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电子报记者走进工厂车间、产业园区,听民意、看实情,调研采访各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动实践。从本期起,本报开设“新型工业化调研行”栏目,充分报道基层一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成就亮点、有效经验,展现各地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篇章。敬请关注。
屋顶腾起金太阳,水上奏响渔光曲。
早秋的合肥,晴空蔚蓝。斜立在写字楼、居民楼、停车场之上,漂浮在水库、渔场碧波之间,一块块光伏板,宛如湛蓝的风帆,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清爽的亮色。
向阳而生,追光而行。8月上旬,《中国电子报》记者走进合肥。从头部企业招引迎来苍云破晓,到配套企业、人才齐聚一堂形成集群生态,再到应用场景的挖掘与拓展,合肥的光伏产业已经从“点滴星光”汇聚为“万丈光芒”,并将继续行走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阳光大道”上。
合肥市肥东县梁园100MW渔光互补电站项目
智能化“一个都不能少”
8月8日,记者走进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厂。
在原材料区,只见纤薄的电池片被提升机“电梯”从材料层提起运输到生产层,再被机械臂批量送入各条生产线。在这里,纤薄的电池片经过焊接、叠层、装框等多道工序后,成为长方体状的光伏组件。随后,智能化检测设备对每个组件进行检测,将组件内部有缺陷、隐裂、碎片、虚焊、断栅等现象的产品挑拣出来,进行返工,最终保证生产合格率达到99%以上。
2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公告了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合肥企业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旗下新能源开发投资平台)、晶澳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双双入选,展现了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2022年,阳光电源以77GW的出货量再夺全球光伏逆变器企业出货量头名,而支撑如此庞大产量的,是智能化的生产和调度系统。在阳光电源逆变器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从原材料、电路板再到组装完整的逆变器,整个过程几乎全部由自动化的生产线完成。工作人员通过智能化系统,精准掌握生产数据和设备状态,敏捷制订生产计划,灵活调整生产流程。在电子组装设备的显示屏幕上,记者看到SPC(统计过程控制)数据管理系统自动生成了已处理、已印刷、已接受基板数量,系统温湿度等生产、设备、机器信息,还提供实时的生产影像。另一台设备则显示出“设备状态综合看板”界面,实时显示各台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运行、故障、停机、调试、待机、换线等状态,方便工作人员根据设备情况调整产线运行。在头部企业的供应链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微企业,其智能化转型对于产业链供应链数据要素畅通有着重要影响。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袁飞向记者表示,在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的过程中,政府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合肥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利用科技服务业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自动化、数字化诊断,并对企业技改、绿色低碳改造升级项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等项目给予补贴。“帮扶中小企业实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全面评估企业要不要转、怎么转、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转型需要多少投入、怎么投入等,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推进这项工作。一旦中小企业实现‘三化’,对于企业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以及降低全社会的能源占用,都是一个利好。”袁飞说道。下好智能化转型这盘棋,要全局考量,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精准落子。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徐斌表示,合肥市从三个层次入手,推动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于“头部”企业,按照灯塔工厂、数字领航企业去打造。对于“腰部”企业,按照“专精特新”企业去培育。面向小微企业,合肥市推出了数字化软件包,为小微企业提供便利。在中南光电的会议室里,装饰墙壁的不是壁纸,而是满满一墙的证书,以书柜为界,右侧是满满当当的发明专利证书、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左侧是组件、材料认证证书和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等认证证书。在记者走访合肥光伏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用来装点门面的不是豪华的装潢或者标新立异的建筑风格,而是看谁的专利证书多、谁的认证证书多,以及谁的展厅里有更多高端化差异化的产品。拼专利发明、拼技术攻关、拼高附加值,已经成为合肥光伏企业的共识。我国制造业正处在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时期。瞄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增强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合肥光伏产业迈向高端的历程,是一场企业、高校与政府的“三向”奔赴。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合肥光伏企业从技术指标、产业链延伸、附加值三个方向入手,向高端化吹起了冲锋号。作为一项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技术,各个环节的转换效率决定了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在光伏配件和产品的效率竞争上,合肥诞生了多个“卷王”。大恒能源的微型逆变器采用氮化镓芯片,利用氮化镓易散热、体积小、损耗低、功率大、耐高温高压的特点,将该款微型逆变器的转换效率提升到了97.55%,数据领跑全球。