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亲身体验: 本科出来留学的利与弊

亲身体验: 本科出来留学的利与弊

公众号新闻

作者:米粒妈
来源:米粒妈频道
鲁稚的阳台  编辑



教育这件事,并不能只看投资回报率。养孩子这件事,如果只看投资回报率,那肯定是亏的。

逻辑思维值多少钱?辩证思考值多少钱?国际化的视野值多少钱?受用终生的通识教育值多少钱?这些恐怕都不能以金钱衡量。

我高考那几天,上吐下泻,比一模、二模少考了三四十分,踩线进了全国一所非常不错的985、211大学,由于分数偏低,被调剂到了一个非常奇葩的专业。

入学后,我发现我对这个专业没有任何激情,转专业又极其困难。尽管这是非常不错的大学,我们班上的同学却并不上进。

那个年代,我感觉,在国内大学唯一“变得更优秀”的路子,就是大量考证(大三大四也许还有考研、出国、找工作等努力的方向,不过我读完大一就转学出国了)。


01

出国后,
发现两国大学课时并不对等


出国前,我在国内大学,大一第一学期修了15门课,40多个学分。那时候,早上8点到晚上7、8点都是课,忙得不得了。

留学后,我发现每学期只用修5门课,15个学分。这是我在中国大学课时数的三分之一啊!我心想,没想到在美国读本科这么轻松!

美国大学课堂

后来我才明白,之前真的是太天真了。在国内,别看课程多,但有些课除了考试之前都不用学。考前,老师带大家划好重点,考试前几天通宵背;考完,当然就全忘啦。

在美国的课程,别看只上5门,每门课都要实实在在地努力。功夫必须下在平时——举手发言(课堂参与在总评分中占有一定比例),超大量的阅读(我清晰记得有一门人类学课要阅读14本书),完成各种大小作业,教授还经常有当堂小测验(有的课,每节课都有小测验),考试(一般每门课有三次大考),小组讨论,演讲,写大中小篇论文(中国本科基本只是毕业时有论文,美国本科很多课程都要写论文)。

美国的小班教学,大量课堂讨论

想让教授记住你,就得经常去教授的Office Hour(办公室答疑时间),问学术问题,探讨人生选择。有些时候,跟教授关系好,他会推荐珍贵的实习机会、科研机会给你。我毕业之后,一位商学院的教授,还推荐我进入福布斯“优秀年轻人榜单”,可惜我当时不在美国,就推掉了。

在国内大学的一年,尽管上了近30门课,却几乎什么也不记得了;在美国大学,几乎每门课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因为,每节课都花费了大量的努力,大量的阅读和研究,甚至和不少教授成为了忘年交。

在美国大学,大家都用电脑记笔记


02

出国后,
发现换专业太容易了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读了不喜欢的专业,根本提不起兴趣。在国内大学,转个专业太难了。

寒窗12年,只教会了我们如何努力读书、应付考试,却从没教给我们各个专业、各个职业方向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兵荒马乱的高三,学业繁重,严重睡眠不足,突然要做出人生最大的选择之一,万一选错了,还很改变。

十八岁时的我,根本不知道想学什么专业,更不知道这些专业,对应的是怎样的人生。

出国前,填了“经济学”专业(国内经济学都下属于“经管学院”,而国内的经管学院,约等于美国的商学院)。留学后才发现,大部分大学,商学院里有金融、会计、管理等专业,但不包含经济学专业。在美国,经济学属于文理学院、社会学院等。

留学后,第一件事就是继续改专业。经济学太学术了(看到四年的学业安排,感觉我学不来),我想转到商学院。于是,在报到的时候,填了一张小纸条,填上了姓名、学号、原先是什么专业、想转到什么专业、签名。

我颤抖着手,把小纸条递给工作人员,问她:这就转好了?!对方一脸懵逼:对啊,你还想怎样?我震惊于转专业如此容易,因为转专业在国内我读的大学,比登天还难。

根据美国国家教育数据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本科生80%都换过专业,平均每个大学生毕业前转专业三次以上。

找到自己人生的激情所在,也像谈恋爱,也需要不断寻找自我和练习相处的。相处了一段可能会发现,某种人并不适合自己。如果要求每个人都嫁给初恋,这世上得多出多少不幸福的家庭啊。

本科期间,我一共换了五次专业,经过无数实践、探索、实习,和各专业的教授深谈,才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03

出国后,
发现通识教育之伟大


话说回来,为什么换专业这么容易呢?


