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静思
正如韩剧《夫妻的世界》里女主说的那样:“结婚并没有那么简单,不是赌注下完,就能离开走人的游戏;这是赌上我的人生,还有我儿子人生的很迫切的问题。”一场可能会赔上身家性命的豪赌,踏进门前内心蒙上一层恐慌,太正常了。加之现在无处不达的网络能让我们见到、听闻诸多婚姻中的不堪,谈婚色变也不足为奇。作为一名“英年早婚”的人,我承认婚姻里的暗礁与碎石无处不在。它们就算不会给你的人生劈头盖脸来一场大风大浪,但总会时不时冒出来膈应你一下。但并不是所有不想踏入婚姻的人都是因为被这些“暗礁”和“碎石”吓住了,才止步于门外。有些人,她们和另一半相恋多年后,发现原来没有婚姻的爱情,对自己才是最舒服的。我有两个关系不错的朋友,算是“平凡的人”——成长之路平凡、求学之路平凡、做着一份平凡的工作,薪资、外形条件也平凡。但她们平凡的人生里有一项最大的不平凡——与另一半相恋多年后,决定不结婚。今年36岁的安在五年前的一个春天与现在的恋人相识。在那场朋友攒的局里,从二人第一次交谈开始,他们就发现彼此之间有着令人愉悦的默契。都喜欢古典音乐的两个人相互吸引,在私下聊天半年、一起听了两场古典音乐会后,他们很快坠入爱河,开启了一段美好的恋情。我们一众朋友能从安朋友圈的只言片语中感受到她浓烈的幸福。安和男友日常会一起去音乐会;在city walk这个词条还没有流行起来的时候,二人就习惯漫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假日二人会一起探店、一起动手烹饪美食、一同去远足或者野餐,向大自然展示他们的爱情。我们一众朋友一直认为,这对良人离踏出结婚那一步不远了。两年过去了,没有动静;走过第三年,二人还是没有任何安要结婚的消息传出。我身边的朋友几乎没有恋爱长达三年还不踢那临门一脚的,所以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大家都在揣测,是不是二人准备分手了?有人旁敲侧击或发直球询问过,安每次都淡淡然回复一句“不着急”。其实安和男友也谈论过“结婚”“未来”这些话题,但谈论得越多、二人相处的时间越久,安发现关于婚姻这件事,也许对很多人来说很重要,但对她却愈发的可有可无。安曾说过,她并不是反对婚姻,只是希望不必用一张纸、一个仪式、一场宴席或者一个孩子去证明相爱这件事。她相信,婚姻并不是衡量爱情和幸福的唯一标准,对于安来说,她更愿意用相互陪伴、支持和理解来衡量。安和男友相恋五周年时,收到男友递过来的一个小盒子,里面是一个精美的钥匙吊坠项链。这不是求婚,而是纪念二人相爱五年的一份礼物。“钥匙”象征着自由,他交给了安打开或者关闭那扇门的权利。在我看来,安独立又幸运。安的独特在于,自己的爱情不需要被界定,也不需要被固定的形式所限制,所以她能和男友共同创造一种“独特”的关系模式,让彼此在爱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自由、成长和陪伴。而她的幸运在于,能够遇到一个懂得她、愿意成全她的伴侣。安的选择并不是逃避婚姻,她只是让爱情以她想要的方式继续发生着。同样让爱情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的还有海薇。与安不同,海薇早年曾因为恋爱脑,冲动结过一次婚。当时两个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急不可耐地要双向奔赴爱情,却又丢不下任性且向往自由的灵魂,彼此都不肯为对方妥协或改变一点。最终,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一年半就以离婚收场。后来海薇单身了几年,中间也曾断断续续开展过几段短暂的恋情,都以遇人不淑或者目标不合分手告终。直到若干年前,她遇到了现在的伴侣,好像漂泊许久的船终于靠了岸。只是,海薇这艘船虽然愿意靠岸,却不愿意驶入船坞。在相恋的第三年,海薇的男友向她求婚,海薇感动地听完伴侣的表白,然后温和地拒绝了。海薇不想结婚的原因当然与第一次失败的婚姻有关,但要说十几年前一次短暂的错误会给自己在婚姻大事上造成颠覆性磨灭,也有点高估那次错误了。她不想结婚的理由很纯粹:婚姻已经不是她要追求的人生目标之一了;她不想结婚,单纯是因为喜欢现在和伴侣相处的状态。一开始,海薇的男友无法接受这样“离经叛道”的两性关系,二人分手了。海薇并未因此妥协,勉强自己走进婚姻。兜兜转转一圈后,男友发现无法与别的恋人找到同海薇相处时那样自在舒适的状态,三年后又重新回到海薇身边,一直到七年后的现在。海薇曾在朋友圈发过一段让我印象很深话,大意是:因为结过一次婚,自己才会发现婚姻并不是我想要的亲密关系里必要的因素。