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择校系列:海嘉学校能否成为另一匹黑马
学校介绍
海嘉学校创办于2006年。学校名谓“海嘉”,缘于“海纳百川,嘉言懿行”的美好愿望。海纳百川:大也、广也;嘉言懿行:美也、善也。意喻办大美教育,育大美英才。
海嘉的愿景是做双语教育的典范,根深中华,心怀天下——培养每一个孩子,在变幻的世界中,成为推动多元文化间互相理解、尊重及共融的双语使者。
海嘉在北京、天津、贵阳等城市开设校区。作为 (WASC)认证成员学校以及国际文凭组织(IBO)授权的IB世界学校,海嘉为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子们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国际双语教育。
海嘉教育者相信,这个时代的成功教育是:以广阔、博爱的中国文化为根基,引导学生具备全球化的思维方式、视野、语言能力,强调社会责任感。让孩子们在海嘉学校健康快乐地成长,并在未来成为对全球有责任感、对中国社会有贡献的人,是全体海嘉人共同的心愿。
值得一提的是,海嘉学校在IB认证中有MYP和DP两个阶段,在2021年-2023年连续两年IB平均分保持在38分,并且有70%的学生成绩超过了35分以上,通过率100%。两年中,更有3名同学拿到IB满分45分。
往期回顾:
优秀的成绩离不开扎实的基础
在IB学校中一直有一个悖论,那就是高中最后两年的DP前衔接到底是用IBO官方的MYP好还是用IGCSE好。北京大部分学校都会用IGCSE作为衔接课程,少数从小学开始就是IB课程的学校会用MYP。简单地说,IGCSE更加偏重于知识点本身,无论是从难度还是广度来说都比MYP要更深更广。而MYP在学习内容上是螺旋形上升的,更加偏重于学习能力的训练。单纯地从考试角度来说,IGCSE作为衔接课程是非常合适的。而海嘉学校虽然有MYP的认证,但根据在读学生分享来看,在9-10年级期间都是用的IGCSE课程。
在澳洲有一项针对IB学生的研究,结果表明MYP的学生认为学习过程中相对缺乏具体知识点内容,也正是因为知识点的缺失导致在真正参加考试的时候挑战会较高。针对这一问题,海嘉通过利用知识点更加丰富的IGCSE课程进行衔接,让孩子到了DP阶段在知识点上能够更加顺利地学习。以生物为例,学生在衔接时有几个痛点:词汇、知识点难度、做题方法和综合实验能力。用英语学一门学科和学英语本身是有区别的,当大量的专业词汇涌现出来,知识点本身也是没学过的,就会导致孩子出现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除了在解决最基础的词汇问题上下功夫外,最重要的就是打好知识点基础。IGCSE的知识点本身是非常细的,通过筛选出来对孩子DP阶段有帮助的章节后,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分数。这点,海嘉做到了。
英语学习分层
有效帮助不同程度的孩子
一般提到国际学校,大家都觉得孩子的英语会不成问题,我们上面提到了在用英语学习学科时孩子会遇到的困难,那学习英语本身又会有什么困难呢?海嘉又是如何帮孩子解决的呢?
从幼儿园开始,海嘉就开始双语课程。在课程实施上是完全基于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参与学习并提供以孩子为主导的探究方式来进行课程。小学的语言课程采用沉浸式双语教学,发展孩子的中英双语能力。到了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划分就更加精细,对于英语基础稍弱的孩子有继续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班级,也有给英语水平很好的孩子把英语作为母语来学习的班级。这样的设置对于未来DP阶段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一直在国际学校上学的孩子来说,有一些到了高中DP阶段是可以选择双语文凭的。也就是说把中文和英语都当成是母语来学习。这种选择方式所学的英语课主要内容就是英语语言文学类的课程,并不是像我们日常理解的“学英语”。海嘉在初中阶段就把英语上学有余力的孩子归到英语母语班,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未来在高中DP阶段顺利完成双语文凭课程。
入学条件和流程
海嘉的入学方式是以官网申请-填写信息提交申请资料-参加面试/测试这样的流程来的,对于学生的国籍、户籍不设任何限制。在招收学生时,学校会均衡考量,包括性别、国籍、家庭背景、成长背景及学术背景,旨在提供一个重视尊重、努力、责任感与社交关系的多元社区。对于中途转学的学生,需要在各个学部有空余学位的情况下按照规定招收插班生。
招生部在收到学生的在线报名申请、全部申请材料及申请费后,将安排测试/面试。学校的招生流程是经过严密准备与精心安排的,以保证录取过程顺利并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学校也把家庭教育理念是否与学校契合作为录取学生的考虑因素之一,因此阅读并了解学校的使命与愿景对申请学校是有很大帮助的。
如果学生未通过第一轮测试,招生部将会依据测试老师的建议决定是否需要安排复试及复试时间,但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会有复试的机会。
所有以中文为母语的考生或在曾就读学校学习过中文的2年级及以上考生,在申请时都需要进行中文水平书面测试。未曾学习过中文的学生或母语不是中文的学生,在入学前无需参加中文水平书面测试,一经录取,学生将会被分配到适合的非母语中文班级。
诚邀入群
作者介绍
往期精选
编辑:赵安琪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