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逸柳的知行之路
来源:逸柳投研笔记(ID:ealiu_investment)持有和买入这两个概念是既有相通性,又有区别性。从相通性来讲,持有既是过去买入的结果,这是一个事实,即持有等于买入(bought);而从现在的角度来讲,持有又不等于买入(to buy),这里的买入需要理解为加仓,持有了并不意味着要加仓,加仓决策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果加一个修饰语,就是持有等于已买入,但是持有不等于要买入。可见汉语的博大精深,同一个词不同场景可以有多种理解,还都能够说得通。并且“持有”也有两个意思,一是当作名词,表示一种现状;二是当作动词,表示继续持有这样一个动作。由于我们更看重未来,所以这个时候就更需注意的是“持有不等于买入”,机构通常采用这这种说法,比如我们看券商的评级,基本上会分为五档:卖出、减持、持有、增持、买入,他们不仅进行了区分,还将买入进一步划分为了两个层次,一种是柔和点的买入,叫做增持,用现有闲置资金加仓;一种是相对更强烈点的买入,这种买入可以切换股票。那么这持有和买入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一,从决策时间的角度。持有(名词)是过去买入的结果;而买入则是将要或者正在进行的动作,一个是过去式,一个是现在式。过去的特点是它造成了现在,但是却没法改变。穿越历史存在逻辑问题,比如改变过去可能造成现在的当事人不存在,那么又怎么去穿越呢?
二、从初始状态的角度。持有(动词)是在已经拿着某只股票时候的决策;而买入是在持有其他资产(包括现金)时候的决策。三、从决策逻辑的角度。持有的状态下,如果要改变这种状态,就是要卖出,所以实际上更多关注的是卖出理由;买入的关注点则不同,需要的是买入理由。买入理由和卖出理由显然是不相同的。从股票表现结果的角度,持有要求未来不具备大幅下跌的趋势,而买入则要求未来具备增值的空间。持有与否,理性来讲不应该影响决策,过去支付的成本,已经成为了沉没成本,不管做什么都无法改变,而现在的决策是可控的,至少在明面上如此。
这里为什么说是明面上呢?因为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并不完全受自己控制,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暗示,极端点就是娱乐圈那些疯狂的粉丝,已经失去了思考能力。另外,我们的想法也都摆脱不了过去的痕迹,所以需要不断的思考,通过新思想去替换旧的思想,不然的话,那些陈旧观点很容易抬头,支配我们的行为。这或许就是芒格不断阅读的一个益处。区分持有和买入,意识到这两者的区别,能够帮助我们决策的时候隔绝过去因素的影响,不背负过去的包袱,而是专注于现有的因素,基于现有的环境进行判断,做出最符合利益的决策。
实操的时候,普通人的持仓现状不可避免会影响到现在。比如,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往往有惯性。东西用久了会有感情,想法习惯了会有感情,持有一只股票时间长了也会有感情。这就导致了一个常见的误区,即持有时候,不是去评估是否有客观的卖出理由,持有本身成为了不卖出的理由。将持有和要买入混为一谈,还有另外一个误区,比如我们看到某个基金或者某个大V持有了某只股票,然后就觉得可以买入,这就是一种错误的结论,因为他们持有并不代表可以买入,持有代表着那个时点暂时没有卖出理由、卖出时机。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格上财富:十五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