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拉美最铁杆的“小弟”,要变天了?
乌鸦校尉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乌鸦校尉
微信ID:CaptainWuya
大家好,我是乌鸦。
稍微长时段关注拉丁美洲政局的人应该都会注意到,拉美政坛具有“左右横跳”的周期律,右久必左,而左翼执政后往往因在外交(尤其是同美国的关系降温)、经济上的困境再度被右翼顶替;而且这种现象通常是一波一波的,整个拉美几乎同步左转或右转。
这大起大落的一般人还真遭不住
但众多拉美国家中,有这么一位例外,几乎可以说是雷打不动——你们爱往哪转往哪转,反正我“左方向键”坏了。
这个国家就是哥伦比亚。独立二百年来,从来没有一天由左翼执政。
图源见水印
但在最新一波拉美“左转”浪潮中,这个最坚定的右翼阵地似乎也要动摇了。
曾是反政府游击队成员的左翼联盟候选人古斯塔沃·佩特罗,不仅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支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还提出彻底经济改革、消除不平等、吸引外资以及重塑对美关系等口号。5月29日的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佩特罗斩获超过40%选票,高出第二名12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哥伦比亚很可能历史上第一次迎来左翼执政。
作为拉美最稳固的右翼大本营,哥伦比亚也是区域内同美国“过从最密”的国家,被后者“盛赞”为“非北约主要盟国”。
这种关系紧密到什么程度呢?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2019年1月,时任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有意无意露出他笔记本上写着的“向哥伦比亚派遣5000名士兵”。向哥伦比亚派兵,意思就是通过哥领土向邻国委内瑞拉的马杜罗政权进攻。
虽然此事很快以哥方的否认三连不了了之,更可能是“鹰派”博尔顿刻意秀肌肉的操作。但不难看出哥伦比亚被美国视为在拉美的跳板,甚至成为美军外侵的周转地,都是“可选项”。
而正在发生的事情,证明即便是美国“纯正”的后院,也未必那么牢靠。甚至在任哥右翼总统杜克现在也“识时务”了起来,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公开称,中国在战略基础设施竞标中领先于美国,“不认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贸易和投资是一种“威胁”,美国如果愿意,可以与中国一道……
那右翼的大盘并非牢不可破,这二百年里,哥伦比亚左翼都干啥去了?
其实那里的左翼长期以来绝非毫无作为,甚至应该反过来说,他们搞得动静太大,以至于国内保守势力不得不把美国这条大腿抱得紧紧的,才形成了多年来的局面。
1
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的西北端,临近巴拿马运河,是南美唯一的两洋(太平洋、大西洋)国家,更是地峡向南美陆路交通的必经门户,以咖啡和绿宝石闻名世界。
贩毒猖獗,武装冲突,政治暴力,《百年孤独》,就是这个国家留给人们的主要印象。
虽然整个拉美都“离美国太近”,哥伦比亚仍称得上美国的最铁杆伙伴,是唯一一个在二战和朝鲜战争期间武装支持美国的南美国家,还派遣士兵追随美军前往阿富汗。
可以说,历来无论美国在拉美和任何国家干仗,哥伦比亚都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甚至允许CIA多次以哥伦比亚为基地插手拉美政治。
美哥联盟带来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美国资本的深度渗透。随之左翼思想也在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蔓延开来,大哥伦比亚社会党于1899年成立,1900年加入了第二国际。
1928年,为了反抗臭名昭著的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的盘剥,哥伦比亚爆发了一场以水果公司工人为主的和平罢工,却遭遇了当局出动军队血腥镇压,史称“香蕉大屠杀”。
1928年大罢工的领导人
由此,哥左翼开始走向武装斗争的道路,认识到只有掌握武装才能占据主动。
1930年,随着哥伦比亚共产党成立,哥伦比亚终于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左翼政党。
