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专业化时代的困境: 跨学科研究如何消弭专业壁垒?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如同生产力的发展来源于人们的专业化分工,科学事业的推进也有赖于人们在不同学科方向上不断加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然而有关自然和人类的那些复杂的问题,从来都是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这就需要汇集不同领域的知识来更加全面的理解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但是在高度专业化的科学分工体制下,这件事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
图源: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
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见证了单个学科知识的爆炸性增长。测量技术、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能力的进步让研究人员能够更深入地探索他们的领域,从而实现曾经遥不可及的突破。在很多领域,不同方向研究成果的有效结合,也会有力的推动重大科学问题的进步:如对板块构造和运动的研究,汇集了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古地磁学家、地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不仅提高了基础研究的水平,也提高人们预测地震和火山爆发的能力。而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更多挑战,如气候变化、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都需要需要从众多学科的综合中得到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
同时,现行的资助和出版体制可能也会阻碍跨学科研究的进行。专业深度和跨学科广度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当今研究人员面临的核心挑战。研究资助评审的基础分类通常与传统学科保持一致,而跨学科研究很难简单归类为某一个特定学科,对这类项目的评审难度也会加大,这使得跨学科项目难以获得必要的资源。资助机构可能会优先考虑既定领域内定义更明确、前景更清晰的项目,从而使协作和跨学科研究申请处于不利地位。
化学科学部的详细分类,如果不在这份清单里呢?
图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而学术论文的发表是另一个难题。那些影响大的学术期刊往往都是为某一类专业设置的,其同行评议制度也都适应这种关注模式,如果一份手稿是跨学科研究,期刊编辑可能不得不为它组织一个多人的同行评审委员会,问题是有多少跨学科研究值得期刊付出这么高的管理成本呢?拒掉就省事多了。
同时,学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往往取决于已发表论文的重要性、数量以及申请项目资助的成功率,这种机制鼓励年轻的科学家更倾向于深耕某一细分领域,而那种具有广泛的学术兴趣的青年科学家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因为出成果的概率降低了。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科学研究毕竟是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这些现实问题并不能完全扑灭年轻人的热情。很多青年科学家在本专业深入研究一个问题后发现,仅靠这个领域内的科学方法不足以回答他们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因此寻求其他学科的启发或者协助并不罕见。学科互动可以激发新的、令人兴奋的想法,但需要额外的专业知识或技术来支持。
图源:pixabay.com
但是即便很多科学家愿意冒险进行尝试,跨学科研究也面临许多困难。
大多数科学家同意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但是许多人觉得他们自己的专业更重要,认为跨学科研究是二流的观点相当流行,这种风气会阻挡潜在的尝试者。 在某一学科接受的长期科学训练往往会成为与其他学科人员交流的障碍,很多学科使用相同的术语和名词,但是在具体定义上有细微甚至重大的区别;反之,在不同学科人们经常重复已有的科学发现,因为它们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名字。 这种隔阂在专业交流上似乎还容易解决,但是在管理上可能会造成新的问题。跨学科研究往往是跨学科多人合作,那么如何评价每个参与者的贡献呢?彼此之间能否做到完全信任对方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呢?这似乎需要更高的沟通技巧。 随着特定子专业的信息量增长,为了了解最前沿的进展,一个人需要阅读的论文数量不断增长,那如果有志于组织跨学科研究,可能就需要对多个子专业有足够的了解,这件事的难度之大足以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另一个障碍。
图源:pixabay.com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说到底,能否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是人类的工作,能否创造更多、更有效的跨学科研究条件也是科学智慧的重要体现。该如何促进跨专业研究的发展呢:
从机构角度来说:
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为跨学科协作建立专门的工作场所或虚拟平台,营造出一个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可以聚集在一起、交流想法和一起工作的环境。这些空间成为创新的中心,使思想的异花授粉成为可能,从而推动研究项目打破各个学科的边界。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媒体实验室就是一个例子。通过为跨学科合作创建专用平台,媒体实验室营造了一个环境,让不同领域的专家可以聚集在一起,进行思想交流,并协作开展他们的工作。
重新思考部门结构:大学中围绕特定学科组织的传统部门结构不再能够充分应对当代挑战。这些部门需要采用适应性更强的方法,以便与其他领域进行无缝互动。
培养跨学科互动的文化:大学可以通过培养一种重视和奖励跨学科互动的文化来培养跨学科合作。讲习班、研讨会和跨学科会议可以促进知识共享,并鼓励研究人员探索舒适区之外的合作。
在奖励和晋升机制中认可跨学科贡献:学术机构可以调整其任期和晋升标准,以承认和奖励跨学科工作。这可能涉及制定评估跨学科合作影响的指南,包括对多个学科的贡献,并承认带来新见解或解决方案的努力。
鼓励支持合作项目的资助模式:资助机构通过提供专门为跨学科研究设计的资助项目,能够在促进跨学科研究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鼓励研究人员跨学科合作,这些资助模式可以帮助弥合专业研究与跨学科合作之间的差距。
从个人角度来说:
研究人员应该积极发展沟通技巧,寻求跨学科培训,并接受不同学科对于现实问题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从而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灵感。 开发 T 形技能组合:如今,在STEM教育中建立国家标准的举措正越来越多地转向采用综合课程,旨在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藩篱。研究人员应该致力于建立一个T形技能集,其中字母T中的垂直线象征着特定领域的熟练程度和专业技能,而水平线则代表跨不同学科合作的能力,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接触,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运用自身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 培养适应能力和好奇心:跨学科的格局需要适应性和好奇的心态。研究人员应该乐于探索不熟悉的领域,拥抱新概念,并寻求看似无关的想法之间的联系。拥抱不确定性并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可以带来突破,将最好的专业知识与多样化的知识相结合。
1.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23/08/29/guest-post-the-paradox-of-hyperspecialization-and-interdisciplinary-research/
2.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4876/
扩展阅读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