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苗的13大误区!导致“疫苗犹豫”的错误认知,仍待逐一破解…
自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用牛痘培养出了对抗天花的疫苗,并第一次给一个小男孩接种以来,疫苗的研发、接种已经走过了数百年道路。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当下全球的疫苗接种措施,每年可预防200~300万人死亡。以天花为例,仅在20世纪,该传染病就夺走了大约3亿人的生命。而由于天花疫苗的研发和接种,天花已经被彻底根除,该疾病也成为了被人类消灭的第一种传染病。
通过接种疫苗,人类不仅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病例也减少了99%,白喉等传染病发病情况已从寻常跌至罕见,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还有黄热病、百日咳、B性流感嗜血杆菌疾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伤寒和狂犬病等传染病,都通过预防接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虽然非免疫规划疫苗是自费、自愿接种,但同样也是对孩子健康的一种保护。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的进一步补充(相关阅读:非免疫规划疫苗中,哪些能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体系?最新研究:这些疫苗已经“做好准备”!),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完善的保护,预防更多疾病,从而提高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其健康茁壮成长。
免费疫苗一般是指免疫规划疫苗,即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而自费疫苗是指非免疫规划疫苗,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一种疫苗是否纳入政府免费提供范围需要综合疾病的负担、当前疫苗的生产能力、国家财政经费支持能力等综合因素。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说,自费疫苗和免费疫苗同等重要。
成人疫苗接种一直是预防领域的一大弱点。《健康中国战略》提出,应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对个人来说,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护是从接种第一针疫苗开始。但疫苗并非儿童专利,人的一生中各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疫苗,即疫苗可以在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疾病而言,不挑年龄,只挑人。疫苗并非儿童专利,成人免疫同样不容忽视。疫苗品类的扩展、效能的提升,是人类医学进步的成果。比如现在科研进展如火如荼的用于治疗癌症的mRNA疫苗、用于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主要针对老年人群的带状疱疹疫苗等。
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罹患流感、带状疱疹、肺炎等传染病后,发生严重合并症的风险较高;而威胁全球女性生命的恶性肿瘤中,由高危型HPV病毒所致的宫颈癌位居前列(相关阅读:一文解读HPV作用机制与最新动态!)。而上述疾病均有相应疫苗可以预防,适宜人群可以选择接种,有效预防流感、宫颈癌等疾病,将死亡率遏制在低水平线。因此,在强调儿童预防接种的同时,也要鼓励成年人群、特别是特殊健康状态的成年人群,按需主动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相关阅读:带状疱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什么?)、九价HPV疫苗等,保护自己、亲朋乃至全社会的健康,更好地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疫苗是利用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灭活、减毒、基因重组等手段制作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它去除了病原体的致病性,保留了抗原性,所以接种疫苗不会导致机体的感染,只会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预防疾病的发生。另外,只要在我国获得注册批准上市的疫苗,都是经过验证的、是安全有效的。按照《免疫程序》、《指导原则》及说明书的规定正确使用疫苗,合理安排接种,就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以儿童为为例,国内外很多研究已证明,按照规定程序同时接种几种疫苗,不会给儿童的免疫系统带来不良反应。一名儿童日常接触到的微生物抗原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疫苗接种的抗原种类和数量。一次接种几种疫苗或接种联合疫苗,不但不会增加幼儿免疫系统负担,有时还可以因抗原的协同作用而激发和增强免疫效果。
不少有基础性疾病 (如慢性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 (包括老人和儿童),某些检验指标可能会长期异常,也可能长期用药,但其实并不是接种疫苗的禁忌。恰恰相反的是,这类人群往往更加需要及时接种疫苗,来预防感染和发作。
如果受种者正处于发热或某种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刚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疾病症状,一般不建议立即接种疫苗。
如果经过治疗,发热没有超过38.5°C,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仅有轻微症状 (比如偶尔的咳嗽、流涕、打喷嚏),处于疾病的康复期、缓解期,是不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的,也不影响疫苗的保护效果。只要接种部位 (如上臂、大腿等) 没有严重湿疹或伤口,则可以接种疫苗。
确实,有不少接种者都会有这样的认知,甚至由此得出“接种疫苗并没什么必要”的结论。其实,目前上市流通的各类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能够得到保证,接种到“失效”的疫苗极其罕见。
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方面是因为许多疫苗本来就不能够预防我们“强行”赋予其名称中的所有疾病。比如,不论是13价肺炎疫苗还是23价肺炎疫苗,其实都只能预防所含相应血清型别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侵袭性肺炎,而无法预防其他病原体 (如病毒、流感嗜血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和非血清型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所以“打了肺炎疫苗还得肺炎”也是很正常的现象。相同的情况还有手足口病(EV71疫苗)、宫颈癌(HPV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等。
另一方面,因为疫苗抗原特性、抗体持久性、受种者健康及基本状态等多种原因,确实有极少数人打了疫苗也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但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者来说,规范地接种疫苗都能够有效预防疾病,保障健康。
