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在缺乏未来感的西安谈经济的未来,意味什么?

在缺乏未来感的西安谈经济的未来,意味什么?

财经






打破安稳才有希望


西安人求稳。虽然这两年各地都有这样的趋势,但西安这样的社会风气尤为浓厚。在当下充满不可测风险的时代,能安安稳稳、定定心心过日子,难道还不够幸福?



本来,西安事业单位、科教文卫、军工科研等“泛体制内”的人比例就偏高,规模以上的工业相当大比例都是“国字头”的,与这种“求稳”的心态真可谓“双向奔赴”。然而,西安目前最大的困境,恰恰就是公务员、高校、军工企业太多,招商引资又太难,除非给国企打工,民企度日维艰,体制外的机会太少。不少年轻人都骂疯了,听说有偏激的甚至把网上骂西安的挨个点了赞,“天下苦秦久矣”。有一位老西安人说,他的大量同学1990年代都去了外地,留在西安的能有三分之一,绝大多数都在体制内。可想而知,这些单位追求的不是经济增长的“效益”,而是“稳定”。


对普通人来说,“好机会”在哪里,那几乎是一目了然的:首选当然是国企、研究所,但且不说能不能进,连相关信息都很难获取。像陕国投、延长石油这两家500强企业很难进,没有门路的话,都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招聘。至于科研单位,门槛非常高,有的甚至只认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安电子科大这三所高校的文凭。也有人说“感觉这两年西安的工作机会在逐渐变多,比如曲江搞文旅”,旁边立刻就有人反驳:“你知道曲江文旅有多难进吗?


现实是,大型企业和尖端科研机构只能吸纳一部分劳动力,那些好机会,对大多数人来说只在可望不可即的云端。尴尬之处就在于:西安的很多产业都是国家安排的,缺乏真正有活力的民间经济产业,除了新能源车之外,新兴产业也少,其结果是既不能拉动多少,也难创造足够多的就业,而“泛体制内”的人比例越高,可想裙带关系就越常见,当地的价值观也会越趋向保守化。


最近三年下来,很多小店都倒闭了,但大城市的生态有生有死,新出现的企业倒也很多,但问题是,西安人也缺乏闯劲。社会氛围总体上重人情、关系,本地年轻人不喜欢出陕,连找对象都不太喜欢找外地的,靠家里关系找工作的更是普遍,“有后门为什么不走?”


这就造成了一种“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的心态,只要小日子过得还不错,不太愿意主动去改。说到这一点,一位在外省读书回来的西安年轻人有点恨铁不成钢:“西安人做事没有前瞻性,只要现在还行,就不太提前思考未来怎么办。我能住,行啦,没有更多的追求,能轻松点赚十万,就不愿多花力气去赚一百万。现在日子挺好的,为什么要折腾?”


一位在西安读了大学、去江浙沪工作了6年后回来的女孩子说,这边好的工作机会不多,“建筑行业比较惨,大龄未婚女性找工作就更难,我都想过实在不行去摆摊了”。和上海不同,西安摆地摊的非常多,她也喜欢烟火气,“但也看到有这么多人都没有好好就业,底层人的割裂感比较强”。西安的冬天雾霾严重,她那会刚回来,就觉得很压抑,“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感觉,可能那时也因为自己裸辞在家,不像上海天气好”。


她也想过去创业,但风险不小,西安人本身也求稳,“我们大学班上33人,出去看机会的就3人”。在这种情况下,可想而知愈发让人向往体制内的稳定,“我家里大多都是公务员,就我是另类,我以前在上海月薪过万,在我爷爷眼里都不如我弟弟在测绘局月薪一千五有前途。”


另一位在上海读完大学的渭南人也证实:“我在南方六七年,也在大公司混过,但回来发现还是没那么容易找到工作机会,尤其我是二本。有时对公司满意,但对工资不满意,最后发现我好像也只能设法考公务员了。” 很多本地企业没有五险一金,甚至连五险都没有,工作都是大小周单休,周六也没有加班费。


这是西安就业市场的另一面:在那些“安稳”的工作机会之外,很多风险只能个人自己承受,且往往很少个人成长的机会。一位甘肃平凉的女孩子说,她大学毕业到西安两三年了,但现在又想离开,“因为我是做互联网运营的,运营很吃经验,1-2年和3-5年的差别很大,但我在西安感觉没进步,提升并不多,同期毕业去上海、深圳的,获得的发展提升更高和西安比已经不是一个水准,超越我一大截了。”


