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重新认识中年危机,城市中产的快乐法则

重新认识中年危机,城市中产的快乐法则

公众号新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趣同学(ID:liuzhiqu7788)
作者:劉知趣

没有幸福感可言,是当代中年人的普遍共识。

那什么是幸福?它的理论解释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欣喜与愉悦的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年轻人朝气蓬勃,因为“年轻”本来就是一种资本,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所以不会有太多时间飞逝的不安全感;而老年人的人生几近尾声,有了更多的人生经验与积累,也因此更容易获得满足感。

因此,被夹在中间的中年人,似乎成了最“不幸福”的一个群体。

这种感觉或许并不是我们的一种错觉,它是客观存在的。

2008年,英国经济学教授奥斯瓦尔德提出了“U型幸福曲线”,这项基于几十个国家、包含数十万人的巨大数据集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一生中的幸福感水平呈现出“U型曲线”,幸福感大约在中年时最低。

2010年,英国新闻杂志《经济学人》和美国联合对30多万美国人进行了一项盖洛普调查,发现U型幸福曲线的底部同样位于40岁晚期~50岁早期。

2012 年,奥斯瓦尔德教授查看了 27 个欧洲国家和美国的抗抑郁药物销售数据,发现 40 岁左右,人们最可能服用抗抑郁药。

2015年,在我国进行的一次居民幸福感调查结果中也显示,幸福感相对最低的年龄段是31岁~ 45岁,而60岁以上人群的幸福感最高。

发达国家的幸福感曲线

发展中国家的幸福感曲线丨图源:Blanchflower, D. G., & Oswald, A. J. (2008). Is well-being U-shaped over the life cycle?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66, 1733–1749.

基于以上的理论研究结果,中年可能真的是人一生中最不快乐的时期。

那可能就会有人问,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中年期?

其实和“中产”一样,受个体的生理条件、所处的环境、社会地位等差异的影响,我们很难去界定“中年”到底是从多少岁开始,又在多少岁时结束,它的边界本身是很模糊的,更取决于个体自身的感受。

这种步入中年的感受,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变化:一是身体状况的改变,比如明显感觉到不再年轻、身体机能下降,出现体重增长、颈椎腰椎疼痛等症状;二是社会角色的改变,比如成为一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和重大事宜的决策者等。

但中年时期的主观痛苦,并不全是由这些客观改变所引起。

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心理学家,也都很难给出一个具有普适性的解决方法,因为生活真的太复杂了,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尽相同。

因此,我们也只能抛开宏观叙事,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一点一点地剖析问题,去寻找一个对于城市普通中年行之有效的快乐法则。



正常化认识“中年危机”


奥斯瓦尔德教授说,假如人们意识到感觉人生灰暗其实是中年常态,或许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这一阶段。

心理学上有一个治疗术语,叫做“正常化”,就是用来帮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情况并非个例,也不是病态。

我们对中年时期的这种焦虑、迷茫与自我萎靡,就应该有一个“正常化”的认识,就像是大多数人都会经历青春期的情绪波动一样,这是一个正常成年人都会经历的自然过程,而不是危机。

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缺钱+缺精力=中年危机。

关于这个问题,最早提出“幸福曲线”理论的乔纳森·劳赫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

乔纳森·劳赫毕业于耶鲁大学,出版过很多本书,是2005年美国国家杂志奖获得者,2010年美国国家头条新闻奖获得者,这两个奖项是美国久负盛名的杂志评论奖。被广泛认为是美国评论界极具原创性和极多才多艺的人之一。


家庭美满、名利双收,客观来讲,乔纳森·劳赫是不会有什么中年危机的。

但他在40岁时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我居然厌倦了这些积极的变化,这简直不可理喻。我为什么没有成就感?”

