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投资最不能做的两件事!
风险提示:本文为转载文章,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风云君的研究笔记
来源:雪球
风云君这几天听了雪球资管长雪基金经理杨鑫斌的一场闭门路演,确实觉得很有收获,包括对当前所处经济周期的深度分析,对股、债、商当下观点的犀利表达。“滞涨时代的两大投资原则:不要做空商品,也不要做多债券。”整篇内容干货很多,值得大家反复研读推敲。
一、现在市场这个位置,中国的风险资产尤其是权益资产的风险并不高。具备很强的配置价值。
最近市场动荡,可能很多投资者的感受并不是很好,政治局会议后说了活跃资本市场,导致市场还出现了那么大幅度的下跌,8月份沪深300跌了-5.82%,恒生指数跌了-8.14%。
长雪全天候观察表示,最近市场最大的变化是地产政策的变化,原来我们认为这届政府对于经济下行是有忍耐度的,并且我们认为是长期高质量发展,但实际上从最近一系列的政策方向来讲,政治局定调,北上广深都开始执行认房不认贷,地产未来还会取消首套房限价政策,意味着地产已经结束了当年的管制时代,完全进入了市场定价阶段。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是好事。但有相当多投资者对这个东西不认可,相当多投资者信心比较差,大家不相信,从投资的角度来讲,目前从各个资产的性价比来说,长雪全天候认为在这个位置上,权益资产的风险并不高,长期债券的风险变得非常高。
二、美国经济现在是滞胀的情况,这并不意味着美债利率反转,商品市场上原油也一直在走强。
前一阵Jacksonhole鲍威尔关于海外加息的原文说的很明白, 他更愿意忍受劳动力市场的下滑和经济的低增长,美联储对于劳动力市场下滑和经济低增长有一定忍耐度,他们的核心目标是通胀控制,意味着未来通胀到2%的目标大于经济增长和劳动力下滑。最近观察到一个数字,美国的失业率有所上升(3.8%),可能是2022年2月以来的新高,它的就业环境较之前有一些改善,可能这是一件需要关注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美联储立刻会降息,通胀黏性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美债利率反转,商品市场上原油也一直在走强,从定性的角度来讲美国经济更多呈现的是GDP增速并不高,经济增量起不来,但价格却也下不来,严格意义上来讲是滞胀。
劳动力市场的改善对非美风险资产是有利的,比如黄金、商品、新兴市场股票和中国的一些权益资产,中国的资产也有它自身的原因,海外货币紧缩,对中国风险资产有特别强的虹吸效应,因为投资者一直在中国市场亏钱,海外一直在挣钱,长雪全天候认为这个差距会有所改善,中国风险资产在目前的政策背景下往下跌的空间并不高,人民币汇率最近的稳定也会稳定住一些外资的情绪。
但对于发达市场(美股)的股票是要谨慎的,未来它面对的要么是通胀上行、要么是经济衰退,商品价格也并不支持海外发达市场的股票上行,因为整体估值还是比较高的。
但商品不一样,一是沙特的减产动力,在80美金以下沙特产油是亏损的,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供需关系的变化,在目前情况下OPEC+减产动力还是比较强的,价格没有达到他们的目标,国内也看到了政策驱动,所有对经济支持的政策最大的变动就是地产端,并且还不仅仅是对于民企地产的支持,更多是地产需求端,也就是限购政策的放松,相信这会带来质的变化。
三、目前周期股在走上行趋势,从全球市场环境和中国实际市场情况来看,债券投资价值降低,长期债券的风险变得非常高。
可能很多投资人不信,在中国市场投资,完全用成熟市场的定价规则可能会失效,静态数据可能很差,要超配债券低配商品,但如果从整个全球环境和中国政策调整来看,可能是不能超配债券的,是这样一个变动,长雪全天候对此保持理性和客观。
