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比起临沂体验送外卖的大学老师,他才是流水线上的亲历者

比起临沂体验送外卖的大学老师,他才是流水线上的亲历者

社会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317 篇文章

Photo by Arno Senoner on Unsplash

作者:青禾,年过古稀,初心未泯,行走烟火人间,记录岁月漫长。

华章写在前面:

前些天,临沂大学文学院的高校教师邢斌以《2022年冬,我在临沂城送外卖》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一时间全网转发,评论者众。难得的是,他以体验和观察者的角度,关注到了底层打工者的生存成本,也讲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信息茧房。
当然,文章在收获大量好评的同时,也受到不少质疑。有人指出,把普通的工作体验过度进行苦难化渲染,过于感性,也是一种职业歧视;有人指出,文章在真实性上打了折扣,丝毫不具有学术调研的严谨缜密;有人指出,骂资本是一件特别容易并且显得一脸正义的事情,而忽略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是反智者的行为。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工厂流水线,到现在一切都在“流水线化”。流水线,多么美妙的名字,背后却是对效率的极致追求。效率和生产力的提升,带来的是钱的创造和再分配。钱都去了哪里?有没有让更大比例的人生活的更好,更幸福?正如教育的根本问题是目标问题,也就是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是好教育的问题。一切“流水线化”背后的根本问题也是目标问题,我们如何界定效率?如何界定财富的创造与分配?
今天文章中的“快递员”,用前半生溶入了流水线,把自己变成一个工具人,看看他的真实叙述与思考。



01


《我在北京送快递》是一本非虚构类纪实创作,记录了作者中专毕业后二十多年里从事过的十九份工作。


他做过保安,烘焙店徒弟,便利店和自行车专营店职员,加油站加油员,卖过雪糕,摆过地摊,经营过服装店,开过网店,也参加过漫画培训,参与过文化创意产业,甚至一度迷恋摇滚,跟同道到北京流浪,寻找理想。


最终,在 2017 年,生活所迫,他不得不放弃寻找,先后进入两家大的公司。


第一家物流公司号称最大,分拣场可比作十个足球场。上面盖着巨型的铁皮顶棚,南方的白天,在高温的炙烤下,根本无法运作,所以他们全部上晚班。


从晚上七点到第二天早上七点,整整十二小时。尤其是晚上九点钟吃饭后,九个半小时里,一刻也不能停下来。


上百辆叉车像工蜂一样,一刻不停地把货物送到各个分拣台上。而一个分拣台就是一条流水线——拆包、分拣、投柜、打包、回到叉车,完成一个轮回。


流水线就像一头施了魔法的怪兽,一路狂奔,驱赶着流水线上的每个人。尤其是每天凌晨,又困又累,经常是眼前发黑,摇摇欲坠,“那副模样就像一具行尸走肉——目光迷离,意识模糊,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前一秒做了什么。”


黑白颠倒的日子,白天的睡觉更是折磨。南方的高温,没有空调的出租屋,混杂的城市边缘。为了能让自己起码睡到四个小时,作者不得不用酒精来麻醉自己,18 块钱一瓶的“老村长”竟是奢侈品,只有在最无法忍耐时才会放纵一下自己。


劣质的酒精让人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每一步踏下去,路面的高度都不相同,说不清楚是我的身体在摇晃,还是这个世界在摇晃。”


 Photo by B_Me on Pixabay


当经过一排平房,闻到饭菜的香味,看到有人躺在沙发上玩手机,作者说,“我深深感到这种休闲的时刻才是真正的幸福,而我甚至还没有开始干活儿就已经比他们更累了!这时候,我就会恶毒地咒骂自己,我的身体咒骂我的意志,我的意志也咒骂我的身体。”


“我只想打一架,和谁打都行。”


他开始吃瓜子花生,以为可以补脑,缓解他的迟钝麻木和焦虑,可那终归只是幻想。


他的同事三个月内体重掉了五十多斤,原本瘦削的他,体重也掉了十多斤。另一个装车工,干活太猛,一晚上装了两辆车,回家躺下后就再没起来。


仅仅十个月,作者感觉只剩下了半条命,逃离是必须的选择。


他感叹道,真正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力资源部不得不把招工做到极致。公司到处贴满了招工广告,以至于双十一时,介绍一个工人,介绍费居然能达到一千元。作者亲自试验了一下,拿到 500 元,不过他把钱给了来上工的朋友。