所以,在乔纳森·劳赫看来,中年危机和客观状态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

我是赞同这种说法的,否则的话,中国互联网鼻祖级人物张朝阳、坐拥百亿的美团二号人物王慧文就不会得抑郁症了。

这个过程纵使令人烦躁不安,但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静静地等待它过去即可。

在幸福曲线及其特有的反馈陷阱的背景下,等待并不是种被动的策略,也不等于什么都不做。等待是与时间合作的一种方式,做时间的朋友。

耐心并不是给所有人的全部答案,但它本身就是答案的一部分。


别让理想化心理预期拖垮你


回到现实的实操上来,首先是心理上要降低预期,这一点是老生常谈,但人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是很难真正去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的。

尤其是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中产,可能从事着互联网、金融这样让人羡慕的行业,在公司做到了一个小小的管理层的位置,享受到了时代发展的红利,这也很容易给人带来一种错觉,误以为持有的资产会继续上涨、自己可以一直拿高薪、美好的生活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

我身边不少的中产朋友在头两年就陷入了这样的预期陷阱,明明是个高级打工人,却贷款上千万买房,老婆辞职带娃,孩子从小就读国际学校……这真的不是瞎传,他们实际就是这么干的。

当我们对着热搜中被降薪裁员的人命运唏嘘不已时,殊不知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行业兴衰有其自然规律,人拿时代是没有办法的。

城市中产不可能总希冀着可以一直向上流动,房贷未来还起来有压力,反向置换不是个坏事,全职太太该去找工作就找工作,父母接不到身边孝敬就暂时不接,要放下过去对自我的理想化想象。

否则,预期与现实产生的落差只会给人带来失望,失望积累的越多人就越痛苦。

比起一味地追求向上移动,能够自由移动才是一种幸福的能力,你在任何位置,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向东还是向西,都能够从容地去体验、去享受。

每个人的自身条件、性格、爱好和生活方式都不尽相同,甚至是所处的时代背景都不一样,所以没有必要都去爬同一个社会金字塔。

当然,这不是劝你直接“躺平”。如果你稍微了解一点心理学上的知识,就会知道“躺平”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要求,人还有获得精神反馈的需求,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比如拼多多的黄铮、小米的雷军这些大佬们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在折腾、在探索一些新的事物。

因此,中年人还是要继续去做该做的事、正确的事,但比起最终能做成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能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只是别让不切实际的梦想,去打乱你一个正常的生活节奏。


行动上处理好家庭关系


中年是一个人履行一整套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时期,多重角色往往也给普通人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潘虹的成名作电影《人到中年》,放到现在也依然是大多数中年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中年人的固定搭配好像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里的困难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问题似乎永远都解决不完。

中年人时常会陷入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痛苦家庭关系中。在社会关系中,老板、同事不好可以随时换,但是家庭里的亲密关系却很难用同样粗暴的方式来解决。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人到中年,才发现家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如果能尽早地理顺亲子、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可以有效地减少中年时期幸福感的消耗。

首先是亲子关系,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呵护,但不要做自我牺牲式的付出。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过一个“Good enough mother (60分的妈妈)”的育儿理论,意思就是不能做差劲的妈妈,但也不必是完美的妈妈,刚刚好就可以了,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反倒成为孩子在长成一个自立、自强、有担当的人这条路上的绊脚石。

其次是夫妻关系,是相互依附却又彼此独立的存在。对于女性而言,现实和影视剧里从来都不乏自我牺牲后人财两空的失败案例。

所以说到底,还是要把关注点多放在自己的身上,在有能力打拼的时候,多积累点傍身的物质和技能。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无比的痛苦,就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付出和期待都寄托在了伴侣、子女的身上,而对方又没能如你所愿。



其实,即便你是被社会所认为“最焦虑”的全职妈妈,只要你愿意,人生也有很多的可能性,不一定局限于能赚钱、会做家务,你可能还会唱歌、跳舞、写文章等等,当你生命中的种种可能性和雄心重新回来后,你的快乐也就随之而来。

当然,被亲密关系困扰并不是中年女性的专属,它同样也困扰着男性。

比如一些能力非常不错的中产男性,在年轻气盛、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信誓旦旦承诺要养妻子一辈子,对方在彻底回归家庭后,渐渐成了温水煮青蛙,很难再重新回到社会参与竞争。

等到中年危机时刻来临时,才意识到世事无常,多数人的人生并不能几十年如一日地高歌猛进,能有个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的妻子才是真正的三生有幸,然后陷入一种长久地自我悔恨和遗憾中。