此后,左翼政客、律师豪尔赫·盖伊坦积极为“香蕉大屠杀”的工人们辩护、争取权益和正义,并要求追究凶手的责任,获得了民众的巨大支持、声名鹊起,还决定参加1950年的总统大选。
但他也迅速成为了大资本和保守势力的眼中钉。
最终,盖伊坦也和智利的阿连德一样,没能逃过被杀的命运,在总统大选前夕的1948年遭到刺杀,他的死还被栽赃给哥共,也让哥伦比亚进入了十年“暴力时期”。
彼时彼刻……
1948年到1958年的“暴力时期”,哥国内的意识形态分裂和暴力对抗到达了难以调和的临界点。在美国的支持下,哥政府军对游击队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使两派的争斗很快陷入极端化。
在最初五年,拥护不同政治力量的佃农们纷纷倒向两大阵营互相残杀,花样百出的折磨、行刑乃至杀戮在各个地区轮番上演,约有20万人被杀。要知道,当时哥伦比亚的总人口才不过1000万。
1953年,游击队和政府军双方签订了和约,副产品却是促成了一项法律出台,允许哥伦比亚的产权拥有者合法组建私人武装,这为后来催生右翼民兵组织哥伦比亚联合自卫军(AUC),在政府领导下报复左翼、屠戮平民埋下了隐患。
同时期,哥共逐步成为了将毛泽东思想翻译、引进哥伦比亚并广泛传播的先驱力量,在党报《人民报》、《人民先锋报》和《工人之声》等刊登了许多教员的文章,认为“有助于哥伦比亚的革命积极分子理解中国革命的本质、拓展本土革命斗争的视角”。
有一支来自哥共的武装力量,成为唯一面对这一纸和约拒不妥协的队伍,拒绝缴械,而是在马努埃尔·贝雷斯的领导下以农民为盟友、着力发动农民军,最初以拿回被美国公司剥削的佃农土地为目标,于1964年正式更名为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
作为哥伦比亚第一大武装团体,FARC一度拥有数万人。该组织在互联网上有自己的网站,年收入估计超过5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FARC高达50%的成员是女性,30-35%的指挥官也是女性,在之后的岁月中有诸多暴力行为,但却对性暴力制定了零容忍政策。
FARC1966年改组,扛起“打倒寡头政治、均贫富和土地革命”的大旗,于1972年为游击队建立了训练营,主要接受来自哥共的意识形态指导。
FARC曾于1984年与政府达成和平协议,于1985年与哥共一同创建了合法政党爱国联盟(UP),UP还在1986年的选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是遭到右翼势力、毒品贩子和军方秘密暗杀小队的屠杀。
但FARC在短暂和解的这三年里,也并没有完全放弃武力,算是因此保存了一点实力、没有被敌人完全消灭。
毕竟FARC同时具备武装属性和意识形态威胁,必然成为美国和哥伦比亚保守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美国对哥军方投入重金、修建基地、派遣CIA特工,势要将其打磨成打击FARC的利刃。
前面提到的哥右翼民兵组织AUC,也在美国的间接支持下摇身一变,与美国里应外合打击FARC等力量。
而比战场更加失势的是在舆论场,在与保守派右翼的冲突中,以FARC为代表的左翼武装,“成功”被塑造成了恐怖主义、贩毒集团的代名词。
2
众所周知英美喜欢在势力范围埋雷,而后还要以这颗雷为由不断插手其内部事务。
在哥伦比亚,这颗雷,是毒品。
上世纪80年代起,哥伦比亚凭借热带雨林气候和地理条件,存在制毒、贩毒的优厚空间,迅速成为了种植古柯、制造可卡因的中心,美国偌大的毒品市场催生了哥伦比亚的毒品经济,哥伦比亚不断增加的毒品市场也成了美国毒品市场畸形发展的催化剂。
哥伦比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卡因生产国,而美国是最大的可卡因消费国。
随着毒品在哥伦比亚的蔓延,美国对哥插手就显得顺理成章。
1980年代以来,在哥伦比亚国内出现的右翼军事组织,无论是由地主、军队成员或者贩毒集团组成,核心就是以贩毒为罪名打击左翼力量,阻止其候选人掌权,一些总统候选人甚至会遭到刺杀。
但说他胖真就喘,哥伦比亚的不少左翼力量在这上面的确不干净。
正如任何个人也不要自信到去碰毒品一样,任何组织团体一旦沾了毒品的边,往往也是无法自拔。面对当时哥国内的“古柯热潮”,因资金短缺而焦头烂额的FARC也开始搞起毒品贸易的行当,这却给了美国打击FARC的正当理由——为了禁毒。
FARC因此陷入了怪圈,要想对抗美国资助下的右翼势力,就必须继续武装斗争,这带来的暴力升级会造成更多平民伤亡,使得FARC被污名化,还需要金钱和武器投入,面对正当获取资源的渠道受限,能赚钱的渠道就只剩下了毒品贸易。
一项推算认为,在FARC的总收入中,贩毒占48%,敲诈勒索占36%,绑架占8%,偷盗占6%,其他活动占2%。
如此,何能擎起“正义”之名?
