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风景》北影节售罄!戴锦华:如此现实,又诗意的影片,究竟在讲述什么?
影片关于寻找,关于流浪,关于在荒谬、荒芜和无意义的人生当中的绝望的坚持。由活字文化出品的音频节目《52倍人生:戴锦华大师电影课》中,北大中文系教授、电影研究学者戴锦华教授也讲解了这部她钟爱的影片。
《雾中风景》是希腊著名导演安哲罗普洛斯的名片,也是我最钟爱的电影之一。我的一本书就是用这部影片的片名来命名的,既是因为热爱安哲罗普洛斯,也是因为热爱影片的片名所形成的意向,以及影片所展现的带有寓言神话,同时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批判效果的故事。
“雾中风景似乎也可作为二十年来中国电影的一个恰当的象喻……时阴时雨,间或有若干阳光灿烂的日子;为巨大的希望所鼓舞,又为现实困厄所制约;在绵长的期待、躁动中失陷复崛起;在“后现代”的表述中遭遇着前工业社会的现实。”(《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作者:戴锦华,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影片拍摄于1988年,今天读起来已经是一部历史当中的影片了,而我还记得第一次坐在大银幕下首次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内心那种深深的震动感和一种像一根尖刺整个贯穿了你的心的那种痛感。
影片主题:道路和寻找
这部影片有着非常清晰的、鲜明的道路主题。而所谓的道路主题,在路上,一个人一群人乘坐某种交通工具或者徒步穿越一段空间去到达某一个心中的目标,这样的叙事主题其实是西方文化当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叙事母题之一。
所有的道路主题一定同时伴随着另外一个主题——寻找。一个道路的主题同时是一个寻找的主题。它最早形成的是一个寻父的主题,而寻找自己的生身之父,获取关于“我是谁”这个所谓哲学的终极命题的答案。本身在西方文化当中被赋予了一个宗教的神圣的色彩,就是寻找神,寻找心灵的信仰,或者说寻找安放我们的心灵的地方,寻找人可以诗意地栖居的空间。
在这部电影当中,它似乎有一个准确的神话主题,因为是两个孩子——十二岁的小姑娘带着她五岁的弟弟出发,跨越国境线去寻找自己的父亲。
但是,这和西方传统意义上的神话的寻父主题相当不同,甚至完全背反的是,在这个故事当中,两个孩子寻找的是一位不存在的父亲。当然,生物学的父亲永远存在着,只是在这个故事当中,影片在一开始就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两个孩子的母亲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也许是不幸的偶然遭遇,也许是她根本不在乎孩子的父亲是谁,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却是他们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主题,也是整个故事当中,一种近乎于无须理由的绝对律令推动着他们,促使着他们要义无反顾地踏上旅程,去寻找这位父亲。而关于这位父亲,他们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他在俄国。同时,在影片当中,几乎也是开篇伊始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梦中的父亲”,这是一种“梦中的指令”,这是一个被梦所驱使的旅程。同时,这个旅程自身又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残酷的、荒芜的、绝望的希腊现实的图景。
在道路主题当中,不仅是旅行中的人经过这段空间的穿越而经历了一种身心的蜕变,同时造成这个身心蜕变的正是他们路上的奇遇,路上的偶遇,路上的所遭逢到的世间的林林总总、万事万物。
