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富商,即将收获一个创新药IPO!
8月4日,一路狂奔的真实生物递交赴港上市申请书。
根据招股说明书,真实生物此番所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核心产品阿兹夫定的制造及商业化,包括为采购阿兹夫定商业化生产所需的医药原料提供资金、扩大平顶山生产厂房的产能,及其用于治疗HIV感染、HFMD及若干类型血液肿瘤适应症的临床开发等。具体拟发行股份数量、拟募集资金金额暂未披露。
阿兹夫定是一种广谱的抗RNA病毒核苷类药物,更早获批的适应症是高病毒载量的成年人艾滋病。据其发明人、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常俊标介绍,阿兹夫定能够快速治疗新冠肺炎,5天左右即可清除包含多种变异体在内的新冠病毒,并且所需剂量远低于早前上市的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定价可能低至1000元以内。
尽管尚没有畅销单品,但真实生物并不缺钱。
就在10天前的7月25日,国家药监局刚刚应急附条件批准真实生物自主研发的阿兹夫定片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成年患者,成为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新冠适应症获批当天,真实生物就以8亿元为代价,将生产新冠口服药的权益委托给复星医药。不过,消息公布当天,复星医药股价反常大跌。
在此之前,真实生物已经数度搅动国内资本市场。新华制药、华润双鹤、协和药厂等被认为具备阿兹夫定生产、经销能力的传统药企,就因为与真实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而颇受资本市场关注。而托新药业、奥翔药业等原料药厂商,则单纯由于与真实生物建立供销关系的可能,股价剧烈波动。
成立于2012年的真实生物,位于河南平顶山,因为在国内率先布局新冠口服药,并且一路领跑,而被人们熟知。上市前的2020年11月和2021年11月,真实生物密集完成了累计超10亿元的两轮融资,引入倚锋资本、金百临、盈科资本、上海迪赛诺、深圳亚商、中国富强、中航信托等实力不俗的投资者。IPO前,倚锋资本持股超13%,成为真实生物最大的外部机构投资者,而其创始人王朝阳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合计持股48.61%,仍是公司的控股股东。
崛起
河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生物医药大省。但事实证明,这里也不缺少科学的精神。
阿兹夫定的研发始于2004年。那时河南饱受艾滋病村事件影响,上万艾滋病患者只能依靠价格昂贵的进口药物。于是,河南师范大学常俊标教授带领团队着手从头研发艾滋病药物。
彼时常俊标教授选择的路子,是抑制艾滋病毒RNA复制。在近20年后,阿兹夫定得以阻击新冠病毒的蔓延,也正是基于相似的RNA结构。由于艾滋病毒的特殊性,常俊标教授团队在执行大量、重复、高成本的实验时,得到了真实生物的帮助,双方一起让阿兹夫定具备了某些成为重磅药物的特质,便是后话。
阿兹夫定的抢先获批,是冲出重围的关键性胜利。
2020年初,几乎在新冠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大量国内外科研团队就着手研发新冠特效药。
当时,新冠病毒原始毒株高致病、高致死,全世界陷入恐慌。研究者随机而动,基于各种作用机制的潜在药物喷涌而出,有效抗击新冠病毒的小分子药、中和抗体、中成药层出不穷,超过50种相关的药物陆续进入临床试验,竞争非常激烈。
发展至今,全球主流的新冠药物留下了小分子药与中和抗体两大类。
小分子药物往往通过抑制RNA病毒基因复制,或抑制复制需要的相关蛋白形成,来有效阻止新冠病毒复制、逐步清除病毒,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辉瑞的Paxlovid、默沙东的Molnupiravir、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君实生物的VV116等,均属于此类。
中和抗体药则通过阻断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来治疗新冠肺炎,代表性药物包括已经上市的腾胜博药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罗氏&再生元的REGEN-COV、GSK&Vir的sotrovimab等。
由于中和抗体药物在对抗新冠变异毒株方面颇显颓势,关注度越来越低,人们更多寄希望于通过小分子新冠药物的持续迭代,来实现新冠肺炎当流行感冒医治的愿景。其中,辉瑞的Paxlovid在2022年2月获准进口。但由于适应症限制,和过高的定价,一直没能真正打开市场。
在国内,用口服药治疗新冠,包括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君实生物的VV116、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被寄予厚望。相比其他,老药新用的阿兹夫定此前基本已经做好安全性和药物吸收等评价,省去了很多临床前步骤,研发进度一马当先。
2020年1月,河南师范大学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常俊标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的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筛选”获河南省科技厅立项。2个月后,“核苷类化合物在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用途”专利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此后,阿兹夫定的新冠肺炎适应症开发一路顺利。2020年4月,阿兹夫定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始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国内III期临床试验。次年,阿兹夫定获准在海外开展新冠适应症的注册临床试验。到2022年4月,阿兹夫定的国内III期临床试验揭盲。
临床数据显示,首次给药后第7天,临床症状改善的受试者比例,阿兹夫定组40.43%,安慰剂组10.87%(p值<0.001),受试者临床症状改善的中位时间,阿兹夫定组与安慰剂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阿兹夫定可抑制新冠病毒的活性,病毒清除时间为5天左右。
