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季财报,重估大厂价值
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们在过去两周陆陆续续发完了第二季度的财报。
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京东、美团、拼多多等一众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大厂,全部都拿出了极为出色的成绩单。两位数甚至是三位数的营收增长、净利水平也都表现出色,在经历了过去数年的震荡与冲击之后,互联网公司以极快的速度重返增长区间。
这当然与过去半年来的利好有直接关系。在疫情影响逐渐消除的背景下,2023年开年以来,由ChatGPT到国内百模大战所带来的AI新浪潮,给这些站在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前沿的公司们以更大的想象力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平台经济的相关政策有了新的调整和定位,红绿灯更加清晰,对于平台经济的价值有了更积极的定义,平台经济企业也由此收获新的发展空间。
从各家公司的财报和电话会议解释中也能够印证这种变化,外部环境的好转使得企业家们的信心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修复。但相比过去其他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行业,互联网科技公司毫无疑问是最快走出阴霾的那一个。为什么?
这当然首先需要回到科技本身所带来的红利。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科技就成为了经济增长最为关键的引擎和新增价值来源。但仅仅只是科技红利,并不能完全解释这种大厂复苏的速度。毕竟上一轮移动互联革命所带来的蛋糕已经基本瓜分完毕,互联网公司们也普遍面临着流量见顶的“天花板危机”;而生成式AI,尽管初露曙光,但即便是大洋彼岸跑得最快的OpenAI,如今也持续在亏损之中。
也有一些观点认为,经济增长的承压和代际思潮的变化,使得人们更加偏向于小型消费和即时满足,而不是以往的房、车等大宗消费。而互联网公司主要集中满足的餐饮、文旅、购物和游戏等需求,恰恰都属于短期满足的一类。这种趋势在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中也找到一些印证,这也是许多学者认为索尼和它制造的游戏、动漫能够在过去持续产生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但如果从互联网科技公司们的财报来看,并非完全如此。恰恰相反,这些公司的业绩和利润组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来自于产业互联网的建设推进以及数字化转型协同应用所带来的业绩增长。
很显然,在科技创新和领域特色之外,一定有另一些因素在推动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复苏步伐。
一个或许被长期忽略的事实是,由于互联网是新兴领域,存在的限制较少,市场竞争也最为充分且激烈。在这一行业,不仅底座和腰部以民营企业为主,最头部的公司几乎也都是民营企业。
不夸张地说,这应该是中国高学历的民营企业家密度最高的领域之一。他们有见识、有想法、有技术、有空间,也经历过市场竞争的风吹雨打,这些因素组合起来,或许最终成为了他们“给点阳光就能灿烂”的巨大韧性和复苏能力的来源。
不可否认,互联网公司们确实占据了数字时代的先机,尽管如今大厂们并不愿意承认,但它们事实上已经成为关系到我们数字化生存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这些APP息息相关。这也直接意味着一些垄断、不正常竞争现象开始出现,从这个角度来说,过去数年针对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也正是一个正本清源、回归良性市场竞争的过程。
但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科技公司重新出发的节点上,二季度成绩单或许也再一次证明,反垄断并不意味着要打倒大公司,一个正常良性的海洋生态,不是“一鲸落则万物生”,而是鲸群与鱼群的共同生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