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7篇关于“爱”的研究

7篇关于“爱”的研究

公众号新闻




1


情人节快乐

哺乳动物物种中,仅有不到10%物种能够形成基于一夫一妻制的配对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选择性地寻找伴侣和与伴侣互动,夫妻关系得以维持和加强。大多数实验室啮齿动物包括大小鼠,都没有表现出这种行为。
然而,在实行一夫一妻制的草原田鼠中,通过一项伴侣偏好测试可以很容易地评估配对关系,实验动物可以选择与一个配对的伴侣或新动共度时光,用来检测动物在配对行为中的神经活动,以及在配对关系成熟时,动物行为和神经活动是如何变化的。
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作为大脑中编码高奖赏配对行为的区域在奖赏和动机中起着关键作用。一项fMRI研究中提出,当参与者认为他们是与其伴侣而不是一个陌生的人牵手NAc表现显著增强的BOLD信号。在草原田鼠中,干扰NAc内的神经调节信号破坏配对行为的形成,而随后的基因表达变化有助于维持配对行为的发生
尽管有大量证据表明NAc在编码配对行为中起主要作用,但这一过程背后的神经元动力学以及它们如何随着配对的进展而变化明晰
图1. 一夫一妻制草原田鼠的体内Ca2+成像
研究通过对草原田鼠交配前和交配后NAc中进行体内Ca2+成像来展现配对行为的形成和成熟在大脑中是如何表现的。结果表明同居会导致更强烈配对结合偏向,作者进一步提出这种配对结合偏好是否反映在NAc神经元活动的模式中的疑问
性幼稚的动物在交配前无偏好;在交配后短期测试中,动物对伴侣或新动物之间无显著偏好差异而在长期测试中均表现出强烈的伴侣偏好行为1H-J
图2. 交配前后与伴侣和新异性动物之间的交互作用中的Ca2+活性强度
基于对人类神经影像学的研究,假设人与伴侣而非陌生人在一起时,能够观察到更全面的神经活动。出乎意料的是,在控制测试动物与每只动物互动的方式差异后,所有成像神经元的Ca2+事件发生率均无法预测测试动物是否与其伴侣或新个体互动。文中定义伴侣偏好测试中所有至少持续1秒的社交互动阶段为社交回合。NAc中对配对的编码不会通过整个群体的活动变化而发生
研究两只性幼稚的新田鼠中,社交回合持续时间没有差异交配后,实验动物与伴侣的社交回合持续时间比与物的更长2A。与伴侣偏好的其他指标类似1H-J随着同居和交配时间的延长,伴侣或新动社交回合持续时间差异变得更加显著2A
在社交过程中,NAc有很强的激活,但在考虑了社交回合总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差异后,在伴侣或新动物交往过程中的平均活动没有差异2Ep=0.061χ2=10.535df=5
图3. 配对成熟时,接近细胞的整体增加
接下来的问题是特定神经元亚群的活动是否可能编码成对结合的特征?研究使用事件触发分析来识别神经元,计算每个细胞Ca2+瞬变后1间隔内测试动物和伴侣或新动之间距离的中位数变化将观察到的距离变化与一个通过随机打乱每个细胞在伴侣室和新动物室中的瞬态得到的空模型进行了比较3A。其中,距离变化≥95%的细胞被指定为离开细胞,距离变化≤5%的细胞被指定为接近细胞3B
研究提出进场集合的差异不太可能是由于未预期的变量造成的,因为这样的变量同样会影响进场和离场单元的识别。在初始时间点,伴侣和新的接近细胞没有差异,但在交配后出现差异,并在长期时间点变得明显。该结合的成熟可能导致伴侣途径和新途径在NAc中的表达方式发生变化3E同伴认同的主要效应,F1,11=7.252p=0.021
相比之下,即使在相同的排列分析中识别出伴侣细胞和新的离开细胞,在任何时间点也没有观察到差异3F同伴认同的主要效应,F1,11=1.106p=0.316交互F2,22=1.91p=0.172此外,不同的方法组合对于识别和决定接近特定的个体可能是至关重要的,而当离开社会交互时,这种程度的专一性是不必要的。伴侣和新接近神经元的重叠并不比预期的更多3G幼稚p=0.23短期p=0.79长期来看p=0.25,表明伴侣和新接近在单独的集成中是独立的;而伴侣和新离细胞的重叠超过了偶然情况下的预期幼稚p=0.004短期p=0.014长期p=0.019
本研究发现了促成配对结合改变了大脑的神经基质,而伴侣整体NAcCa2+活性差异在草原田鼠的配对结合中并不显著。相反,成对结合的特定特征如接近伴侣而不是陌生人的优先愿望,可能编码在特定的神经元群中
伴侣接近神经元具有许多功能,使其成为编码配对结合方面的理想候选者,例如决定采用配对伴侣的决定。
  • 首先,伴侣方法集合的扩展与伴侣偏好的出现密切相关。