为了将光伏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中南光电的光伏光热一体化供暖系统PVT,将冷凝器布置在热用户终端,构成循环系统。该技术对光伏电池有明显的降温效果,使其在标准状况下光电转换效率始终维持在20%~22%的水平,发电量提升10%左右。在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上,光伏企业持续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中南光电就是其中的积极分子。据合肥中南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俊介绍,中南光电一方面向上游延伸,从技术壁垒相对低的组件走向技术含量更高的电池片;另一方面向技术端冲击,聚焦项目开发运维,打通后段产业链。“项目开发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运维需要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严密的管理流程。我们会向上游、向技术端冲击,以技术来引导组件制造和项目开发。基于用户思维、场景定义的差异化竞争,往往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接受度,避免低端竞争。在大恒能源,副总经理周杨为记者展示了一块“全面屏”光伏。在积水场景的模拟中,排水管不断将水淋到斜立的光伏面板表面,却没有像通常的光伏面板一样,在边框处留下积水。一个将光伏玻璃与边框高度齐平的巧思,让光伏面板能够防积水防积灰,周扬将这种设计思路归结为“用户思维”。“我们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解决行业痛点、为用户带来价值而创新。全面屏光伏组件非常受市场欢迎,销售额已经占到组件整体销售额的一半。”周扬说道。在培育光伏产业的过程中,合肥市政府征集“揭榜挂帅”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帮助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在重大科研攻关阶段取得突破,还制定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补助,按照研发费用给予补贴。截至目前,合肥市累计培育各类研发中心36个,其中国家级平台3个、省级平台33个。阳光电源干细胞电网技术、光储充一体化方案全球领先。国轩高科能量密度360Wh/kg的半固态电池、“JTM+磊石”换电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托克马克装置“人造太阳”实现403秒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未来有望引领能源革命。在合肥肥东县古城镇境内蒋集水库,层层叠叠望不到头的蔚蓝“风帆”浮动在水面上,恍若万舸竞渡,气势如虹。仔细看去,斜立于水面的“风帆”是一块块湛蓝色的光伏面板。这座由十多万块光伏面板组成的水面发电站,年均发电量超7000万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2.41万吨左右,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以上。合肥还是最早将光伏作为扶贫项目的城市之一。早在2013年发力光伏产业之初,合肥就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了105户贫困家庭,利用其屋顶资源,开展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家庭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后,不仅不再担心自家用电,多余的电还可以带来收入。巢湖海螺41.6MW屋顶电站,长丰陶楼15亩“光伏+农业”项目,包河1.4兆瓦“光伏+充电”项目……合肥市以应用促发展,持续挖掘并开放应用场景,让清洁能源在各行各业的绿色化转型中发挥作用。截至2022年年底,合肥市光伏发电并网总量超2.8GW,连续5年居省会城市第一位。合肥市单位GDP能耗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2,每度电创造GDP是全国平均2倍多。除了为全市、全国输送清洁能源,合肥光伏产业还积极拥抱海外市场,推动中国绿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增光添彩,擦亮“光伏出口”这张亮丽的中国外贸新名片。2022年,光伏组件出口占合肥市出货总量超60%。今年第一季度,阳光电源、晶澳、通威等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长超70%。在“合肥造”光伏走向全世界的过程中,运输组织效率的提升,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基于“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合肥水运港继“合肥-芜湖-上海”“合肥-南京-上海”“合肥-上海外高桥”外贸航线后,又开通了“合肥-南京-宁波”“合肥-太仓-上海”外贸航线。接下来,合肥市将加快推动大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协调铁海联运、中欧班列为组件出口做好服务,降低出口运输成本。合肥市立志于摘掉光伏企业“能耗大户”的帽子。一方面,合肥市持续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和能效提升,推行“亩均论英雄”,并将能耗作为企业落地的重要指标。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四批绿色制造公示名单,通威太阳能合肥公司成为安徽省唯一一家同时入选国家绿色工厂、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的单位。同时,合肥市持续完善光伏产业的近地化配套,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车辆采购、运输成本,实现节能减排。产业集群的建设,也有利于有关部门以园区为单位,进行系统化的绿色升级。81天实现投产、当年产值突破百亿元——提起晶科能源一期8GW高效电池片项目投产的速度神话,肥东县投资促进中心主任贾海波有些感慨地表示,这是全县上下一心的工作成果,也是一个充满考验的过程。今年5月份,总投资100亿元的清电能源年产16GW光伏电池片项目在肥东县签约落地,这是继晶科能源、协鑫集成后,又一超百亿元光伏大项目落地肥东。如今的合肥市已经形成了涵盖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储能电池、光伏系统集成、智慧能源开发等环节的垂直产业链,集聚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超2.8万人。未来,合肥将瞄准电池片、组件等环节招引龙头企业先进产能,鼓励现有企业加大投资,在合肥设立区域总部、研究院、研发中心、销售中心,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行业增加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