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发热待查」,用这 3 步明确病因
发热待查(FUO)是疑难感染病诊断永恒的主题,我们先了解一下发热及发热待查的基本定义:
图源:丁香公开课本次直播
临床上遇到发热待查的患者,如何逐步明确其病因?
经典发热待查诊治的三个阶段
1. 患者一般通过门诊就诊,符合发热待查后,有些可能直接办理住院。即进入第一阶段:「初筛」。
2. 当患者经过初筛,有一定线索后,进入第二阶段:针对性检查、住院。
3. 在针对性检查、住院后,有时患者病情能得到控制。但有时问题没得到解决,即进入第三阶段:重复(检查)、观察病情变化、需要时间进行随访。
第一阶段:诊断线索的初筛
明确患者为发热待查后,做到两点: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1. 询问病史
要注意判断患者是否真的发热,并进行热程记录;区分热型,帮助判断病因;另外还要注意询问伴随症状,明确辅助检查的意义。
不同的发热时间有不同意义:
a、发热 1 周:多数感染,短期;
b、发热 1~2 个月:同时体重下降明显、消耗症状明显,要小心肿瘤;
c、发热 1~2 年:此时不太可能是(恶性)肿瘤,很可能是风湿免疫问题。
千万不要先根据辅助检查判断患者有什么疾病。
很经典的例子:结核 T 细胞的检测。很多患者拿来的报告显示 T 细胞阳性,然后询问有没有临床意义,是不是结核,这很难判断!
2. 体格检查
如果看到特异性体征,可以很快确诊。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是身体角落,是临床医生经常忽略的。
当没有发现「有效诊断线索」时,就要做一些非特异性检查(包括胸片等),然后根据非特异性检查的结果,看看能不能明确诊断。
第二阶段:针对性检查
如果做过非特异性检查后,有一些提示性的发现,比如:做了血象,发现三系下降,那就进入第二阶段的筛查,做骨穿,骨穿做完后提示白血病,就可以明确诊断了。
还有一种可能:非特异性检查后发现指标也都是正常的,没有有效线索,那怎么办?
下一步可以做 FDG-PET/CT,或者 PET/MRI,起到定位的作用。
第三阶段:重复、观察、时间
还是不能确诊时,要重复第二阶段的流程。并观察病情变化、(需要时间)进行随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