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版图知识读本》 限时特惠包邮¥19.6(原价¥28), 2023年9月23日活动结束。随书附赠《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一份
公元前227年,易水边寒风萧瑟,一场的送行宴正在进行。宾客们尽着白衣白帽,宴会中心一人击十三弦筑,一人放声高歌,与之相和:击筑者高渐离,和歌者荆轲。这出千古绝唱后发生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荆轲赶赴秦国献图,图穷而匕见,最后刺秦失败。一张图,便换来了和一国之君咫尺相处的机会,由此可以窥见附着在版图上的神圣性。事实上,“版图”这一概念的产生,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夏代。版图原指户籍和地图,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都有属国必须献版图的制度。而现在,一个国家的版图更是直接关系到其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范围,就好比是一个国家的“户籍”,是这个国家在“地球村”中得以存在的基本凭证。可以说,关于国家版图,只有100%的正确和100%的错误,没有一丝一毫可增删、模糊的空间。学习和熟悉国家版图构成,是每个青少年必上的一堂课!今天要推荐的这本《国家版图知识读本》,就是一本集科普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中国版图知识大全,不仅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入选中宣部“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还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里。16开本软壳平装,封面为200g铜版纸,内文页采用80g胶版纸。图文结合,排版科学,推荐给6-14岁的孩子来加深对中国版图的认识和了解!—
科学专业、生动活泼
北起黑龙江省漠河市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南至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东边在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边到达帕米尔高原。但只有当这些简单的文字落实成具体的图像,孩子才能意识到自己身处的这片土地究竟有着如何的魅力。这本《国家版图知识读本》并非粗暴地展示数据,而是采用了大量的高清实拍照片,来具现版图的意义——南国桃花盛开,一片着粉之际,北国冬日的积雪还未化去,银装素裹;渤海捕鱼船上忙碌的渔民披着晨曦时分的朝阳,西藏的天空还布满星斗,牧民们正在酣眠。大,意味着更多的可能;大,本身就是一种浪漫。体会到这份浪漫,孩子自然而然会获得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从而激发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当然,对待国家版图这么一件严肃的事情,只强调“浪漫”是绝对不够的。本书的图文都是根据最新的公开文件来统一风格,整体编制。内容经过来自外交、教育、海洋、历史、地理、地图等多领域专家的多次论证,主打一个科学严谨,绝不犯错。除了详实准确的数据,本书还会教你如何辨别“毒地图”!要知道在地图上,国界线画法,行政区域及首都、首府名称的标注等,都反映了国家的政治观点和外交立场,稍有疏漏,就会出现有损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地图”,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比如中国全图必须表示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等重要岛屿。正确表示中国国界线与地貌、地物、经纬线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正确标注国界线附近的地理名称。这本《国家版图知识读本》尤其着重讲解了在地图上如何正确表示台湾、香港、澳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正视这些敏感的话题,传达给读者精准正确的国家版图意识,帮助小读者建立一个立体完善的国家版图知识体系。—
不只是地理,更是历史
“自古以来”四个字在互联网上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梗,毕竟提到领土问题,这四个字必定会出场。事实上,抛去戏谑的成分,自古以来是指“先占”,而先占是传统国际法上的一种领土取得方式。当我们谈论版图,本身也就是在讨论历史。所以本书除了采用大量直观生动的地图、图表、图片和小知识点来表述现下的国家版图,更是加入了我国版图的历史演变,纳入古今中外发生的与地图和国家版图相关的故事,阐述自觉维护国家版图尊严的重要性,激发小读者阅读兴趣。你看,秦国统一六国,但其实版图并没有多大,长城外盘踞着匈奴和羌人;到了西汉,河西走廊和西域的广大地区才纳入华夏,周边鲜卑、乌桓、夫余等各种少数民族的政权、部落虎视眈眈,让小读者体会到先民们筚路蓝缕开辟疆土的艰辛;直到清朝的疆域地图,你才会有一种熟悉感,毕竟这和当今的国家版图重合度极高,但也少了很多,比如外蒙、外兴安岭。所以书中第四部分着重讲述了明清以来国家版图变迁相关的故事——各国租界、钓鱼岛、台湾、中印边界、南海······不仅有详实的经过,还有对应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书籍本身的设计也相当用心:章节标题的设计采用档案标签文件的形式,象征国家版图神圣不可侵犯;订口的色条同时具有视觉分割与标记章节的双重作用,即每个章节采用不同长度的色条,读者可以快速从订口找到目标章节;同时垂直流向的色条可以分割版面的宽度,使书籍即使在标准版面中亦不失庄重大气之感。如果想让孩子直观地了解关于国家版图知识的方方面面,提高爱国热情,千万别错过这本《国家版图知识读本》。随书附赠《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一份,尺寸为596mm×750mm,全景展示中国完整的疆域,内容全面准确,可用于日常参照对比。
文字:明也
版式:阿北/山海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