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500万人血书求重映,中国的《奥本海默》,早就拍出来了!

500万人血书求重映,中国的《奥本海默》,早就拍出来了!

电影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冯石坐在地上,望着一片戈壁滩,含泪对陆光达说出了憋在心里很久的话:


“在朝鲜战场,我们抓了一个美军俘虏。一个小小的下士,竟敢在我的面前大声喊叫着:扔个原子弹让我们尝尝,给我们做个外科手术。气得我逼着他用咱们的中国话,唱打败美帝野心狼。


武器落后受气啊,我忘不了我们的士兵,被凝固汽油弹炸成了火人。他们挣扎着,喊叫着,喊着爹喊着娘。伤员更是可怜哪,没处躲没处藏,就在我的身边,我救不了他们。尽管这样,咱屈服了吗?没有。咱们中国共产党人就从没怕过他美国。


应该说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可他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动不动就要欺负你,让你就想对他大喊一声:no,去你妈的!”


他越说鼻子越酸,旁边的陆光达也听得满含热泪,短暂的沉默后,陆光达抬头指着前方,平静地说:


“老冯,咱们的原子弹,来了。”


这一幕,来自1999年的经典国产电影《横空出世》


如果说今天在全国上映的《奥本海默》,讲述的是美国人制造原子弹的故事,那么20年前的这部《横空出世》,讲述的则是中国人制造原子弹的故事。


《横空出世》豆瓣评分9.4,高于《奥本海默》的8.6,在B站,500多万观众,血书要求《横空出世》重映!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这样的评分并不多见,但看过的人,无一不说它实至名归。


今天,就来说说这部20年前的老电影。



#01

一穷二白

 

1954年12月,距离朝鲜战争结束不到一年半,美国就和台湾当局签署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1955年,人民解放军收复一江山岛。美国眼看局势不利,便扬言要对大陆几个战略城市实施核打击。


一时间,举国上下担忧。


紧接着,我国就做出了研制原子弹的战略决策。


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别说原子弹,就连飞机大炮都少得可怜。要研制原子弹,必须找老大哥苏联帮忙。


苏联人在敦煌选了一块区域作基地,但总指挥冯石不同意,因为这里有着有大量的敦煌壁画,我们不能毁了这些国宝。


在他的坚持下,只好更换基地。


但是换到哪里?谁也不知道,只能自己去找。


就这样,冒着戈壁滩的风沙和严寒,冯石带着部队一直往西走,终于在1958年的冬天来到了罗布泊,把这里定为了新的核试验基地。


当时的罗布泊,被苏联专家称为“死亡之海”,漫天风沙,严重缺水,环境十分恶劣。


唯一的水源,还是盐碱水,人喝多了会拉肚子,用在工程上会腐蚀钢筋。


但研制原子弹必须用淡水,怎么办?


只能到几百公里外的生活区去拉。


所有的卡车被改成了水车,驾驶员饿了就在车上吃,困了就在车上睡,人歇车不歇,不分昼夜。


但条件的艰苦对中国人不算什么,更大的问题在于技术。


当时由于某种原因,苏联中断协议,撤走了所有的科研人员,并烧毁了图纸。


临走前,苏联专家傲慢地说到:“在这个世界上,伞永远掌握在高个子手上。”


而我们,只能趁苏联人刚走,从垃圾桶里把没烧完的图纸捡出来,重新拼好来研究。


结果,苏联人看到后嘲笑我们,缺少的那部分数据,我们就算用计算机也要算2年。


苏联人还是高估了我们。
那个时候,我们哪里有什么计算机?唯一的一台计算机在科学院里,许多部门抢着用。


那怎么算?用算盘打。


“美国人用了6年时间,英国人用了5年,苏联人用了8年,我们没有8年的时间,两年都没有。”



困难远远不止这些。


基地的饮食条件原本就差,一日三餐就是馒头、咸菜、窝窝头,可偏偏还碰上3年自然灾害,连咸菜都没了。


缺粮最严重的时候,士兵们整整3天没吃东西。


近1000人得了夜盲症,3000多人拉肚子,浮肿更是普遍。


不仅有生活的艰苦,还有精神的孤独。


苏联专家撤走后,研究中断,工厂瘫痪,项目搁浅。


从不喝酒的陆光达心情郁闷,喝了一次大酒。十三个月以来,他第一次回家,牙刷找不到了,最爱喝的咖啡也没了。


妻子只是流着泪说:“我真的不知道你还会回来。”


不只是陆光达,基地所有人都是如此,他们刚刚打完朝鲜战争,连家人都没见一下,就来到大戈壁滩上。


有的战士的未婚妻在家等不住,跟别人跑了;


有的战士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却有家不能回;


有的战士明明到了当爷爷的年纪,却选择留下来啃咸菜,喝盐水,斗风沙。


为什么明明这么苦,却非要搞原子弹?