02


从流水线逃出来,安焉再次北上,进入名气最大的快递公司。


果然,大有大的傲慢,仅仅入职程序,就拖拖拉拉近一个月,要不是杠上了,谁耐得住一次又一次的被放鸽子。好在作者是个温和而坚韧的人!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送快递应该是一个很自由的工作,作者一开始或许也有过这样的幻想。不幸的是,他入职的是一个标准超高且设计相当严密的公司。


快递员不仅要送取件上门,还要满足客户五花八门的要求。比如等待验货,服装试穿,又比如拒收的产品要一一还原。一个电热水壶的十几个小配件,全部嵌回到结构精巧的缓震材料里,要花去半小时。


而快递员的时间成本,按十一小时计,是必须平均每四分钟派出一个件。遇到验货等待,取件等待,写错地址等等情况,唯一的只能通过更长的工作时间来解决。更长是多长呢,早上六点多到晚上十一点多。


更让人难受的是,每个快递员的效率时刻被监督,并被监督员打电话用羞辱的口气警告。为了避免被羞辱,作者基本不吃午饭,少喝水,减少时间支出,像陀螺一般,在每一户人家之间穿行。


 Photo by Rowan Freeman on Unsplash


到了“双十一”,逼仄的站点就像发了洪水,快件几乎漫到腰部,并且向门外溢出。所有人从早上六点半吃了早餐开始干活儿,到晚上九点多才吃第二顿。


如此长期的训练,身体已经没有饿感,“就像逆来顺受的劳工,在发现雇主并不打算满足自己的需求后,默默地放弃了自己的权益。”


累倒的时候,还要开晚会。有些组长的晚会基本就是骂人。比如“想干就好好干,不想干就快滚蛋!”“公司缺谁都行,离开公司寸步难行!”“不是你有多了不起,是公司平台给你机会!”“你们自己拉过客吗,平台给你派单而已!”破口大骂后不解恨,还要罚做俯卧撑。


“我向来是一个自觉的人,不是一头牲口,不喜欢在鞭子下干活儿。”作者哀叹道。


为了这份尊严,他的时间和神经一直绷得太紧,像根即将断开的弦。


同事告诉他,有个快递员,因为后边的小车不停摁喇叭,长期压迫的情绪终于爆发,他停下来,疯了一般把轿车给砸了。


这让安焉如梦方醒,因为他也有过多次类似的冲动,他甚至已经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了打算择机报复的对象。


03


读到这里,我的心真切地感觉阵阵刺痛!


我没有这种经历,但我记得,在老家农村,对勤恳劳作的耕牛,也不曾如此对待。


当它们失去劳动能力以后,也会给它养老,直到它寿终正寝。并且在它离去的时刻,养牛人都会流泪。


记得在饥荒的年月,生产队把一头老死的耕牛杀了分给社员,杀它的时候,老牛泪流满面。母亲领回来一小块,煮熟了,她自己满脸悲戚,一口都没吃,只有我和弟弟不懂,呼啦啦吃得特香。


农耕社会,人牛之间尚且如此,被称作进步的工业社会,我们的共情能力呢??


不禁又想起丹江口市职业技术学校,17 岁的学生余骏,实在忍受不了实习中三个月的长夜班,在所有求助无果后,选择了跳楼。他不是抑郁患者,他知道选择求助,可就连他的父亲,都狠心拒绝了他,更别说不负责任的学校,冷漠无情的工厂!!


据调查,早期的珠三角,每年断掉的打工者手指,居然达到四万多根。


玩具厂 87 名年轻女工,被锁在三楼车间里工作,连窗户也被封死,以至于一楼发生火灾后,无法逃生,也救援不及,全部葬身火海。


现在的管理当然已经没有如此粗野,但一切似乎又并没远离,作者描述的就是现在时。


分拣场上无处不在的监控,快递路上随时可能收到的监督喝斥……不错,这些手段确实可以有效地把人驯化成工具,把人的潜能调动到最大化。可人究竟是不是应该成为工具呢?