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学前两年都是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即大一大二不限专业,天文地理人文历史都要学,大二结束时申报专业,大三大四才学习专业课。我认为,这是美国本科教育最闪光的地方。

通识教育,在美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通过每个大学自己定制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培养出具备基础知识、辩证思维能力的全面通才,而不只是某个专门领域的专业人才(trained specialist)。

像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没有通识教育,主打专门人才训练,比如说你的专业是会计,那么你从入学开始,大学里大部分课程都是关于会计的。

(美国某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写作1节课+演讲1节课+基础数学1节课+信息技术1节课+美国史和政府1节课+人文艺术3节课+社会科学3节课+数学科学3节课)

上学的几年,上了很多终身难忘的通识课:写作、演讲、历史、人类学、社会学、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艺术学、数学、政治学、女性学、教育学、营养学、广告学、经济学……通识教育,才是我要的大学课程。

以上每个学科大类,你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领域的具体课程(比如历史课,可选:美国史、世界史、欧洲史、拉美史、美国内战史、非洲史、美国女性史、美国犹太人史、美国亚裔史、美国外交史、美国军事史、美国商业史、古罗马史、中世纪欧洲史、俄罗斯史、南非史、中国史、日本史、中东史、美国原住民史……),这样四年下来,哪怕是同一所美国大学、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上的课程也很不相同了。

如果说,国内大学规定好的“三菜一汤”,美国大学就是超级丰富的“自助餐”。

学完丰富的通识教育课程,更加了解这个世界和自己的志趣,才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激情和梦想所在。


04

出国后,
发现适合出国的孩子只占一半


很多中国孩子非常不适应留学。出国留学,要求孩子有很强的自控力、内驱力。

在国内,从小到大,都有老师、家长步步紧盯,像发射火箭一样分毫不能差。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可能看似很乖,很听话,却不见得有很强的自控力。


不仅仅是中小学,哪怕在国内大学,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都有早上集体跑操,班长宿舍长清点人数,宿管大妈每晚11点关宿舍门,男女生绝不许进入对方宿舍,上课签到点名,导员定期开大班会小班会……会以种种外在的方式,约束学生不出格。

到了美国大学,没有班级,没有辅导员,没有班长,没有宿管大妈。父母都远在地球的另一边。

你爱起床不起床,你爱上课不上课,你爱夜里三点去吃夜宵就是一脚油的事儿,你爱夜不归宿?绝没人管你。

美国本科生第一年都必须住在宿舍

自认为自控力和内驱力很强,可是初到美国,也被这种突如其来的自由吓到了。

父母都在万里之外,你做什么都可以。这时候,你能保持冷静,仍然努力进步吗?


05

出国后,
发现图书馆全是座儿


在国内大学的经典回忆,就是去图书馆、自习室占座儿。一个奋进的国内大学寝室的标配是这样的:早上有人负责买早饭,有人负责打开水,有人负责自习室占座儿。

刚到美国大学,发现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图书馆座位。可是没有人天天泡图书馆!因为学习,在这边大学,根本不是最重要的事儿!

“哈佛大学四点半”的假鸡汤,早已经尽人皆知了吧,文章里说“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这张广为流传的图片上的图书馆,根本就不在哈佛,而且我认为也不在美国。哈佛凌晨四点半的图书馆,几乎空无一人。

美国大学的学生,学习效率普遍很高,会用Google Calendar等工具做每天详细的时间计划表(比如每天读多少页书,哪天完成论文的百分之多少),而且都以“刷夜”、天天泡图书馆为耻,只有nerd(书呆子)才那么做呢。

美国大学生除了学习都做什么呢?

参加社团活动、交朋友、加入兄弟姐妹会(greek life)、锻炼身体、企业实习、打磨简历、参加招聘会和面试、找到人生导师(mentor)、看大学橄榄球赛、拓展校友人际网络、驾车环游、参与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这些都比死读书更重要。




06

出国后发现,最可怕的
是满脑子标准答案



从小到大,一直自认为是个“好学生”,老师授课时,大部分问题的答案我都知道。高中时,老师经常笑吟吟地看着我,等我报出答案再继续。

在美国大学,有一学期很忙,所以我选了“中国近代史”,本想轻轻松松混个A+。历史,不就是背背背么!咱中国学生的老本行!

