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亚马逊频频出手,线下医疗并购大幕正在拉开
互联网巨头们正在加速布局线下医疗服务。
继7月底亚马逊宣布花费39亿美元收购拥有188家线下诊所的One Medical后,字节跳动也在近日全资收购了高端妇儿医院美中宜和,行业瞬间引爆。
其实,互联网巨头涉足医疗服务早已不是新鲜事:包括腾讯、京东、快手等都尝试过开展线下诊所业务。而早在2020年,字节跳动便在北京成立了一家松果门诊,即现在的小荷门诊。
不仅如此,字节跳动还在2021年领投了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心情”的C轮投资,旗下小荷健康还入股了宏达爱瑞医疗科技,这些企业都有“线下基因”:好心情拥有线下实体心理诊所,宏达爱瑞医疗科技拥有北京美中爱瑞肿瘤医院等实体医疗机构。
字节跳动近期加码并全资收购美中宜和,表明其向医疗服务领域更加深入了一步:如果说字节此前的布局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而此次全资收购则意味着将美中宜和纳入自身的生态体系,成为其打通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流程的重要一环。
从财务投资到全资收购高端妇儿医院,字节跳动在如何布局?以字节、亚马逊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构建的医疗服务生态走到哪一步了?未来可能的演进趋势会如何?动脉网对此进行了梳理与分析。
全资收购是
字节医疗布局的关键一步
从2021年年中开始,字节跳动就将触角从线上医疗向重资产的线下医疗服务端延展,并频频出手:这其中包括投资美中宜和、好心情和宏达爱瑞医疗科技,以及被曝欲参与投资,后因腾讯投资绑定排他性协议而没能出手的卓正医疗。
“字节一直在寻找拥有线下实体医疗服务机构的优质标的,包括体检、儿科、中医、社卫、家庭医生等各垂直领域。”一位接近字节跳动的行业人士表示,“只要是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且具备不错的运营和管理能力,字节都有兴趣了解和接触。”
不过,与在其他领域的出手不同,字节跳动在医疗健康板块的动作相对来说更加谨慎。这是因为民营医院和诊所的问题比较多,其医疗质量把控和运营管理水平十分重要。
以此次全资收购的美中宜和为例,该机构官网显示,其目前拥有7家妇儿医院,2家综合门诊中心及5家月子中心,已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妇科医疗团队主要来自三甲医院和二级专科医院,并在2020年收购北京宝岛妇产医院时拿到了试管婴儿牌照。
美中宜和发展脉络 图源:企业官网
另据美中宜和相关负责人此前透露,该机构服务过的高端家庭超50万,新生儿超7万。其营收很大一部分来自产科,产科客单价约为7万元。在行业里属于高价位。
而在字节收购前,美中宜和一直是资本的宠儿:君联资本、中金佳成、航天投资早在2011年就投资了它;华平投资、光大资本和华兴资本于2013年参与了其1亿元的A轮融资。在此之后,美中宜和还吸引了高瓴、远洋资本、国科投资、药明康德、水木投资集团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直是互联网医疗的重要趋势,很多头部企业都在尝试,但目前没有特别好的案例。所以作为当下最炽手可热的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的尝试具有一定标志性意义。”某互联网医疗企业联合创始人李萍告诉动脉网,“妇儿、心理健康、医美等领域是最能与字节跳动强大的‘内容生态’(抖音、今日头条、火山小视频等)进行匹配的。”
其核心在于,妇儿、心理健康、医美等场景相比其他医疗领域能更有效地通过线上引流。
需要着重提及的是,字节跳动早已从内部开始线上线下融合的尝试。 通过“小荷健康”APP可以看到,北京小荷门诊部已经置于首页醒目位置,并上线了“口腔科”、“眼科”、“中医科”、“皮肤科”、“妇科”、“医学美容”等科室,营业时间为周一至周日的9点到18点。APP端目前已有466条患者评价。
北京小荷门诊部的线下实体与线上页面
在业务尝试上,北京小荷门诊部通过线上发布了年度会员计划,会员年费599元,打包了“超声波洁牙”、“中医调理”、“皮肤检测”“、眼健康评估”等项目,以及特定项目打折等服务,这些都是互联网平台的常见运营策略。
除了加速线下服务机构的线上化进程外,“小荷健康”的运营也在快速推进。目前,“小荷健康”APP正在迎来迅速起势。据七麦数据的监测,“小荷健康”这一年来在iPhone平台上的下载量处在互联网医疗平台的高位,最高单日下载量达到9228次,近一个月日均下载量为3810次,至今累计有186万次下载量。
图片来源:七麦数据
虽然相比国内的顶流尚有差距,比如某头部互联网医疗APP的下载量约为“小荷健康”的2倍左右,但是去年同期这一差距在3倍左右。也就是说,“小荷健康”APP在追赶头部APP的过程中,在逐渐缩小差距。
而在产品付费的模式探索上,“小荷健康”已构建起“疾病库”、“医疗服务”两大业务板块。
“疾病库”里包含由用户上传的各类疾病治疗的“真实经验”,属于患者社区类模式。相关疾病案例是由用户上传,科普知识则由“小荷医典”提供。而“小荷医典”是由字节跳动在2020年豪掷5亿元全资收购的“百科名医”升级而来。
“医疗服务”则包含了“全部医院”、“购药商城”、“送药到家”、“儿童疫苗”、“甄选医美”、“免费用药”、“临床招募”六个部分。根据过往经验,“医疗服务”理应是字节跳动能否在医疗健康领域中短期跑通盈利模式的关键所在:在线问诊能够连接医患资源,并了解患者诉求,在此基础上,平台便可通过产品及服务实现营收。而药品一直是目前医疗服务场景中附加值最高的产品。
字节线下投资逻辑 动脉网制图
“此次全资收购美中宜和在行业里算的上大手笔,可以看出字节入局医疗服务的决心。”李萍表示,“继内部的小范围试点后,美中宜和的加入,或许会成为字节跳动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融合的关键尝试。一旦磨合成功,字节可能会加快在各个医疗服务细分领域的布局。”
综上,字节跳动不断在扩展其线下医疗服务端的布局,并取各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另外,在线上端也在持续加速“小荷健康”APP的运营和推广,且构建起了商业模式雏形;最后,字节将二者进行深度协同,以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
同为互联网巨头,
亚马逊布局线下医疗的逻辑是什么?