但问题在于,在哥伦比亚,“贩毒”罪名实际是在“拉偏架”。那个环境中,没有谁是干净的,与毒品贸易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除了FARC,更有一直打着禁毒招牌的右翼保守派。
图源;玲玲说历史
哥伦比亚的右翼政党,很多时候为了争取更多选票、在选举中占据上风,需要毒枭们的暴力活动提供帮助,说白了就是为了获得毒枭提供的巨额竞选资金,从而出卖公共权力、肆意践踏法律,更在禁毒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90%的麦德林市警察都曾收受贿赂。
一代大毒枭埃斯科瓦尔,在操纵足球市场之余,眼见自己的从政梦破碎,不仅直接杀掉打破他梦想的司法部长,更敢于派人以各种手段除掉即将上位的几任总统候选人,这种“我得不到就毁掉、别人也休想得到”的疯狂劲儿着实令人胆寒。
而他最终被灭掉,无非因为太过疯狂几次三番触及了美国的利益,无论是制造空难还是对哥伦比亚公共安全部发动炸弹袭击,才成了美国和哥伦比亚联手剿杀的对象。
2021年被捕的哥最大贩毒组织“海湾家族”头目代罗·安东尼奥·乌苏加(别名“奥托涅尔”)被引渡至美国受审一事,在哥国内引发受害者极大不满,就是因为担心,其不敢在美国人面前说出美国与哥右翼勾结、与哥内战联系密切的真相。
这些组织自己本就干着贩毒的勾当,却堂而皇之以禁毒名义对FARC等加以打击。
而哥共和FARC一方,对于斗争路线,也日益动摇。
尤其是冷战结束后,FARC失去了苏联和其他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援,又为了筹集经费而从事毒品贸易和绑架政客等勾当,形象一落千丈,甚至被视为恐怖组织。
对毒品贸易的依赖和对恐怖袭击的使用,就使得FARC逐渐走向人民反对的那个对立面,越来越不得人心。
哥共也因此解除了FARC与其的组织隶属关系,FARC从此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军事组织。
FARC于1993年通过《民族复兴团结政府十大纲领》,号称要作为建设新哥伦比亚的政治基础,就不难看出,FARC的目标绝不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还提出要严格遵守各届政府与外国签订的各类协议、而不是砸碎帝国主义的枷锁和束缚。
极端行为也干了,革命理想也弃了,可以说是一地鸡毛。
相比之下,美国人则坚决得多。从克林顿政府开始,美国就给哥伦比亚当局源源不断地提供援助,包括加强反毒合作、打击大贩毒走私集团和实施毒品替代种植战略,用以打击毒贩和游击队,但成效并不是非常明显。
1999年提出的所谓“哥伦比亚计划”,实质是将毒品政策军事化。
该计划中近八成用于军事援助,包括美国帮助哥伦比亚训练反毒特种部队和警察,向哥派遣500名军事顾问,并为哥方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直升机,相关的双边秘密协议甚至规定,如果美方顾问和技术人员遭到绑架或者伤害,美国保留直接报复的权利。
3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哥伦比亚政府塑造的“打击毒品”舆论,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把FARC同“贩毒”画等号,已然完全不考虑去解决造成贩毒的根本问题——普遍贫困和不平等。
当时的哥伦比亚帕斯特拉纳当局,也曾主张和FARC和谈,用温和的方式打击贩毒,比如让农民种植其他农作物代替毒品,以期减少长期犯罪和暴力;奈何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只支持军事援助请求,要求哥当局派军队打击毒贩和游击队,更放话要和谈就别想拿援助。
人家美国压根就不希望你国内和平稳定,和谈成功根本就违背美国的意愿,让美国提供帮助岂不是与虎谋皮吗……
而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更导致哥伦比亚雪上加霜。