  • 其次,伴侣和新颖方法的集合是不重叠的,如果这些细胞包含有关正在接近的特定动物的信息,这是可以预期的。

  • 最后,这些细胞中的大多数在进行前而不是进行中时具有Ca2+瞬变,表明它们有助于接近特定动物的决定。

综上所述,本研究确定了一个神经元群,其活动可以促进伴侣团聚,其扩展反映了结合的成熟,为一夫一妻制提供了一个关键的神经元机制。
编译作者:Розаbrainnews创作团队
校审:Simonbrainnews编辑部)
参考文献
Jennifer L. Scribner, Eric A. Vance, David S. W. Protter, William M. Sheeran, Elliott Saslow, Ryan T. Cameron, Eric M. Klein, Jessica C. Jimenez, Mazen A. Kheirbek, Zoe R. Donaldson. A neuronal signature for monogamous reun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https://doi.org/10.1073/pnas.1917287117



2



触觉是人体最重要的感知通道之一。除了感知温度、形状等基本功能以外,触觉在传递社会性和情绪信息等方面同样重要。特别是,触觉在巩固亲子关系、建立和发展爱情关系等方面可能发挥着不同于口语的重要作用。然而,以往大部分脑认知研究主要关注了视听知觉和抽象语言符号的重要作用,但是却少有涉及触觉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现代科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与人之间实际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由此可能对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影响。因此,理解触觉交流如何促进亲密关系这一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2020年11月,神经科学重要杂志Cerebral Cortex在线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卢春明课题组的研究论文《Interpersonal Neural Synchronization during Interpersonal Touch Underlies Affiliative Pair Bonding between Romantic Couples》,
揭示了触觉交流促进情侣间亲密关系发展的脑间神经同步机制。论文第一作者龙宇航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在读博士生,研究兴趣是亲密社会关系下的社会交流与互动。
图1 实验设置和主要结果。(a)在拉手任务中,被试需要互相握住对方的手,并保持沉默和对视;在口语交流任务重,被试之间没有肢体接触,只是进行自由对话和对视。(b)光极放置在双侧额叶、颞叶和顶叶附近。结果发现,女性颞叶前部和男性颞顶联合区 (CH22-18)出现了显著的关系类型和交流方式的交互作用,即情侣拉手时的脑间同步显著高于口语交流,而朋友则是口语交流时的脑间同步显著高于拉手时。
 
该研究招募了22对情侣和22对异性朋友。每对情侣或异性朋友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完成手拉手或者口语交流任务(图1a)。研究采用基于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的超扫描技术,同时测量了每组两名被试的脑功能活动。
结果发现情侣在手拉手时脑功能活动更加同步,其同步水平显著高于口语交流时的同步水平;但是异性朋友组却出现了相反的模式,即口语交流时的脑活动同步显著高于拉手时的脑活动同步。并且,情侣间的脑同步与情侣间的亲密关系强度呈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可能偏好不同类型的互动方式。传递模糊信息的触觉交流可能更适合亲密关系内的交流,而传递精确信息的口语可能更适合非亲密关系内的交流。

结果进一步发现,当男性和女性的脑活动出现2-4秒的时间差时(男性迟于女性),脑间同步达到最强,并与男性的情感共情能力显著相关,提示男性的情感共情能力使男性的脑活动能够更好的跟随女性的心理变化及其对应的脑活动,并调节拉手对亲密关系的促进作用。
图2 情侣脑间同步促进其亲密关系,男性的情感共情能力发挥调节作用。(a)脑同步与关系亲密度的相关,(b)调节模型,(c)调节模式。
 
