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明星特权更重要的问题:演员岗位为什么要有编制?
易烊千玺等三位明星演员被国家话剧院录取的事情已经吵了一周了,舆论的焦点始终在【公平】二字:
你们大明星名气也有了,钱也花不完了,为啥还要多吃多占,跟普通人抢编制?
你们凭本事考上编制也就算了,凭什么不用笔试,凭什么面试走特殊通道?
你们抢走编制已经够让人生气了,为什么还要讽刺勤恳努力的普通人是小镇做题家?
当然,这些观点也都有另一面的说法:
大环境不稳定,大家都想进体制内,明星也是人,凭本事考编制没毛病。
按国家话剧院的规则,演员岗位本来就不需要笔试,面试特殊通道是安保需要。
小镇做题家的说法是媒体评论员自己加戏,和国家话剧院无关,也跟易烊千玺无关。
易烊千玺出演《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今天,这事儿终于有了结果,国家话剧院自认为没有犯错,还是照常录取,而易烊千玺则宣布放弃编制岗位以平息众怒。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但真正值得关心的其实并不是上面那几个问题。
为什么国家话剧院的演员岗位要有事业单位编制?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点:
假如,开心麻花团队招聘喜剧演员,沈腾拍板决定免试录取易烊千玺,开出年薪500万。你觉得大家会去骂沈腾不公平,骂易烊千玺搞特权吗?
不会的,开心麻花是私营企业,沈腾是西虹市首富,他爱招谁就招谁,我们管不着。
假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要重新排一部《雷雨》话剧,导演组决定选易烊千玺出演周家少爷的角色,并签署三年的劳动合同,年薪200万。你觉得大家会骂北京人艺有黑幕吗?
不会的,话剧表演是专业领域的事情,导演组觉得合适肯定有他们的理由,以易烊千玺的收入,肯接年薪200万的活儿绝对是追求演技进步的好榜样。
所以说,舆情汹涌的关键还是在于演员岗位和事业单位编制的绑定。
以国家大剧院为例,正局级事业单位,编制621人
事业单位编制有两个核心的要素:
一是占用公共预算的经费,归根结底是由纳税人出钱养着的岗位。
二是附加了户口、社保、(几乎)不被辞退等区别于合同工的稳定特权。
相对应的,给一个岗位设立事业单位编制也对应着两条原则:
一是这个岗位的职责是为公共利益服务,并且本身很难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需要国家拿钱养着。比如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设立事业单位编制大家就很好理解,国家需要养一批人来仰望星空,这个事情很难从市场上挣钱,但很有必要去做。
二是通过相对更加稳定的预期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便在专业领域形成持续积累进步。比如我有一位朋友在珠江水利委员会的事业编岗位,这也很好理解,水利是关乎公共安全的大事,我们需要在这个领域有持续积累的专业人员帮大家盯着水位变化,隔三年就换一批人那肯定不放心。
我们拿国家话剧院的演员岗位来对照一下就会发现,它完全没有必要设立事业单位编制。
第一,国家话剧院的演员本身都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不需要国家出钱养着演员。
一名够资格入选国家话剧院的演员,能创造的经济效益通常都远高于固定工资。国家话剧院完全可以做到既保持积极向上的艺术导向,又能同时从市场上挣到合理的利润。当下的中国,不存在什么高雅到没人愿意消费的演艺艺术,只有腐朽落后到没人乐意看的玩意儿。
有人说,那还有下基层慰问演出这类挣不到钱还要倒贴的项目呢。是,真有,但你国家话剧院号召市场化的演员搞义演,哪次不是应者云集自带干粮?又有哪个演员是专职搞免费慰问演出从不参加商业演出的呢?
不能挣钱的演员岗位,根本就是伪需求。
第二,一名好演员需要长年的积累,但要成为一名好演员,最怕的就是稳定和封闭。事业编制可能会吸引好演员来报考,但不可能培养出好演员来。
一方面,好演员本身需要生活阅历的积累,需要在红尘中摸爬滚打汲取人间烟火气,才能演活一个个生动经典的角色。另一方面,好演员需要无数演出机会的打磨,话剧、电视剧、电影、哪怕是广告,都是演员提升自己的舞台。
国家话剧院虽好,但是永远也比不上市场这个广阔的大舞台。用事业单位编制来让一名演员稳定下来,不出三年,要么演技废了,要么被观众忘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好演员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无论是通俗艺术的大众市场还是冷门艺术的小众市场,终归是要观众肯鼓掌才算好。
观众喜欢的,上台机会就多一些,观众不喜欢的,就慢慢被淘汰,你可以选择改行去送外卖。考一个事业编制,就一辈子是演员,而且是一辈子顶着国家话剧院光环的“顶级演员”,这肯定是违背基本常识的。
演员这个行当从来都不缺努力打拼的人,也从来不用担心会断了传承,不需要用事业编制来养着任何一名演员。
所以说,问题的关键,也是真正关乎公共利益的点在于,国家话剧院的演员岗位根本就不应该有事业编制。国家话剧院招演员很合理,哪怕免试录取易烊千玺我也没话说,但不应该有事业单位编制。
一个基本常识:用公共预算去做一件事情,是需要理由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