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最大的错误,是战略上不够用心
内容来源:量子教育,企业人才培养优质内容及创新解决方案服务商。
分享嘉宾:潘亦藩,战略管理咨询专家,曾任新加坡上市公司总裁。
笔记达人 | 小鑫
责编 | 啸天
第 7642 篇深度好文:8666 字 | 22 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笔记君说:
一、企业发展需要战略先行
我经常被问到两个问题:
第一,战略听上去很“高大上”,中小企业需要战略吗?我认为,所有企业都需要战略,哈佛MBA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战略,我们已经进入了战略引领的时代。
第二,20年前创业时,设计一款好产品,就能卖得很好。20年后,即便产品做得很不错,上市后却反响平平,销量不佳以致于公司倒闭。
为什么好的产品卖不掉了?一方面,同一业务领域中产品过剩,红海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尽管产品很好,但消费者不知道,了解不到你的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公司优势。
所以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是战略先行。
1.战略是增长的方法论
中国所有企业制定的战略规划,几乎都是关于增长的规划。没有一家企业会希望公司今年做五个亿,五年后做两个亿,企业战略的核心是为了增长。
根据增长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 肌肉式增长
肌肉增加,导致体重增加,这是高质量、健康、可持续的增长。
② 肥肉式增长
脂肪增加,导致体重增加,这是不健康、没有实质性的增长。
③ 癌症式增长
癌细胞分裂速度极快,增长的最终结果是运转机制被彻底摧毁。
企业最可怕的就是癌症式增长。很多老板在经营状况向好时,拍脑袋做决定,闪电式扩大业务,不但达不到战略预期,新业务还拖垮了企业现金流,导致公司倒闭。
并不是每一种增长方式都对企业有利,去除癌症式增长,减少肥胖式增长,多进行肌肉型增长,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正确方式。
2.战略的四大红利
企业的增长一般有四个来源,也叫做企业战略的四大红利。
① 宏观红利
制定战略规划时,要综合考虑国家未来三、五年的环境变化与发展规划,抓住宏观红利,从中找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机遇。
宏观红利对企业增长有重要指导意义,包括环境红利、土地红利、人口红利、政策红利等。比如改革开放为早期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带来了无数机遇。再比如,过去几年我们享受到了人口红利。
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很多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中央在今年提出了“三胎政策”,如果落实得好,人口红利有望回归。
因此,把握住国家、社会层面的宏观红利,企业将获得巨大的增长势能。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分别搭乘电梯到达十楼。有人向他们提问,是什么原因能够让他们从一楼上到十楼。
第一个人说:“因为我在电梯里做俯卧撑”;第二个人说:“因为我在电梯里原地跑步”;第三个人说:“因为我在电梯里不停地用头撞墙”。三个人都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但实际上,原因在于电梯。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企业家的成功固然有自己努力的成分,但还有非常重要、不可否认的一点,他们都搭上了中国这架高速发展的电梯,这就是宏观红利。
② 行业红利
包括两方面:第一,一个行业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会给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带来很多红利;
第二,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商业模式的创新,行业又会出现新的拐点。抓住这个拐点的企业,能够获得新的成长。以上我们统称为行业红利,也叫中观红利。
③ 模式红利
宏观红利与行业红利,属于外部红利。
模式红利与外部无关,只与企业内部有关。企业要找到一种全新的模式,利用它在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从而实现增长。
拼多多用两年时间把GMV做到了1440亿,成长非常迅猛。马云做到1440亿用了5年,京东用了10年,而拼多多只用了2年。
原因就在于拼多多抓住了电商向三线、四线城市转移的时机,打造“社交加电商”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指数级的增长,这就是模式红利。
④ 运营红利
也被称为策略红利。企业无需一味追求革命性的创新,有时一些非常契合行业、契合竞争的创新,也有可能助力企业成为中国第一。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消费品行业还处在“渠道为王、决胜终端”的时代,立白、格力、娃哈哈三家企业都做得格外成功。尽管领域不同,成功的原因却相似,它们在当时不约而同地做对了同一件事:渠道创新。
格力曾经想把空调卖给国美,让国美成为经销商。国美正值巅峰,行事霸道,无视行业规则。
面对如此持续不公平的合作,格力选择停止对国美供货。同时,为了不再受制于渠道,格力与其他经销商一起自建渠道,打造格力专卖店,最终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突破。
娃哈哈也是如此,创始人宗庆后先生联合全国各地经销商,共同创新出了“联销体”渠道模式,帮助娃哈哈在短期内迅速将产品铺向全国,辉煌时候做到了800亿年营业额,这就是策略红利。
3.企业家要抓好三个“头”
为什么有些企业家能够抓住战略红利,有些却抓不住?