该研究是卢春明课题组关于自然情景下语言交流与社会互动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的一部分。
该研究的结果也支持并进一步拓展了课题组近期提出的人际交流的认知神经层级模型(见 北师大卢春明组新综述:适用于人际间言语交流的认知神经层级模型),表明包括口语和肢体语言在内的不同感知通道的交流都有助于建立和发展社会关系,但是不同的交流方式分别适合于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因此,本研究是对以往工作的重要补充和拓展。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977008,31622030)和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的资助。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文章链接:Long Y, Zheng L, Zhao H, Zhou S, Zhai Y, Lu C. 2020. Interpersonal Neural Synchronization during Interpersonal Touch Underlies Affiliative Pair Bonding between Romantic Couples. Cerebral Cortex.
https://academic.oup.com/cercor/advance-article/doi/10.1093/cercor/bhaa316/5954191?guestAccessKey=6b7366cc-21a0-443e-a5af-705a3d92071f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打是亲,骂是爱”来调侃情侣之间的小吵闹,以此来说明情侣之间的相处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冲突,并且这些冲突不一定都是坏事,有时反而有助于爱情关系的增进。那么在冲突过程中,情侣的大脑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他们的爱情关系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增进呢? 

图1 情侣冲突(图片来源网络)
2021年11月,神经科学重要杂志Cerebral Cortex在线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卢春明课题组的研究论文《Interpersonal Conflict Increases Interpersonal Neural Synchronization in Romantic Couples》,发现情侣在冲突互动中的高唤醒度(即情绪的强烈程度)增强了情侣间的大脑活动同步,进而增进了情侣之间的爱情关系强度。
论文第一作者龙宇航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为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博士后,研究兴趣是亲密关系下的社会交流与互动,前期研究揭示了触觉交流促进亲密关系的神经机制(https://mp.weixin.qq.com/s/tM00e6zO7fw-u_Wvyu1cDA),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情绪对亲密关系下社会互动的影响作用。
该研究招募了22对情侣和22对异性朋友。在实验过程中,每对情侣或异性朋友分别完成支持性、中性及冲突性话题的讨论任务(图2a-b)。研究采用基于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的超扫描技术,同时测量了每组两名被试的脑功能活动(图2c)。
图2 实验设置。(a)被试面对面坐着。(b) 实验流程。(c)光极放置在双侧额叶、颞叶和顶叶附近。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该研究对情侣互动过程中的自然言语进行了情绪分析,发现冲突性话题在情侣组和朋友组都诱发了更强的情绪唤醒度。基于大脑活动同步的分析发现,女性的大脑活动与男性4秒后的大脑活动高度一致,出现了女性优先的大脑活动同步。特别是,情侣在讨论冲突性话题时,该大脑同步显著高于讨论支持性话题时的大脑同步。在异性朋友之间则出现了相反的模式,即与讨论冲突性话题相比,讨论支持性话题诱发了更强的大脑同步(图3)。并且,情侣间的大脑活动同步与基于皮肤电阻的生理信号以及情侣的唤醒度水平显著相关(图4)。此外,该大脑活动同步与女性所感知到的爱情关系强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情侣在冲突情境下的高唤醒度诱发了更强的大脑活动同步,进而增进了情侣间的爱情关系强度。 