今天市场最大的变化是周期股开始上行,铜、铝、煤炭、房地产的股票上行。债券出现了非常剧烈的调整,从上周到现在调整是非常大的,商品也有一定调整,但整体是良性调整。商品里领涨的也很有意思,6月份是原油,之后是农产品,最近涨的是黑色,无论是焦煤焦炭、铁矿石还是螺纹钢,过去两周时间里涨了很多,和中国经济高相关的商品一直在涨,中国的债券一直在跌,中国的价值股在涨,反映的问题就很简单,就是对经济再定价的问题,当一个事物变成完全市场化定价,政策力量干预越来越小时,市场遵循的最大驱动资产价格的力量就是均值回归。
最早之前很多人研究股债的相对价值指标,以股票的估值倒数减去债券的收益率,大家都觉得失效了,非常便宜还没修复,处于非市场环境下,这个指标是难以见效的,但当市场化力量越来越深,开始遵循市场化定价规则时,这个指标就开始有效了。
四、中国经济目前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阶段,从全天候的角度来讲这个阶段的表现会更强,未来第二阶段会看到全天候更加具备进攻性的阶段,这也是长雪的策略目标。
全天候整体还是比较稳定的,现在经济遵循的规律是比较基本的,长雪全天候表示他们通常从货币和信贷周期理解这个市场,目前还是比较经典的货币和信贷的规律:
第一阶段,经济衰退时是利率下汇率贬值,这两个金融要素改变会推升债券牛市和商品牛市,这是直接相关的,因为人民币贬值带来了商品资产的牛市。
第二阶段,企业盈利转向。当金融要素改变之后企业盈利就开始转向,这个阶段你会看到政府大规模让利于民,比如降低房贷利率,比如减税,比如造保障房,比如放开房贷首付,这些都是让利于民的,要修复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修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所以第二阶段会看到企业盈利转向,在股票上,市场底和盈利底之间,往往市场要在盈利之前,政策底已经看到了,目前我们觉得中国的权益资产从性价比来讲应该是最高的。在第二阶段会见到两个大类资产的牛市一起走强,中国的权益和商品会一起走强。
在第二阶段商品走强的重要因素并不是人民币贬值,而是需求端改善驱动商品价格走强,未来我认为会进入第二阶段,因为第一阶段已经差不多了,第一阶段我们见到了债券牛市、商品牛市,未来第二阶段我们会看到商品继续涨,股票也开始企稳转涨。
第三阶段,通胀挂在高位,债券可能会进入比较大的熊市,第二阶段债券收益率触底,债券价格触顶,它要转向。第三阶段债券和商品一起跌,股票涨一涨,完成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那可能是2025年,还很早,就不用讨论这个问题了。目前是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阶段,从全天候的角度来讲这个阶段的表现会更强,如果过去几个月大家看到全天候比较稳定,跌的时候没跌,涨的也很不错,未来第二阶段会看到全天候更加具备进攻性的阶段,这也是长雪的策略目标。
五、中国权益资产跟全球库存周期、跟中国自身体制、政策导向、经济预期有关,严格意义上来讲在一定阶段它跟海外的相关度没有那么强。
过去一段时期里十年期美债基准利率一下从0升到5.5,全世界风险资产都要跌,大量外资会从中国市场撤退,这是整个市场基准利率带来的变化。但当基准利率比较稳定的时候,收益性曲线的结构性变化对风险资产的冲击是有限的,它更多反映的是基本面,比如说,为什么长期美债始终下不来还在往上走,是因为全球经济比较好,经济不衰退,滞胀风险更高,就意味着长期美债利率下不来。除非整个全球经济衰退,它的利率才下得来。
