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从发展的角度看,小学低年级该学啥?

从发展的角度看,小学低年级该学啥?

育儿

这个八月,在在离开了幼儿园,踏入了一年级。 尽管在美国幼儿园(K) 就是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但因为他的K是在原来的preschool上的,所以心理上我们还是延续了当年在国内幼升小的转换轨迹。


入学第一天,全校学生在大操场上以班级为单位,列队站好,有班主任领着走进教学楼。他笑着和我们挥手告别的瞬间,我湿了眼。这一个简单的挥手,在我看来像是对一个童年阶段的告别,和另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始。按照发展心理学教科书上的划分,他的早期童年(2-6岁)结束了,中期童年(6—12岁)开始了。 


但我却好像还没准备好。尽管读了那么多书,我却感觉一直在追着他的成长步伐——刚刚适应了昨天的他,今天就又不一样了。不是没有理论,而是只有理论,现实这才来临。但有理论就有了模模糊糊的方向。


我看到一些北美私校一年级精细划分科目的课程表上高度细分的课程设置和留言里家长的赞扬。也听说和看到有孩子放学后就被家长接走,参加校外各种补习班,因为觉得学校的afterschool就是让孩子在户外活动,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且不谈什么学习压力,精神健康。这种高度细分,密集教学的学习方式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认知发展么?这时候,我又想起了Alison Gopnik的《园丁和木匠》。这本书对我的养育观念影响重大,是我读过最多次数,写过好几篇阅读笔记的儿童发展类书籍。前年我曾经为博雅小学堂的读书栏目讲过这本书,也因此写过较完整的提炼总结。要提醒的是,书的中文翻译非常糟糕,破坏了这本好书的内容和结构。如果有可能,尽量读英文版,或者读这篇文章。


而随着在在小学阶段的开启,我又翻开了这本书,重读了学龄阶段的章节,并把这一部分从原来那篇长文章中提取出来做了更新发在这里。希望这篇专门针对小学阶段应该学什么, 怎么学的文章,对家长有帮助,做出经过思考的选择,而非焦虑的盲从。  当然也推荐你们点开原文,那里有更丰富的关于Gopnik教授和整本书内容的信息。


在这章的开头,Gopnik教授就提到公立学校是伴随着工业革命才出现的,在英语里, schooling 这个词也就比parenting 早小几百年出现,这在漫长的人类进化中,不过是一眨眼。


而这两个词语背后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他们都和儿童发展的科学相违背,也都奔着把人塑造成一种特定样子的成年人而去。学校的设置,一开始是为了让工业革命后纷纷离家进入工厂上班的父母在离家工作时,孩子有地方可去。 不但如此,而且还要把孩子教育成进入社会继续工作的成年人。


从那时到今天,孩子在学校学习的科目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无外乎是阅读,写作,计算等。这些基本学科本身没有意义,但它们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工具,是把孩子带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也让前人的智慧得以延续的桥梁。但是今天的情况是,工具本身,或者更准确的说,为了衡量掌握工具的能力而广泛使用的标准化考试成了目标。学校教育者的任务是制造会考试技巧的高分考生。高普尼克教授直言,这个方向错了。 


那么小学阶段的儿童,该学的是什么呢?高普尼克教授指出,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说,学习于考试分数完全无关,而关于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这包括勾勒出世界的模样,并用其做出预测,解释现实,提出问题,寻找替代方案,制定计划。而这些本来就是孩子天然的渴望。 


为什么这么说,又应该怎么办。回答这两个问题,就要先从儿童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学习方式的转换说起。从古至今,跨越不同文化,6、7岁都是儿童成长的转折期。这是怎样一个转折呢?


第一. 在这个转折之前的婴幼儿时期,是孩子从刚来到这个世界,全面好奇,开放探索,大脑无比灵活和嘈杂的时期。这段时间幼儿的学习本质是发现和探索 (discovery learning),是从无到有到不断丰富的过程。 而这个转折之后,孩子逐渐开始从有到熟,到选择性的取舍,把已知当成基础,对重要的技能不断练习,使其成为习惯,从而释放出精力和注意力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人生第二阶段的学习方式,精熟式学习(mastery learning )。这时人们的大脑更高效,但也更刻板。


第二,这样的转折是建立在大脑发展的基础上的。 和身高体重的增长不一样,人类大脑在出生之后会经过飞速发展的几年, 3,4岁的孩子大脑系统的建设已经完成了一大半。4岁小孩的大脑已经达到成年人大脑体积的90%了。这样的飞速发展在6,7左右到达顶峰。在此之后,大脑也一直在发展,但不再是神经元无限增加,而是开始基于用进废退的原则进行修剪。越常用的神经连接越高效,而不太用的连接,则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大脑发展的更有的放矢,系统更加复杂。而在大脑的不同区域里,最晚启动的,发育最慢的,是前额叶。这是负责“执行功能”, 也就是比如专注力,控制力,计划性等等对大脑其他部分进行管理的区域。这个区域的发展是精熟式学习 (mastery learning)的基础。 而这个区域,要经过缓慢且非线性的发展,到20多岁才会完成。 


