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前的一次交流会上,我正在口吐白沫地大侃AI对营销的改变。突然,在座的一位优化师站起来,满怀怨气地发问:你老喊什么技术、AI,可我亲历的是,技术越发展,广告系统越麻烦!像个有上万个仪表盘的复杂机器,上计划、盯数据、调预算,实在令人崩溃!
我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回应。其实,我也感觉哪里不对头:都AI时代了,营销系统却越来越象是尾大不掉的office,大量功能堆砌可谁也搞不明白,只是大吹后台的算法说多么多么牛逼,但使用门槛却一点也不低。这真的好么?
其实开个脑洞的话,现在画画都能说几个词就让AI干了,广告就不能动动嘴就投了么?
没过几天,在擎舵的发布会上,我把这个问题抛给百度王凤阳,他说:我们正在彻底重构营销系统流程,把它变成你说的“AI作画”的样子,跟现在的系统会完全不一样......
从轻舸看“AI Native营销”的理念
我带着疑问耐心等了几个月。昨天,凤阳又叫我来到他们的“轻舸”发布会,给我们介绍了“AI Native营销”的理念和产品方案。听完以后,确实感觉很受启发,值得跟大家说说。
之所以很受启发,是因为我前面那个问题,至少有了方向性的答案:AI时代的营销,不应该再像过去的软件时代那样,以流程化的操作展开。营销,也应该彻底转变到自然语言交互加上自动内容生成的路线上来。这就是“AI Native营销”的全新理念。
形象地说,AI Native营销,就要把优化师对面那个满是仪表盘和手柄的广告系统,改造成一个能理解营销意图并付诸实施的智能秘书。这个秘书,你动动嘴就能指挥沟通,如果我们把广告投放也看成在无数的配置和选择地图上作画的话,那这不真的跟Midjourney、文心一格这些绘画AI差不多了么?
这样的路线,肯定有很多人设想过,只是它与过去的广告系统差别之大,让人不敢轻易尝试。而这次的轻舸,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
我先把轻舸这一全新广告投放方式的demo放在下面,您先耐心看看,咱们待会再细聊。
AI Native营销的重大产品进展
近来的AI热潮,主要来自于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两个关键进展。这也是AI Native营销的两项核心支撑技术。从凤阳的介绍和新系统的演示来看,与以前的产品相比,轻舸有两方面脱胎换骨的重大变化。
首先,利用自然语言大模型,可以将营销的工作流,由对机器友好的流程式界面,转变为人类友好的自然语言界面。
也就是说,优化师越来越苦恼的“基建”工作,再也不用一个个地设参数、选人群、调预算,而是只要用聊天的方式,把自己想要推广什么、目标是啥、有哪些关键要求都告诉系统,后面的具体操作您都不用管了。
我跟几个优化师一说,他们立刻产生了强烈质疑:这东西方便是方便了,可是能靠谱吗?关于这个问题,由于轻舸还是在内测阶段,还没有太多的数据可以支撑。但是从理念上说,我认为它的终点一定是靠谱的,而且会比人类优化师更靠谱。
为啥这么说?我曾经在旧文中谈过“AI超越人类的三个条件”:当一个问题目标可量化评估、数据来源充足质量高、并且人类的相应能力没有经过自然选择的进化时,AI超越人类,那就只是时间的问题。大家想想看,投广告,是不是完美地满足了以上几个条件?大家谁也没有祖传的优化师技能吧?所以,不管起点如何,总有一天,AI投手会秒杀人类,就如同人类的围棋高手被硅基碾压一样。
这样的自然语言界面,除了提升效率以外,还减少了优化师的功能了解盲区,避免了大量操作错误。不讲大道理,只说一件小事:平台每年上线的那么多新功能,一般的优化师能了解多少呢?了解了又能主动运用多少呢?而如果优化师只负责准确表达目标,把具体工具的选择和配置交给AI,那是不是要靠谱多了?