但从历史上看,因为中国经济跟全球经济的联系比较深,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占全球经济的贡献超过20%,可能现在没有原来那么高,但还是很高。如果全球经济没有大衰退,滞胀,并且长期美债往上走,从历史来看它和中国的价值股是高相关的。长期美债在过去这么多年的历史上,也就近两年不太规律,但从长期来讲,长期美债往上走的过程中中国价值股往往会走强,其实背后反映的是全球经济的问题,如果全球经济向好,中国作为制造业出口大国价值股就会上升,沪深300、上证50会走强,回顾过去的历史,十年期美债和中国权益股的问题,背后反映的经济问题其实是一样的。
未来如果非得说美联储加不加息,中美利差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市场,除非美联储说我现在要在5.5的基础上继续加一两百个BP,那么全世界风险资产,不仅仅中国,所有的东西都要跌一轮。但这个概率是比较低的,因为现在5.5的短期利率已经足够可以遏制4-5%的通胀了,只不过现在要保持高利率水平,但不需要再加息了,通胀在未来长周期里大概率会被遏制住。
但这期间,长期美债是下不来的。长雪表示经济没有大衰退,更多的有点像价格反复摆动,经济增长基本停滞的状态,即使未来美联储在三五年之后把通胀控到2%,长期美债可能还是3.5-5%之间波动,短期利率可能也就是3%点几,不会回到原来的零利率了。但这期间并不代表中国的权益资产表现不好,中国权益资产跟全球库存周期、跟中国自身体制、政策导向、经济预期有关,严格意义上来讲在一定阶段它跟海外的相关度没有那么强,0-5.5,他们对我们的影响很大;5.5的基准利率稳定之后,美债对我们的影响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那么大,也要看它的驱动逻辑是什么。
六、核心QA交流
1、现在中美两个国家的利差会导致资金外流,刚才提到美国现在的经济特征已经反馈出它有滞胀的可能性了,所以一些钱就会回流,是这个意思吗?
答:是的。
2、商品这块底部趋势已经比较明确,反馈到资本市场是不是顺周期品种表现会好一点?
答:目前来看是的,我认为下一阶段市场的特征,所有领涨相关标的都应该跟这个逻辑相关,领涨的可能是300、50,一些顺周期的板块。现在就是“煤飞色舞”,和2009年有异曲同工之妙。
3、在利差没有消除的情况下是不是不会有全面的行情?
答:不是,中美利差从2002-2007年是长期倒挂的,2006-2007爆发了多么强大的牛市?中国权益资产牛不牛跟中美利差没什么关系,这个观点一定要扭转过来。
4、现在在长雪策略上是超配权益的,商品里单品类有超配,您现在对于商品和权益进一步明确的观点是什么?有些投资人可能会比较纠结,CTA行情似乎回暖了一些,这个点位是否值得很多客户加仓配置,还是仅仅是商品里的单品类走出了牛市行情,其它还是承压?到底哪个更优一些?
答:商品是这样,首先我讲一个结论,我认为商品是牛市,而且是牛市初期,为什么会有牛市初期的说法?一是从全球商品来看库存普遍比较低;第二,原来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大衰退,对商品承压,这个逻辑影响可能不那么大了,我们看到美联储甚至还有可能因为就业环境的改善带来降息,这种预期也是在的,为什么原油、黄金能一直涨,实际上跟这些方面有关,原油是商品之王,是全球定价之锚,80美金以下的原油是比较便宜的,它就决定了整个商品的估值水平。
第二,原来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不搞投资了,但现在决策层最近有这么大的政策调整,180度转弯,把北上广深全部放开,而且后面可能还会有更多政策,目前库存是比较低的,供给是受限的,因为供给侧改革有很多限制,新增产能几乎没有,比如铝这个品种,库存现在很低,没有现货,调研时发现工厂没有库存,没有现货可以拿到,但产能利用率很高,意味着供不应求。但市场很悲观,大家觉得经济差,不愿意买,但实际上现在市场已经开始逐步定价了。