当然,西安这些年也有亮点,特别是文旅。根据携程发布的《2023年暑期出游市场报告》,今年目的地为西安的暑期订单量同比增长164%,西安在暑期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中排名第六,仅次于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杭州;全国最繁忙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更是高居第三。有些人甚至都开玩笑说:“西安也不要搞工业了,万一有啥污染还不容易散出去,就搞搞文化旅游业好了。”



虽然西安近年来相当“网红”,但一位在文创这块做了多年的从业者坦率地说:“西安不是文创做得好,而是资源禀赋太强了,吃老本吃得好,老本够多,现在还只是把唐做起来,周秦汉都还没好好挖掘,市场又好;像洛阳夜游还不错,吃就不行,不如西安。国内很多游客也没太高要求,就是吃好玩好,拍个九宫格,这在西安很容易达成,哪怕是平平无奇的创意,你照抄好了,卖卖冰箱贴都能不错。在这做点小生意不难,积攒的经验总能找到缝隙,西安也总有一波波的浪,文旅做个三四年没问题。


确实,西安硬科技强、工商业弱,文旅倒是老祖宗赏饭吃,随便做做都能很不错,文创可以说是西安近年来创意经济最典型的缩影。当然,仅靠旅游不足以带动一个城市,即便是塑造了行业神话的曲江模式,当然也并不只是吃喝玩乐、卖点门票,而是结合了地产开发、创意、体验经济的一个综合模式。


了解内情的一位朋友说:“曲江塑造了神话,那边都不像西安了,但成功也并不总能复制。前些年曲江文旅投资了1000亿,光法门寺、楼观台、大明宫听说就各投资200亿,但都打造得都很差。他们以为这个模式可以简单复制,但接手了各地一些景点后,除了想结合地产开发,其实就是要文物补贴、门票加价,整体运营能力并没有提升。长远来看,这是有问题的。”




西安经济结构

有什么问题?


西安出现当下的局面,不是偶然的。现代城市是一部经济引擎,其运转有赖于经济活动提供的燃料,由此才能不断向前发展,然而,在以往的很长时间里,这并不是西安主要的城市功能——这座西北重镇的城市地位和战略重要性,原本就不是以“经济”这单一维度来衡量的。


西安的经济布局始于建国初期,从一开始就有着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在“一五”计划的156个项目中,竟有17个(加上周边县则多达24个)落地西安,是全国最集中的地区,而这其中相当一部分(24个中的17个)都与军工相关。西安是中国航天液体动力之乡,聚集了国内航天1/3强、兵器工业1/3强、航空近1/4的科研单位、专业人才和生产力量。西安航空产业集群是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到2025年总产值有望突破2800亿。



对一个人口千万的超大城市而言,西安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制造业不强,工业占比是24座万亿GDP城市中除北京之外最低的,原先的三线企业已逐渐凋零,前些年靠的是房地产+军工,现在则是比亚迪+军工。


前些年西安一度楼市火爆,但现在房地产市场波动特别大,去年下半年起很多工地都停了,现在房子很难卖,虽然长安区等地慢慢在回暖,但总体还是不乐观。一位在建筑系毕业后在西安做装修、造价员的年轻人回忆,“三年好像也没学到啥”,至于这两年“工人欠薪锁办公室的门,都已经常态了”,之所以心底里毫无波澜,是因为“也就只能这样了”。


楼市短期内难以提振,那新能源车就成了新的救命稻草。比亚迪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后入驻西安,拿到了牌照,结果让西安无意中搭上了这一机会,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1.55万辆(其中99.50万辆来自比亚迪),占全国14%强的份额,一举超越上海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在西安能稳定发展的大中企业很少,比亚迪简直是唯一亮眼的支柱,因而有个笑谈说:“今年二季度西安GDP的增速不高,因为比亚迪的销量不行。”为此,西安给出了实打实的全力支持(现市委书记方红卫也是陕汽出身):买比亚迪新能源车,绿牌三项减免9千、市政停车位2小时免费,更重要的是电车不限号。


◎西安市比亚迪汽车草堂工厂

西安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不仅是因为内陆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原本就晚,也因为运输成本高,很多产业就很尴尬:轻工、快消品这些,本来就那么点薄利,远途运输就无钱可赚了,出口海外更是难,所以除非毛利很高,才有可能,然而毛利高的品类势必对品质、技术的要求更高。这也是为什么西安的电子信息产业还比较强(2020年产业规模2732亿元,居中西部第一),除了相关高校科研的底子,也因为产品体积小、利润高,不那么受空间、运输条件制约。


自1991年设立以来,西安高新区也是全市发展最快的片区,GDP已从1991年的0.65亿元飙升至3104亿元,占到全市近30%,累计注册市场主体18万户。作为科研重镇,西安也得到了国家的鼎力支持:2022年12月,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这是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的第四个“双中心”城市,力压成都、重庆、武汉等重要竞争对手。地方上就更不用说了,去年西安市政府通过《西安市产业倍增工作方案(2022-2026)》,强调到2026年末,6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均实现产值翻番。