这本质上都是对亲密关系认知上的一种失智,但不足以让其彻底崩塌。亲密关系中更为致命的是去作比较,跟别人去比物质条件、比孩子、比伴侣……
亦舒在《我的前半生》里说:“面子是人最难放下的,又是最没有用的东西。”

无论在任何年龄,攀比都会成为一个人痛苦的根源。

而中年时期,更要减少这种向上比较,多回顾一下自己过去取得的成绩和福气,这样能有效减少负面情绪的积累与反馈。


借助外力化解中年困扰


幸福经济学领域的知名学者约翰·海利威尔通过大量的数据调研和分析后,提出了世界上四分之三的“幸福”都可以用以下六大因素来解释:

① 社会支持:在遇到困难时有人可依靠;
② 慷慨:为人慷慨且周围人也慷慨大度时,人们会更幸福;
③ 信任:腐败和不信任对生活满意度有害;
④ 自由:有充分的自由来做重要的人生决定;
⑤ 良好的人均收入;
⑥ 健康的平均寿命。

从这些研究中不难看出,社会性的支持、人际间的交往,是对个人的幸福感有着近乎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之一

所以中年人不要什么都寄希望于一切都自我消化、自我压抑,幸福感单单依靠“自助”是不够的,还要依赖于“他助”,我们一方面可以尝试和身边的人建立一个紧密的关系,找到一个能够自我安心纾解情绪的通道;另一方面,还应该主动与让你感到焦虑的信息和人做物理上的隔绝。

我们前面说过,中年期本身不是一种危机,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平稳地度过,它不具有太大的杀伤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客观条件发生改变后充满了风险和压力的时期,处理不好的话,的确也很容易导致危机的发生。

这是一个生活节奏很快、压力很大的时代,如果说去努力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中年人”,听起来确实像个笑话。

但我们仍然可以做一些认知上的调整和行动上的改变,用行动力代替无力,活在当下。就像度过那个“青春期”一样,再次安稳地走过这个让人有点不爽的中年时期。


来源丨知趣同学(ID:liuzhiqu7788)
作者丨劉知趣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人到中年,因为生病,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暴风骤雨中,重新认识中国平台企业【薅羊毛】带孩子重新认识中秋节,限时200个免费名额速速报名凭《超异能族》获釜山视帝,重新认识韩影宝藏柳承龙普京岌岌可危 中国很担心汽車與生活(十五)- 凱迪拉克愛絲阿爾克斯 II 世阿尔及利亚往事冰岛9: 北冰洋边的蓝色海岸#Accelerationism拍雪豹的牧民摄影师,在镜头里重新认识家乡重走西南联大路丨湘黔滇旅行团——一次艰苦而蜕变的见闻之旅,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认识证据和不完全决定性约书亚树:守护者的传奇,见证岁月的变迁|重新认识下这座国家公园吧一个VC眼中的中年危机防御性资产| 被裁员的中年危机,为什么建议你早早配置养老保险年收215亿的国货之光,陷入中年危机35岁后的快乐法则:重新认知中年危机通过一次旅行 重新认识自己现在,重新认识一下折叠屏手机加拿大有中年危机吗?这份最新收入数据让40+的中年人松了一口气!来,重新认识一下国货品牌的被子!!【荐文】Nature丨重新认识胸腺上皮细胞及免疫耐受,启发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全新研发策略户外运动新贵登场,HOKA改写城市中产的「舒适圈」《水让我重生》10月22日全国上映!重新认识和理解残障群体重刷 B 站刷屏《后浪》才明白:低级的快乐是消费,高级的快乐是创造重新认识中国平台企业白米饭没营养?冷米饭没热量?是时候重新认识大米了最大的中年危机,是时间不够用35岁+去留学:摆脱中年危机,还是新的困境?下一本 | 俞敏洪陇上行:认识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地奥德赛巡礼中,我重新认识了81岁的父亲 | 人间逆水寒“碰瓷营销”的背后,暴露了大厂的中年危机何新:重新认识世界史论纲——历史没有终结(一)下周预告| 新的一周,新的快乐!下周的快乐起飞!狗狗应激突然丧失记忆,每天都要重新认识主人,却每一次都会爱上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