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感染超7000例:被骂的三亚,太冤了…情感2022-08-15 04:08 点击👆王耳朵先生👇关注我,加★星标★ 三亚的情况,依旧不算太乐观。之前连续四天,三亚单日新增都上了四位数,累计发现阳性感染者已超7000例。作为一座旅游城市,滞留三亚的旅客,更是多达数万人。他们的焦急,可想而知。在外不比在家隔离,每多封控一天,就是多一天的吃住开销。不少人还要担心是否会耽误孩子的开学、自己的工作......可让人意外的,滞留的旅客中,抱怨的始终是少数。当地的人们,也极少见牢骚。当海浪夹杂着风沙、暴雨袭来,那里的人们却平静坚定地,拉起一只只手。筑成一道充满人情味的围墙。0185后女生瓜瓜,在三亚海坡村经营一家民宿。8月6日那天,全市宣布全域静态管理。当时,滞留三亚的游客有大约5.7万人,在通过申请顺利离岛之前,他们只能继续住酒店。依官方规定,酒店是要为游客提供半价续住优惠的。瓜瓜接到这个通知,犹豫了。只是,她犹豫的是,到底给客人半价,还是直接免费?瓜瓜的民宿里滞留了8位旅客。按当时消息,要申请离岛,需7天内核酸正常。这就意味着,8名滞留旅客还需在民宿里住上7天。对于一间疫情中的民宿来说,这大概就是仅有的收入来源了。但瓜瓜却决定,给所有滞留旅客免费续住,七天。“大家都已经付过给我之前的房费,让他们免费住下去,就当打个折了。”其实她已经半年多入不敷出了。去年,她刚刚来到三亚,租下这栋市郊的房子,花了200万,从里到外认认真真装修了一番。结果刚装修完,除了春节、暑假的短暂旺季,大部分时间,三亚不是受疫情影响,就是有航班管控。眼看着回本简直遥遥无期,瓜瓜愁得睡不着觉。这次,好不容易盼来了游客。她却坚决不坐地起价,不止免费供宿一星期,还每天开着车,载大家一起去做核酸。开放餐厅,做卤味,请大家喝酒,放松人们焦虑的心情。她想得很简单:“很多旅客其实也是工薪阶层,如果不是疫情来得这么突然,谁会愿意滞留下来花冤枉钱呢?”有的人,即便自己的衣角被浪花打湿,却总想为别人提供一片舒爽之地。这样的民宿老板,不止瓜瓜一人。8月5日,一个男人在网上发布了条信息:“一天一百元,收留滞留旅客。”他叫赵艺,经营的民宿平时房费要500元一晚。从第一例确诊病例出现,他眼看着感染者数字渐渐增加,游客们去留都变得困难。为了让突遇意外的人们能住得安心,他决定“贱卖”房间。担心自己民宿的接待能力不够,还联系开民宿的朋友,全部打出百元一晚的低价。已经在网上预订、付款的旅客,他主动帮他们取消订单,只按一天一百来。“我不想在这个时候挣游客的钱。”他说。赵艺的民宿,图源:新京报有人非要原价给房费,他道谢着拒绝。有人给他送了瓶酒,有人请他吃西瓜。赵艺无比感动:“滞留的客人都太好了,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他没发现,其实,是他的善意,激发了更多的善意。02看到一个名叫Abby的女孩的经历。她在三亚,度过了仓皇的几天,却没想到在人人自危的日子里,收获了来自陌生人细腻的关心。来海南走亲戚的她,几天前刚准备回四川,就被迫滞留在了三亚。为了方便离开,她找到一家离机场较近的酒店,半价之后200元一晚,包含早餐。但午餐和晚餐需要自费,50元一份,只是普通的盒饭。女孩只是个打工人,每天100元的餐费,她倍感压力,只能转吃便宜点的外卖。一开始,附近外卖还正常配送。可从7号开始,外面的店铺几乎全部关门。她只好找了跑腿,结果小哥满街寻觅,一直找到下午六点,还是抱歉地告诉她没能找到营业的饭店、便利店。Abby沮丧地想,也许只能饿着肚子过夜了。没想到过了许久,小哥竟然送来了盒饭。那是他自己回家做的,有肉有菜,满满当当,装了三大盒。图源:观察者网拿到盒饭的那一刻,女孩感动地差点掉眼泪。她要给小哥付钱、发红包,可哪样小哥都执意不收。“出门在外,都不容易,能帮就帮一下,不用不好意思。”图源:观察者网之后的那几天,只要小哥有时间,或接单顺路经过Abby住的酒店,都会送一份饭来。明明自己奔波着讨生活,却还在心系别人的安忧。女孩说:“我以为我很倒霉,可我却这么走运。”在人生地不熟的他乡,在最落魄的时候,能仰仗陌生人的善意,是一种多么大的幸运。03有位名叫陶坤的游客,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骨科主任医师。今年暑假,陶坤给孩子报了个潜水夏令营。与老友相约,凑出假期,陪着娃一起去海南玩。六天的假期,孩子学会了浮潜、冲浪,一家人开开心心。结果到了8月6日返程那天,大家都已经上了飞机,却被临时通知,航班取消了。坐在当地政府统一安排的专车被送进隔离酒店时,陶坤心里确实挺沮丧的。刚在上海经历完隔离,好不容易盼来了假期,谁曾想会在异地再度经历。但陶坤没哀叹过一句。安顿好家人的吃住后,他马上打电话给酒店前台,申请要当志愿者。“我是个医生,从医20多年,也有一线抗疫的经验。现在滞留在三亚了,我应当站出来。”他拉上与他一起来旅游的朋友,对方是上海一个高校的副教授。