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多雨的夏天过去了,外卖骑手很“怀念”
“僧多粥少”,能多挣一点是一点
随着秋季的临近,天气逐渐温柔起来,过去几个月频频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高温、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逐渐远去。这对外卖骑手来说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
好消息是,他们不用再在高温、暴雨等恶劣的天气下送餐,工作条件舒适多了。坏消息是,随着极端天气的结束,他们的收入也明显减少了。
段成明是一位活跃在北京通州北关一带的美团专送骑手。他算过,恶劣天气下出来工作,收入能比平时高百分之二三十。2023年夏天,他的整体收入比以往高出20%左右。
饿了么骑手苏晓龙直言自己很“喜欢”恶劣天气:“下雨天能接到的单子更多,单价也更高嘛”。他主要抢距离远、单价高的大单,有一次送一单就拿了100多元。
眼下,随着天气逐渐转好,骑手们担心的不只是订单量的下滑,还有同行竞争的加剧。今年以来,不少骑手都明显感受到了从业人员的增加,大家纷纷表示“跑外卖”越来越难做了。竞争激烈,派单量下降。
随着外卖行业逐渐走向成熟,骑手群体不断扩大、行业红利渐趋消散。骑手的收入,伴随着不断加剧的内卷,并未呈现一个整体向好的趋势。根据《2022年冬,我在临沂城送外卖》一文的作者、山东临沂大学文学院老师邢斌的调研,同样的路程,同样的工作时间,骑手的收入不但没有逐年提高,反而在下降。
在极端天气下送餐,显然不是什么美好的体验。美团骑手李玉明告诉我们,他有好几个同事都是前段时间因为淋雨,几千块的手机屏幕直接烧坏了。在暴雨下,防水套这些装备根本起不到太大作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罢了。”
雨天骑车摔倒的情况,在外卖骑手中也十分常见,成都的饿了么骑手小谭遇到过很多次,有时把顾客的餐品摔坏了,自己还要赔餐。“路太滑了,还是要慢一点,保命要紧。”
不过,骑手们明显感觉到了大家对骑手的态度在好转。段成明说,前几年一遇到恶劣天气,顾客就特别容易催单,这两年感觉这种情况好多了,“可能是经历过疫情吧,大家对骑手的好感度上来了。”现在碰上恶劣天气,段成明会收到一些顾客的信息,告诉他“骑慢点,注意安全”,还收到过几次顾客送的牛奶、水果等物品。这令他觉得很暖心,悄悄拍了照记录下来。
前段时间各地高温、暴雨肆虐时,很多人讨论这种天气下究竟应不应该点外卖,总觉得让骑手在风雨中奔波有些于心不忍。
面对顾客的这种心理,成都的饿了么众包骑手小谭直言,既然出来工作,恶劣天气下又能拿到更多的收入,从这个角度考虑,骑手们是愿意多接单的。
6月份开始,美团和饿了么都上线了高温关怀活动。美团方面表示,他们先期投入了7亿元“高温关怀金”专项补贴,饿了么同样推出夏季关怀板块,其专项关怀红包和补贴可覆盖近200万人次。段成明提到,一周内跑够100单可以拿到60多元的关怀金,跑够150单是90多元,大部分骑手都能轻松获得。
小谭在蜂鸟众包服务费(不包括配送费)的明细,
其中明确标注了天气补贴
受访者供图
除了平台的补贴,顾客的打赏也是一笔额外的收入。天气越差,打赏可能就越多。小谭在雨天最高收到过15元的打赏。
因为恶劣天气,小谭有时一天可以跑到500元,比平时多一两百元。“七月份成都下雨天气就蛮多的,有一周我就跑了3400多,比平时要多一千块呢。”
通常来说,雨天外卖订单量更多,但骑手会比平常少一些,根据小谭的经验,每个骑手雨天能比平时增加至少1/3的单量。往常过了用餐高峰就没什么单了,但雨天可以持续跑很久。
骑手有“专送”和“众包”之分,不同类型面临着不同的管理办法。像小谭这样的众包骑手,工作相对自由,对于雨天出勤并无要求。即便如此,在跟其他骑手们的交流中,小谭发现,为了挣钱,即便苦点累点,大家也愿意雨天出勤。
对于专送骑手,或者乐跑、优选计划的骑手而言,雨天工作更是不可避免。
“一贯的作风了,全员出勤。”北京7月底普降暴雨,杨锋仍然不敢给自己放假。“我跑的‘乐跑’有工时,工时跑不够,最终结算时一单6毛(补贴)就没了。”
“乐跑”,是美团众包体系的一种活动。骑手以周为单位报名,工资周结,派单量更大、质量更高。用乐跑骑手李玉明的话说就是“半全职”。活动对骑手有工时和出勤的要求,平日队内会安排骑手轮休,但雨雪等恶劣天气下要求队内所有骑手均要出勤,包括午餐2.5小时和晚餐2小时这两个高峰时段。如果恶劣天气没有出勤,或者是没有跑到要求的工时跟单量,骑手就面临着下次活动无法报名的风险,骑手之间称之为“断签”。
当被问到愿不愿跑特殊天气时,专送骑手段成明犹豫了一会,说到:“没法去界定。”他认为,恶劣天气虽然挣钱会相对多一点,但面临很多风险,比如路滑容易摔车、手机进水等,所以没法选择。作为专送骑手,段成明也只能是风雨无惧,晴天雨天都照常工作。
