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详细回答一个关于我童年成长的问题:)文化2022-08-14 06:08 大家周日好,今天是连续第二天冒泡的李·拜天·LEO因为从小生活在一个有浓浓书香味、有学习氛围的家庭,我对书就有了理所当然的亲切感,甚至还养成个癖好:特别喜欢书墨香,每每闻到便觉愉悦、减压。和书有关的一切事物,我都喜欢得不得了,比如各式各样的阅读工具:书签、笔记本、手帐,还有书橱、书柜和书桌,都是我的“homie”(“死党”“玩伴”)。我之前曾和大家说到“妈妈牌睡前朗读时间”,那是没识字前我最幸福的回忆。我四五岁时,妈妈会在睡前雷打不动地来到我的卧室、坐在我的床边,为我朗读或讲述好书。什么四大名著啊、封神聊斋啊、西方少儿文学名著啊,我很多都在幼儿园时便听妈妈讲过了一遍。等上了小学、开始认字后,我的阅读之旅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说来奇怪,我成长的那个年代也不乏让人欲罢不能的电脑游戏,我并非不爱玩,但在一本散发着墨香、看上去特别精彩的新书面前,什么电子娱乐都瞬间黯然失色。我想,这还是和家里的“书香满屋”、母亲的“精彩说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做个也许不恰当的类比便是:一个吃着面食长大的孩子,在以后面对玲琅满目的山珍海味时,还是想回到家里的饭桌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面吧!小学时我是怎么读书的呢?一个词总结:随心所欲。没有固定的方法、仪式和书单,读得自由自在,怎么舒坦就怎么读。我爸妈在读课外书这件事上从未给过我什么限制。只要是真善美的、有知识内涵的书,如果我喜欢,就会买回来让我尽情地看。所以我童年时收到最多的礼物就是书,估摸着得有上千本,怎一个五花八门、缤纷多彩了得!为了码放这些书还换过多次书架;当然,也把不少捐给了希望工程手拉手项目的山区小伙伴们。周五放学后的下午是我一周中最幸福的时光,不只因为无忧无虑的周末才刚开始,更因为几乎每周此时,我都会和两三个玩得好的小伙伴一起坐公车去到中山路(厦门著名商圈)的新华书店,一呆便是两小时,在少儿图书区和好书“约会”:选上一两本喜爱的新书,然后席地而坐、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大约七点时,下班后的妈妈会来到书店集合。我便把选好的新书交给“母后大人”买单,然后心情愉悦地和书店作别。到了饭点总不能饿肚子啊,妈妈就带着我和小伙伴们到书店旁边的麦当劳,或是能看到鼓浪屿的必胜客,美美地吃上一顿洋快餐(每周只能吃一次,吃多了对身体不好)——那个年代的汉堡披萨炸鸡翅,真是好吃得不得了!小学时我用来读课外书的时间特别多,可谓“得闲了就看上几页”。平日里写完作业后、入睡前的整块时间、节假日的白天和晚上,常都用来读书。一定还会有人问:每天读啊读的,你不枯燥吗?读书哪有那么好玩呀?好玩,真的好玩。一旦进入了书中的世界,就会入迷、忘我,完全不想抽离出来。比如酷爱的《哈利·波特》系列,实在是精彩绝伦。我读小学那会儿,大陆地区刚出版了《魔法石》《密室》《阿兹卡班的囚徒》和《火焰杯》等前四本,我翻来覆去通读了三四遍——没办法,就是太喜欢霍格沃茨魔法世界里的每一位巫师、精灵甚至“坏人”(比如伏地魔)角色了!读这套书绝非只是“猎奇”、“看热闹”,而是在读的过程中全面、深度地提高想象和推理能力。阅读力、写作力、综合的文感/笔感也能长进不少,因为马爱农、马爱新老师的翻译既精准又优美,孩子们阅读她们的译文,就是在上一节高水准的语文课啊。我对书爱得深切,外出时也常在小书包里装上在看的爱书。在外地旅行的晚上回到宾馆后,十有八九是读着书入睡的。有时爸妈带我参加亲友聚会,大人们的谈天说地、觥筹交错我当然感到索然无味,也不可能加入其中。这时就拿出书,独自坐到包厢角落的椅子上读一会,不需要、也不想任何人打扰我。对“小LEO”而言,书就是童年最好的玩伴。很多朋友问:Leo,你是怎么读书的?阅读时都有哪些工序?我在前面章节分享了速读、精读的方法,这些都是我读中学后形成的阅读习惯。但童年时代的阅读多是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不会刻意借任何方法达成“高效阅读”,只想读得开心、过瘾,顶多把精彩片段摘录到小本子上,或是做成剪报集,外加偶尔写篇随意的读后感。阅读的原点理应是快乐、是享受,而非功利和刻意,对孩子而言尤其如此。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小学时代的每一个暑假。七八月的厦门整日湿热,室外是不绝于耳的蝉鸣,室内是空调给予的惬意。夏天的午后,我穿着背心和裤衩,吃上几勺清甜的冰镇西瓜,再一个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有时不知不觉睡着了,醒来时已是黄昏。这样有书相伴的单纯、温柔的日子,美好却一去不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