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逆袭的秘密,都在这里纪录片2023-08-28 10:08从上映前被质疑,到票房突破20亿大关,《封神第一部》(以下简称《封神》)算是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在幕后纪录片《封神之路》里,我们进一步看到了电影主创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而这也是《封神》能够实现票房口碑逆袭的主因所在。01 演员《封神》的演员阵容十分豪华。不过李雪健、黄渤、袁泉和夏雨等这些实力派演员戏份不算多,基本是配角,但每一个人对于表演的付出程度丝毫不打折扣。比如李雪健老师声带受损却依旧坚持使用原声,年事已高却始终事事亲力亲为;袁泉饰演的姜王后,装饰和衣着十分沉重,她为了不麻烦工作人员调整,即便在休息时都选择站立;夏雨饰演申公豹时,断头术那一段很难拍摄,他没有选择用特效完成,而是全程亲自上阵……比起成熟演员,纪录片将更多的镜头放在了新人上。因为新人没有经过系统的表演训练,所以《封神》剧组对新人的培训下了苦功,回过头看,这种打磨无疑十分成功。《封神》系列中的30位素人演员是从15000人里面挑出来的,全程经历了20次大规模的面试。面试之后,这些年轻人还要进入训练营展开24周高强度的封闭训练,每天5点就要起床,从体能锻炼,到表演培训,到马术、舞蹈等都配备了相应的老师进行严格培训。除此之外,这些年轻人还要去上文化课。从甲骨文到先秦文化,从酒器辨认到《史记》《诗经》《尚书》……无一不有,无一不全,这简直是从肉体到灵魂的全面洗礼啊。这种长时间的熏陶,会细化到每一句台词、动作里,慢慢改变演员的身形与气质。最能体现新人训练效果的还是那段质子舞。影片里2分钟不到,实际拍摄时,却耗费了24小时。而在其他影视项目靠流量小生保底时,颜值、实力兼具的封神男团让人耳目一新。呼吁质子舞上春晚表演,“谢谢封神男团”的热搜,全网疯传的陈牧驰式“封神绑”图片,荷尔蒙爆棚的封神男团成了观众对《封神》进行自来水宣传时的前期重点。年轻演员们也很珍惜机会,这部纪录片也记录下大家对于表演尊重和敬畏的一面。由于《封神》需要同时完成三部曲的拍摄,这就导致进度往往与剧情走向脱节。所以演员必须要熟读剧本,必须要深刻了解自己的人物小传,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分散的拍摄进度中迅速进入情境。比如于适饰演的姬发骑马返回故乡的戏份,是三部曲开拍的第一场,这一场实际上是第一部的结尾。于适必须提前知道这个阶段的姬发应该怀有什么样的感情,拥有什么样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一段的拍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原本剧组打算让替身完成,但于适选择了自己上阵。这一刻,于适本人契合了姬发的勇敢无畏。除了质子团,娜然所饰演的苏妲己更是万众瞩目。观众对妲己这一形象已经非常熟悉了,而导演为了区别前作,这一版的妲己设定更加动物化而不是妖魔化。所以娜然不仅需要前往动物园观察狐狸的形态,还得一遍遍训练自己的动作使其更野性化。02 技术除了一批新人演员崭露头角,《封神》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美术水平。影片最拉胯的地方在于特效,但很多实拍场景真的很美。这部纪录片揭开了背后的独特制作过程,可能和大多数人印象中的不太一样。比如第一部中的婴儿雷震子可不是CG,而是一个真实的机械道具。它由三个控偶师控制操作,从尺寸、毛发、面部表情机械设计到防水性和反光率,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整个剧组不仅是个细节控,还饱含创造力。如果遇上当前技术难以实现的部分,《封神》剧组人员也会开动脑筋解决掉。比如片中由于涉及神仙、人类和妖怪三界的事情,幕布的使用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尤其是这神仙,动不动就飞来飞去,哪有这么高这么大的蓝幕支撑呢?剧作人员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办法:挖掘机挂幕法。这不仅够高够大,还能随时移动。神仙随便飞,蓝幕永相随。除此之外,《封神》还用挖掘机模拟出了海浪翻滚的效果,将挖掘机的机臂连上铁桶和铁架,一下水,水花能溅起50-80公分,秒变造浪机。一机多用,省钱。为了打造最辉煌的龙德殿屏风,从浙江东阳和安徽歙县请来400-500位木雕艺人雕上3个月,以此来呈现殷商的气概和奢华。就姜子牙和雷震子见面的那个森林场景,实际上是剧组全国跑了20多个地方考察,最后深入西藏林芝墨脱的原始森林调研,最后翻模拓印,建造了1万米的摄影棚,在里面重现了商朝的森林。事实上,片中角色的每一套服饰,出现的每一段配乐,每一个场景布置,以及电影的整体配色和场面调度,基本上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探讨和打磨,只为打造出无与伦比的大片质感。03 协同《封神》剧组规模极大,光是登记在册的数量就超过了8000人,想必这一点任何一位看过《封神第一部》且坐到了片尾的人都深有体会。同时,剧组中的部门很多,分工也很复杂和细化。那么想要协调这些部门和分工,就必须采用大工业制作的成熟模式。乌尔善团队采用的协同方法是动画预览,即在电影正式开拍之前用动画的效果完成分镜和大致画面流程,各部门的职责看起来一目了然。所以,在开拍前,剧作就整整耗时一年完成了125分钟的动画预览。有了这个,正式开拍的时候大家对于需要完成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效果在心里都有了预估,偌大的片场也奇迹般地井然有序起来,极大地提高了拍摄效率。《封神》剧组所使用的各种技术、创意手段、跨专业协作、专业的管理模式,都对以后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有着极大的标杆示范作用。这是《封神之路》纪录片的最大价值所在。但就像并不完美的《封神》一样,这部纪录片也有不足之处。整部纪录片中无一处提到《封神》三部曲的世界设定和故事主题,这就使得纪录片的细致仿佛就是在雕一盘散沙。纵观影史上成熟的工业电影,如《指环王》《阿凡达》等,都打造了一个严密完整的新世界,主创们也不吝啬于在幕后纪录片里表达自己的创作动力。比如,彼得·杰克逊是从J.R.R.托尔金庞大的原著世界里提取普通人的英雄史诗这一主线;詹姆斯·卡梅隆借潘多拉星球和纳美人的遭遇呼吁环境保护。但这一点在《封神之路》中是完全消失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试图提及这一点,但每个部分又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当然,最大原因可能是《封神之路》在广大网友的呼声下才仓促剪辑上线。但需要注意的是,幕后纪录片不只是影片的宣传物料,它和影片是一种平行的创作关系。优秀之作甚至能够超越正片成为另一部经典。而影片如果想实现口碑持续发酵和票房长尾效应,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作者 | 枕 云编辑 | 楼 主校对 | 胡 晓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