在曝出字节跳动全资收购美中宜和消息的前两周,全球互联网巨头亚马逊同样宣布收购了美国社区医疗龙头One Medical,出资高达3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63亿元)。
这是亚马逊自2000年进入医疗领域以来手笔最大的一次医疗并购案。
动脉网此前对One Medical进行过案例研究,它是一家基于会员制的社区医疗服务平台,拥有线下诊所和线上数字平台,通过广撒点、高覆盖的方式,将诊所开设在购物中心、写字楼、居民社区等高流量区域,尽可能贴近会员所在地,节省会员的出行成本。目前,One Medical拥有超过76万会员、188家线下诊所,主要为企业提供员工健康福利。
One Medical诊所 图片来源:企业官网
在今年年初,亚马逊便推出了远程医疗服务平台Amazon Care,其支持线上线下两种护理方式,提供了远程医疗咨询、在线预约医生、预约护士上门、药品配送等服务。
据花旗银行分析师透露,虚拟和面对面护理的融合是One Medical和Amazon Care板块战略的核心。这就意味着,亚马逊也在通过此次的收购推动线下医疗服务与自身线上技术的融合。
可以看到,与字节跳动一样,亚马逊并没有采取自建医疗服务机构的方式,而是“买买买”。
“一直以来,国内互联网医疗企业都想深入到医疗服务领域。前几年,不少企业都在开线下诊所,一座城市拓好几家,也有做中医诊所、全科中心的,等等。但这些企业的操盘手都是互联网领域的优秀人才,并不是医疗领域的人才,隔行如隔山,所以实际的效果并不好。”资深投资人杨洋告诉动脉网,“One Medical成立了15年,内部运营已经相对成熟。于亚马逊而言,并入进来后,就不需要从零开始,而更多的是要思考如何帮助One Medical锦上添花。”
也就是说,相比探索自建模式,寻找并投资成熟的医疗服务机构,将省去互联网企业不少的学习成本,也有利于快速实现线上线下的医疗业务布局。
然而,尽管有上述优势,企业间融合也绝非易事。
并购之前,亚马逊与One Medical都是在独立运营的状态,市场、团队、企业文化、战略方向各不干扰且差异明显。并购后,两家企业需要进行各个层级的梳理与融合,工作繁杂且持久。这些都在考验着亚马逊的业务整合能力。
互联网巨头的医疗路,
仍道阻且长
互联网巨头纷纷押注线下医疗服务,在资深投资人杨洋看来,除了有巨头们持续深入医疗的战略考量外,核心还是在于,线上与线上是不可脱离的互补关系。
● 其一,在医疗服务的真实场景中,面对面建立起来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是线上始终难以替代的;
● 其二,与线下医疗服务相比,用户在线上主要是进行常见病和慢病复诊等事宜,无法进行检验检查和手术等项目;
● 其三,线上拥有更强的聚合效应,能推动线下服务降本生效,并通过线下服务的反馈和数据反哺线上。
因此,线上线下的融合既要注意数据的互通,也要注重服务流程的连贯,以及加深线上平台与线下医院合作等,促进相互之间的协同。
还需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线下机构都是重资产运营,连锁扩张意味着成倍的成本投入。因此,扩大线下服务网络必须以成本可控为前提。
当然,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面临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特别是在商业模式的闭环构建上,现有的互联网医疗企业都还处于摸索期:发展10余年来,似乎除“卖药”外,互联网医疗尚无特别清晰的商业路径。
比如线上挂号、在线问诊这些主流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因客单价低、需求波动较大等原因,成本覆盖难,从长远来看增长空间有限;而线下自建医院/诊所作为互联网的依托,则又变成一门重资产的生意;最后,如果一味依托公立医院开展互联网医院,平台们将无法避免日后公立医院自立门户后的局面。
但不论怎样,字节跳动、亚马逊等从线上进行互联网医疗的搭建,再到线下收并购医疗服务机构,已经在战略上拥有了延展可能。而这,或许将促使字节跳动、亚马逊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破局者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医疗健康因其本身具有的行业特殊性,更需要每个入局者保有足够的耐心和谦卑,切不可操之过急。
从这点看,互联网巨头们仍需要砥砺前行。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想要联系动脉网报道的企业,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征求企业意见后,尽快为您服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