就像冯石说的那样:


“就因为在朝鲜,美国人用一个小玩意儿,在咱们头上悬着好几年,动不动就嚷嚷着要对我们做外科手术。苏联专家也撤走了,瞧不起我们。

没有这个东西,我们中国人的腰杆子就挺不直,就没机会,没和平,就不能踏踏实实的过咱们的日子。所以,我们就是要在这个大戈壁滩上,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搞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原子弹。




#02

哪里有什么
“横空出世”

  

如果说美国和苏联造原子弹,靠的是科技的力量,那么中国能造出原子弹,靠的是人的力量。


几百位专家,在算盘前面吃,在算盘前面睡,流着汗熬着夜,硬生生把数据算了出来。


不仅
如此,有一项数据,苏联人用计算机算错了,我们用算盘给它纠正了过来。


门口的一个士兵看不懂,问连长:“他们在干什么?”


连长说:“干什么,干革命。”


巨量的脑力工作,吓唬不了我们;


长期的生存困难,同样难不倒我们。


基地缺粮了,我们喝榆树叶水,一人一碗汤,一个小窝窝头。


实在没有吃的,还有精神粮食。


白天,大家聚在一起唱军歌;


晚上,靠《上甘岭》电影中缺水的场景来激励自己;


要知道,这支部队就是从上甘岭下来的,电影里的人,就是他们曾经的自己。


光达说:“人是需要精神的”,他们用行动证明,原来人真的可以靠精神活着。


为了这份精神,士兵们可以在戈壁滩上忍饥挨饿,为了这份精神,陆光达这样的知识分子,甘愿一辈子隐姓埋名······


在原子弹爆炸前夕,陆光达回了一次北京,见到了从美国回来的老友夏世忠。


按规定,这样的见面是被禁止的,陆光达是“见了不该见的人”。


这一幕恰好被美国的记者拍到,登到了报纸上,直言陆光达和一批从西方回国的科学家参与了我们秘密实施的核计划。


直接导致陆光达被禁止离开北京。


但实际上,名为禁止实为保护,陆光达被秘密安排专机,送回罗布泊。


其实,这些年陆光达的付出从来没有被辜负,她的妻子王茹慧被组织充分信任,还被接到研究所给军官们讲原子弹的理论知识。


看似一个人的付出,其实背后有无数人在支持。


陆光达刚到戈壁滩上时很严肃,只认科学不认人,工程不合格必须拆了重建,士兵不合格立马换人。


但当他在动员大会看到战士们必胜的信念,在暴雨中看到工程队长主动撤掉自己也要保证旗帜不倒的精神后,他开始相信人的力量。


所以当风沙和暴雨来临的时候,我们能看到,正是一个一个的人,用自己的身体护着那些设备、仪器和资料,用肉身与天斗,与地斗。


也正是靠着这些人的力量,我们一步一步接近成功。


原子弹爆轰实验成功;

原子弹起爆材料取得重大突破;

一比二核装置聚合爆轰产生中子试验成功······


最终,1964年底,我们成功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在美国对中国进行全面封锁和核讹诈的年代,中国依靠一群人的力量,发展
了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技术。


其实,哪里有什么横空出世,有的不过是无数的汗水和努力。



#03

中国的《奥本海默》

   

作为一部电影,《横空出世》几乎做到了对真实历史的还原,比如在研究院里敲算盘,在戈壁滩上斗风沙,都是真实的历史。


即使是杜撰的人物和情节,也都能找到真实的原型,比如陆光达这个人物,其实集合了当时一批中国原子弹研究专家的故事。


这部主旋律的电影能成为经典,在书单君看来,并不只靠那一段真实的历史。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观众会说,这部电影是有艺术价值的。


艺术价值体现在哪里?


其实在于它没有沉浸在宏大的叙事,而是落到了具体的人身上。


电影里有两条感情线。


一条,是陆光达和妻子王茹慧的爱情。


王茹慧不远万里来到戈壁滩上找陆光达,两人在暴雨中含泪拥抱的情景,是影片最感动的片段之一。


过去几年里,两人都在参与研制原子弹的工作,只是一个在北京,一个在罗布泊。


但两人却必须互相保密。


妻子问陆光达工作进展,陆光达不能说。
陆光达问妻子能呆几天,妻子也不能说。


然而,虽然互相保密,两人的感情却丝毫不受影响。


嘴上不说,心意却相通。


书单君印象很深的一幕,是陆光达抱着妻子说:“我们应该有个孩子了”。


这个“孩子”,在书单君看来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是两人分居很久,好不容易见了面,确实应该有个孩子了;


第二层,“孩子”指的是“原子弹”,是他们即将共同制造出来的“孩子”。


第三层,代表着一份约定,表示着原子弹就要成功了,两人很快可以回家相聚了。



国使命与个人选择,在两人的爱情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另一条,是陆光达和冯石的友情。