后来发现,我大错特错了。我上美国大学历史课,根本没有任何“背”的部分,而是进行大量的“思考”。

我们的教授是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非常懂中国。每个历史事件,我们都要读大量的历史资料、纪录片、文学作品(这节课,读了鲁迅、冯骥才、莫言、萧红、邹容、费孝通、丁玲、白先勇、陈映真、陈若曦等人的作品),以及很多学者的论文……来分析各种历史实践的影响。

各种历史论文,完全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make sense(说得通)就可以。教授说,思想,比文笔更重要。

除了写了五篇很长的论文,课堂讨论也是重中之重。有一次,教授在课堂上问了一个问题,我以为教授想要的答案就是X,于是我举手回答了。教授说,如果是Y如何呢?我心说,哦,教授要的是Y啊!于是再举手阐述Y。教授又笑了,那么Z呢?那时我终于明白,她要的不是某个答案,因为历史事件、时事的评判,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在米大学,教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凡事都没有标准答案,要用冷静的头脑,思考事情的本质。不是照单全收课本和主流媒体的看法,而是辩证性地思考,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

辩证性思维是必备的技能


07

本科出国,
投资回报率并不高



出国的那几年,出国算个新鲜事儿,研究生有一些,本科出国非常少,更别提中小学了。很多家里的亲戚长辈,听说我本科花了家里几十万,都问我工作多少年才能把学费赚回来。

说实话,那时候觉得真得半辈子(现在通货膨胀太厉害了)。

我认为,美国最好的教育,就在本科;研究生在美国很多只有1年左右,只是浮光掠影,不能完整地体味美国教育的精髓。

如果只看投资回报率,那出国读研最合适,一年学费生活费(30万上下),不论在美国工作,还是在北京上海工作,都能两年赚回学费。

但我觉得,教育这件事,并不能只看投资回报率。养孩子这件事,如果只看投资回报率,那肯定是亏的。

逻辑思维值多少钱?辩证思考值多少钱?国际化的视野值多少钱?受用终生的通识教育值多少钱?这些恐怕都不能以金钱衡量。

▍往期回顾
100万在美中国留学生的悲哀:成绩如此优秀,却只是假装融入美国……
一个中国留学生的自白:爸妈,这就是我不想回国的原因!
没钱也能留学!他东拼西凑到日本,靠打工一直读到博
47岁考进哈佛,她说“留学教会了我独立思考和包容,让我觉得自己真正‘醒’了!”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和解日突发! 中国学生在墨市遭绑架!! 勒索$20万赎金! 警方突击逮捕多名中国公民! 澳迎来留学潮, 学生签证将有大变动...法律翻译 | 拜登-哈里斯政府宣布采取新行动促进可靠的人工智能创新,保护美国人民的权利与安全​来英国留学的利与弊全国最早开学的大学,西湖大学本科新生今天开学!高二生多于高三六十七 “楚辞”爆了!美国最新Sponsor情况出炉,原来留学生的最大希望在...稻盛和夫:极致的利他,才是最好的利己美国最好大学的本科生选择什么专业?匈牙利与乌克兰的俘虏外交冲突《奥本海默》:美国普罗米修斯“波粒二象性”式的胜利与悲剧留学美国亲身体验:本科出来留学的利与弊!“一天把半年的利润全砸没了!”300亿白马突然闪崩,什么情况?比亚迪放大招,新能源又杀回来了!亲身体验了瑞士教育后,更坚定了我走国内“公立教育”路线的决心终于说到牛油果了,杂谈牛油果的前世今生(一)孩子爱问的身体知识全解答!了解身体才能更好的保护它在纽大读经济学 学长的亲身感受:清华北大和美国Top30大学的差距在哪里?弯道超车“比中产社区还安全”!麻州动用酒店安置难民;华裔小哥住进庇护所亲身体验悲剧!哥大本科留学生不幸离世!花费百万去留学的孩子,可能并不快乐......在纽大读经济学的学长的亲身感受:清华北大和美国Top30大学的差距在哪里?没有永恒的利益,只有进化的观念街头报道变「亲身体验」 芝加哥记者遭持枪抢劫国航客机疑发动机起火, 紧急降落新加坡! 留学生亲身经历, 已写好遗书杭州新东方全面停课,俞敏洪称支持双减;碧桂园抛出自救四招;吉利与百度合资成立汽车公司;中国上半年人均买194元彩票...一张照片的由来 冷明JVM 语言比较研究:Java、Kotlin 和 Scala 的利与弊【广发策略戴康团队】中特估:天时、地利与人和—“新投资范式”系列报告四日本没玩明白的东西,却成了中国弯道超车的利器举报新东方的网红,背后一条错综复杂的利益链...吉利与百度成立新公司,Epic败诉苹果,M2 Mac mini跌破3000,FF将举行首辆汽车交付仪式,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成都可以刷医保的按摩店,亲身体验后我想说:39万亿个人房贷的利率,很快要降了!不到2折!爱马仕身体香氛礼盒,一次抱走热门沐浴露/身体乳/香皂网络留学生vs现实留学生:揭秘留学的“双重境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