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民 | 电影教学
张献民策划的夏季电影风剪辑课合影
电影教学
文/张献民
我曾经有一些有意思的老师。例如《Frantic》的摄影师,不会讲课,他自己发现讲什么都要归结到超短焦,我们作为学生提问景深问题,他也只说距离人物40-50公分时、哈里森·福特那样的演员的手臂动作能不能被完美地拍到。拍《西西里人》的美术师讲与小工语言不通,工作都靠动手演示、现场拿树枝或石块在地上画给他们看。阿兰·雷乃《情节剧》等片的剪辑师讲每场戏的最后一个镜头如何对剪辑者的心情做出“背叛”。
实践类的教育,基于听讲者也有部分实践,就是至少拍过微电影/短片。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两难处境:没学过拍片怎么拍片?没拍过片就没法学拍片。跟着老师、能做下笔记就不错了,说明听懂了要点、甚至把老师讲的不同方面能够串联起来。
电影类的教育,一直与技术进步、政策环境等,有强烈互动。但它仍需要非常广泛的文本工作、人文学习。有两个通俗的年龄分野:动手制作者,35岁是技术和设备的临界点,之前接触到的都是人性的、乐观的科技,之后再被发明或发现的,都是暗黑的、后人类的;影迷们26岁基本形成电影观,就是建立个人的一套电影史,之后的判断会一直以这套个人心目中的电影史为标杆。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局限性,我们的主观,但也是我们没有被同化、还不是AI的标记。
㊟采访瓦尔达
我的影片分析,零散来自北电前辈的耳提面命,如周传基、倪震、孔都、谢飞等。
较完整地来自让·杜歇。通俗层面他解释了非人类的形象如何从中欧和东欧的废弃城堡中走到电影银幕上的演变过程、超级英雄与1900-1920年的纽约和芝加哥建筑的关系等。
㊟让·杜歇
他讲弗里茨·朗格讲的是现代媒体对人的破坏,讲成濑巳喜男讲的是人如何接受自己的不完整性,用尼古拉·雷讲人的法律之外的生活、以及母性。从他的角度,约翰·卡萨维茨与尼古拉·雷一样。
最后这个例子,就也是他如何构建了自己的电影史,他是在法国电影资料馆看了三千部影片才开始写影评的旧时代人物,在他看来晚于1960年崛起的电影人都是后起之秀。简中应该这两年刚有了他的第一本影评集,我还没有读到过。
㊟夏季电影风听众
【夏季电影风】并非一套沉重的内容。
长而重的教育,应该去院校。但它也还是物理性质的、不是虚拟的,需要走出家门,在特定的时段来到特定地点,所以并不轻松。好似吹海风必须走到海边。它是集体活动。它轻,就是暑假的几天;它重,是线下实体方式。它轻重结合,宅人能暂时脱离宅而在人群中享受孤独,狂欢者可以找到头脑风暴甚至一二知己。
㊟夏季电影风观众交流
对于还没有从高考的伤害中恢复过来的人,这显然不合适;这也不是一个理财项目,没有一键发送的绝招;它不是脱口秀,或者不提供大众娱乐的机遇;它甚至不太社交媒体,在现场得到的感悟,基本只属于个人,转到社交媒体去会让友邻们觉得莫名其妙吧。
理想的“夏季电影风”应该分专业、门类,请不同的顶级专家来讲授。至今只在北京实现过,在其它城市,未来仍可期许。我也幻想过在中国的不同大城市举办一系列顶级专业艺术讲座,既是普及,也是专业进阶,把七门艺术轮一遍。理想中,夏季电影风也可以向单门类的专业工作坊过渡,如影视作曲、剪辑、写作等,每年办一个的话,就需要5-7年才轮一遍。相比授课的3-5天,工作坊的三个星期会非常漫长,但在一年当中,只是一段休假式的时间。
㊟夏季电影风第二季制片课
今年的夏季电影风,我一个人在不同的城市进行授课,只是一个过渡,希望以后有上一段的更理想状态实现。
这套设计中,电影既是一个爱好或业余生活核心,也是一个专业。两边均点到,同时也融合在一起。
夏季电影风是敞开的呼吸,兼容台风和微风,有时风中还有一道闪电,巨响在脑中回荡,影像透过层层观看滤镜在眼前模糊为白噪音,再层层剥去还原为影像之前的文字。
张献民
2023年七月
【参与方式】
现场购买本次活动周边满199元,即可入场参加单场活动。
【活动地点】
深圳南头古城if工厂多功能厅
扫描下方客服微信可进行预约报名
周边01:
《电影意志》
作者:王小鲁
版本: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
定价:52元
简介:本书是王小鲁近年来发表于《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等报刊专栏的影评文章精选集。从《庐山恋》《顽主》《流浪北京》,到《算命》《山楂树之恋》《不成问题的问题》,作者以其一贯秉持的美学视野、锋芒毕露的用笔,梳理出一部198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备忘录。“电影意志”是人类意志的表达,而电影仿佛也拥有自己的意志,具有超越电影人向前发展的力量。本书力图展现电影风貌之下的历史因果,引领读者发现潜藏其间的文化脉络。
周边02:
《人类学电影》
主编:朱晓阳
执行主编:李伟华
版本:云南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23年6月
定价:56元
简介:
卷首语
“《人类学电影》出版了。”言为心声,让我们仅用这句平实的话表达一下心情。
数月以前我们曾在一篇征稿的短文中说过以下几句话 :“百年以来,人类学家一直使用影音设备作为研究工具,一方面用于收集数据、记录生活、传播经验见解和交流研究结果 ;另一方面人类学电影也作为一种文化表征被生产和传播。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当下的人类学电影被传播到非常广泛的观众群中。鉴于这些发展,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与云南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将合作出版《人类学电影》,每年出版四季。”
新鲜感现在已经不像开初那么强烈,但依然有一些想说的话。我们的初衷是创办一份影像民族志作品汇聚的系列学术出版物。我们希望用这个平台向外界展示人类学电影的形象,希望她成为人类学电影作者和学者的共同家园。我们希望《人类学电影》能够用与文本民族志相当的水准向观众 / 读者介绍人类学的成果。
让我们在 2023 年的春夏之交开启《人类学电影》之航。
——《人类学电影》编辑部
周边03:
绝版纪念品,现场揭晓
张献民
大学教授,自1987年起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自2017年起也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曾师从让·克洛德·卡里耶尔、帕斯卡尔·伯尼策、彼得·布鲁克、罗曼·波兰斯基、伊维特·比鲁、尤里斯·伊文思等前辈。曾任亚太电影奖、亚洲纪录片基金等评委。在巴西、意大利、韩国和奥地利等国组织展映中国独立制作的电影,致力于推广中国艺术电影。
文学顾问:《我的青春期》、《照相师》、《云霄之上》等。艺术指导:《路边野餐》、《何日君再来》、《金陵范特西》等。监制:《老狗》、《塔洛》、《之子于归》、《内沙》、《轻松+愉快》、《东北虎》、《离散的范畴》、《好友》、《郑少帅的奋斗》(纪录片)、《异国》(纪录片)等。制片人:《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日常生活》等。演员:《巫山云雨》、《举自尘土》、《柔情史》、《金陵范特西》、《日常生活》等。
【赞助商】
朱翥居
芙力
黑胶房子
展览信息
▲▲▲
推广/合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