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行走——诗人之路
李白,中古时期靠自修成名的诗仙,在中国古典诗歌界,久负盛名。
李白,生于701年,10岁即以诗闻名。他孩提时代,曾习剑术,决斗中毙敌数名。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像拜伦那样,辞亲远游,期能谋仕朝廷,但鲜能得志,他娶妻数房。酩酊大醉成为其文学创作的利器,所以名列“酒中八仙”。他流传下来的诗词接近千首,他的诗因意象瑰丽,怀旧失意而广受喜爱,为其倾倒者不仅有专家,而且有一众网友。时至今日,在中国仍有千千万万的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歌。传说,这位伟大的诗人醉酒后,东倒西歪地想要捕捉长江中的月影,不幸溺水而亡,享年62岁。
62岁的李洪斌,以前当过会计,壮实而面显沧桑。他对李白的逸闻趣事了如指掌,不仅因为他是诗仙的超级迷粉,更因为他多多少少是李白的现代翻版,在李洪斌看来,这一点毋庸置疑。
李白幼时,居于中国西部四川的一个小镇。如今,该镇有个李白文化中心,这里坐落着一间装修如隐士小屋的纪念品售货亭。李洪斌屈居于此,他说:“我坚信,1300多年以后的今天,我是居住在李白故里的人中,唯一依然写诗的人。我甚至经常给自己的作品署名‘李百’ 。”
李洪斌在一张简易书桌上摊开一卷宣纸,情绪高昂,一挥而就“舍得”二字。
字如其人,他的确向来如此。
为了追寻他的诗歌理想,李洪斌舍弃了家庭、朋友和工作,来到这座陌生小镇,委身于停车场旁一个7平方英尺的小屋内。他向游客兜售自己“或许不那么完美的”书法,勉强糊口。他的房东对他很宽容,笑称他是“我们自己的李白。”
我行走世界,徒步五洲,不可能不邂逅各地的诗歌。
在埃塞俄比亚的沙漠里,在阿法尔人牵驼高歌中,你可以听到它;沿着古丝绸之路,在乌兹别克斯坦青色的撒马尔罕城,从那些漫步情侣的牵手中,你可以看到它;在格鲁吉亚等国,诗人的雕像多于国王或武士的雕像;在吉尔吉斯斯坦,欲学诗,必先花数年熟记50万行的史诗《玛纳斯》;然而,没有任何地方像中国这样,诗歌融入了公众的生活之中。
在中国,生死婚嫁之际,家人都要作诗,孩童的核心课程都含有古诗的学习。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门户两旁都是表示良好祈愿的红色对联,例如:“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 不过,真实的、全职的、以作诗为职业的诗人依然罕见。
“也许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诗人,但我毕竟是诗人。”李洪斌在花园水管处,边取水边说道:“作为一个诗人,在困难时期,我有责任挺身而出。就像李白那样。
李白和李百,古代诗仙及其现代翻版,都懂得牺牲。
生于中亚,长于四川,这位8世纪的伟大诗人历经叛乱、战火,以及大唐帝国的衰落。
李白因为在玄宗面前脱掉泥秽之靴而被驱逐出朝。后因卷入叛乱而被捕遭流放,后被召回。中年以后,李白居无定所,游走于扬子江畔,此间,李白写下了饱含寂寥与惆怅的名作《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洪斌也曾游走华夏大地。他曾在东北一家国营糖厂工作,20世纪90年代,他下岗了,开始辗转求职,他干过会计,卖过保险,当过保安。有一次,在一座庙里打扫卫生时,实在饥饿难捱,他刷刷地写下几幅对联卖给游客,赚得区区的20元(约合3美元)。
就这样,他逐步钻研起李白的作品。他感觉,那些13个世纪前的诗句在他的骨子里轻吟,并于2006年最终流落于他年轻时就喜欢造访的青莲镇。沉寂的李白文化广场上有个油漆剥落的售货亭,主要兜售跟李白相关的纪念品,搞到这个货亭不久,李洪斌的妻子就提出了离婚。尽管此后他有段露水姻缘,留有各种遗憾,但他用一部破旧的手机跟两个已经成年的孩子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
“我唯一确定的是追随李白足迹,此外,我的生活一片迷茫。”李洪斌说,“我对目前的自己很满意。我做饭,在桌子上睡觉、写作,比以前好多了,以前睡地板。”
李洪斌拿起毛笔,轻轻一挥,遂又是一幅书法箴言:
厚德载物
——孔子
为赴青莲,我从大都市成都一路向北,长途跋涉,穿越一座座村落。时值夏天,人行桥上有些叔叔在玩象棋,激烈攻杀,经由这些桥,我跨过了道道绿水。天气炙热,村民在路边晾晒玉米,正是这样的中国造就了世界对中国劳作场域的刻板印象。但在我的想象里,这样的情境才能让李白如鱼得水,而在李洪斌的身上,我发现了一个打破成见的艺术家。
沿着蜀道继续北上之前,我问这位重获新生的诗人,如果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艰辛行当,他会怎么办?
“他不会的。”李洪斌哼了一声说道:“但如果他这样,我会告诉他:‘这样没问题, 但先要完成学业。’”
项目介绍
探险家、徒步旅行家、作家和文化使者保罗·萨洛佩科(Paul Salopek)计划历时十余年、跨越三十余个国家、纵横两万四千英里,以徒步行走的方式回溯历史、讲述故事,了解最原始的人类如何繁衍延绵至世界各地。他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出发,将一直走到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自2013年起已是他行走路上的第十年。
“永远的行走”计划目前来到了中国。保罗将用十几个月的时间从南至北横跨华夏,并联手SMG拍摄一部纪录片,在国家地理频道播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