图3 双方感觉运动区(CH20-20)出现了显著的关系类型和话题情境的交互作用,即情侣间冲突互动时的大脑同步显著高于支持互动时的大脑同步,而朋友间则相反。
图4 大脑同步与皮肤电阻同步(IPS)(a)和唤醒度(b)显著相关。 
研究进一步考察了性别以及交流模态(言语及非言语)的作用。结果发现,与非言语相比,情侣在冲突互动中的言语交流诱发了更强的大脑同步(图5a)。并且,男女之间大脑活动同步的时滞间隔与女性发起、男性回应的话论间隔高度一致(图5b-d),表明女性在冲突互动中可能通过口头言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诱发的大脑活动同步也主要影响了女性感知到的爱情关系强度。
图5大脑同步与行为的关联。(a) 情侣间冲突互动下的大脑同步效应只出现在女性发起的言语交流中。(b) 示意图说明了大脑同步的时滞间隔与男性言语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c)男性反应的平均间隔为4-5 秒,与大脑同步一致。(d) 当男性在 5s 后回应女性时,冲突互动在情侣间诱发出了更强的大脑同步。 
总之,该研究表明,冲突互动,特别是女性通过言语主导的互动,提高了情绪唤醒度,增强了情侣之间的大脑活动同步,进而促进了情侣间的爱情关系强度,为“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认知提供了脑科学的解释。 
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首先,近十年来,研究者尝试从多脑的角度对社会互动的微观认知过程进行刻画,并提出使用大脑同步(Interpersonal neural synchronization)作为刻画该过程的主要神经活动模式。但是,过去的大部分研究只探讨了中性情绪下的社会互动过程,缺少对情绪机制的探讨。本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第二,本研究在考察情绪对社会互动的作用时,将关系类型也一并纳入,表明情绪在社会互动中所起的作用会受到社会关系类型的影响。第三,该研究是卢春明课题组关于自然情境下语言交流与社会互动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的一部分,该研究的结果也支持并进一步拓展了课题组近期提出的人际交流认知神经层级模型(见https://mp.weixin.qq.com/s/N56g_EYRETD5nUnXAgHQqQ),表明关系类型、不同感知通道的交流对于社会互动都具有调节作用。因此,本研究是对以往工作的重要补充和拓展。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977008,31622030)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LongY, Chen C, Wu K, Zhou S, Zhou F, Zheng L, Zhao H, Zhai Y, Lu C. in press.Interpersonal conflict increases interpersonal neural synchronization inromantic couples. Cerebral Cortex. In press.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4


浪漫爱情通常被认为是人类情感中最深刻、最有意义的情感之一,对人类的繁殖、发展、生存和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前人研究表明,浪漫爱情会影响人的情感、行为和认知。静息态和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研究表明,浪漫爱情与大脑的奖励和动机系统的功能变化密切相关。但是,浪漫爱情与大脑的其他网络,如社会认知脑网络的关系研究甚少。邹枝玲教授团队研究论文在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神经影像领域排名第五,5-Year IF:3.461)在线发表以来得到广泛关注,成为该期刊2020年12月(14卷第6期)的封面文章。

 

该研究运用当前比较流行的图论的分析方法,分析了32个单身个体和34个恋爱个体的脑网络拓扑差异。结果发现,恋爱个体大脑网络的小世界属性(图1)、平均聚类系数(图2)、模块化的程度(图3)更低,上述三个指标均与激情恋爱量表(PLS)得分成负相关,提示恋爱个体大脑网络的分化程度更低;恋爱个体大脑网络在左角回的度降低,且左角回的度与PLS得分呈负相关;在双侧梭状回的度升高,且双侧梭状回的聚类系数和局部效率与PLS得分呈正相关(图4)。角回涉及自我的抽象表征,它的度降低提示恋爱个体更少关注自我,而更多关注恋人。梭状回涉及面部和身体表征以及抽象表征的整合,它的度升高也许于恋爱个体要更多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社会认知-情绪加工有关,比如读取恋人的面部表情。
 


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恋爱个体在静息态fMRI下大脑网络拓扑属性的变化,将爱情的神经机制从奖赏相关网络扩展到社会认知相关网络,进一步揭示了与浪漫爱情有关的神经机制,为人们理解和追求浪漫爱情提供了新方向。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的邹枝玲教授和陈红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西南大学已毕业硕士研究生王川(目前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1237)和中央高校基础研究基金(#SWU1809006)的支持。

文章来源:
Wang C, Song S, d'Oleire Uquillas F, Zilverstand A, Song H, Chen H, Zou Z. Altered brain network organization in romantic love as measured with resting-state fMRI and graph theory. Brain Imaging Behav. 2020 Jan 2. doi: 10.1007/s11682-019-00226-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1898089.  