总统乌里韦就是在哥政府和FARC和谈失败后上台的,打出了“强硬手腕、宽广胸怀”的口号,然而后半句是一点没看出,他不仅拒绝和谈,更主张对游击队采取强硬手段,恰好和小布什在“9·11事件”后发起的“反恐战争”不谋而合。
小布什甚至称赞乌里韦是“第一位对他的人民说要根除恐怖主义、根除贩毒的总统”。
多了“反恐”这项名目后,在“9.11”事件发生、FARC被美国列为国际恐怖组织后,美国对哥伦比亚的资助开始转为反恐与扫毒并重,仅在2000年-2016年的资金支持就超过100亿美元。
但美国采取了更为隐蔽的方式,在哥伦比亚,美国并没有选择派兵压境、以武力逼迫让步,而是与右翼当局签订了军事协议,以间接的方式对哥伦比亚提供军事保护。
问题在于,哥伦比亚从没有和美国讨论这种军事保护所需的租金和成本,只是无条件地允许美国使用其机场和军事设施,几乎将领土主权轻易予人。
而在美金钱助力下,哥伦比亚军队在与FARC的战斗中节节胜利,乌里韦也因此在2006年的选举中成功连任。
哥伦比亚日趋右翼的现实,恰恰与拉美同时段中左翼政府上台、以各种方式抵制美国的霸权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情况大相径庭,也赢得了美方的大力赞赏。
与此同时,哥伦比亚和美国一道,试图对民众进行宣传,期望他们认为美国军事基地的存在真是为了对付毒贩和FARC,为的是哥伦比亚的现实稳定和长远发展,与霸权和买办无关。
然而只靠这些虚的,不务实解决问题,矛盾和冲突的源头仍在,当年革命左翼虽已陨落,但藉由群众诉求产生的左翼土壤不可避免还会结出新芽。美国联手哥当局的这种鬼话骗得了一时,还能骗哥伦比亚老百姓一辈子?
同是在2006年,哥伦比亚成立了具有左翼色彩的政党“民主选择中心党”,以工会、企业行会和社会中下阶层人士为主要支持者。
而日益骄横的哥当局也昏招频出。
为了向美国表功劳、向人民摆业绩,哥政府把“敌人”特别是左翼游击队的死亡人数作为衡量行动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政府军更将敌战损当作从FARC手中夺取领土控制权的佐证,为此不惜杀良冒功,暗杀来自贫困农村和城市的无辜平民,然后将其伪装成被杀的游击队员,这就造成了不少冤假错案。
正如前陆军少校古斯塔沃·索托之前承认的那样,“逮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亡”。
这种“误报”策略和“误杀”给老百姓留下了阴影,毕竟很长一段时间里,哥伦比亚民众都“谈左色变”,只要和FARC扯上关系,哪怕只是同情他们都会被杀,据统计因此被杀的平民超过6400人。
哥当局还搞扩大化,将任何有改革倾向、可能对右翼执政造成威胁的,哪怕是中道的政治家、活动家和工会成员,都强行与FARC联系在一起,当时还是参议员的佩特罗就被乌里韦称为“穿便衣的恐怖分子”。
乌里韦下台后万万没想到,他一手带出来的继任者桑托斯并没有顽固延续他的政策,重启了和FARC的秘密谈判,并在2016年签署和平协议,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武装冲突。
幸运的是,美国政坛正处在两党轮替必反前任的“翻烧饼”时期,你小布什力挺的,可不是我奥巴马的菜,新政府的温和方式得到了奥巴马的支持,桑托斯还借此获得了201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要知道,哥伦比亚内战长达50余年,造成22万人死亡,2.5万人失踪,超过700万人无家可归。
直至2016年8月,在古巴、挪威、委内瑞拉和智利等国的斡旋下,当局与FARC正式签署了和平协议,FARC放下武器、改头换面,饱受冲突折磨半个世纪的哥伦比亚,才算看到了和平的微弱曙光。
可放下武器的前FARC成员有人被暗杀,允诺给冲突受害者的赔偿都是遥遥无期,警察甚至用暴力执法方式强硬镇压民众抗议。“极端左翼”缴枪投降,这个国家仍需变革。
成立于2017年8月,由放下武器的FARC转变而来的“大众革命替代力量”党,努力尝试以和平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却事与愿违,很难保证自己的正当权益。