相比于一纸婚约要求的相伴相守,自己更希望不愿放开彼此的手是因为爱情。《春夜》剧照安和海薇绝不是不婚主义者、或者恐婚群体。我和她们聊过为什么恋爱这么久却不结婚?她们的回答很相似,自己也曾在某个时刻有过想要和另一半结婚的念头,虽然很短暂,但就和“正常人”一样,觉得自己应该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和身边这个适合的人结婚、成家、养育下一代,算是给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但很奇怪,要么是时机不对、要么是错过了。总之过了那个moment,好像就再也没有要往婚姻大门冲刺的想法了。我想这也许是当今除了恐婚而选择不婚的另外一种原因:那些与婚姻失之交臂的人,不是因为“恐”,而是因为“没必要”——对恋爱不排斥、不恐惧,甚至渴望与他人发展一段深刻的关系,但是没必要以婚姻作为一段关系的句点。在Opting Out: Women Messing with Marriage around the World一书中,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即使很多国家的女性生活在一个把结婚视作“体面性”的“符号和守护者”的范式里,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结婚。主要原因包括婚姻关系里不忠带来的伤害、女性职业机会和独立性的增加、以及与父母和兄弟姐妹一起生活时的更多安全感。书中写道:“婚姻在历史上和世界各地大多数情况下对女性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随着女性有了更多成为完整个体的机会,她们试图找到替代解决方案。”比如,女性通过友谊、亲情家庭或者同居生活找到情感支持。也许这些“解决方案”都会有让自己的情感感到孤独、沮丧的时候,但很多女性在决定不结婚这件事上,依然坚定不移。结婚与否是非常主观性、私密性的选择,从将婚姻视作“必修课”到认为婚姻“不再是自己人生路上的必要选择”,这种想法的改变与一个人的年龄、经历、实力有很大关系。年轻的时候,我们也许是出于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浪漫执念、也许是出于“结婚是人生的必修课”这个传统习俗的遵从、也许是被周围进入婚姻的人“裹挟”,总之,结婚是当时人生里的一道必选题。但经历了一些世事,幸运地找到了对的人相恋与陪伴后,我们会对爱情的定义产生变化。尤其是当你像安和海薇一样,发现两个人维持现状是很好的状态时,不结婚也是一个理性又浪漫的选择。如果人生是一份答卷,婚姻不必成为我们的必选题,但也没必要让“结婚”成为我们害怕的“大分题”(它们通常出现在考卷的最后、分值最高、但也是最难的题目)。前两天我看到一条热搜:结婚的前提是什么?很多网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比如这段婚姻能为自己提供某种价值(经济的、成长的、情绪的);或者将婚姻视作未来人生路上抵御风险的一种方案;亦或不想为可预见的传统带来的压力做无畏的抗争等等。当我们考量要不要结婚时,总是习惯从未来的角度去评估——是不是符合传统、能不能为自己带来利益——这些都无可厚非。但如果这种评估方式依旧让你对是否踏入婚姻大门举棋不定时,我们不妨可以换个角度,从当下自己的状态、心理和感受出发,用“活在当下”的思路去消解一下未来漫长婚姻里可能出现的得与失、利与弊。在悬而未决、没人知道结局走向的未来,至少现在的我们能够享受当下这份真挚爱情、这段美好的关系带来的快乐与舒适。
当然,能够这么做的人——尤其是女性,需要很大的勇气。在安和海薇的故事里,呈现的是她们对婚姻态度的淡然、与伴侣相恋多年依旧琴瑟和鸣;没有呈现的是二人与传统、原生家庭、世俗看法的疲惫斗争、以及为自己将来可能孤独终老而做的大量未雨绸缪的工作。在过去以及现在的社会里,一段“马拉松恋爱”,如果结局不是走向婚姻,那么大概率会奔向分手,而其中被深深伤害的也多是女性。只是,我还是认为,与匆匆跨进婚姻的大门相比,慢一点、稳一点甚至像安和海薇那样“出格”一点可能会更好。因为结婚,需要我们深思熟虑,但更需要我们follow my heart.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岗位要求:2—3年或以上微信公众号内容运营、小红书内容运营经验,有强烈的想搞点事的愿望,执行能力强。
(其他岗位详情请戳链接)👉 我们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