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
——2020年11月19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时发表的主旨演讲
今天在广州出差,因为有一些相关业务,参加了一下久违了的美博会,放眼望去真的是人从众众众,好久没遇到这么多人的场合了。
而且这个会的参展商真的是太“热情”了,走没有多远,就被硬塞了了几十份的宣传资料,如果脸皮厚一点,估计体验全套院线的护肤流程应该问题不大,领走了大概还能打包一堆面膜作为礼品。这次参展,感受还是挺多的,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中国创业,还是大有可为的”。大家都说,一个专业的社会才是好的。这话对么?那要看对谁说。
前些年去日本的时候,曾经感慨过一件事。日本各行各业都太专业,都已经卷到了极致。几乎每个领域,特别是服务行业,改进的空间都很小。要么是那种传承几代人的“米饭仙人”,要么是那种全国连锁严格规范化标注化的的“连锁店”。同时在日本几乎各行各业都有专业资格考核。比如从“会计师”到“宅地建物交易士”(房地产交易资格)、“证券外务员”(证券买卖资格)、“汽车整备士”(汽修)等,还有“侍酒师”、“咖啡师”、甚至对于卖菜卖肉,都有“蔬菜博士”、“肉博士”等等。一方面,整个社会的专业度是高了。另一方面年轻人,至少是普通人的创业机会却少了,只能加入到已经完善的大系统内,不断的卷下去。这次美博会的参展商,大概分成三个类型,一个是欧美产品型的,一个是日韩服务型的的,一个是中国营销型的。欧美的参展商,往往都是推一两个产品,也没有很多的营销动作,就是默默的在那里。日韩的参展商,往往是带着几个系列和解决方案,服务人员专业度很高,交流起来也比较积极。中国的参展商,大部分都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帮你“xx起盘收割”,送你“100个营销秘籍”这种打法。
(当然中国企业也有不少认真做产品和服务的,但是绝对比例偏小)怎么说呢,感觉在许多国外企业长期做产品,做研发的时候,中国的很多企业,还停留在“变现”、“收割”、“模式创新”这种“术”的层面。从商业角度来看,这没有什么对错,当然这也很正常,因为企业的形态其实取决于市场的需求。但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应该说,至少在“美业”这个市场,绝大部分的企业都“太不专业”了。不过很多这种“不专业”的机构,都号称能够开出来几百上千家店面。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不专业,这是一件坏事么?其实看对谁说了。正是因为在许多二三四五线下沉市场,不光美业,各行各业都有大量这样“不专业”的企业还存活着,甚至还活的挺好。这才给了信奉“专业主义”的年轻人足够的机会,你不需要做的多好多好,只需要专业一点,拿出国际的通常标准,大概就可以有发展,就可以做的不错了。如果能沉下心,真正搞搞研发,搞搞创新,说不准就能成为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了。中国太大,不专业的地方太多,某种程度上是当下的问题和困扰,但是换个角度看,却是发展的无限动力。至少从圆方的视角来看,如果把国际一流,或者说北上深一流的服务和产品,以及标准推广到全国的二三四五线城市。就这样一个工作,大概也足够我们所有人忙活十到十五年的。就在于这些不专业的领域,不专业的地方以及不专业的团队和新一代创业者专业的品味,专业的审美以及对专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