为了保障外卖配送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更好维护骑手的权益,平台方在恶劣天气时也会有一定的规则调整。
骑手们之所以风雨无阻地这么拼,原因无他:挣钱不易。
《2022年冬,我在临沂城送外卖》的作者邢斌提到,他送了一个月外卖,做众包骑手,平均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走3万多步、爬110层楼,总共瘦了6公斤,最终一个月挣了7000多元钱。按照邢斌的说法,在临沂城,专送每天必须干12个-14个小时,一个月必须干26天-28天,平均能挣6000元,特别拼命的能挣8000多,且都是在市区60码逆行闯红灯换的。
“说句老实话,没有哪个外卖小哥是不闯红灯的,除非他不为了赚钱,跑着玩。”小谭直言,逆行、闯红灯对于骑手而言都是稀松平常的,自己只有碰上路况复杂的大型十字路口时才不敢闯红灯。
送外卖是争分夺秒的工作,超时可能会带来差评、投诉等,这就进一步影响到骑手的服务质量和业绩,乃至最终的收入。在账号数据上,与钱直接挂钩的是准时率与完成率两项数据,有相应活动时,两项都达标,每一单会额外收入1.84元,准时率大于98%、完成率大于99%才能拿到这份钱。
之前有次雨天,小谭手里有七八个单子,取餐时经过雨水浸泡的瓷砖路,车子打滑摔倒了。有两个人赶忙过来扶起他,问他有没有事,但小谭心里都是没来得及送的单子,连句谢谢也没说就骑上车走了。现在想来,他很是愧疚。
就这样每天冲刺一般地跑单,小谭最高也只挣到过一万元左右,大多数情况下,收入都徘徊在七八千元。
对于乐跑骑手李玉明来说,更注意的是准时率,如果超时,一单就会扣掉3元-7元。“超的时间长了,这单可能就还得自己贴钱”。据了解,普通众包骑手会根据超时的时间长度来区分,最高的超时扣款也不会超过配送费收入的70%。专送骑手则在逐步覆盖服务星级,虽不再因为超时而扣款,但也会影响账号分数。
按李玉明的话来说,恶劣天气出来送外卖,也就只是付出跟回报成正比。早上6点就要出发,跑到中午1点,回家睡一觉吃饭休息,下午4点出去一直干到9点,一天下来要跑100多公里,工作时长基本在10个小时以上,这就是他每天的日常。
李玉明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至少跑到500元以上。平日里他一天至少能送完60到70单,如果是恶劣天气,一天40单-50单就能完成目标了,可以提前一两个小时下班。虽然目标如此,但他并非每天都能接到理想的单量。一个月下来,李玉明的收入虽能破万,但也不会超出很多。
疫情结束之后,段成明发觉通州北关这个片区骑手变多了。不仅如此,跟5年前相比,现在外卖行业的从业者更年轻化了。“以前都是三四十岁的人干,现在都是20多岁,还有很多00后。”
李玉明也感觉到,这两年北京的外卖员人数明显增多,他所在的乐跑队内就有快50人,大家有一个统一的通知群,但大部分都互不认识。
一直以来,外卖骑手都被当作一个典型的“就业蓄水池”行业,门槛极低。众包APP上的要求显示,只要身体健康(可办健康证),年龄在18-60周岁之间,有一部智能手机,即可申请成为骑手。今年以来,很多骑手都提到了外卖员增多,行业更加内卷。
《2022年美团骑手权益保障社会责任报告》的数据显示,2022年有624万骑手通过美团获得收入,而在2019年,这一数字还不到400万人。蜂鸟即配官网显示,其目前年活跃骑手超过300万人,这一数据相比于2019年饿了么公布的380多万骑手人数相比略有下降。整体来看,外卖骑手的规模相比疫情前是在逐年扩大的。
与此同时,外卖平台的单量也在不断增加。以极具代表性的美团平台为例,依据其财报,疫情前的2019年,餐饮外卖交易笔数为87.22亿,而截至2023年上半年,美团平台的即时配送交易笔数就已经达到96.68亿,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
虽然骑手和订单的数量都在增加,但骑手们“僧多粥少”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
骑手在群里抱怨订单金额
受访者供图
同时,接单量的最高限额也在逐渐下调。六年前苏晓龙刚跑外卖时,最多可以同时接32个单子,他告诉我们,现在平台有限制、跑的人也多,自己所在站点就有70多个骑手,他现在顶多也就同时接12个单。这样一天下来,苏晓龙每天能送的单子也少了很多。
李玉明也发现,有一段时间,每天跑到45单-50单,平台就不会再给他派单了。他想跑到理想的单量越来越难。
这一行不断有人进,也有人走。众包骑手李璐就离开了这个系统,回乡创业种植药材去了。“我刚结婚,想出来赚点钱,回家自己投资,毕竟手头没钱。”
李璐此前对送外卖有着很高的向往:想工作就工作,想休息就休息。他此前在工厂工作,一整天对着日光灯不见太阳,整个人有些抑郁。
责编 | 肖振宇
题图 | 视觉中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