来源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官网


5


爱与信任,与这群脑细胞有关

催产素,不仅仅是“催产”


    在大脑深部,我们的双眼后侧不远处,有个叫下丘脑的地方,那里有一群神经内分泌细胞,它们伸出一束束突起,通过一根纤细的柄与神经垂体相连。神经垂体作为这一群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末端,接受来自大脑的命令,释放催产素(OXT)、抗利尿激素(AVP)等激素进入外周血管,到达靶向器官后调节着我们身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和内环境稳态。
 
图: 下丘脑大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直接延伸至垂体后叶,即神经垂体,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HNS)

    比如,抗利尿激素与我们能否正常排尿有关。它能促进肾脏多吸收水分而减少尿量。假如一个人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就会尿频、口渴,乃至尿崩症。而催产素(OXT)就更有意思了,她不但在女性分娩时大量释放,而且还促进女性泌乳和母爱行为。男性也有催产素,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让男性更善于社交,更富男性魅力。
 
    本世纪初,科学家在美国中西部平原发现到动物界的模范夫妻——草原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它们 “一夫一妻”相伴终生,并且父母完美搭配抚养后代。科学家认为,这与草原田鼠脑内富有更多的催产素受体有关。正因如此,催产素被人们视为“甜蜜激素”、“爱情激素”。

     回到爱、忠诚与信任“出发”的地方——大脑深部的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HNS)。高志华给本科生讲授“形态学基础”时,试图给学生展示该系统的全貌,但是翻遍资料,只有各种各样的示意图。“这一系统是脑调控外周重要的门户和通道,但却没有完整的、真实的结构图。”5年前,高志华产生了一个朴素的念头,作为形态学的老师,我想把它真实的结构和形态展示出来。”
 

“点亮”大脑

 
    神经垂体是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在获取大脑标本时,纤细的垂体柄很容易断裂导致垂体脱落,再加上技术的局限,一直没有完整的下丘脑-垂体的系统结构图。
 
    最近几年,随着病毒示踪、大脑成像等新技术的发展迭代,为科学家揭开HNS的神秘面纱提供了可能。通过尝试,段树民院士与高志华研究团队选择了一种病毒示踪技术。一种经过改造的病毒,可以在神经细胞中循着轴突逆向上行,并沿途留下荧光标记,勾勒完整的神经元形态。
 
    
图: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的三维重构展示
    研究人员在大鼠的神经垂体注入这种病毒,约两周之后,这群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形态便徐徐显现,最终,整个HNS的形态便被展示出来。“HNS就像被点亮了一样。”高志华说,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神经示踪技术。团队继而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龚辉教授团队合作,利用自主开发的荧光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fMOST)技术对大鼠全脑进行成像并首次完成了HNS的高分辨率的三维重构。
 
      相关论文发表于Neuron杂志。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高志华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李安安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后张斌和博士研究生邱礼耀是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肖薇参与了部分实验,并参与设计了文章的图文摘要。研究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20.10.032


文| 周炜
来源 | 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


6

爱情“魔药”催产素被追捧过头了?一夫一妻制不完全依赖它

催产素被誉为爱情荷尔蒙之一,而这一别称也诞生于30多年前的一场实验。科学家在上世纪90年代对草原田鼠的社会关系进行了细致分析,这种小动物是为数不多执行一夫一妻制的哺乳动物之一。

在使用药物阻断实验鼠的催产素受体后,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草原田鼠似乎不再互相组成配对,也不哺育幼鼠。因此他们也断定,催产素是维系动物亲密关系和爱的必要条件

就在最近,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大学的研究者推翻了这一结论,据他们发表在《神经元》的研究,即使通过CRISPR技术使催产素受体缺失,草原田鼠仍然可以做一对负责任的父母养育幼鼠,并且保持一夫一妻制。


▲即使缺失了催产素受体,实验鼠仍然会执行一夫一妻制并养育幼鼠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7

Cell子刊:饭都吃不饱还要谈恋爱?

莎士比亚曾有句名言,“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一个问题。”对小鼠来说,吃饭还是交配同样是它们经常需要进行抉择的生存问题,不同的是,这个决定并不需要它们过多思考,而是默默受着一些分子的控制。

在《细胞-代谢》的新研究中,德国科学家就介绍了瘦素的这种神奇本领,在瘦素的调控下,即使已经有些饥饿的小鼠也会选择去和异性互动,而不是选择去觅食。“简单来说,我们一次只能追寻完成一种行为,身体需要计算出哪种行为更有价值,”论文的通讯作者Tatiana Korotkova教授表示。


由于进食、喝水行为都离不开下丘脑的控制,Korotkova教授团队重点关注了被称作“觅食中心”的外侧下丘脑,在这里有着许多携带瘦素受体和产生降压素的神经元,瘦素和降压素调控着我们对饥饿和口渴的变化。

