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救碧桂园?
在桂碧园已经发布其债务利息偿付可能会延期时,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碧桂园已经暴雷了。目前来讨论要不要救碧桂园其实已经有些晚了。因为很多买房人的第一反应是碧桂园的房子不能买了。这才是最为致命的。
但是好赖那笔可能违约的债务还有30天的宽限,还不能算法律意义上的违约。在这个宽限期内,我们来探讨一下到底该不该救碧桂园,谁来救。
怎么说呢,救与不救都有合理性。按照市场经济原则,目前的困境可以说是碧桂园的管理层一手造成的。在三四线城市拼命地加杠杆是造成碧桂园今日困境的根源。截至2022年末碧桂园的土储为2亿平米,今年1-7月碧桂园销售面积2053万平米,其中7月份只有164万平米。过去2年,好卖的房子卖了不少了,后面去化会更加困难。债务违约消息出来后,今年是否可以实现3000万平米的销量都难说。
考虑到已售未结数据,目前碧桂园差不多还有1.3亿左右的未销售土储。我毛估过碧桂园目前的情况,碧桂园和某些房企不同,他目前的问题不是资不抵债的问题,截止22年底,碧桂园还有3100亿的净资产。当然23年上半年亏损500亿后,净资产剩下2600亿了。
目前碧桂园遇到的核心问题是去化不足带来的流动性问题。一个小区开发完了,可能只卖了60%,剩下的40%卖不掉。这严重吞噬了公司的现金流。新钱融不到,到期的债务要归还。每盖一个小区,一方面本身可能已经亏损了,另外还沉淀了资金。
这个局怎么破?如果没有流动性资金,那么很快就会game over。即使有流动性资金,如果买房需求真的大幅下降了。那么也有可能碧桂园最终还是避免不了资不抵债的局面。
按照市场经济原则,企业家的认知出现问题,企业为企业家的认知买单。只不过碧桂园的情况是这不是他一家企业的问题,可以说是全行业的问题。在一个长期房价只涨不跌的时代背景下的集体性失智行为。有人为碧桂园抱屈,认为他还算相对谨慎一点。因此撑到了第三年。在集体性失智情况下的相对好孩子应该得到奖励。
救碧桂园也有合理性。作为宇宙第一大地产商,碧桂园涉及到的上下游产业链、金融机构、买房人太多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阶段救助碧桂园的代价已经不算大了。毕竟大多数民营地产商已经暴雷了,剩下碧桂园、龙湖、美的、新城等为数不多的几家。美的没有问题。龙湖和新城有商业地产部分的现金流,只要熬过最为困难的时刻,会慢慢恢复。
目前需要救助的企业主要就是碧桂园了。中短期内还没有资不抵债。需要付出的资金不会太多。有个500-1000亿,就可以让水继续流起来。
那么怎么救呢?需要多方面齐心合力。作为大股东的杨家出一部分、国家可以通过政策性银行出一部分、可能的话,债主们可以降一点息,确保碧桂园有还本能力。
救助后,不排除几年后最终的结果还是破产。因为影响碧桂园是否可以起死回生的核心因素是需求。三四线城市的需求确实可能真有问题。但是如果碧桂园可以缓一口气,那么即使最终破产了,危害也会小很多。供应商的钱可以结大部分,金融机构的钱可以还掉一大半,被碧桂园影响的人员不至于马上就失业。
地产业的问题是从业者鲁莽加杠杆导致的,理论上应该企业家自己负责任。但是有时候,经济不够景气时,又鼓励企业家加杠杆来让经济繁荣。因此很多事情不单单是市场经济、自负盈亏那么简单。
碧桂园,救与不救都有道理。无论救与不救。房地产只涨不跌的时代过去了。几代人会铭记这段历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