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中年危机,是时间不够用
随便拿起一本成功学书籍,你大概率能找到这几个字,“时间管理”。
按书中描述,精英中年们的高效生活是这样的:
凌晨4点,美国加利福尼亚,苹果CEO蒂姆·库克起床准备工作,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通宵编程,尚未入眠。纽约华尔街的健身房开门迎客,摩天写字楼灯火通明,响起了新闻早报和邮件的提示音。
同一时刻,东八区的中国正是下午4点,李开复、俞敏洪已经工作近12小时。缔造了商业传奇的马化腾、史玉柱、任正非蓄足精神,预备带领整个高管团队,拼至下一个凌晨。
看起来鸡血满满,然而故事的另一层现实解读,并不美妙——就算是大企业家,也要极端地压缩时间,把日程排满。
这也正是许多职场中年的心酸生活。正如视频中的主人公,许多红旗车友多年来拼搏事业,人到中年,忽然发现时间不够用了。
(点击上方视频,即可观看)
想要夺回对生活的掌控权,他们还能怎么做?
职场中年,困在时间里
“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从被发明出来的那一天起,就赢得了全球广大中年的认同。
你对这样的影视剧情节肯定不陌生:平凡的某日,中年主角露出痛苦而困惑的神情,生活和心理防线突然崩塌,一切走向失控。他或她最终放逐身心,开启一场自我探寻之旅。
创作者们如此钟爱这一题材,原因无他——这种混乱、无序、千头万绪的生活描述,实在是太精确了。
中年人也渴望出走,面朝大海,拥抱春暖花开 / 视觉中国
研究表明,“中年危机”或许不只是一种感觉,而是现实。通过分析72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学者们发现,年龄与幸福感的关系呈一条“U型曲线”。而各国居民幸福感最低的阶段,即曲线的最低点,普遍落在40-50岁。
人到中年,首先袭来的就是经济压力。
一方面,是收入和机会的萎缩,“职业玻璃天花板”触手可及。以家庭经济管理人的年龄为基准,一个家庭的平均年收入,在其“30-34岁”达到顶峰,随后迅速下跌,到“40-44岁”时几乎减半。
另一方面则是支出的持续攀升。据网易数读统计,家庭人均年支出从20岁开始增加,到45岁之后才开始有所降低。也就是说,35-45岁,收入开始显著降低的10年间,吃穿用度的花销仍然在迅猛增长。
为了不从现有的生活中跌落,只好加倍投入工作。然而浅浅加班几个小时,离开公司,中年人还要面对另一团混乱。
孩子早晚接送、嗷嗷待哺、学业和心理出现小问题;父母生病、摔伤、兴致勃勃加入了奇怪的保健品购物团……心力交瘁的伴侣相聚,爆发“热战”或冷战,几乎难以避免。
一地鸡毛的工作和生活给中年人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危机和压力 / 图虫创意
掏出手机想休闲片刻,美容、植发广告接连弹出,开始渲染青春流逝的焦虑,陷入衰老的恐慌。
处在人生状态的转换期,中年人前所未有地感知到了“时间”,并充分体会了何谓“时不我待”。曾因为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从而取得发展的精英们,临近中年,却发现时间不够用了。
为了10分钟的喘息时间,各个小区的地下车库,写字楼的厕所隔间里,冒出了许多放空的中年灵魂。
并非中年人偏爱时间管理,实在是生活狼烟四起,焦头烂额中,必须紧急“管理”一下了。
按照时间管理教程,你可以使用艾森豪威尔矩阵(Eisenhower Matrix),从“是否紧急”和“是否重要”两个维度给事务分类。
问题是,当所有事都显得“又重要又紧急”的时候,中年人的时间,还能怎么管理?