而在观察实验中,作者将让一些小鼠在特定环境中自由地探索、社交,与此同时记录它们单个神经元的变化。这些小鼠有的一直生活在天堂,在那里食物供应是没有限制的;有的则会从天堂坠入地狱,它们会一夜之间失去所有食物;还有一些小鼠就更惨了,它们会经历长期的饥饿,环境中的食物一直都是被严格限制,但时间不会超过它们饿死的阈值。

通过刺激特定神经元,就能够改变适度饥饿小鼠的行为(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这种长期饥饿在野外其实并不罕见,食物并不是时刻都有的,”Korotkova教授表示,根据观察到的神经元反应,他们发现总体的趋势是,瘦素受体神经元似乎会在小鼠进食的时候被抑制,但是在社交的时候会被激活,并且在互动对象是异性才有这种反应,同性则不会

这说明,吃饭还是社交与这些神经元的反应是密切相关的。接下来,作者就开始借助瘦素来直接刺激神经元,以此来验证是否能控制小鼠的行为。

但是,这种刺激策略在三类小鼠中并非全都奏效,像养尊处优,每天吃得饱饱的小鼠不会因刺激而发生任何改变,它们一心只想和异性开展社交。而长期饥饿的小鼠也对此置之不理,它们会将吃饭列为第一任务,即使瘦素受体神经元被激活也不会去参与社交。

研究测试了不同刺激条件下,各组小鼠的行为变化

而真正会受影响的还是一夜之间失去食物的小鼠,按道理它们在第二天应该更加主动地寻找食物,但是受到瘦素刺激后优先级发生了改变,社交成为了它们的首选,这些小鼠前往食物的速度会更慢,与异性相处的时间也会变长


来源 | brainnews等 



编辑/审核:Andy

发论文,

画不好插图,怎么办?

高质量科研绘图

找【科藤学术中心】@花博士

扫下方二维码⬇⬇⬇以作备用



(扫码关注,注明“需要绘图”,否则通不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关于“苦”的清晰解读 | 五、苦的法印:被心觉知到的苦和无法被心觉知到的苦领克08开进魅族体验店:一场关于“手车互融”的新叙事加州尝试对迷幻物质去刑罪化,引发关于“迷幻蘑菇”的新谣言关于“苦”的清晰解读 | 问答九:马路生活节,一场关于“生活”的在地实验关于“苦”的清晰解读 | 十二、苦的法印:一切演绎造作都呈现出苦的法印胜利大会师 – 厉害的老妈在香港 (上)一份关于“可持续”的反诈指南关于“语言学习”的20个碎碎念。“太露骨了!”千万中老年人被色诱,节操集体失守:人老了就不配谈“性”和“爱”?美国突然“爱”上南太岛国,为什么?端阳节怀古关于“苦”的清晰解读 | 问答四:关于“苦”的清晰解读 | 二、苦的感受:五蕴中的苦关于“苦”的清晰解读 | 问答三:关于“苦”的清晰解读 | 二十二、苦的圣谛:觉知苦,照见苦,直至离开苦罗马文明的基本脉络 (二)无题关于“苦”的清晰解读 | 十九、苦的圣谛:苦一定要去知道左手“咖啡”右手“爱” | 《奇妙咖啡馆》新书发布会关于“活在当下”的三个误解,你知道几个?关于“苦”的清晰解读 | ​十三、苦的法印:被逼迫着变化关于“东方甄选APP初次开播”的冷思考讲座内外:关于“超越图解”的一切 | 知识反刍203对谈叶明桂:品牌溢价源于“偏爱”,真正的商业课题是“人性”关于“苦”的清晰解读 | 问答二:关于“苦”的清晰解读 | 一、世界是“苦的”吗?关于“苦”的清晰解读 | 十、苦的法印:由呼吸照见苦的法印Light and Shadow-13 Moving Wall关于“苦”的清晰解读 | 二十、苦的圣谛:涅槃是什么?8条关于“吃”的谣言,看你信了几个?讲座内外:关于“建筑能干啥好事儿”的一切 | 知识反刍202一篇关于LLM指令微调的综述make是“做”,love是“爱”,make love to sb可千万别翻译错了!!颜宁团队的研究新进展!关于大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