两个人,就地一变,从游客变成了为其他滞留游客进行核酸检测的“大白”。还有个名叫陈熙的女孩,原本美滋滋地来海南学冲浪。三亚疫情一严重,她没有慌张撤离,而是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志愿者。直接自报家门,说自己在上海抗疫时,参加分发物资、维持秩序、帮居民配药等工作。明知道在炎夏当“大白”,要面对随时中暑的可能。明知道疫情突如其来,游客物资紧缺,自己的工作会千头万绪。但她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只因为,“之前上海疫情,我们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援,现在我也想为海南、为三亚抗疫出一份力。”陈熙与当地执法人员这次三亚疫情,网上有很多人开玩笑,说许多被封了两个月的上海人好不容易能拥抱大海,结果一不小心又进了“决赛圈”。还有段子,说上海游客已经开始当起楼长,组织团购,轻车熟路。说起来心酸又好笑,可这背后,何尝不是藏着温情:我曾从大雨滂沱中走过,所以,不愿看到你再被淋湿。04被疫情困住脚步的人,各自遭遇着或大或小的苦难。却也触发了许许多多微小琐碎的善意。有个女孩,隔离在租住的房子里,几天下来,物资所剩无几。一筹莫展之时,住在楼下的房东,用竹竿敲了敲她的窗户,竟然远远地,递上来一袋物资。那是57岁的阿姨,四处去买来的蔬菜和肉。“你住在我的房子,我们就是一家人,不可能丢你一个人在上面。”隔离在酒店的10岁女孩,恰逢生日。“大白”在处处防控的三亚,不知从哪“变”出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10岁的生日,要十全十美哦。”得过脑溢血,从哈尔滨来到海南养病的刘师傅,在三亚做着网约车司机。疫情之下,订单明显减少,生意难做。不过,还是有不少滞留游客为了顺利去机场、火车站、医院,不惜出高价打车。可不管接到再着急的游客,刘师傅坚决不挣溢价钱。还主动留下电话,以备人们不时之需,可以随时向他求助。“每个人来到陌生的地方,难免会需要别人帮助。有些钱,没必要挣。”有在读大学的武汉男孩,因为爷爷奶奶在三亚定居,他每年暑假都会来三亚探亲。在海南本地宝里一看到社区缺志愿者的消息,他果断报了名。每天清早六点就集合,酷暑一天下来,衣服、鞋里全是水。但他说,当年武汉封控,自己还在读高二,课程太忙,没能为抗疫出力。可那时,全国同胞都一起来支援武汉。现在自己长大了,有时间了,必须要为三亚尽一份绵薄之力。只希望滞留的游客们,可以早点回家。还有游客更可爱。隔离在酒店,哪也去不了。那就拿矿泉水当话筒,泡面当架子鼓,雨伞和衣架当二胡,自娱自乐。鼓励自己,也鼓励大家:只要心态好,在哪都像是度假。是的,人在他乡,又遇变故,太难了。都是疫情被憋了两年多,终于能去放松一下,结果钱也花了,罪也遭了。滞留数日,的确容易变得沮丧或愤怒。可幸运的是,这些普通人守望相助的瞬间,安抚了许许多多人在焦虑与追问中不断滋生的负面情绪。那些在风浪之中依然心怀热意的人们;那些经历过无奈所以更能体谅别人的困境,也更愿意伸出援手的人们;那些看起来不起眼不高大却总在做着力所能及之事的人们……都在默默传递着一种看似琐碎,却无比旺盛的生命力。05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好看到消息:从今天零点开始,三亚无疫地区、低风险地区的旅客,已可乘坐正在有序恢复的航班离岛。这座海岛城市的紧张态势,势必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其实疫情第三年,我们看过太多城市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一场场考验。但每一次,我们都挺过来,并更坚定地站在一起。因为,疫情再难,但多数时候,人性总是不会让我们失望。多少我们根本叫不出名字,却送米送面的热心邻居。多少任劳任怨却从未认真向他们道谢过的外卖、快递员。多少平日藏身于人海却能在关键时候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们。他们值得铭记。正如这次的三亚,在网上有不少人,对在这座旅游城市工作的人、游玩的人,冷嘲热讽之时,我们更要记下这些善意。要记得,还有更多温暖的人,不会对兄弟姐妹的病痛,袖手旁观。我们骨子里的善和义,不会被流言蜚语所掩盖。这座被海风吹拂的城市,一定会依旧热情浪漫,生机盎然。参考资料:新京报:等待“重启”的日子,他们在海南写下这份“封控日记”健康时报:从上海到三亚,志愿者说:“您放心,真的有经验”观察者网:滞留三亚游客自述:有人成了志愿者,有人收到跑腿小哥送的免费盒饭三联生活周刊:三亚民宿老板:免了7天房费后,我和滞留游客同住的日常剥洋葱people:疫情下的三亚:当一座旅游城市按下暂停键后-END-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