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因为微信又......“改版”,现在如果没星号的话,基本就很难看到我们的文章推送了,所以拜托大家务必给我们公众号设成“星标”。多谢。
设置的方式就是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名称,然后再点击右上角的“...”,就可以看到“设为星标”了。
一般来说,我写这些关于汉语应用中的一些话题,大多是来自读者留言中的提问,包括小朋友学语文时候的难点,或者平时读者自己遇到的纠结。
在微信公众号的后台写稿子的时候,系统AI有时候会提示一些错别字。虽然一大半查不出来,但也的确能有所帮助。当然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明显没问题的词被提示是错的。因为在文章中,无论用“爆发”还是“暴发”,都经常被判定为错别字,比如:换句话说,AI也搞不懂这里该用哪个。这两个词,读音相同,含义相近,在日常使用,包括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也都经常使用。但用得混乱的情况也比较多(包括我自己也有时候会用乱)。那怎样是更合适的用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陪腾讯的AI一起了解一下。“爆”和“暴”两个字,肯定是“暴”这个字更早一些,在战国以及篆文的时代,“暴”有两个写法,一个里面有“米”,另外一个里面是“夲”,这个看着很像“奔”的字,也是快速前进的意思。读音也不同,前者是pu音,后者则是bao音。这也是为什么用“暴”做声旁的汉字,有两类读音,比如爆炸和瀑布。而两个字合并成了现在的“暴”,也因此给了这个字两个读音,暴(pù)是晒的意思,现在更多是用“曝”字了;而暴(bào)对应的含义则多很多:除了原本就有的突然词义外,也有从pu音中,这几十年抢过来的“暴露”这些词(是的,以前读pu露)。有趣的是。暴发这个词的这个现在让人混淆的词义,也是“抢来的”。在1937年出版的《国语辞典》(现代汉语词典的前身)中,我们可以看到,【暴发】这个词条的含义,只有“忽然发迹”,也就是“暴发户”的含义。
到了1978年的第一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暴发】这个词条中,才有了“突然发作”的词义。相对的,而在1937年的《国语辞典》中,【爆发】这个词条中,是有“突然发作”的含义。我在翻不同年代词典这个词条时,总能看出一些时代感 —— 上面1937年版的辞典中,爆发有轰炸的含义;而在1978年版中,有革命推翻旧政权的解释;但到了最新的版本中,这些都没有了。
了解完这些历史变化,我们再回到今天的主题上,“爆发”和“暴发”的使用到底有什么区别?
在网上有不少谈到这两个词用法区别的文章中,但其中一种很常见的解读错误,那就是说“暴发”是有贬义,坏的事情才用。这属于令人比较无语的错误了。所谓有贬义,是词典中的词义1的内容,也就是说“暴发户”的这个含义的时候。和词义2并无关系。
而作为词义2的“暴发”,只是新词义,很可能是民间对“爆发”一词的混用而产生的,因此两个词应该说并没有很严格的词义区分,这点在辞典上的释义上也能看出来,都是一样的“突然发作”,或许辞典的编委们在分析这个词的时候也很头疼吧,所以不做区分了吧。如果真的要区分,那两个词的含义差别,就是来自“暴”和“爆”两个字的差异。首先,因为“爆”是火字旁的,因此涉及到自然灾害的时候,火山就用“爆发”,和火不相关的山洪,那肯定是“暴发”了。在一般性的事物上,虽然两者大多数时候可以混用,但的确有细微的差异:“暴”的根本含义是快速、急骤。因此“暴发”更适合描述一种快速而突然的发作,侧重于表达快速、短时间的感觉。“爆”的根本含义是炸裂、破裂,因此“爆发”则更适合描述剧烈而突然的发作,侧重于从无到有,或从少到多的数量激增。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在聊到不同流行病的时候,基本都是在使用“爆发”的原因。除了“爆发”是更传统的用法外,也是因为我表述的重点,是病例的增加幅度很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暴发和爆发的区别,其实算一个现代中文在流传和演变中,正在发生变化案例 —— 在描述“突然发作”这个意思时,之前只有“爆发”这个用法,后来慢慢多了“暴发”,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大,也不明确。从词典上看,或许语言专家们也还在纠结不清。
所以,我们虽然可以从字义上简单的做一个区隔,但更重要的一点是:这可千万别成为语文考试的考点。老师改作文的时候,也建议别像微信后台的AI一样,一定判其中某个是错别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