接种疫苗的意义并不是保证人100%不生病,而是大大降低生病的风险 (对个体而言),以及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对群体而言)。
理论上说,在接种任何疫苗后,都有一定的可能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皮疹、发热、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瘙痒等反应,有的孩子还会有哭闹、嗜睡、烦躁等精神症状。关于接种后不良反应,编辑部之前已经为大家分享过常见的不良反应清单(相关阅读:疫苗的不良反应到底怎么回事?),大家可以对照一二。
上述的不良反应都属于接种疫苗后的正常的、常见的反应,并不是疾病,并且反应的类型、轻重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且每一针也可能都不同。如果是因为疫苗引起的,一般都是一过性的,都会自行恢复,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需去医院就诊。
只有真的出现了罕见的、急性的、严重的反应(如晕厥、呼吸困难、局部肿大明显或全身红肿等),表明对可能疫苗成分过敏,需要及时进行临床治疗。在下一次接种该类型疫苗时,可以选用不同品牌或工艺的产品,并在严密观察下进行接种。所以,在接种疫苗后,接种医生一定要叮嘱受种者在接种门诊留观至少30分钟,以防上述情况发生。
接种疫苗不可以提前。不论是按国家规定还是从医学上来说,提前接种属于“无效接种”(即实际接种时间间隔短于必要的科学间隔),达不到最好的保护效果。但是,如果受种者因生病、疫情防控、疫苗缺货等特殊情况实在无法按时接种,也只能延迟接种。
延迟接种只是延迟了疫苗开始产生保护的时间,并不会影响疫苗整体的、长远的保护效果。
有研究表明,部分剂次适当延后接种不会减弱疫苗保护效果,反而可以产生更持久的保护。当然,接种疫苗就是在和疾病“赛跑”,从保护的及时性来说,不建议推迟任何一剂疫苗。到了年龄,就及时接种,实现早接种、早保护。
截至目前,国内外尚无“同时接种多剂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会高于分开接种”的科学定论和研究证据。相反地,有不少文献报道,多种疫苗联合接种与一次接种一种疫苗相比,不良反应率并无差异(相关阅读:同时接种这两种疫苗有没有不良影响?)。如果联合接种真的会加重不良反应,那么我国及世界各国肯定会给出建议尽量避免,然而事实上并没有。
对于旅行者等特殊人群而言,多种疫苗同时接种能够有效地提高各类疫苗的接种及时率和依从性,同时节约受种者的交通和时间成本。相反,一次只接种一剂疫苗,反而增加了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当然,不同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确有案例出现同时接种两种不同疫苗后抗体水平减弱的情况,大家还是需要遵循医嘱和产品说明书进行接种。
新生儿黄疸是十分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近60%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且分为两种:
生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 多数持续1-2个月即可自行消退,对孩子健康没有影响,接种疫苗也不会让黄痘加重或消退得更慢。
病理性黄疸: 可能与感染、母乳喂养、溶血、代谢等多种因素有关,新生儿胆红素代谢障碍,造成淤积,形成黄痘,往往同时会有其他的疾病症状。
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都是生理性的,极少数是病理性的。
目前,所有疫苗的禁忌症都没有关于黄疸的规定和要求。换句话说,黄疸不影响疫苗接种也没有黄疸值低于多少才能接种的规定。世界卫生组织特别强调:新生儿期有黄疸不作为接种的禁忌。
我国《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也明确表示:
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患儿如果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可按免疫程序接种所有疫苗;
病理性黄疸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可正常接种乙肝疫苗,暂缓接种其他疫苗。
目前临床上已经不再严格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只要胆红素水平超过一定值,都要需要及时干预,但黄疸依然不是接种疫苗的禁忌。
一些家长认为疫苗早打晚打没区别,只要打了就行。其实,疫苗应该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相关阅读:详解儿童疫苗接种程序!)。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包括疫苗接种起始时间、接种剂次及不同剂次之间的间隔,这是根据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而制定的。只有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疫苗接种的基本原则是,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早接种,早获保护。但新生儿疫苗接种,还应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指导时间进行。
以HPV疫苗为例,世卫组织推荐9-14岁未发生性行为的女孩优先接种。有研究表明,在未成年女性中获得较高的疫苗接种覆盖率(80%以上)对减少宫颈癌具有最显著的影响,同时也能够降低男性感染HPV的风险。
确实,狂犬病暴露后(尤其是I级或III级暴露),需要及时、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III级暴露还需同时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目前,并没有第一针必须在24小时内接种的规定。只要还没发病 (发病了就来不及了) ,随时都可以也应该接种,且越早接种,越早保护。
鉴于狂犬病接近100%的病死率,其预防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根挥国家规定,狂犬病疫苗没有任何禁忌症。哺乳期、怀孕期妇女、婴儿、儿童、老人或患有疾病的人都应及时接种。按照程序正确接种,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免疫力非常关键。
不过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前,进行规范的伤口外科处置十分重要。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二是预防伤口发生继发细菌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对于I级和II级暴露,彻底、规范的伤口处理的重要性不亚于接种狂犬病疫苗。
规范的伤口处理包括对伤口内部进行彻底的冲洗、消毒以及后续的外科处置如下:
先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
再用碘伏等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消毒剂涂擦或消毒伤口;
最后根据伤口部位、严重程度等实际情况进行外科清创、组织修复等外科处理。
疫苗是人类健康最可靠、最有力的“守护神”之一。我们既有权利通过接种疫苗来保护自己,同时也有义务通过接种疫苗为人群免疫屏障的形成尽自己的一份力,最终实现共享健康生活的目标。
来源:健康中国、听听专家说、清许大健康、Vaccine前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