 Photo by Michał Jakubowski on Unsplash


这不禁让我想起现代哲学家马克斯·韦伯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洞见,而提出的工具理性泛滥。


工具理性的关键就在于“计算”,针对确定的目标,计算成本和收益,找到最优化的手段。它不关心目的,只关心达成目的的过程。


很显然,在这一科学管理理念下,本应作为目的的人,完全被排除在外了。也就是说,在这个被严密计算的管理链条上,人只是被计算的材料而已。


韦伯进一步认为,理性化把现代社会铸造成⼀个“铁笼”。它好似⼀条流⽔线,呈现出机器的属性,⼈则被“⾮⼈化”,被看作是机器的零件。


04


所幸地是,胡安焉不想被驯化成工具,所以他一直在寻找,在抵抗,在摆脱。尤其是他觉察到原本的性情一点点被吞噬,而冷漠、怨恨、愤怒等情绪滋生蔓延之时。


他始终在读书,思考,观察社会,审视自己,并及时做出选择。


他说:


我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非常感动。塞林格的《九故事》和西摩一家的几个故事也都很喜欢。在我看来,他们的所有作品,都在写“纯真品格”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乃至被毁灭。

之后,我又读了雷蒙德·卡佛,他描写的日常生活的崩塌令我深有感触。还有理查德·耶茨,他非常温柔,非常感伤,让我无比迷恋。还有杜鲁门·卡波特,他有几个带自传性质的童年故事写得特别感人,比《蒂凡尼的早餐》要好。

我对这些美国的现实主义作家很感兴趣,很共情,估计是人们的生活经验普遍同质化的原因吧。


他还读罗伯特·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读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虽然读得很艰难,很慢。


读书让他不断消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净化内心,并逐渐领悟到:“我在一套我不适应的价值系统里寻求肯定,然后不断地失望和失败。我其实应该做我喜欢和擅长的事,而不是寻求别人的认同。”


不仅读书,还写笔记,记录自己的思想点滴。


当他回忆北漂迷恋摇滚时,他说,我们当时对真诚、自由的无限向往,和对自我的苛求,尽管有时体现为自私、任性和粗鲁。但那些真诚的追求,是我至今得到过的最重要的启示,是照亮我的第一柱光。


 Photo by Dyu - Ha on Unsplash


跟很多摇滚青年一样,他们要反抗这个社会对个人的改造,反抗主流价值对个性的蒙蔽,反抗成人世界的虚伪和功利。


关于摇滚的笔记他写了 24 段,非常精辟,仅摘录两段可窥一斑。


“摇滚反对虚伪、麻木、中庸、秩序和教条,但摇滚本身常表现出任性、粗暴、偏激、迷乱和绝望;摇滚的力量在于破坏而非建设。”


“和浮士德一样,摇滚歌手拿灵魂和魔鬼做交易,伴随才华而来的是孤独、矛盾、痛苦和疲惫;真正的摇滚乐哪怕表面听起来欢快或生机勃勃,实质都是艺术家在堕入深渊的过程中发出的哀号。”


关于对工作的思考,他写道:


“如今社会环境已经改变了。囚禁却始终存在,我们只是看似更自由了而已。”


他进一步举例,“今天我们不用花上五天五夜不眠不休地追踪一头猛犸象,在自己彻底累垮之前扳倒猎物,然后拖着血淋淋的肉块步行几十公里,回到居住的寒冷洞穴,喂饱浑身长毛的妻儿。我们已经发展出非常复杂的社会规则和生产手段,使我们的工作高效、体面。这和血淋淋的原始狩猎完全不像是一回事……”


写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但还是忍不住委婉地说,“尽管它们却仍然是一回事。”


作者说,这些笔记都是多年前记下的,如今看来可能偏激和幼稚,但这些是我思想曾经的漫游轨迹。


当他终于从漫长的生活磨难和深刻思索中走出来,不再要求自己做一个时薪30元的送货机器,并重新换了一家宽松的快递公司时,似乎整个世界都变了——几乎所有客户都很好相处,都懂得绽放真心的笑容。他由衷地感慨,假如没有利害“计算”,这个世界确实可以变得和谐融洽。


读书之余,他还会坐到京通罗斯福广场里,打量逛街的人流和店铺里的售货员,看不同的送餐员跑来跑去。打量他们的举止,揣摩他们的心情,仿佛看到不久前的自己。


不得不说,作者其实是一个具有很强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人。当他开服装店有点积累以后,他果断地放弃了那种只为赚钱的生活方式,而试图用自己喜欢的写作来养活自己。但理想未能实现,手里的钱即将低于一万时,他又会拼命去打工。


当他觉察道德底线即将被过度压榨而突破,又会主动调节濒临失控的身心,以至于能平静地记录过往,甚至于做深刻的哲学式的思考。


 Photo by devn on Unsplash


比如,他写道,“过往的人生总是重重复复,交往过的人也重重复复,只是每次换了名字和样子而已。实际上人们没有个性这种东西,只有和你的关系。”