企业家应当具备自上而下的企业家思维,具备结构化的管理思维。企业想要获得健康增长,尽可能多的抓住宏观红利、行业红利、模式红利、策略红利,不漏掉所有的发展机遇,关键在于:要抓好三个“头”。
① “头头”
在中国,“头头”是对领导的俗称。在一个企业当中,哪些是领导?我认为,老板领导下的企业家团队,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都是“头头”。
企业能否成功,最重要的是“头头”,也就是企业家团队。有一批好“头头”,公司就有希望成功。但如果“头头”都不行,其他再好都无济于事。
有些老板说,我是“头头”,我行,但我的员工实在太差。我认为,员工差也是你的问题,企业成功有“头头”的功劳,企业失败也一定有“头头”的责任,不要推卸责任。
② 头脑
稻盛和夫在中国与企业家交流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做企业,头脑最重要,也就是理念最重要。
理念就是做企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方法论。如果理念是错的,企业肯定不成功,即使偶然成功,最终也会倒闭。中国这样的企业非常多,最大的问题是理念问题。
③ 战略
为什么战略也是一个头?我们经常说,做企业要从头做起,也就是要从战略做起。
战略决定组织、决定团队、决定运营、决定结果、决定未来,所以说:战略决定成败,而不是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只能决定一个时期内的好与坏,最终决定公司成败的一定是战略。
所以,怎样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肌肉式、健康、持续的增长?我们用一句话概括:“头头”们关于战略的头脑,关于战略的思想意识、理念、价值观最重要。
有的老板每天从早忙到晚,企业却做不好,为什么?每天只顾着抓细节,不抓战略。大事没想明白,战略的事没想明白。别人已经智能自动驾驶了,你把马车做得再漂亮,也没有价值了。
那什么是战略的事?美国人是这样总结的,百万美元的问题就是战略问题,要持续解决百万美元的问题,而不是一万美元的问题。
雷军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有些企业家非常忙,但忙的不是重点。一天到晚想着“这个员工表现不错,我要给他加工资,每个月加500好,还是1000好?”
想来想去想了三天,能不忙吗?这不是企业家该去考虑的事,直接交给人力资源总监或经理去解决。很多时候,企业发展遇到瓶颈,瓶颈一般都在“颈部”,罪魁祸首恰恰是企业家自己。
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企业家,还是生意人?看他是否重视战略。
第一,做企业,要先把大事想明白,把战略的事情想明白。
第二,必须要认识到,战略才是最重要的。同时,战略是非常讲逻辑的,需要具备自上而下的结构化思考力,你的逻辑思考能力怎么样?战略的四大红利能不能抓得住?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具体操作时,要用专业的方式抓住机会,不能投机取巧。新冠爆发时,很多人想要借此机会大赚一笔。
采用投机取巧的方式,很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据我了解,很多口罩商最终不但没有赚到钱,甚至还亏了。什么原因?大事没有想明白。
一个只顾眼前,不顾未来的人,最多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但不能被称为企业家。
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话题:企业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在战略层面上是有争论的,有的人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有的人甚至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家的误导。
如果核心竞争力的确存在,那就意味着企业只需要抓住一个点,就能战胜对手,这种情况根本不成立,因为做企业并不是靠一个点去制胜的,而是系统制胜。
那么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优势到底什么?我来给大家解读一下。
1.公司能力等级(54格局)
我把企业能力划分为四种类型、五个层次,简称为“54格局”。
① 基本能力
基本是指企业在一个行业中维持正常运转的能力。围绕用户与产品这两个基本要素,而展开的一系列基础运营能力。
② 必备能力
