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析:中高端医疗险,买的到底是什么?
这篇文章,建议考虑医疗险的朋友们都看看。
过去我在日常销售过程中,很少会主动推荐中高端医疗险。因为我自己并没有感受到中高端医疗险的强烈必要性。
但是最近接触到的一些信息,让我重新审视过去的一些观点和销售习惯,也分享给大家。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真正了解到,花更多的钱买中高端医疗险,到底是为了什么。
01
医疗险分类和医院分类
相比百万医疗险,中高端医疗险的就医医院选择范围会更广,在这里我先做一个非标准的定义:
✓ 百万医疗险:只报销公立医院普通部。
✓ 中端医疗险:可报销公立医院普通部、特需部、国际部。
✓ 高端医疗险:可报销公立医院普通部、特需部、国际部、私立医院,有些还可报销亚洲、全球除美、全球的医疗费用。
这里再说一下特需部和国际部。
✓ 普通部:大部分人日常就医接触到的医院。
✓ 特需部:过去主要是为了给一定级别的干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 国际部:改革开放之后,相当数量的外企及外籍人士进入中国内地,他们对医疗品质要求远高于普通中国民众,于是八九十年代,大型三甲医院纷纷开设国际部,满足外籍人士就医需求。
普通部的人从众
国际部就医环境
网上也有很多中高端医疗险的科普文章,但总觉得有点隔靴搔痒的意味。有人说中高端医疗险能享受国际部特需部的舒适住院环境;或者省去排队的时间,尤其是重要手术有时在普通部要排队3个月,特需部只需等待1星期。
舒适的就医环境、高效的就医效率确实好。但对于大多数习惯了在普通部看病的普通人来说,普通部的实惠真的对老百姓很友好。
对于大多数人,百万医疗险就足够了,足以应对公立医院普通部的住院需求。
过去我也一直这么认为,市场上的百万医疗险,条款中对于住院期间的、医院内的自费药、进口药也都可以100%报销。
但是实际上,仍然有很多百万医疗险应该理赔但又无奈不能理赔的情况。条款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02
骨感的现实:特定医疗体制下的外购药
谈到医疗险,不得不谈到医保。医保是国家福利,大部分人都有,也应该买。但医保毕竟覆盖人数众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是保而不包。
比如医保对药品进行了分类,
✓ 甲类药:641种,医保100%报销;
✓ 乙类药:2326种,医保报销60-90%;
✓ 丙类药:其余的都是丙类药,15万多种,医保一分不报。
看到这个药品数据,也许你会觉得,甲类药加乙类药一共有3千种左右,似乎挺多,而且医保还在不断扩大药品目录范围,以后报销范围肯定越来越广。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药品即使进入医保,医院很多时候也无货。
因此外购药应运而生。
所谓外购药,就是因治疗所必需的,由医生开具处方,患者自行去药店购买的药物。特定医疗体制下的用药荒导致了外购药的产生。
外购药费用因为不在医院内产生,因此社保无法报销,百万医疗险也无法报销。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呢?为什么纳入医保的药物,医院却无货呢?