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蒋建东院士也表示,阿兹夫定有明显的抗新冠病毒作用,对临床轻重症患者均有效。
而此时,阿兹夫定的竞品药物,均在III期临床试验中。而且随着新冠毒株的持续变异,以及国内新冠疫苗注射的逐渐覆盖,正在进行新冠口服药III期临床试验已经不容易找到入组患者,研发进程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蛰伏近10年,真实生物来到了腾空的起点。
以量取胜,
抢占百亿美元市场
当然,眼下的新冠特效药,也需要理性判断其价值。
随着新冠病毒的毒株不断变异,大众的恐惧在逐渐变弱,其已经从高重症率、高致死率,转移到强传播性,应对策略也从重治疗变为重预防。于是,迟来的新冠特效药似乎有些尴尬。
在辉瑞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中显示,Q1季度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收入为15亿美元,低于预期的24.2亿美元。有分析认为,Paxlovid表现不佳的原因,一是市场定价太高,失去了在低收入国家的市场,另一方面是适应症范围太窄,当前和以后的大多数新冠感染患者不会进入到需要借助Paxlovid进行治疗的中度和重度感染阶段。
不过,市场上也有利好新冠特效药的声音。高盛此前曾预计,新冠口服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亿~200亿美元。即便随着时间推移,更多竞争者进入市场可能推动这些药品大幅降价,其整体市场规模依旧将保持在50亿~60亿美元。
在招股书中,对于阿兹夫定的市场前景,真实生物同样给出了乐观估计,由于患者人数迅速增加、新变异毒株不断出现、全球获批药物有限等原因,阿兹夫定仍有可观的市场窗口期。
目前,全球新冠感染确诊人数已经超过5.7亿人。2021年至今,传染性更强的新冠变异毒株不断席卷全球各地,给当地的医疗系统造成重大挑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导致重新实施隔离及其他预防措施。
换言之,新冠疫情仍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人们对新冠特效药的需求始终存在,关键还得看供给。在供给侧,新冠特效药的种类和数量都还非常少。目前,全球仅有3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以及4种中和抗体药物获批上市。
在国内,数量就更少,只有2种小分子药和1种中和抗体被批准了新冠适应症,造成新冠感染的治疗方案十分有限。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阿兹夫定获批新冠适应症之初,真实生物就花大力气建产能、扩渠道。
在原料供给方面,在阿兹夫定获批新适应症次日,拓新药业就官宣了合作消息,称子公司新乡制药阿兹夫定原料药已通过关联审评,为真实生物的合格供应商,将进行阿兹夫定原料药的量产和储备。此前,拓新药业也是默沙东Molnupiravir的供应商。
8月2日,阿兹夫定在平顶山基地正式投产,预计年产能拉满将达到30亿片。渠道方面,就在阿兹夫定获批新适应症当晚,复星医药就发布公告称,与真实生物达成了就阿兹夫定的独家商业化合作,合作区域包括大中华区,和除俄罗斯、乌克兰、巴西及其他南美洲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地区。
由此可见,真实生物给出的,或许是抗击新冠病毒的更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持续的研发会
带来持续的增长吗?
真实生物的创始人王朝阳,并不是典型的科学家,也非临床医生、跨国药企高管背景的创业者。他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在创办真实生物以前,王朝阳就已经通过矿业、地产、酒店等业务,成为了一名富商。
相比在其他行业的尝试,王朝阳在创新药领域,似乎更沉得住气,一直在技术转移和产品开发中持续投入。
在成立真实生物之前的2011年,王朝阳控股的兴宇科技与郑州大学订立技术转让协议,收购阿兹夫定的知识产权,随后注入真实生物。此外,在公司首席执行官及首席科学官杜锦发博士推动下,2019年,真实生物还与美泰宝订立技术转让协议,以向美泰宝收购11项专利的知识产权。这些知识产权,在后来都成为构建真实生物在研管线的重要基础。
目前,除了已经步入商业化阶段的新冠适应症外,基于阿兹夫定的广谱抗病毒活性,真实生物还在HIV感染、血液肿瘤等多个领域扩展。另据招股说明书,真实生物还在开发其他用于治疗病毒性、肿瘤及脑血管疾病的多种创新候选药物,包括CL-197、哆希替尼、以及MTB1806等。
真实生物在研管线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与其他创新药企相似,真实生物也因为研发支出,导致连年亏损。根据招股说明书,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5个月,真实生物研发支出分别为1.06亿元、6405万元以及1.14亿元,3年研发支出2.84亿元。
在这期间,真实生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主营业务收入。据招股说明书记载,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5个月,真实生物分别实现其他收入6.8万元、137.6万元以及845.1万元,期间分别亏损1.51亿元、1.97亿元、2.18亿元,3年亏损5.66亿元。
尽管如此,真实生物的现金流状况较好。截至2022年5月末,真实生物有账上现金2.63亿元,较同期大幅增加,前期的股权融资功不可没。真实生物在过去3年半的密集临床试验期研发支出2.84亿元,以其当前账上的现金来看,还能支撑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研发投入。
当然,新药研发是有风险性的,持续的研发注定需要不断的资金注入。这或许也是真实生物选择在不差钱时期,依旧选择上市的原因。我们也期待后续能看到真实生物在治疗新冠方面的价值实践,并希望看到它输出更多更好的原创新药。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想要联系动脉网报道的企业,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征求企业意见后,尽快为您服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