时间管理,中年人生课题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或许是最贴切的时代注脚之一。
正如学者刘易斯·芒福德所言,现代工业时代的关键机器不是蒸汽机,而是时钟。工业革命后,随着钟表普及,一切都变得可预期、可支配、可统一调度,效率成为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
遵循这种逻辑,如今严密的时间伦理、时间机制被创造出来,“把时间排满”成为一种责任,而所谓成功人士,必须是足够忙碌的。
我们可以通过影视剧,目睹这种“忙文化”的展演:总裁匆匆走出电梯,从迈进工区的那一刻起,无数待汇报的工作、待签署的文件次第呈了上来。总裁一边通话,一边布置了十余件任务。
有时候的工作就是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分身乏术,根本忙不过来 / 视觉中国
许多成功学理论,往往简单地将时间管理等同于“提高效率”,致力于把时间划分成精确到分钟的具体模块。仿佛在有限时间内,谁能完成更多事情,谁就更“成功”。
但单纯地提高效率,也许不能解决问题,或许反而会使你对周遭的人和事更加轻忽草率。
是否有些事情,比如那些足以影响你对时间、生命与自我本质看法的事情,才是真正值得深入体会的?
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几十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指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在背负着他人的期待生活。
中年人迫切地想要进行时间管理,其实是要掌握自己的人生。而掌握人生的前提,是得先确立自己的人生愿景和信条。
所谓“要事第一”,首先要明确对于自己而言,究竟什么才是“要事”。唯有如此,才能排列出优先级。
任何时候都要把手头的事情按照优先级排序,这样才能有序有计划地完成各项事务 / 图虫创意
“时间管理”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手段,不同的人,可以借助时间管理抵达不同的终点。
本质上,它是一重意义探寻,一项自我诘问。
在时间与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你愿意专注于何事?什么是你真正看重的东西?你决定如何取舍?
把最重要的时间留给家人
越来越多的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显示,面对“当下最想拥有的事物”这一问题,58%的受访高净值人群选择了“家庭生活”。
互联网大厂等“996”一词的发源地,也掀起了“找回闲暇”“找回周末”的风潮。许多中、高职级的管理者,开始有意识地划分生活与工作的界限。下班之后,选择全身心享受家庭时光,不再回复工作消息。
一些企业也顺势而为,开设家庭日,让员工把自己的“职场面”展示给孩子、伴侣、父母,以得到更多来自家庭的理解与支持。
新的时间管理方式正在浮现。不再严苛地规划生活,而是从容地感受生活;不逼迫自己符合“他律”,而是主动地构筑自己的生活边界和准则。
因为重视家人,所以在动荡的环境中,也能葆有稳定的生活核心。又因为在和家人相处的亲密与默契中,身心得到舒展,“电量满格”后回到职场,干劲更足,效率也更高了。
和谐舒适的职场状态和家庭氛围都能让个人身心得到放松 / 视觉中国
懂得把最珍贵的时间留给家庭,正与红旗HQ9“待万物以和”的品牌理念彼此契合。“和”不是一分为二,而是把握分寸与平衡,唯有如此,万物才得以存续,家庭才能和睦,生活才能和美。
如开头的视频,许多红旗车友把大把时间献给了事业,疏于陪伴家人,心中一直很遗憾。由于闲暇时间碎片化,在家中来去匆匆,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时机与空间展开深度交流。
随着孩子日渐长大,他们选择购入红旗HQ9,给家里的出行工具来了一次升级换代。
没想到,这辆宽敞的MVP成为了第二个“家庭空间”。3.2米的超长轴距,可共轨滑行、灵活调整的多排座椅,装得下一家老小。
孩子们对这辆“可以在里面站起来”的车心生喜爱,红旗HQ9经典的家族式前脸格栅、旗贯山河中轴线的旗标,总能吸引他们的目光。
打开长1.09米、宽0.87米的超大一体式全景天幕,把椅背后的小桌板放下来吃便当,就像露营一样快乐。
玩得累了,启动一键睡眠模式,室内灯、氛围灯静静熄灭,遮阳帘关闭。腿托、腰托、头枕方向均可调整,适配不同体型,放平座椅即可小憩。坐在驾驶座上,听着家人轻而平缓的鼻息,仿佛有一种亲昵和默契在悄然生长。
多年奋斗的艰辛,都被这一刻的温馨化解了。
许多时候,之所以疲于奔命,是因为被时间驱使着,被动地接受任务、作出回应,找不到生活的锚点。
红旗HQ9坚实、私密的家庭空间,助力许多车主调整状态,拿回了对时间的主控权。这是车主们的生活智慧,也是红旗汽车致力于“和”的品牌哲学。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编辑 | 李文琦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