西安的硬科技的实力确实强,华为西安研究所规模相当大,IBM、SAP、三星、汇丰银行的软件开发部都会在西安设立分部,但研发往往不在这里,西安因而被称为“外包之都”。在电子竞技这块,西安从很早起就开始承办各种比赛,是国内电竞圈几个核心地标之一。这些看起来都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然而在现实中,这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一位在大厂当程序员的朋友告诉我:“这些年确实会有一些一线大厂在西安设置分部,因为大学生多、人力便宜,降本增效嘛。”本地白领月收入也就七千,大学毕业新生月薪低至三千,有位在西安多年的河北人吃惊地发现,“我老家保定的工资甚至都比西安高”。人力成本之所以低,是因为人才在市场上缺乏选择,只有销售岗还招人较多,一位工作十多年的技术人才感叹,在这里“机会不太多,工资也不见涨,但工作量却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加”。


更重要的是,西安的经济结构对那些“高大上”的企业有利,市场化程度也不高,其结果是无数人“内卷”竞争少数“好机会”,而剩下就不尽如人意了。一位亲历这座城市过往数十年发展的老西安人断言:“西安这两年相对看好,是凭借地缘优势和人才吸附力,它的未来本质上还是看国家大势,跟着走,我们民间生意就很难说了。”


确实,西安没有什么“老钱”(old money),缺乏因创业、生意带来的民间资本,也没发现什么很大的民企——还能拿出来一说的,大概也就做光伏的隆基,西安金花制药倒是辉煌过,“但现在都成什么样了”。一位南方商人说,来这里投资的台企不多,“台商喜欢成都,就因为政府干预小啊;西安这里,一拆迁就是一大片,不管你原先什么样、什么商业属性,拆了可以放三年不动,两三公里长,全是铁皮。不服不行啊。”


这是西安在多年高歌猛进之下的隐忧:如果没有一个活跃的创新经济,那么且不说经济增长本身了,又怎么留住每年涌入的那么多“新西安人”?



激发内生的活力


如果只看老城的街道,你会觉得西安非常繁荣,满大街都是游客,经常给人一种“本地消费都是由外地人带动”的错觉。确实,西安历来较为朴实,就算富二代也不爱买奢侈品(除非是陕北土豪),不像成都人那么能挣会花,当然,本地市场的消费力也不时会爆发一下,8月初TFBOYS西安演唱会的盛况就让人震了一下,当时胡锡进都发文点评说:“消费的沉闷竟在西安被打破!”



不过总的来说,西安的经济结构里,商业元素是被抑制的,商业组织也不健全,“权力”要比“金钱”重要得多。突出的表现就是城市规划经常不太考虑商业布局,北郊的很多楼盘,盖的容积率很高,但竟然没规划一个菜市场,结果是住着高档小区,就只能靠早市的地摊买平价菜。在老城,虽然看上去街市繁荣,本地消费其实也多是靠地摊夜市,无非小本经营。这两年有些店倒是有了点网红经济,但结果则是品牌的稳定性很差,排队三个月,之后就不行了,“一家店面,一年两换”都不鲜见。


虽然这些事各地也多少都有一点,但种种因素累加起来,西安的消费确实没有被好好激发出来。2023年上半年,全国24座万亿GDP城市中,西安的人均零售总额仅为1.81万元,位列倒数第一。这个数字只有上海的一半、成都的78%,而西安人均GDP则相当于成都的87%,也就是说,西安人按说不是没钱,只是花得少;反过来说,这也意味着,消费对西安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如成都重要。



西安的工业不强,却天然是西北枢纽,资源禀赋极好,按说物流、批发、文旅、餐饮等第三产业都很有得做,在此基础上催生出创新经济也不是没可能,还能吸纳大量劳动力,然而且不说这些年市政府的布局主要看来还是在那些“战略”级别的支柱产业上,民间看上去的热闹好像也没挣到大钱,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西安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国内罕有其匹,然而西安的旅游市场也是出了名的混乱,加上缺乏好的策划、体验,真正做到高端的不多。西安人一向以“生、冷、憎、倔”著称,当地朋友就自嘲说:“作为西安人,什么样的服务态度我没见过?”当然,西安也有服务好的,高档酒店能把你当皇帝一样伺候,但那种“服务”更像是“服侍”,不完全是出于专业精神,也因此很容易出现服务态度和质量的两极分化。