第三,基于这样的生理基础,6,7岁都是孩子从发现式学习,转向精熟式学习的时期。在原始社会,这也是孩子们开始学习打猎、骑马、做饭,也就是开始“工作“的年纪。到了古代和近代社会,孩子们在这时开始当学徒,跟着师傅学本领。而在现代社会,这是大部分孩子开始上学的年纪。学龄前儿童的天职是探索世界,而学龄儿童的任务则是在成年人的羽翼保护之下,练习和掌握特定文化中的技能,尤其是社会技能,成长为有能力的成人。


你可能会觉得精熟式学习比发现式学习更成熟高级。然而高普尼克教授强调,情况并不是这样的。这两种方式没有谁更高级,谁更聪明。她甚至说精熟式学习并不是关于变得更聪明,而是变得更蠢,因为我们不过是把已经学会的东西变为更熟练,熟练到不经大脑思考而自动操作,而人要做的,就是不断的练习练习练习。 


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往往相互取代而非共存。如果将幼童的注意力比喻成灯笼,那么成年人的注意力就是聚光灯。 当我们知道的多了,看见的也就少了。而孩子那种全面开放,灵活尝试的学习方式,正是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所需要,是极其宝贵,充满创造力的。这也是为什么曾经并不受重视,在绝大多数人觉得空白又简单的婴幼儿认知、心理、生理发展后来吸引了很多学者的注意,成为发展心理学中较晚崛起的研究领域。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从幼儿转换到小学的前几年,还是依赖发现式学习的阶段,而很多学校,从一开学采取的就是精熟式学习的方式。这种对精熟式学习方式的要求,越来越低龄化,且强度越来越大。尚未完成发现式学习的孩子被催着赶着进入精熟式学习考核的赛道。家长也许觉得抢跑意味着更快到达终点,殊不知这根本就违背了儿童发展规律。


正如前面提到的,儿童的认知方式建立在大脑发展的基础之上。在小学阶段,尤其是早期的几年,孩子无法消化理解抽象的和生活无关的课程内容。而他们宝贵的发现式学习又被扼杀,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所需要的想象力创造力还在萌发就要被消灭。


这样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学不好,事倍功半,还有各种副作用。比如ADHD。科学家发现随着标准化考试被引入,被诊断的注意力缺陷症就会急剧上升。注意力缺陷症的急剧增加,并非是生病的孩子多了,而是教育机构或家长迫于考分压力,劝说学生进行注意力诊断,通过服药提高成绩,或者因为获得确认而放宽考试条件,或免除考试。尽管服用药物有副作用或者滥用。 


关注一切,本来就是幼童注意力的特征。而注意力的发展每个人的节奏不同,同龄孩子的注意力有的高,有的低,大部分人在中间。 这本来就很正常, 学校要做的应该是兼顾到不同发展节奏的儿童。但现实中,无法适应这种违背儿童发展原理的教育方式的孩子被当成有某些学习障碍或者疾病患者,每一个不一样的孩子,最后也都被往一种“模范生”,也就是会考试的样子去训练。 这是对每一个孩子的伤害,更是对人类演化出应对未来世界的能力的阻碍。


其次,精熟式学习并不等于为标准化考试而学。绝大多数学校在发现式和探究式学习中做的都不太好。他们教会学生最多的,是如何通过考试进入下一个学校。要知道,曾经的学徒制也是精熟式学习。学生无法通过考试学习创造,通过回答问题学到如何提出问题。哪怕在高普尼克教授任教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大部分本科生入学时最擅长的也是考试,而这对理解和解决真实世界不断产生的问题并无帮助。她见过太多会答题,却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也没有能力设计解决方案的学生。


让我特别有感触的,是高普尼克认为今天的学校教育忽视了社交生活对孩子成长的帮助。孩子从小的学习就有事物和人两个层面,而后者深深影响了前者的学习效果,比如学生对老师的喜好程度会直接影响他有多喜欢这门学科。 


当儿童成为少年,大量学习不是发生在教室里,而是在课间,在操场,在食堂,或放学路上。家人不再是孩子的世界中心,来自同龄人的影响日益重要。理解人类如何交往,找到同盟,分工协商,沟通争论,这些将成为他们未来生活的核心任务。这些能力无法从考试中获得,必须通过和人互动习得。然而,自然展开的社交这种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学习环境,往往被学校和家长忽略。


