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那么,这一次我们能够走出经济的阴霾么?中国经济的希望在哪里?站在当下,其实大部分人是看不清楚的,正如同在2008年因为雪灾,地震,外贸垮塌,股灾爆发而陷入绝望的人们,也是看不到2008年的希望所在的。但是,站在2038年回看今天,许多道路其实是异常清晰的。正如同让身处2023年的我们,穿越回2008,再差也基本上是人均亿万富翁的水平。所以,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到2038年,共同以2038年的视角,来看今日2023之中国。先说根本性问题,中国这十五年有没有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或者说中国会有没有发展陷入停滞和很多拉美国家国家一样?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由于某种优势达到了一定收入水准,而停留在该经济水准的情况。这些国家常常发现自己无法与高技能创新的先进经济体,或低收入低工资的经济体在廉价生产制成品上相竞争,从而出现经济停滞的状态。也就是比上比不过质量,比下比不过价格最后停在中间,中国会这样么?实际上,并不会,因为“中等收入陷阱”本身是一个伪命题。绝大部分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都是在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在各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国外势力干涉)的作用下陷入了广泛的政治危机,不是几派政治势力斗来斗去,就是军政府上台闭关锁国。而中国,在可以预见的十五年里面,不会出现全国范围的分裂势力和反对势力。在军事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都能够保障的当下,并不会有任何一个政治力量能够改变中国当前的政治格局。所以,站在2038年的“当下”,回看“过去”的十五年,中国的政治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么?并没有。从而这十五年一个稳定,且发展可预期的中国是确定性极强的。说完政治稳定性,我们再来看经济。经济比拼到最后是总量和效率。那2038年的中国在能源和技术方面,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先看能源:
2008年中国发电量34334亿
2023年1-5月,中国发电量342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
2023年1-5月,美国发电量1615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5%,(多吐槽一句,美国上半年发电量用电量都在掉,还号称经济在蓬勃发展,大家多留个心眼……)2023这个五个月的数据,快赶上08年全年的了。而且新能源发电占比快速提升。可以预见,随着双碳战略2030中国碳达峰,加上新能源跃进,发电总量还是会继续更快提升,根据推算。到2038年,中国发电量将会达到15万亿千瓦左右,大概比2023再翻一倍。就光能源总量的提升,所带来的生产总量的提升,这个账是能够算过来的。
而且逐步转化为新能源发电加储能之后,中国再也不用担心被别人卡脖子。再看技术,2038年的“当下”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过去十五年,中国是如何突破那些“工业明珠”和“卡脖子”技术的呢?是别人拱手送给我们的么?并不是,光刻机,芯片这些个什么时候不再是“工业明珠”,那就是中国能够生产出来的时候。在2023年所担心的技术封锁不会真的永远突破不了。包括2023炒的比较热的人工智能,很多人或许会认为人工智能的难点在于“大语言模型”的搭建。其实不是,人工智能真正的难点和秘密在于,选择“大语言模型”这条路能生成“人工智能”。就普通原子弹最大的难点秘密,在于“原子弹真的会爆炸”。中国在2023年已经在各行各业有了相对足够的人才储备。只要有一个好的创新环境,有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各领域的突破只是时间问题。再加上这十五年科技突破,效率提升的方向已经指明了。剩下的是中国最擅长的。还记得刚刚加入世贸的时候,担心中国大部分产业都会崩溃,因为技术落后永远追不上。然后呢?从微观环境下来看,在2023-2038这十五年中当然存在一些人赚到钱,一些人赚不到钱,一些地方赚到钱,一些地方赚不到钱,但是从整体来看整体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在未来的十五年提升是确定性的。最后,有了稳定的环境,有了最后的能源和技术。我们缺什么?缺市场。因为想要赚钱很难,想要花钱其实只需要一个合适的时间和一个合适的理由。插播新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8日报道,雷蒙多表示,美中维持经济关系稳定,对全世界而言“至关重要”,“这是复杂的关系,也是充满挑战的关系。在特定议题上,我们当然会有分歧……我认为若我们保持直接、开放与务实,就能有所进展。”雷蒙多称,美国寻求与中国进行“良性竞争”,无意阻碍中国经济进步,但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没有妥协或谈判余地。“美中之间大部分贸易与国家安全无关,并在许多领域,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和医疗等方面能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