必备是指所有公司想要建立竞争优势,首先必须要明确定位。有了定位,才有后续的决策。在既定战略定位之下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称为必备能力。
比如企业的定位是要做全球最佳的医院设计团队。基于这一定位,企业至少需要了解医院,了解医院与设计之间的关联,具备设计能力,明确最佳标准等等,这些能力就是既定战略定位之下的必备能力。
③ 关键能力
打造关键能力的前提,是找到行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一个行业的成功,往往包含几个关键要素。比如房地产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是:第一,与政府关系要好;第二,要有拿地的能力;第三,要有融资能力;第四,要有营销能力。
围绕关键要素,打造对应的关键能力。
④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指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需要格外注意一点的是,核心能力要突破“阈值效应”,也就是说核心能力需要达到一定的能量值,否则是看不出效果的。我设置了五个不同的能量等级:不及格、低等级、势均力敌,差异化、行业标杆。
2.企业核心竞争力(4321原理)
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比较竞争优势的资源,以及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方式。经济学家张维迎给出了形象的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买不来、学不会、拆不开、偷不走,足以战胜竞争对手,在行业中独树一帜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是打造持续的竞争优势,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三个一致性,四种价值,这四部分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解读,我把它称为“4321原理”。
① 核心竞争力的四种价值(4)
第一,独特价值,要对客户呈现出独特的价值;第二,稀缺性,只有少数企业拥有,或者独占;第三,不可替代;第四,难以模仿。
② 核心竞争力的三个一致性(3)
一招鲜:一招,指的就是核心能力。一招鲜,吃遍天,核心能力非常重要。
一致性:一致性是组织最重要的一个本质,整个组织只有一致向前,才有竞争力。核心能力的构建需要一致性。
一辈子:无论是成本、效率、技术、创新,还是方案设计、服务客户等方面,要打造出能够适用一辈子的能力。
③ 核心竞争力的两种表现形式(2)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是什么?
有人说,专业技术是一种核心竞争力,比如本田汽车的小型发动机。但是技术不可能永远保持领先,一旦过了专利保护期,别人学会了,很有可能就会超越你。
有人说,好的品牌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可口可乐董事长曾经说过,就算一夜之间全球所有的可口可乐工厂都化为灰烬,想给我投资,与我合作的人第二天就会纷至沓来。品牌固然重要,但品牌也会老化。
所以一个具体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很难说清楚。如果说不清楚,那它是否存在?这个就很难讲。
我分享一个麦肯锡的说法:“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高人一等的洞察力与胜人一筹的执行力。”
它不是一种具体的能力,而是你看到了别人看不见的机会,并且团队执行力还特别强,两者一结合,公司就成长起来了。
基于麦肯锡的说法,我把核心竞争力总结为六个字:定位、配称、协同。
明确定位,才能创造价值。围绕定位配称,形成系统的战略行动。不断设计、优化战略行动,搞定客户,跑赢竞争对手。最后,在业务之间做好协同,这样你就成立了一个非常强大稳定的公司,继续把业务做大、做强、做长。
④ 核心竞争力要达到的目标(1)
核心竞争力要达到的目标,是打造竞争优势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动态、长期、立体的过程,不是一种具体、静态的能力,如果企业家始终在追求具体,比如品牌、商业模式,只能获得短暂的竞争优势。
永恒的核心优势是打造出这种优势的能力,是高人一等的洞察力与胜人一筹的执行力,是定位、配称、协同的能力。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加强型战略
如何在公司层面把战略做起来、做更大?
