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正在经历一次怎样的变化
2000年以前,临港是上海边界。
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默默建设,临港飞速的发展让人无法忽视。
不过临港为什么能获得这么重大的规划垂青。
不如我们把时间拉长,看看临港的前世今生,还有它可能的未来。
01
临港的前世
聊临港,必须要从南汇说起。
临港的底子与其说是浦东,其实还是300年历史积淀的南汇县。
在2002年,这个很重要的时间点,上海洋山深水港启动建设。
建设临港最早的目的,是为了打造一座深水港的配套陆域城市,来促进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
6月26日,临港正式宣布开发建设,在滩涂上建一座“新城”。
主城区的设计方案,来源于德国GMP公司。以“水中涟漪”为形象特征,体现“临水而居”的理念。
天上一滴水,地下一个湖,湖水泛起的层层涟漪,形成功能各异的城市环带。
这个美好的设想,最开始的建设从吹沙填海,滩涂造城开始,临港的开局就与众不同。
当时的港城团队就是荒芜中一点一点地建设临港。
如今临港建设三巨头除了港城集团,另外两个还有临港集团、临港投控集团。走在临港,很多项目都出自它们三个。
整个吹泥工程持续了整整两年,吹填起的沙土为5600万方。
因为有了规划,临港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但临港的发展并不顺利,甚至用“大起大落”来形容也不为过。
2005-2008年,临港确立了“上海辅城”地位,发展势头正猛,但好景不长,第二年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临港降级为“南汇新城镇”。
2013年,上海颁布“临港30条”,临港成为浦东新区中的“特区”,当所有人以为临港要起飞时,第二年临港落选上海自贸区第一期及第二期扩容名单,一盆冷水狠狠浇在了临港头上。
2017年左右,坊间传闻临港将打造成自由贸易港,无数人为之激动,但这项历史性机遇最终花落海南。
真正的转折在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央给上海带来了三份大礼,其中一项就是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
2019年8月,国务院正式官宣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落地,“临港新片区”参照经济特区管理,临港的发展再次进入快车道。
接下来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了。
02
为什么是临港
临港新片区是“国家级战略”。而这个战略的背后,有两个使命。
一个是巩固国际航贸中心,助推国际金融中心。另一个是打造上海新的战略增长极。
能完成第一个使命的关键因素在于洋山港。
洋山地理位置优越,水深条件好,满足建立一座世界级港口的要求。
2005年,洋山港一期工程建成启用。2010年,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就超越新加坡。
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箱,连续13年居全球第一。对此官方的表述是: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
那么下一步,就是依托超级交通枢纽(洋山港、浦东机场、上海东站)全面建成国际航运贸易中心,进而助推国际金融中心。
而要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在港口的周边一定要有配套的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
所以为洋山港打造一座包含金融属性的陆域配套城市 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看看临港“十四五”规划中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简单的说就是两个方面:
一个是要引入各种金融机构入驻临港,二是要在临港新片区内进一步放开对金融的管制,给予外资在片区内更高的流动性和投资权限。
官方目标是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要累计引入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类企业300家左右。
只此一项,就能看出国家在临港的布局是多么的用心良苦。
而临港的使命之二,打造上海新的战略增长极,同样意义深远。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医药生物、智能新能源车等先进制造业集群走进了上海的视野。
为什么选在临港发展前沿产业,而不是在交通更方便的地方?
一是因为土地便宜。二是因为集中比分散发展更为有效。
临港的远大新刚好作为这些产业的集中发展地。
于是,临港成了能把两个使命结合在一起的天选之子。
03
临港的伟大计划和现实
怎么把目标变成现实?关键词就是科创和前沿产业。
临港在滴水湖核心区专门设立了101到105不同的片区。
其中国际协同创新区,建设的目的是汇聚国际最顶尖的科学家到这里交流前沿科技,推动国内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的发展。
从2018年起,临港已经举办了5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每年邀请60、70个诺贝尔奖等奖项得主来参加。
为了留住这些全球大脑,临港新片区“十四五”规划中要求“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要建设不少于10个顶尖科学家实验室”。每个顶尖科学家实验室由一名诺贝尔奖得主带领。
从这能看出临港对于科技创新发展的渴望和力度。
已经超过近千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到了临港新片区内,例如特斯拉、西门子、中国商用飞机、上海电气、陆家嘴金融中心等。
现在只是开始,临港才刚走出襁褓。它的恐怖,在于未来。
在规划中,上海大都市圈建立涵盖顶级全球城市、综合性全球城市、专业性全球城市、全球功能性节点、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的多层次功能体系。
形成“1-3-6-12-19”的功能结构。
其中1个顶级全球城市,即上海市区在全球各领域达到一流水平;3个综合性全球城市,即苏州市区、宁波市区、临港新片区,与上海共同组织全球核心功能,携手迈向全球城市“第二方阵”。
如今所有的不足,只是时间还没有成熟。
04
临港的大招
没有办法加速时间催熟,上海在人口导入上下足了功夫。
为了让人口流入临港,一波又一波的大招频频释放。
相比上海主城区,上海“双一流”高校应届本科生,在临港用人单位工作的,可以直接落户。
不能直接落户,需要打分超过72分才可落户临港的,南汇新城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单位录用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打分时加3分。
临港落户最大的区别在于居转户。
居转户一般要7年,绝大部分人都可以用7年来落户上海,在临港则更为宽松。
政策规定:
(一)在新片区用人单位工作的各类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其中新片区工作时间不低于3年)。
(二)符合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经新片区推荐的用人单位的核心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3年(其中新片区工作时间不低于2年)。
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离岸业务。
这种最为大众适用落户方式的放开,让很多人拿到了上海户口。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产业和上面讲的临港发展的方向呼应上了。
虽然缩短了居转户的年限,但是注意在获得户口之后,还需要在临港工作2年。
更为重要的是,社保缴纳基数的放低,一倍的社保让更多的工厂和普通上班族落户成为了可能,这也是更加符合临港目前实际情况的。
临港的人口政策,不只是落户的放开。
买房政策上,房票的游戏规则突然被打破了。
外地单身户籍居民也可以在临港购房,而且只需要缴纳一年社保或个税即可。
买房之外,租房还有补贴,发布了《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
前沿产业优秀人才安家补贴是指临港新片区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前沿产业重点企业符合条件的人才,在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区首次就业并居住时发放的补贴。
可见临港为了吸引人,留下人下了多少功夫。
而人口的充足,是比信心更重要的前提。
以上为正文,来自户圈圈团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