这个阶段,既然库存很低,供给出不来,全球经济也有美联储高利率加息预期导致大家都不愿意新增产能,沙特、俄罗斯,OPEC国家都不愿意增加产能,美国的军事战略储备还缺大概两三亿桶的原油,库存是缺失的,未来全世界都有进行补库的问题。加上中国这次和商品产业链相关的地产、基建180度转弯,带来了边际需求大幅度改善,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所以商品第一阶段是金融要素驱动,人民币汇率贬值,并且我们有一些海外通胀的黏性,库存低,之前认为需求不会涨,供给可能下得更快,能够支持价格。但目前来看未来需求可能还会有进一步改善,就会导致错配。
这个过程中你发现会经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我说的需求驱动阶段,目前还看不到,现在看没有需求驱动,库存低才能涨,人民币贬值才能涨,都是金融要素驱动的,未来你还会看到需求进入的第二个阶段,商品还会进入第二轮的进一步上涨。这是我的观点。
第二阶段不仅仅商品涨,股票也会涨,因为需求改善了就意味着企业盈利企稳,刨除企业盈利的问题之外,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周期股已经涨起来了,前段时间没有跌,比如中国铝业、云铝股份、紫金矿业、华林钢铁,不能看市场天天跌什么,天天跌的就是TMT、chatGPT,但实际上这些品种已经不跌了,并且在涨,包括中国石油,这些问题要看到,如果这些问题没看到,做投资肯定是不合格的。
在我的视角里,我认为商品是先于股票走出来牛市,股票、商品和债券先走出牛市,债券就不用说了,从年初的2.9几下到了2.5几,三四十个BP,小牛。然后商品指数创新高了,从目前来讲商品不是个别品种的问题,而是全系统的问题。商品里最重要的特征是板块轮动,从能源涨到有色金属,从有色金属涨到黑色,从黑色涨到农产品,再从农产品涨到贵金属,水位线整个往上拔,我认为商品资产会延续下去,CTA的业绩改善也会持续下去,股票改善在未来一到两个季度会见到大幅度改善。我说过经济周期不会缺席,库存周期肯定是要兑现的,并且我们有这么多钱,放了这么多水,理财的资金余额正在上涨,目前来看会慢慢过渡到第二个阶段,这是目前我能想到的一个市场特征。
5、关于商品这块,您觉得它的牛市会先于股市到来,您觉得牛市幅度还会像2020年这么大吗?
答:2020年相当一部分是金融属性驱动的,全球一起放水,我觉得幅度上应该没有2020年那么大,但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讲这个就需要评估,因为中国经济在2020年没有把地产放开,严格意义上来讲就是全世界一起放水造成的,但现在严格意义上来讲供给比2020年可能更少一些,但中国经济一下把地产全放开,这个需求端的改善目前难以评估,可能不见效,中国这边会继续放水,继续干其它事,把经济搞起来,需求端的改善目前我评估下来可能是超过2020年的。2020年我们看到的是全世界放水,金融驱动,水位线整体拔上去。
这次不是水位线驱动,不是全世界放水,而是需求端会有所改善,但库存很低,是这样的差距。二者的驱动因素不一样。
所以很难直接评估哪个幅度会更大,你只能谨慎地跟随经济周期评估未来对经济的前瞻性,如果评估未来经济需求的改善特别大,那么毋庸置疑,可能会很快涨上去,你要考虑经济的预期和通胀的预期,当PPI一下子升上去了,债券会继续承压。
长雪全天候基金经理,杨鑫斌
牛津大学数学系学士及硕士学位,曾任职于工银瑞信投资担任资本市场部负责人,管理固收、权益及衍生品等各类策略产品规模约1000亿。此前在方正证券,东兴证券,J.P. Morgan(JV)等多家金融机构任职。长期专注于宏观,债券,权益及多策略的投资研究。
「长雪全天候」是雪球出品的“全天候宏观对冲策略”私募基金。给予海外成熟的风险评价宏观配置模型,叠加中国本土化应用和前瞻宏观研判,产品攻守兼备。长按识别二维码,咨询雪球财富顾问深度了解“长雪全天候”产品。
本文涉及产品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仅限私募“合格投资者”查看,即: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