比如有一家企业,年销售额五个亿,年利润五千万,老板问我:“我算做得好吗?”我用一天时间与老板、客户、公司内部交流后发现,这家公司的品牌、产品、能力都不错,完全有实力做到更大,但只做了五个亿。
对于这类有潜力的公司,可以采用加强型战略帮助它做到更大。
1.加强型战略的三种套路
① 市场渗透战略
与上述企业老板交流后,我发现这家公司只在杭州做,所以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在杭州能不能做得更好?或者说杭州市场还有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假设在杭州有5000个终端可以用来铺货,那么企业是否在5000个终端都铺了货?调查后发现,只覆盖了2000个终端。从理论上讲,市场覆盖率40%,还有60%没有覆盖到。每多覆盖10%,销量就能翻番。
这就是市场渗透战略,如何做好市场渗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密度。密度要足够密。比如上述例子中,杭州市场有5000个终端,企业只覆盖了2000个,过于稀疏,要增加密度。
宽度。产品原本只做商超渠道,现在你发现餐饮渠道也可以做,那么你有没有真正去做?如果能做却没做,你的宽度就会不足。
深度。如果行业渠道已经下沉到地级市、县,甚至到镇了,而公司的经销商还停留在省级,市场渗透怎么可能做足呢?渠道也要同步下沉。
强度。同一商超内的两家企业,一家年销量30万,竞争对手年销量40万,为什么没有超过对方?怎么超过对方?导购员、互动、促销活动等等,哪些方面还可以再提升?这就要提高强度,提高单点产出率,增加销量。
适度。营销策略要与产品契合。比如一家白酒企业,你的动态策略与产品契合吗?白酒行业每年都有五次标准的经销商促销,春节过后经销商仓库空置,企业要抓住机会,给出优惠,大量出货。
五月的劳动节也是如此,抓住机会把经销商的仓库装满。七月淡季不淡,通过促销活动,鼓励经销商推广产品。中秋国庆和元旦春节时,要抓住销量高峰。这就叫适度。
除此之外还需要精准营销,所谓精准就是要选准目标客户。同时所有的策略沟通都要到位。把这些工作做好,市场渗透也就做好了。
② 市场开发战略
还是上面提到的这家企业,品牌不错,产品不错,团队也不错,为什么只在杭州做?完全可以到江苏、江西等其他城市开发新市场,为什么不去?
很多老板在该做大的时候不做大,在该走出去的时候不出去,小富即安。等到不得不出去时,发现来不及了,外面的市场已经被竞争对手占满了。
强占别人的市场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及时开发新市场非常重要。这就是市场开发战略。
关于市场开发,我有几句话送给大家。
第一句话,能够在更大的地方做,就不要满足于小地方。企业占有的市场越大,越有做到更大的可能,不要小富即安。
第二句话,选择新市场不要盲目。最近有一家卫生巾公司找到我,它们在一个地区卖得特别好,但是开发新市场时,开一个砸一个,开了几次都砸了,为什么?我说你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市场要选准,不能盲目选择。
第三句话,谋定而后动。不要拍脑袋做决定,在没有任何品牌基础,其他资源也很少的情况下,开发新市场谈何容易?企业一方面不想高投入,一方面又害怕风险,所以往往难以成功。因此,要做好准备工作。
第四句话,选择新市场一定要注意最佳时机。太早或太晚都不行,比竞争对手早一步,比消费者心智早一步,很可能成为先烈。比竞争对手快半步,比消费者心智快半步,才是先驱。做企业不要成为先烈,时机非常重要。
多年前,美国桂格麦片在进入上海市场时,亏了好多钱,灰溜溜又回去了,为什么?来得太早了。《孟子·公孙丑上》中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意思是虽有才智,不如依靠好形势;虽有锄头,不如依靠好天时。孟子老先生说得非常好,市场开发也是如此,一定要讲究时机。
③ 产品开发战略
基于已经成功的老产品,能不能再开发一些新功能、新特色、新品类的产品?比如一款卫生巾,有薄款、稀释性好、不同香味、防侧漏、可降解等等各种特性可以去开发,这就是产品开发战略。
四、加强型战略案例(稻香村)
1.稻香村的发展史
100多年前,一位江苏人来到北京开了家点心店,经营有方,越做越大。解放战争后,响应党的号召,成立了公司,但后来倒闭了。
1984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要重振老字号,于是稻香村第五代传人刘老先生便带着两个徒弟,从街道借了8万块钱,开始恢复生产。这三个人带领着员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越做越大。
2.稻香村的新战略
找到我的时候,稻香村已经做到了6个亿,但他们已经连续三年都是6个亿,一方面增长遇到了瓶颈,另一方面大量竞争对手想要赶超稻香村。因此非常着急,请我来定战略。
