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伟建:中国经济的未来应该依靠内需公众号新闻2023-10-15 04:10中国经济增长最佳的选择反而是主动减少对出口的依赖。美国从2018年发动贸易战,目的之一是脱钩,即减少对华贸易的依赖。五年过去了,战绩如何?事与愿违。去年,中美贸易额创了历史新高,达到6900亿美元。有人说,美国从中国进口占其全部进口的比例减少了,说明对华依赖度降低了,由此证明“离岸”或“友岸”的政策起作用了。“离岸”是将生产转移出中国,“友岸”是指生产从中国转移到美国认为友好的国家。的确,美国自华进口占总进口的比例从2018年的20%左右降到2022年的15%左右,且有继续下降的趋势。这说明脱钩奏效了吗?其实不然。因为这里包括的只是美国自华直接进口的数据,没有包括间接进口。如果包括了,就会发现来自中国的间接进口激增。什么是间接进口?简言之,就是甲国从乙国进口的产品中,包含丙国的中间产品(或称半制成品),所以等于甲国从丙国间接进口中间产品。各国海关没有间接进口的数据,因为很难统计。试想,一个产品中的零部件可能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国,而且来源不断变化,如何统计哪个部件,来自哪国,什么价值?但只要检视甲乙丙三国之间的贸易数据,就可以看出间接贸易的端倪。譬如,去年越南对美出口暴增30%,但从中国的进口增幅更大,达到33%。这两个增幅多大程度上代表中国对美国的间接出口?只要比较一下越南自华进口的中间产品值和对美出口的最终产品值就可以看出来。感谢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团队帮助我整理了一些数据。请看图一。2017年12月到2023年5月,即中美贸易战的5年之间,越南对美出口增加了430亿美元,而自华进口增加500亿美元。 再看图二。在此期间,越南自华进口的中间产品值不断增加,且大大超过对美出口的最终产品值。越南是东南亚国家联盟10国之一。2020年,东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中美贸易战的5年之间,东盟对美出口增加了1410 亿美元,而自华进口增加的更多,达到1600亿美元(图三)。其中东盟自华进口的中间产品大大超过对美出口的最终产品(图四)。印度也不例外。从图五可见,同期印度对美出口增加了270亿美元,而自华进口上升了310亿美元。同样,自华进口的中间产品额超过对美出口的最终产品额(图六)。所有这些数据都表明,在贸易战中,中国通过第三国向美国出口的中间产品猛增。这说明中外企业打的是迂回战:将低端加工或组装从中国转移到他国,避开美国的关税壁垒,而高端制造的根仍然留在中国,且越扎越深。其实,即使没有贸易战,这种转移也会随中国工业化进步而发生,发达国家都走过这条道路。但贸易战加速了这个进程,也加速了中国制造的深化。或许有人会问,难道这些第三国就不能发展自己的产业链生产中间产品,有朝一日取中国而代之?这种可能性不大。原因是国际分工建立在比较或相对优势的基础上。中国用了几十年建立了一整套高效率的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包括相当完善的基础设施—道路、桥梁、高铁、机场、码头、电网等等。当然还有资本形成和人才积累。这是中国高端制造的优势,而且日益深化,其他国家很难复制。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没有人会去搞自己处于竞争劣势的生产,搞也是得不偿失。美国短视之处就在于用贸易战、技术战等方式遏制中国,使之无法依靠国际分工,被迫建立自己的产业生态系统,在关键领域摆脱对于国外市场的依赖。半导体行业就是一例。中国可以从无到有搞出国际竞争优势来,是因为发展至今,拥有足够的人才、资本、制造能力和庞大的市场。即如大飞机即便不出口,国内市场也足够大。这是小国寡民无法匹敌的。图七显示中国制造的深化,在全球占比逐年上升,在2018年大约为27%,今天达到31%。也因此,中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持续上升,在2012年为11%,疫情前一年—2019年—达到13%,去年升至14.40%。这些份额包括了直接和间接出口。十几年前我代表的新桥投资控制深圳发展银行(现名“平安银行”)时,深发展有句调侃光大银行的广告词:“光大不行,还要与你深发展。”也许可以用来形容中国制造和出口能力的发展。举个深(入)发展的例子。2019年我在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期刊上发表文章,分析贸易战,其中引用了一个数据:苹果手机产地是中国,但中国对其贡献的附加值不过4%而已,即售价1000美元的手机,留在中国的价值不过区区40美元。而今年年初《外交事务》有篇文章指出苹果手机在中国的附加值已经增加到了25%。制造业的深化当然是好事,标志着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产品增加。但是,增加对出口的依赖未必是个好事,如果持续下去,代表的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倒退。为什么这么说?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不足5%,此后一路攀升,在2007年达到峰值,大约为36%。说明那时出口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再其后虽然出口额逐年增长,但在GDP中占比则一路下滑,到了2018年只剩下18%。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逐步减少了对出口的依赖,而更多为国内需求增长所驱动。这是好事。但是过去三年当中,出口在GDP中的占比又回升了,到去年达到近21%。从图八可以看出,自2018年之后,出口占中国制造的比例逐年上升,而内需的占比则不断下降。这是令人担忧的。因为中国出口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已经接近极限,加上不断升高的地缘政治风险,靠出口,也就是靠别人市场驱动增长是靠不住的。比如今年因为世界经济放缓,海外需求疲软,导致中国出口下滑,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作用。去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满打满算3%。假如是6%,即2019年的增长率,那么多出来的3%只能来自内需的增长,而出口对GDP的占比就可以从21%回落到20%。可见出口占比的增加是以内需不振为代价的。美国已经明白真正脱钩是不可能的,现在改口说要脱险。但脱险不过是脱钩的代名词,换汤不换药。中国经济增长最佳的选择反而是主动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庞大这个优势,扩大内循环,扩大消费,更多依靠内需驱动增长。这样的增长更有可持续性。作者是太盟投资集团(PAG)执行主席,著有《走出戈壁》、《金钱博弈》、《Money Machine》(尚无中文版)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