1、医保控费限制
这个问题不得不回归到医保制度本身。我们缴纳的医保一部分进入到医保统筹基金账户,但医保统筹基金每年收入毕竟是有限的,为了维持收支平衡,医保统筹基金的使用必须受到合理管控。
具体落实起来,就会落在每一家医院头上,医院会受到医保控费的限制,也就是每家医院使用医保统筹基金报销的额度是有限制的。超出的额度,需要医院自己承担。因此一些高价药,医院难以被引进。
即使医院引进,也可能因为费用限制开不出来。
2、医院药品种类限制及进院流程复杂
在2012年版《医疗机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中规定,“三级综合医院配备药品原则上不超过1500种,三级专科医院不超过1200种,二级综合医院不超过1000种,二级专科医院原则上不超过800种,其他医疗机构原则上不超过600种。”
虽然2020年这个规定已经取消,但许多医院仍遵循原有的进药原则,因此从数量上就受到了限制。
即便没有数量限制,药品进入医院的遴选工作,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流程。
特别是一些新型抗肿瘤药物,无法及时进入医院,在进院的过程中,还需要剔除原来已有的药品,谁进谁出就成了一个难题。
综上,医院没有或者开不出来的药,但又是治疗必须的,无奈之下,只能患者自己院外购买。
03
百万医疗险不能完全解决外购药问题
在外购药的现实情况下,许多百万医疗险也附加了外购药责任。
但是百万医疗险通常有个限制:
先经社保报销后,剩余部分100%报销;
未经社保报销,报销60%。
因此这里存在一个必然事件,既然是外购药,社保必然不报销。那么百万医疗险的外购药责任,也只能报销60%。
不过国家也意识到外购药的情况比较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建立了医保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
也就是纳入医保的药品,如果在医院买不到,药店购药也可以享受医保同等报销待遇。
不过双通道毕竟还是会有一些限制,首先双通道药品种类有明确清单,目前多数省份双通道药品种类约200-400种左右。
此外,双通道药品必须在指定的药店购买。而百万医疗险的外购药报销,也必须在指定药店购买,因此双通道药品的指定药店必须跟百万医疗险外购药指定药店一致,两者才能同时报销。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二者的指定药店重合度有多高,我们并不确定。
04
严格的用药指标限制医保报销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前2年看的一个新闻,江苏一男子的父亲因肺移植术后感染,在治疗期间,先后购买了50多万元的自费药物,包括特效抗生素锋卫灵和人血白蛋白。后来发现,这些自费药都在医保目录里。
于是男子把医院告上了法庭。现在再来回看这则新闻,突然理解了其中的原因。
锋卫灵是因为医院并未引进这款药品,人血白蛋白是由于有严格的用药指标,要求白蛋白低于30g/L才可用药,未达到用药指标的情况下,医保不予报销。
有严格用药指标的
医保药品
类似还有一些药品,有着严格的用药指标,即使稍微未达到指征,医保也不报销。比如治疗关节炎的托珠单抗(约8000元一支)和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阿加曲班(约200元一支)等。
这类进入医保和医院,由于未达到用药指征而使用的药,不仅医保不报销,百万医疗险也不报销。百万医疗险的外购药目前仅限于抗癌药,非抗癌外购药不可报销。
05
中高端医疗险终极意义是医疗确定性
以上不难发现,百万医疗险无论如何配置,都很难完全覆盖外购药的保障缺口。
中高端医疗险的优势就自然显现了。中高端医疗险对于外购药,没有种类的限制和用药指标的限制。
比如下面这款热销的中端医疗险,关于药品费的定义,只要是医生开具的处方就行,并没有限制买药的地点。
所谓的医疗自由,要的就是这种确定,万一生病了,只要安心治病就好,不用理会是不是医保目录内,也不用管它是不是外购药,中高端医疗险照单全收。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超实用主义者,只有真正的实用刚需,才值得被推荐。中高端医疗险即使还有很多其他的优势,比如可以享受特需部国际部舒适的环境,还可以一卡直付,不受是否经医保报销的限制等等。
但这些都算不上刚需。高价的外购药,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值得我们用更好的保险产品,去应对这个风险敞口。
外购药是特定医疗体制下的产物,但目前除了中高端医疗险,没有其他更合适应对方式。
在治疗疾病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比医疗确定性更重要的了。即使是跟我一样的普通人,也建议把中端医疗险当成一个必选项。
保险的路上,我也一直都在,如果你有关于买保险或者卖保险的任何疑问,欢迎加微信咨询(微信:dawnzxj)。
MAKERS
ABOUT
了解更多
联合办公
高医全知道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Makers~
有疑问请联系转发本文的经纪人
或扫码撩Makers~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