“这些人都是以你为圆心的圆,他们的半径就是和你的关系。自然了,同样的半径上可能重叠着很多个圆,这不是一组平面的图形,而是你螺旋上升的人生的一个切片。”


“难怪人们羡慕那些头脑简单的人,因为他们的目光不穿过表象,他们的思想不抵达实质。”


这些观察和思索,让他在每一次的挫折中适时止步,从而做出不偏离生活轨道的选择。


这让我也记起二战以后,引起很大反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


萨特认为,“如果一个人只能活一定的时间段,他的生活标记将会是挫折、恐惧和失败。”这并不是基于他个人所处的时代,而是对人类处境所做的一个总体评估。这个评估证据,可以一直追溯到欧里庇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古希腊悲剧。也可以在佛教世界观里得到深刻回应——活着就是受苦。


面对这一基本事实,个体必须诚实和勇敢地正视。没有神话,没有自欺,没有任何形式的逃避。


不过,萨特又认为,人是绝对自由的,他说:“虽然是命定的,因为他没有创造自己,但他仍然是自由的,从他被抛进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他就要为他做的每件事负责。”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选择”就变得异常清晰和沉重。所有生活的决定都在于选择,在于逐步摆脱自欺,并变成对真实性的呼唤。它既不是幸福,也不是满足,而是一种活着的状态,是一种对于选择责任的从容承担。


无论选择有多困难,个人都会在选择这一行动中经历最深刻、最痛苦的自由。而每一个选择又是一个机会,可以重塑真实的自我,即使在悲剧面前也能获得尊严。


萨特的理论,是不是可以认为是对韦伯“工具理性”和“铁笼”理论的破解呢,我不知道,但人类总需要不断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这是没有疑义的。


韦伯强调环境对人的客观压迫,萨特则强调人可以用自由意志来抵御外部环境对人的“物化”。归根结底,我们需要回归到“人才是目的”的认知。


我想,写作《我在北京送快递》的胡安焉,或许没读过韦伯和萨特的哲学,但他二十年青春中的十九份工作经历,以及心路历程,算得上一次人生实验,也做出了较为满意的答卷。

-  END  -



推荐阅读

漂亮的房子和孤独的老人


一诺:一地鸡毛,才是生活的本质


原来,做个普通人这么好……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又骗我去送外卖?他在美国这个州送外卖,一年赚了11.4万美元....一年3000亿,他才是河北民企之王从流水线工人到网文作者,我和笔下的主角一起改写命运桃红柳緑,球场三伏大学教授送外卖体验疾苦,骑手:尊嘟假嘟?冲上热搜的大学老师跑外卖事件:一个人最大的体面,是放下身份为了骗年轻人们进厂,“厂花”们在流水线上搞起了直播秀才拉黑了给他打赏十几万的流水线女工《2022年冬,我在临沂城送外卖》——算法会害死人?高校老师太无知了!斯洛文尼亚 卢布尔雅那“大学老师送外卖”蒙蔽众生:救救这种真能锤死资本的善良无知伪精英流水线,造不出新消费了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干部,打了谁的脸美麗阿拉斯加(二)安克雷奇 (Anchorage)一日一诗:可我们的表情还是无法安放 / 一年比一年飘荡得厉害 | 小海 :流水线上的青春一个大学老师决定去送外卖送外卖的她奔驰玩不转的Smart,进入了李书福的“IPO流水线”数据标注“流水线”里,藏着大模型的秘密大模型时代,如何搭建数据的“智能化流水线” ?|甲子光年2022年冬,我在临沂城送外卖孔子,生命的觉醒100年前流水线为啥让美国崛起?AI时代会成就谁?|直播总结她提升了你生命的價值 ——臥龍崗徜徉的啟迪2022年冬,一位教授在临沂送外卖理想汽车,如何​「流水线​」式打造产品体验?|PowerOn产品过得狗都不如的大学老师,刺痛了网友的心!邢斌教授:2022年冬,我在临沂城送外卖小旺福,女,肇庆学院,小学老师,月入1w+,95年,160,广州增城官比李白大,才比杜甫高,他才是大唐最靓的仔?秀才拉黑了给他打赏十几万的流水线女工|深度报道临沂邢老师的脚,套不进外卖员的鞋“大学老师送外卖”真相揭开,须警惕职业身份“悲情化”多少人来北京,只为在颐和园当“流水线格格”?作为数学老师,我真心舍不得提前教自家孩子数学知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