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类国企别进了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有央企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困境。有必要对国央企的现状进行全面而理性的分析,找出应对之道。
一、地产类国央企面临巨大压力
这几年,中国的地产行情已经明显转冷,2022-2023年,地产上下游就流失了近20万从业人员,间接导致与房地产相关的专业高考分数线下降。
在民企频繁爆雷的背景下,国有地产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当前,中国房地产已经完全市场化,国企早已失去了过去的优势。
“楼市暴雷潮”爆发前,国企就已经在激烈的竞争中吃尽了苦头,员工的加班强度不亚于互联网公司。此外,房地产项目多为分散在全国各地,员工不得不频繁外派与迁移。
当前,国有房企的处境更艰难,组织调整、业务整合、降薪裁员屡见不鲜,而房地产开发的利润率早已不高,沦为“微利行业”。
在土地及项目减少的大背景下,行业将面临新的淘汰潮,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只有提升自身竞争力才可能立足。
二、工程基建投资放缓冲击设计院与施工企业
以中国建筑这样的国有建筑企业为例,过去几年凭借基建投资高峰期积累了丰厚利润,但随着基建速度放缓,盈利空间骤减。
与此同时,企业过去依托房地产繁荣承接了大量房建工程,而如今因开发商倒闭无法收回款项,进一步打击了企业的运营能力。
设计院也面临着巨大困境。过去房地产快速开发要求其高强度加班赶图,现在开发放缓,大批设计院出现资金链断裂,设计师失业。留下的员工虽仍要承担加班任务,但收入已大幅缩水,职场环境更加恶劣。
三、传统制造业国企管理跟不上、生存压力增大
传统制造业国企普遍存在:工作环境差,大学生下岗基层锻炼;薪酬待遇低;管理方式官僚且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如任人唯亲、等级观念、制度僵化等问题严重;还存在大量混日子的关系户和老员工。
这些因素叠加,导致国企竞争力衰退,生存压力日益加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优势已不再,要想立足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当前,国企应调整管理,建立透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打破僵化弊端,吸引和留住人才。
此外,还应采用市场化手段,通过技术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提升等使企业成为行业领先。只有不断强化企业“造血”功能,国企才能在新时代开创新局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