2018年当选的总统杜克则对前FARC队员政策更加严厉,明确表示要修改和平协议有关前游击队员的政治待遇、经济权益等相关内容。
美国于2021年11月30日将FARC从境外恐怖组织中除名,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此前对该组织相关高层的贩毒罪和反人类罪等指控被同时撤销。
也有部分FARC成员因为不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缺乏就业技能,选择返回丛林深处、重操旧业,继续从事恐怖活动,而不是回归社会。
不得不说,和解协议签订了,但哥伦比亚军警面前的对手却从游击队变成了手无寸铁、只想保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普通老百姓,这个现实何其讽刺。
2019年至今,哥伦比亚国内爆发了一波又一波大规模抗议,矛头直指不平等、征税、腐败和警察暴力,杜克当局非但没有提出解决方案,反而动辄以残酷镇压回应,对经济萧条、贫困加剧、不平等和暴力增加等现实视而不见,可谓是失尽了民心。
到了2022年初的民调显示,哥伦比亚人之中有85%都表示国家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
最近的大选中,左翼候选人古斯塔沃·佩特罗虽没能得到过半选票,仍以40.32%的选票比例遥遥领先。
美洲理事会网站截图:哥伦比亚2022年总统选举民调数据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情报部(EIU)所提出的那般,佩特罗(如果)的胜利将是哥伦比亚的“政治地震”。
而一旦佩特罗真的主政哥伦比亚,美国不仅不会停止与哥伦比亚的合作,或者说不会放弃对哥伦比亚特别是该国右翼的利用,只是要思考如何更谨慎地提出方案、实现自己的目标。
多年的“精诚合作”后,拜登政府已于今年5月底签署备忘录,将哥伦比亚指定为美国的“主要非北约盟国”,让哥伦比亚能够在与美关系中享受多种防务和贸易特权。
而佩特罗长期批评美国,包括“禁毒战争”和双边贸易协议,这无异于给美国上眼药。
无论是谁当选,哥伦比亚的前途恐怕都不会豁然开朗。但无论是“老顽固”哥伦比亚终于呈现左转,还是美洲峰会俨然成了美国峰会,美洲十国联名抗议美国的排挤行为“出于专横的、出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动机”,“这项单边决定对西半球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历史性倒退”,看似坚固的门罗主义霸权也许真的开始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乌鸦校尉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乌鸦校尉(ID:CaptainWuya)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哥伦比亚大选左翼领导人领先有望创造历史,美媒警觉》
观察者网:《训练乌军排雷后,哥伦比亚被美国承认是“主要非北约盟国”》
观察者网:《哥伦比亚总统:美国在战略基础设施投资上落后中国,中国对拉美的投资不是威胁》
参考消息:《西媒文章:哥伦比亚至今未有左派总统 土地依附和政治暴力是痼疾》
澎湃网:《哥伦比亚左派:即将到来的历史性突破?》
澎湃网:《全球运动观察丨哥伦比亚抗争:全面战争阴霾下,草根运动登上历史舞台》
《哥伦比亚政局变天,前游击队员要掌权?拉美左翼集体“抛弃”美国》
《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处于过去和未来的过渡阶段》
知乎文章:《哥伦比亚游击战争:有待打破的僵局(2002.11.20)》
《哥伦比亚和平进程:历史背景、发展和展望》
高维谦:《毛泽东思想对拉美地区文化政治的影响研究》
乌鸦校尉的视频在B站上线啦!
小伙伴们有兴趣一定要去给我们捧捧场呀!
快来关注乌鸦校尉视频号
热点视频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