其次,利用生成式AI技术,可以结合客户的落地页和营销目标,自动生成营销素材。
在上面demo里的新投放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成式AI自动的内容生产,被无缝嵌入到了轻舸的交互过程中。这个我们一会儿还会细说。
自然语言交互的全新营销流程
轻舸的整个投放交互流程,体现出产品经理们在设计过程中,很多深入的思考和匠心独运之处,即利用了自然语言交互的巨大优势,又避免它可能带来的一些低效之处。
在上面的演示中,客户设定营销目标、广告预算、人群定向的全过程,已经可以完全通过自然语言的方式把要求提给轻舸。如果您有过在成千上万的关键词中摸索和拓展的经历,就能理解把这些糟心事都交给AI,能节省多少工作量了。
用过大语言模型的朋友都有体会,一问一答的这种交互方式,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在需要做出准确的信息输出和交互时,显得有点麻烦。实际上在轻舸中,广告投放的操作采用的是自然语言加条目选择的交互方式。也就是说,如果AI判断客户的合理输入只有几个有限的选择,那就干脆把这些选择列出来让客户选择,这样既准确,又方便。
由于投放过程采用了自然语言交互加AI驱动的方式,我们熟悉的广告层级结构,也显得有点多余了——这本来就是适应人类的投放控制欲,而打造的杂乱控制台。
没错,在轻舸的投放配置中,已经不再有多层结构,既无需搭建计划-单元-关键词/创意层次,也无需设置多个单元进行关键词和创意搭配分组,这实在是极大减轻可投放的基建负担。 营销也终于从堆砌计划博起量,开始回归到准确表达营销目标和约束的本质上来。
当然,我觉得这并不意味着从此优化师就被边缘化了:正如AI作画产生以后,真正有创造力的硅基艺术,还得需要人类的灵感和准确的提示词工程,营销本质目的的确定和探索,以及广告投放领域的提示词工程,在未来应该代表着优化师的硬实力。
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擎舵
再说说擎舵,这是百度营销发布的第一个AI工具,时隔几个月,它已经从独立的素材生成工具,融入到了AI Native营销的闭环流程中。
上一次发布的擎舵,是单独的创意生产平台:它能帮你做创意,但是你还得把这回要画啥的来龙去脉给它讲明白,基础素材还得一样样提供给它,最后的logo文案啥的也许还得自己加工一下,里里外外这么一算,可以提效的空间还挺大。
这就是咱们前面聊过的话题,AI要落地使用,得打通业务场景中的“最后一公里”。而这回,擎舵在营销场景中的“最后一公里”,让轻舸给打通了!
大家再看看上面那个演示:在轻舸的投放过程中,客户的落地页在哪儿,上面有哪些可用的素材,这次营销的目标是啥,都已经在交互过程里交代清楚了。于是,集成在其中的擎舵就可以坐享其成,根据营销目标和基础素材,自动准备出一组创意,客户选个合适的就行了。当然,你也可以继续在交互中提出意见,让AI配合你对创意进行迭代修改。
创意这个环节,在整个AI Native营销中非常关键,因为这往往是最难被机器替代的一环!这一环一旦打通,整个营销过程也就形成了半自动的闭环,这可以大大提升营销的效率,缩短探索最佳方案的周期。应该说,嵌入到轻舸中的擎舵,是我近来看到的生成式AI工具实用化的一个典范案例。
当然,创意生产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实操过程中,仅靠这种半自动的生产能否满足效果的需要,我觉得还需要观察。但是在有一些对创意灵感要求不那么高的行业,比如电商中,我觉得他应该能成为把优化师解放出来的利器了。
@-@
生成式AI的第一波热潮过后,必然面对如何在产业落地中交出答卷的问题。而数字营销,这个新时代诞生的繁复又重要的业务,通过AI的彻底改造,可能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把优化师从庞杂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对此,轻舸给了我们眼前一亮的答案。
如果把广告投放过程中的目标、出价、人群、创意等要素,都看成是优化师在一张大的图纸上做出的一幅画作中的各个细节,那么,用自然语言交互的方式指挥AI把投放细节丰满起来,完成一次广告活动的整体设计实施,那是不是可以说,广告投放已经可以像AI作画那样轻松完成了?
没错,这就是轻舸给出的“AI Native营销”的产品方向。对此,我本人非常认可,也希望尽快看到它在广告领域被优化师普遍实践,被更多平台采用的方案。
加入星球,探讨用户增长与变现专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