陆光达刚来基地的时候,冯石和他就有分歧。


冯石打仗办事很在行,但科研一窍不通。原子弹还没影,就开始把试验场当成核演习场,计划排兵布阵的事儿了。


他生活上也不讲究,自己喝盐碱水,以为做原子弹也可以用盐碱水。


而陆光达科研很专业,人情世故却一窍不通,基地没有淡水就停工,一直等到有了淡水为止。


他要求一切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施工,有施工队违反施工纪律,陆光达要求换人。


这可难倒了冯石。因为他当时根本没有足够替换的兵力,而且他表示,这些士兵对原子弹这项工程的感情很深,撤掉他们等于往他们身上捅刀子。


可陆光达坚持一个细节也不能错:“错了,就造不出原子弹来。”


最后,还是施工队长在雨中主动恳求撤掉自己,换战士们留下,才打动了陆光达。


两个人也逐渐从分歧走向互相认可。


冯石让警卫员保证陆光达的咖啡必须用淡水,陆光达脚肿了,冯石送他一双自己老伴纳的布鞋。


当得知陆光达被禁止离开北京时,他更是亲自来北京,用性命给他做担保。


而陆光达也慢慢认可冯石,他从兰州回来,难得地给冯石带了他爱吃的东西。


因为陆光达对科学的坚持,冯石这个粗人变得细腻;


因为冯石对精神的坚定,陆光达这个冷冷的人,变得温柔。


精神信仰与科学严谨,就在两人的友情中,一览无余。


其实,这部影片不只是主角精彩,配角也很打动人。老李忍着胃病坚持研究,陆光达妻子获得信任后满含热泪,没有一个角色和情节是多余的。


作为观众,你会记住这些配角,这些人。


这也是这部影片真正好看的地方。


一字不提集体,却字字都在说集体。


看上去演的是几个人的故事,却仿佛让你看到几十万人的故事。


“整个国家,近10年的努力,几十万人的心血,就为了这一天。史学家因为这一天,要把中国的历史分为两截。”

 

这不是夸张的语言,这就是当年的事实。


而这也似乎注定了,《横空出世》和《奥本海默》的不同。


中国的原子弹,不是一个人的成果,而是所有人奋斗的结果。


美国的奥本海默,是一个人;而中国的奥本海默,是几十万人。

 -END-
撰稿:笔下长青
主编:左页
图片来源:《横空出世奥本海默

 精选阅读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苹果 GPT」首次曝光 / 微信提醒 FaceTime 形式骗局 /《奥本海默》确定引进《奥本海默》口碑解禁,被赞诺兰最大胆作品好书丨诺兰《奥本海默》上映,它的同名中文原著在这里……《奥本海默》在京首映,诺兰来了八十六 郭老周末闲评新片《奥本海默》外媒报道:《奥本海默》中国热映iPhone 15 Pro 新配色曝光/「全球最热一天」纪录被打破/《奥本海默》全片无特效镜头俄罗斯官方禁止《芭比》《奥本海默》公映,俄部分院线已直接放映盗版真卷,《奥本海默》中印小黑裙质量对比萨姆·门德斯也想改编的《奥本海默》,有着剧场观众感兴趣的思考视角《奥本海默》,生活的致命魔术内地正式公映,从废墟末日中看《奥本海默》电影“奥本海默” 观影后记(下)去香港看完《奥本海默》,我感受到了久违的震撼澳洲的优缺点「苹果 GPT」首次曝光/百度称文心大模型3.5能力已超GPT-3.5/《奥本海默》确定引进经济学人两个词总结《奥本海默》和《芭比》,精辟!《奥本海默》被曝有全裸戏;《消失的她》进入2023全球票房前十八十五 捕鱼《奥本海默》又激怒印度了!港版《消失的她》,早在36年前就拍出来了二刷之后不吹不黑,《奥本海默》的确过誉了!好书丨诺兰《奥本海默》即将上映,它的同名中文原著在这里……《奥本海默》上映,有人不高兴美国人拍出了《奥本海默》,而我们也有《横空出世》M3 MacBook Air或今年发布/PlayStation 将保留《使命召唤》/《奥本海默》成本曝光《奥本海默》70 mm胶片 IMAX 看完,一群影帝飙戏真的太爽了!豆瓣9.4,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奥本海默》拌匀微博《奥本海默》观后感论批判地缘政治视野中的《奥本海默》被《奥本海默》遗漏的,还有来中国养奶牛的她。乡村女教师《奥本海默传》:诺兰的新片,为什么是奥本海默?原来《奥本海默》的背后,还藏着一位华人女科学家中年落魄男诺兰《奥本海默》内地公映无望,35mm胶片版登陆香港世卫将阿斯巴甜列入可能对人类致癌物/Google版ChatGPT支持中文 /《奥本海默》口碑解禁再出神作!诺兰《奥本海默》即将上映,它的同名中文原著在这里……《奥本海默》中的原子弹爆炸,是怎么拍出来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