餐饮业也是如此。西安是“碳水天堂”,以面食为主,本地没啥炒菜,一位娶了西安女孩子的南通人说,逢年过节,“我们那儿年夜饭一桌十几个菜很平常,但在我岳父母家,那就是吃水饺。”所谓“陕菜”就是官府菜,甚至连“陕菜”这个概念都是近些年才造出来的,对各地菜系都纯包容。其结果是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西安能做得高端一点的餐厅如蓝湘子、独一家是湘菜,泰熙家是泰国菜,但其实这都是本地人开的。去年底放开之后,高端餐饮更不好做,苍蝇馆子生意还更好了,平民小吃最常见的就是“一碗面,一瓶啤酒”。如果你既不想要高档的官府菜,也不想只是这么简单一餐,那对不起,中间的选择恐怕不多。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西安的餐馆缺乏配套服务,更不做增值服务,甚至普遍不提供餐巾纸,不大会去琢磨如何提升品质,做好长期效益。有位西安土著对此也相当不满:“陕西人懒,不动脑子,只做小门面,稍微有点传承的店,二代、三代接力以后口感就很差,做出品牌以后那个味道还不如小门面好吃,魏家凉皮我现在都吃不下。西安饭庄以前出名,本地人是越来越不会去吃,十年前的口感跟今天差距不是一点。现在的人,嘴谁不刁?不改进怎么行?”


道理都明白,但现实是:西安社会普遍的心态不太看未来的可能性,而偏向守成,不会或不愿变化。在组织内部,负责人往往首先想的是如何守住自己这一块资源,“你不要碰我的,我也不碰你的”,既没有1+1>2的合作双赢思维,自己也不太愿意主动有所改变,“我就是这样,你愿意呆就呆,不愿意就哪儿凉快哪儿去”,这有利于维持现状,却不利于发展。


西安一家公立医院的医生告诉我,里面“一潭死水,20多年没变化,医院的发展,全看领导是什么样;媳妇是私立医院,发展得很好,很多是不能想象的”。有一年他在旅行中参观一个纪念馆,差了点时间,就吃了闭门羹,只能遗憾;但后来一家民间博物馆,就让他进去了。所以说,灵活、变化,其实和市场体制有关,需要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主动性,活力才能随之而来。


这并不只是一个“态度”问题,而深植于当地的文化价值理念。相比于东南沿海城市人际淡薄,很多人都说,西安这边比较淳朴、简单,但换一面来看,这也意味着西安的城市虽然现代化了,但“人的现代化”还没有跟上,很多人的思路还一下子转不过来,行为模式稍显僵化而不够灵活,不太去多想、多看看还有没有其它更好的可能、更好的选择。


好消息是,西安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潜力远未真正释放,但就必须考虑如何打破安稳、反思现状,不止是扶持少数支柱产业,而更需要以积极的举措去扶持民间的创新,激发内在的活力。只有不满足于现状,才有改变,而有改变,才能让人看到不一样的未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耐克实施“4天工作制”,意味着什么?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深入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⑤时隔近8个月,央行重启这个操作,意味深长!对方“主动删除你微信”,意味着什么?人人拥有一只「大白」的未来离我们还有多远?聊聊人形机器人的未来|极客周末关乎自己钱包的未来,中央金融会议说了什么国产AI大模型登顶“双榜”,意味着什么?零跑百亿聘礼「下嫁」玛莎拉蒂母公司,意味着什么?持有近20年的股票,巴菲特如今清仓,意味着什么?80后入围院士候选人,意味着什么?最新调查曝光:澳洲人生活成本飙升,对未来感到焦虑!工党支持率出现下滑!破局!广州市委书记:南沙是广州的未来,也是大湾区的未来!视频 | 布兹卢德扎纪念碑的狂野与未来感微软成功收购动视暴雪,意味着什么?下降36万人!近十年考研报名人数首降,意味着什么?富士康突然被查,意味着什么?单伟建:中国经济的未来应该依靠内需沙漠风力发电场传中国将禁用苹果,意味着什么?5149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崩溃 9香港人跑到深圳购物,意味着什么?中美元首会晤,意味着什么?三个月增1098例!猴痘与新冠同列乙类传染病,意味着什么?万事网联获牌照,意味着什么?中国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Mate 60 Pro的出现,意味着马斯克的星链彻底完蛋了四六级脱钩,意味着什么创新低!美债被大规模抛售,意味着什么?多省官宣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意味什么?华春莹连发11组对比照片,意味深长美国唱衰中国经济的套路是什么?英专家罗思义一语道破大草原新一轮棚改,意味着什么?游阿尔泰山喀纳斯湖合唱《我和我的祖国》&《风吹过八千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