所以,非常有趣的是,一方面,影片采取了一个具有充分清晰的寓言色彩的或者说神话色彩的叙事母题,关于道路,关于寻找,关于父亲,关于对父亲的倔强的、顽强的、不屈不挠的追寻,和在路上行走的主题。而另一面,影片从一开始它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没有目标的旅程,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旅程。所有的动力来自于谎言,来自于梦想,来自于内心巨大的渴望,同时也是巨大的空洞。而当这样的主题放置到两个孩子身上,尤其是放置在一个12岁的小姑娘的身上的时候,事实上它形成了一种极端强烈的、饱满的残酷诗意。
无须讳言,它是一部很闷的电影,它属于那类电影,睡着了可以原谅,但是如果你没睡着,我想那是一次精神和心灵的电影之旅。
我也喜欢说,电影分成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电影诉诸于我们不同的感官。而《雾中风景》这部电影显然是需要用心用头脑去看的,它通过你的眼睛,抵达你的心灵。它能否抵达你的心灵取决于你是否敞开了你的心灵准备去体认生命中的残酷,生命中的无望,和生命当中无止无休的但是我们却只能去面对的折磨。(点击阅读,《给孩子的电影》序)
影片用对白、用声音的空间
展示了20世纪希腊历史的微缩版
对影片主题的分享之后,我们进入到对影片当中的电影语言使用的讨论。大家也许会知道,安哲罗普洛斯是一个著名的电影诗人,但是和我们此前已经跟大家分享和介绍过的电影诗人们有所不同的是,安哲罗普洛斯是一个严峻的诗人,是一个充满了思想的诗人,或者我们说他是一个诗人,同时是一个思考者,是一个思想家。而较少被人们提及的是,安哲罗普洛斯同时是一个斗士。
谈到“希腊”,似乎每一个人都会为这个名字而神往。大家都会对希腊有很多很多的联想,很多很多的知识,很多很多的想象,但是所有这些想象大概联系着古希腊,联系着古希腊的艺术,古希腊的哲人,古希腊的文化,联系着那一片永恒的蓝天,橄榄树,岛国生活。而人们很少意识到,在20世纪的历史当中,希腊所居的特殊地位。我们可能听过很多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故事,可能因此联想到很多国家,很多地方,很多人,很多名字。但是大家可能较少知道的是,希腊同样是反法西斯战争当中最为酷烈也最为勇敢的战场之一。大家可能更少知道的是,二战结束之后希腊曾经长时间地陷于军Z权的极端残酷和野蛮的统治之下,而在军Z权的血腥的、酷烈的统治之中,希腊人民一直在不屈不挠的坚持斗争和反抗。
安哲罗普洛斯是一个电影学院未拿到结业证的学生,同时也是一个曾经在欧洲获得了他的艺术修养、艺术教育的天才青年。他选择返回希腊,留在希腊,在那个严酷的政治环境之下抗争、生活。
所以,我们今天进入到安哲罗普洛斯的影片当中,进入到《雾中风景》的时候,不仅要携带着关于电影,关于艺术,关于哲学,关于电影诗人安哲罗普洛斯的所有知识来进入这部电影,同时我们要知道那片荒芜的,绝望的,在衰败之中似乎只有远方等待着你的虚无和死亡的土地,同时是安哲罗普洛斯笔下一个备受政治黑暗、现实困窘、历史重负的压抑之下的希腊。
如果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20世纪的希腊,了解21世纪仍然在金融海啸的冲击和重创之下挣扎的希腊,也许就会更容易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头脑去碰触,去把握影片当中无所不在的极具深意的意象。比如在这部电影当中,那个突然翻滚的海浪,从海浪当中出现的那个巨大的希腊石雕像的断手,大家可能就不会极端迷惑地说这到底要讲什么。那个被直升飞机悬吊起的巨大的手,衬托在20世纪的现代风格的楼群当中的,映衬在蓝天上的那个断了食指的、巨大的石雕手似乎指向着什么,似乎什么都不指向。
而如果我们联系着所有关于希腊的历史和现实,联系着安哲罗普洛斯本人终其一生所坚持的艺术,同时是政治的立场,我们就也许更容易进入到安哲罗普洛斯的世界,并且去捕捉这样的一个如此现实,如此痛楚,又如此饱含诗情、饱含神话寓言意味的电影,究竟在讲述什么。
相关推荐
光影看中国,记忆历史,触摸现实。
识别图中二维码,了解更多
活字文化出品
戴锦华精选20部全球经典影片
关于女性与社会的独到解读
识别图中二维码,了解课程详情
戴锦华大师电影课
活字文化出品的《52倍人生——戴锦华大师电影课》共105期,深度解析世界经典电影。你将获得:一份人生中不可错过的必看影单;一位大师关于电影史的独到解读;一年52周的观影陪伴,解惑释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