究如果继续前进,是不是所有的物种都可以这么做?这中间孕育的商机在哪里?基础科研和产业从来都不应该分开,至少生命科学领域是这样的。
这个时空组学国际大科学计划,已经有30多个国家、300多个科研团队加入。我们希望在这一场关系生老病死过程的研究中,通过“时空”的解读,做出中国人应有的科学贡献。
我们的科研活动已经从最高的山巅走到了最深的海底。
在一万多米的海底,我们的深海测序仪已经在工作了,发现的95%的微生物是全新物种,给世界已知的微生物数据库增加了6.9%的数据;病毒99%是新的,给世界病毒数据库增加了24%。我们的项目建成了最大的海洋数据库,比联合国和法国政府、欧盟支持做了十几年的数据库,一次性就大了十倍以上。发现了2000多个新的抗生素(基因),还有新的酶、合成酶、工具酶,一大堆的新发现。在马里亚纳海沟,现在只有中国人能下到深海并取样,其他国家都没有相应技术能力。2022年开始,美国禁止中国人去马里亚纳海沟,我们转战新西兰,转战南太平洋。去年年底和今年,华大和中科院深海所又在新西兰海沟的10040多米深处找到很多新东西。
我们和中科院深海所、上海交大发起了一个叫MEER (马里亚纳海沟生态环境科研计划) 的计划,任务是探索生命起源。在深海5000到6000米的地方是一个“荒漠地带”,没有什么微生物,但是为什么在万米深渊物种却那么丰富呢?万物生长靠太阳,靠的是核聚变的能量,但黑暗海洋里为什么能有那么多生命?凡是有地壳活动,有地热、有地震的地方,都有可能给生命起源和演化带来全新认知。
今年春节的时候,我又去高海拔地区取了样本,98%是疑似新物种。在高辐射、低气压、低氧状态下,那些极端条件下形成的基因和物种,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有什么意义,这都是我们在努力回答的问题。
美国正在制裁我们,但国内许多单位仍在引进我们竞争对手的东西。我们的竞争对手进入国内,各省都在抢。在政府采购招标时,不少指标都是定向的,带马甲的伪国产设备到处耀武扬威,这是不公平的。我们写了很多报告,都不管用。后来我们提出来,能不能至少做到同等税收,人家制裁我们,你不制裁人家,税收还给他5%的优惠,这是什么道理?在这个领域美国人出什么价,我就以人民币价格和他对着,他没有能力和我们竞争。但我们没有应用场景,我们目前最大应用场景都在海外。华大100多亿收入里,60%以上是海外收入。如果国内有重大的应用场景,哪里还有什么资本的问题?有效市场在前沿科技里见不到,反倒是负面争论太多。
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市场和政府的期盼和需要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创新阶段,提出不同的社会需求,如何创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挑战还很大。
谢谢大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