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瑾山月
陈道明在娱乐圈几十年,几乎不参加聚会,也很少出席活动。只要有时间,就待在家里,读书弹琴,画画喝茶,静坐冥想。其他人忙着应酬交际,他则远离喧嚣,把自己活成了一股清流。“应酬简直是一种煎熬,一群人喝得醉醺醺,一句话和你说四五遍,一张名片递给你七八次,我就很窝火,特别烦。”在他看来,最好的人生状态,是“离别人远点,离自己近点”。1971年,正在上山下乡的陈道明,阴差阳错地考上了天津人艺。有前辈劝他,你性子太静,看起来很闷。多学学别人,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样子。在剧组时,他经常躲在角落看书,没戏拍时,也总是独来独往。不少人觉得他清高孤僻,很难吃上娱乐圈名利场这碗饭。可就在1983年,陈道明偏偏因为独特的气质,被导演张军钊发现。那年,张导拍电影《一个和八个》,想找个形象正派,孤傲冷漠的角色。已经跑了七八年龙套的陈道明,也因此打开了演艺事业的大门。相比之下,那些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的人,却因为毫无特色,泯然于众。逼自己戴上了和别人一样的面具,到最后,往往连自己都认不出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许多人偏偏喜欢按照别人的方式去雕刻自己。到最后,朋友越来越多,圈子越混越大,可自己的样子,却越来越模糊。他画了abc三条长度不等的线,又画了一条和b等长的x线。参加实验的10人中,有9个是他的助手,1个是真正的被试者。起初,助手们故意默不作声,被试者斩钉截铁地说:b。但他话音刚落,9名助手异口同声地说:x和a一样长。这下,被试者慌了,盯着线段反反复复地看,最后支支吾吾地说:x和a一样长。那时,他因出演《康熙王朝》再次走红,经常接触业内的明星大腕。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做不来,对自己的决定很是后悔。从此,但凡再有人劝他当导演,他都立马回绝“那不是我能干的事”。他反思过,要不是那段时间接触的人太多太杂,也不至于对自己认识不清。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保持距离”,座位相距必须一米开外。有些人觉得他不近人情,但陈道明解释说:往往人的距离近了,思考的余地就小了。只有摆脱这种束缚,我们才能想清楚,自己到底要怎么活。“即便在人群中很快乐,可我一旦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再也不可能选择和别人走一样的路。”在小说《荒原狼》中,黑塞就讲了一个在人群中迷失自我的故事。有一段时间,他下决心“痛改前非”,开始混迹于酒馆剧院。他不再读书写作,放弃了远大理想,也无暇研究艺术哲学,更不会去思索命运。但陈道明却一一拒绝,只说“我要在独处中安安静静地生活”。结果可想而知,热度很快过去,一连几年,他都无人问津。他学会了弹钢琴,读了几十本古典文学,每天都练习书法,提升了个人修养和境界。而最爱的事,就是一个人窝在书堆里,拿出纸笔,根据书中情节,画几幅只供自己玩味的插画。他说:心不乱,一切都不乱,我只有在寂寞中,才能活出感觉。平庸的人,用热闹填补空虚,聪明人,用独处成就自己。就像特立独行的王小波,格格不入的钱钟书,归隐瓦尔登湖的梭罗……虽都是他人眼中的“怪咖”,却都活出了令自己满意的样子。曾经,我们向往呼朋唤友的热闹,可走着走着就会明白,唯有自己才是最长久的陪伴。与其狼狈又盲目地合群,不妨慢下来,踩准自己的节奏。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在一个人的时光中,去过那种最想要的生活。有人这样形容他:宛如一棵宁静的古柏,华盖如荫,势头健旺,却低调沉稳,毫不张扬。而用陈道明自己的话说,他并不特别,只是“从不往人群里走的人”。无论是谁,当你离人群远了一点,就离自己的灵魂近了一点。洞见新书首发
《洞见写作:打造可复制的文章方法论》
20年写作经验、9年自媒体内容沉淀
带你零基础入门新媒体写作
跟着洞见君学写作
成为真正的写作高手
原价69.8元,洞见读者福利价34.9元
现在下单,更有洞见君独家签章
👇点击下方卡片,立即抢购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