家长和老师认为教室之外的闲散玩耍是一种正事儿之外的分心,是浪费时间,于是极尽所能将孩子的课程安排的满满当当,相应增加的是课后作业和考试。孩子通过社交学习的空间被一再挤压。而在孩子少的可怜的社交生活中,家长也在努力的控制,试图360度入手避免孩子长成不符合自己设想的样子。这样的学校教育思维和木匠式养育的背后都是为了把孩子雕刻成一种特定模样的思路。


这样不受干预的自由活动时间,在今天的教育中被极大的挤压。 在在总抱怨午饭时间太短,他们的下课时间也很短。在这种情况下,还给他们这样的自由社交玩耍时间,就成了我们需要刻意为之的事情,比如坐校车,开放的afterschool时间,放学后或周末和自己交来的朋友玩耍,而不仅是家长朋友的孩子社交。换句话说,被安排的社交不能替代自主社交。


缺少了”自主性“很多事情就性质就不一样了,比如被安排工作,被安排相亲。”自主性“不光是自由行使的权利,也是”自我效能“的前提。对于孩子而言,相信自己有“社交能力”本身是很重要,这种“我很会交朋友”,“人们喜欢我”的自信,需要通过一次次真实互动的体验而获得。而社交能力包含了太多分门别类的具体技能,这些都是通过不断实践而习得的。


今天的家长都害怕青春期孩子的精神健康问题。但青春期的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经过长长的发展轨迹最终爆发的。大量对世界各国青少年的研究都表明,这二十年以来,世界各地的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都在加重,孤独是其中普遍的危险因素。相应的,对青少年心理疾病,包括自杀,最重要的防护因素也是和人的亲密连接,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哪怕只有一个亲密稳定的关系,都会是一层有效的缓冲。


小学低年级阶段像是一种夹在幼儿园和高年级之间的尴尬存在。前者叫学龄前,玩儿的开心最重要。 后者进入了小升初的竞争状态,要抓紧学习。那么对于父母而言,过渡或转折期应该带往哪儿靠呢?是玩儿多点还是学多点呢?照我看呢,就往后靠。多点观察了解,少点干预教学。重要的,是在来的越来越早的青春期前,抓紧时间和孩子搞好关系。



- 相关往期文章 -

读了三遍,写了六篇,被中译本惊呆的好书

湾区幼升小的择校思考

- 版权声明 -


文章版权归成长合作社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从周期的角度,当下就应该是贪婪的时候了【纽约中秋游轮派对】穿啥?玩啥?喝啥?岗位播报 | 英国央行BoE开放金融低年级项目,base London战国故事《定风波》卷二(13):情书杭州观察:换个角度看经济,会有新发现从脑科学的角度,探索出简单高效的学习方法,快进!低年级同学应该如何为申请美研做准备?女儿四年级回头看:从低年级做起,这件事真能防落后小学5年级前必须要搞定的小四门,你还没给娃准备么?6年级真来不及...北美四大 | Deloitte Consulting 低年级项目开放,面向大一大二从两个最宏观的角度分析中国股市的估值和走向从开发商和房产投资者的角度看是什么缔造了安全的EB-5项目?|EB-5行业研讨会“加拿大只爱低年级留学生”评委角度看晋升,建议做好这几件事国宝有意思:换个角度看历史试着从“长坡、厚雪、慢变”的角度分析基金经理10元以下牙膏消失了?专家:从这角度看,贵的与便宜的区别不大加拿大金融圈只爱低年级留学生中产阶级该如何规划孩子留学 才能更可负担?从另一个角度看极光,居然长这样?!这波角度另类的风景照,眼界大开!低年级留学生,即将占领加国金融圈!高年级妈妈提个醒,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都要抓紧做这件事Pan Am | Pilot (Full Episode) - ft. Margot Robbie, Christina Ric从生意的角度去看男篮惨败!一点都不奇怪世界乳腺癌防治月:从中西结合的角度讨论乳腺癌的发病与防治方法|专访安省注册中医师王锦2023环法第二站----我最爱的小哥替他人做嫁衣,胡子拉茬的小哥偷袭成功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金融巨头 | HSBC(UK)2024 Spring Week已开启, 低年级学生可投从西游的角度看直播翻车,大家都在骂李佳琦,我能为他说几句吗?“三年级现象”太可怕!再不重视,会毁了孩子整个小学阶段(附1-9年级学习规划表)"投行只爱低年级留学生"从EB-5项目设计的角度看尽职调查要点|EB-5行业研讨会菲儿,你知道吗?华为前招聘负责人从人才角度看华为的成功3000点告破,如何摆脱恐慌情绪?从这个角度看A股,可以封锁下跌空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