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中的原子弹爆炸,是怎么拍出来的
本文授权转载自答案如下(ID:theanswer163),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诺兰身为公认的“实拍狂魔”,曾为《星际穿越》种500英亩玉米地,为蝙蝠侠系列炸毁一栋医院。而《奥本海默》没有用一帧CG镜头,就重现了2万吨爆炸当量的核爆场景。他是怎么做到的?
第一个问题,是找到完美的拍摄场地。这是一栋即将被拆除的糖果厂,《蝙蝠侠:黑暗骑士》剧组找到并翻修了它,改造后的它有了个新名字,哥谭市医院。
离工厂一个街区以外有一条通勤铁路,周围有许多小商铺,远处还住着居民。所以,剧组只获得了2小时的拍摄许可,且在拍摄结束后5分钟内,消防员就赶来灭火。
当找到一个合适的场地,搞定拍摄许可和善后工作后,就来到下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策划一场以假乱真的爆炸。
诺兰的剧组究竟用了什么炸药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提到炸药,许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它——经典的TNT炸药,这些年来参与过不少轰动全球的爆炸事件。
炸药的威力越大,爆炸效果就越震撼吗?
美国政府问责局披露的这份资料显示,在进行排雷等军事行动时常用的C4炸药,当量为1.34,其爆炸效果是同重量TNT炸药的1.34倍,大约不到320公斤的C4炸药,曾把美国海军的导弹驱逐舰“科尔”号,炸了一个大洞,导致海军士兵死伤惨重。
其他爆炸性能优异的炸药还有黑索金、塞姆汀等等。C4炸药的威力的确不容小觑,但......它的爆炸效果,从视觉上看,并不震撼。
炸药在爆炸分解时,大量的气体和材料的残留物会构成粉尘云,也就是你熟悉的蘑菇云。
如果粉尘云中的物质被火焰点燃,随即会引起二次爆炸,粉尘云越大,二次爆炸的效果也就越猛烈。
而电影追求的,正是这样震撼的爆炸效果。所以在使用炸药的基础上,额外加一些燃料,让粉尘云有机会被二次点燃才是关键。
《变形金刚》的导演迈克尔·贝也曾透露过,影视这行制作炸药的方式,就像拌沙拉。
《奥本海默》为了还原原子弹爆炸时的火花四溅,将汽油、丙烷、铝粉和镁混合在一起,制成独家燃料。《007幽灵党》为拍摄这场爆炸,用了32公斤的炸药和8400多升煤油。
那么,这些电影剧组究竟选择了什么炸药和燃料?首先pass掉C4这样的军用炸药。我国批准的民用炸药有这些,普通人大概率没有购买资质,剧组里的特效师可以从合规渠道购买。
中国特效师常用的炸药有乳化炸药、导爆索、黑火药等等,燃料则是由高氯酸钾、镁粉、汽油、煤油等化学品配制而成。
这是可民用的标准初级炸药,PETN。安全距离长,爆炸威力高,用来引爆燃料再合适不过。直接点燃它的效果并不算很理想。
如果将煤油、柴油,和汽油混合制成燃料,再将装有PETN的导爆索盘成“蚊香片”,粘在燃料背后,点燃导爆索端部,将产生十分震撼的熊熊烈火。对比来看,你是否被电影骗了很多年?
确定炸药后的下一步,是布置炸药。《黑暗骑士》中有一个镜头,窗户先是轻微摇晃,接着被炸碎,经过几秒的沉寂,就在小丑摆弄引爆器道具时,整栋楼轰然倒塌。
这场戏中,炸药放置的位置,引爆的时间顺序,和爆炸的方向,都是精心设计过的。
首先,窗户内侧的炸药负责将玻璃炸飞,营造出大爆炸来临前的紧张感。接着,挨着窗户摆放的一排迫击炮和金属桶,负责制造喷涌而出的火焰。
那怎么保证火焰能正好向窗外爆发,而不是摄像机拍不到的建筑内部呢?剧组会使用定向射流装置,指哪打哪。
金属桶的开口朝向窗户,又具有一定深度,火焰只能朝着金属桶开口的方向喷射。
至于接下来几秒的沉寂,并不是爆炸现场出现了延迟,而是剧情的设计。小丑和观众一起不知所措,又一起被巨大的爆炸吓得一哆嗦。总之,一切都在诺兰的掌控中。
最后引爆的,是藏在承重柱里的炸药。炸药周围这一圈铁丝网,同样起到定向射流的作用,只不过,目的是防止混凝土骨料四处飞溅,影响拍摄效果。随着大楼倒塌,校车驶去,这场爆炸戏圆满落幕。
想呈现出一场精彩的爆炸戏,拍摄的过程也很关键。
不论是炸掉一栋大楼还是炸掉车和波音747,因为复原场景的成本过高,剧组通常只有一次拍摄机会。
电影《世界末日》用了8台不同机位的相机,去捕捉各个角度的爆炸。而诺兰在《奥本海默》中使用的IMAX胶片摄影机,分辨率高达18K,秒杀了目前所有数字摄影机,拍出了原子弹爆炸时火光四射的画面。
除了优秀的设备,演员也要发挥自己的职业素养,为了一条过,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排练,甚至要克服与生俱来的恐惧,在熊熊烈火的前完成表演。
打造一场爆炸戏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从安全性和艺术性角度谨慎挑选炸药和燃料,策划爆炸的细节,最终完成拍摄。
而打造一场爆炸戏的终极原则,就是以最小的伤害去呈现出最好的视觉效果。所谓爆炸戏,都是3分真,7分假。不过,有些电影就是故意做错,不是因为他们请不起专业的特效团队,而是怕你看了电影之后,回家真捣鼓出点什么。
制作人员
文稿:白导
视觉:疯狂的暴食者 暴抽
分镜:白导
动效:一笑倾城男粉
剪辑:一笑倾城男粉 白导
审核:莉莉丝
配音:白导
策划:热心民工
微信编辑 | 李文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