下面我将根据前面提到的三个套路,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跟大家具体阐述如何做战略。
① 市场渗透战略
稻香村当时年销售额6个亿,90%以上都是在北京专卖店卖掉的。共计38家专卖店,主要经营两类产品,一类是稻香村自制的各类糕点;一类是外来产品,用来扩充门店品类,类似一个综合性的小型食品超市。
为了最大限度地覆盖北京市场,我们做了几件事。
第一,计算每一家专卖店的有效辐射半径。
第二,根据门店规模、周边商业环境、人口购买特点、商圈特征,把所有门店分为ABCD四类,计算出四类门店的平均覆盖面积。
第三,根据每一家专卖店的有效辐射半径画圈,38家门店画出38个圆圈,发现整个北京市还有很多空白点位没有覆盖到,尤其是城郊结合部,几乎都是空白。
北京的发展太快了,有些地方也许今天是郊区,明天是市区,后天说不定就成了市中心。从二环到七环,所有城郊结合部,凡是没有覆盖到的地方,稻香村都可以去开店。
完成以上几步,我们做出一个五年战略规划,未来5年至少可以开店38家,理论上来讲,店与店之间没有冲突,再开38家,就可以增加一倍的销量,大概12个亿。
从资产投入的角度来看,甚至还可以买下一些比较好的门面,因为我认为未来北京的房价还会上涨,买下来几年后再翻倍,这就是市场渗透战略。
② 市场开发战略
我建议稻香村要走出北京,到北京周边城市,比如廊坊、天津等地开店。
那大家觉得,要不要到上海、杭州、南昌、广州等地开店?我告诉你不能。稻香村的产品带有非常大的属地性,很多地方并不认识这个品牌,口味也未必适合全中国。
但是北京及其周边,一定是五年之内要占领的市场。不要走得太远,先把北京周边开发好,既有影响力,口味相似,供应链管理也容易,这就是市场开发战略。
③ 产品开发战略
连锁行业要做好精算,单店产出率越高越好,如何提高单店产出?首先产品结构要合理。
我帮稻香村算了一下,发现每一家稻香村专卖店里,自有产品的陈列面积占40%,销售额占60%。外来产品陈列面积占60%,销售额只占40%,为什么?外来产品太多。
客户来到稻香村,多数都是奔着“稻香村”这三个字来的。一方面要减少外来产品,把毛利低的外购产品剔除;另一方面要不断开发、增加自有产品,优化产品结构。
可以自己生产,也可以代加工。只要把供应链管理好,盈利能力势必大幅提高。
因此,我在制定战略时增加了一条:五年之内,稻香村生产部门要增加100个单品,每年增加20个。
大家要知道,这是很难的,没想到稻香村的生产副总说没有问题。
为什么这么自信?他说老祖宗一百多年前留下了500多个配方,都是好点心,只要结合现代人的口味,稍微调整一下,马上就可以投产。
另一个问题,每年节假日,稻香村的点心都供不应求,好多市民排队很久都买不到,怎么解决?原本稻香村在北京只有一个工厂,我建议在北京市另一边再增加一个工厂,两边呼应,不但增加产能,还能提高配送效率,一下子所有问题都能解决。
④ 强化核心优势
除了以上三步,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强化企业的核心优势。
曾经我还有一个想法,稻香村不能只在北京及周边开店,要走出去,但是它的商业模式走不出去,那产品可不可以走出去?
把某一个品类做成全国品牌,关键在于要先找到一个特别适合的单品。但是调查后我发现,稻香村的产品特点是组合起来很强大,每个单品拿到全国都不好卖。
最有可能卖起来的是休闲食品,比如沙琪玛。但是徐福记已经把沙琪玛做到了全国顶尖。最后只能放弃,五年之内先把前三步扎实做好,全国化的事情以后再考虑。
这个战略是2003年制定的,若干年后稻香村的一位领导告诉我,稻香村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38个亿。
大家要知道,中国曾经有过15000个老字号,仍在经营中的有1500个,经营比较好的有150个,经营特别好的有15个,稻香村就在这15个里面,现在做得风生水起。
所以我们说,一个正确的战略和持续努力的好团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自2017年成立以来,成功打造知识IP2000+,在线课程累计曝光120亿+,已为35000+企业提供优质在线内容、特色线下面授、在线学习平台以及创新解决方案等人才培养创新服务。
8年创业路,感谢有你
笔记侠八周年,笔粉分享会,一起上榜吧活动
感谢榜单新鲜出炉啦!🥰
感谢礼物陆续开始发放哦!
榜单前88名伙伴现在加入笔记侠AI2.0年度会员即可赠送38门爆款课程哦!
榜单89之后的伙伴现在加入笔记侠AI2.0年度会员即可赠送18门爆款课程哦!
9月16日,笔记侠“AI新视野,增长新势能”第二届新商业智能大会,将在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举办。
众多行业大咖、一线企业、初创公司在这里聚集,分享彼此对AI的认知和经验,帮你发现AI带来的增长势能,看到未来,融入未来,成为未来!
余票不多,先到先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