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鹏最猛的一次,但还不够电影2023-09-14 16:09仿佛一夜之间,“90年代中国大案”又成了一块抢手的香馍馍。像是邱礼涛。连续两部电影,《绝地追击》与《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一部取材自1992年“平远街缉毒案”,获得了豆瓣7.0的评分,一部改编自1993年的“中俄列车大劫案”,成为国庆档的种子选手之一。或者李子俊。改编自1995年的“番禺大劫案”的《第八个嫌疑人》,已经取得了连续6天的票房冠军。香港导演们,似乎又一次找到了金矿。原因也很简单。真实案件,够吸引人;年代久远,有发挥空间。但。时移世易,当我们30年后再回望那段野蛮生长的时光,真的能再现当年的生猛吗?就拿《第八个嫌疑人》来说。看起来来势汹汹,不但有金爵奖影帝(大鹏)背书,还有正当红的林家栋、张颂文(《狂飙》)、孙阳(《孤注一掷》)参与,但票房呢?首日近一个亿。随后却逐步递减,如今上映6天,勉强只有2.4亿。至于豆瓣评分,更是只有6.4。问题出在哪里?也许看起来耸动的“90年代中国大案”,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香。种种枷锁的作用下。有时候,它也烫手。01有爆点,但不够先说《第八个嫌疑人》,从导演(《狂兽》的李子俊)到编剧(《风林火山》的周汶儒),其实都透露着浓浓的港风。但,他们拍的,却是实打实的大陆真实案件——1995年,广东番禺易发街发生了一起特大抢劫案改编,有7名罪犯持枪抢劫运钞车,杀死3名押款员,抢走1500万现金。这在90年代,可算是天文数字了。这是影片的第一“爆”。老实说,这部分内容不好拍。因为它噱头够大,元素够满,如果按常规操作,很容易让它变成一部四平八稳的类型片,就像1999年尤勇主演的那部《惊天大劫案》,也是取材于同一事件,它是以劫案发生开场,到抓捕归案结束,讲述了整个侦破过程。于是。《第八个嫌疑人》决定把目光对准了劫犯本身。导演看重的,是这个案子里,主谋的两个逃犯逃跑的21年间,人性的善恶。在电影的一开头,就是一场谋杀。为什么杀人。杀的是谁。谁杀的人。这些悬念,成为了这部电影吸引观众看下去的钩子。电影用倒叙的方式,让故事回到21年前,从陈信文(大鹏 饰)发现因为有人抢劫小信用社,而引来了警察,再到他继续实施自己的抢劫计划,最后,成功实施抢劫。不得不说,电影在质感、服化道的细节,绝对能让人魂穿1995年。比如,林家栋饰演的王守月,从广州派来支援地区的警察,给张颂文饰演的何蓝,带了一款广州流行的手提包。作为当时还是小县城的番禺,没有这样的高级玩意。对于王守月来说,那个包,方便装枪。对于何蓝来说,他爱惜这个皮包,直到蹲守逃犯的夜里,他也夹着那个提包,美滋滋地带着。这些细节很戳人。但。与此同时,问题其实也有不少。比如,在王守月与何蓝两位警察在追查案件时,兄弟情的刻画并不深刻,最后,王守月为了牺牲的战友留在县城里,追查这个案子的动机,也不是很有说服力。再比如,抢劫的场面,从站位到节奏,你明显可以看出银河映像的影响,但显然李子俊又没有杜琪峰那样的场面调度能力,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本该是重场戏的抢劫,拍得平平无奇。而更严重的是。到了电影后半部分,情节、节奏的质量都直线下滑。当陈信文与堂弟从缅甸回来后,是如何有着内心的转变,或是与堂弟共用一个身份是如何共生的?第八个嫌疑人,是否需要有一些情节的铺垫,让线索能聚集在“莫志强”身上,而不是靠照片对比,就锁定嫌疑人?可以这么说,在走出电影院后,Sir的第一感觉是——这部电影在以一种平庸的方式讲了一个不平庸的故事。浪费了一个好题材。但。幸好,导演遇上了好演员。02演得好,但单薄是的,很难想象,这样一部带着“惊奇大案”天然爆点的电影,最后能够撑起来的,却是演员。就拿大鹏来说。从一个归龙大桥项目承包老板,在道上人称“文爷”,变成一个逃跑了21年的逃犯,这其中的变化,他除了增肥,改变体态外,在动作、眼神上也拿捏得相当准确。比如,在抢劫成功后有这样的一个细节。他在厕所里,对着镜子慢慢地整理头发,此时,他获得了一种极大的满足。陈信文,缺钱么?一顿饭喝掉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的酒,他不心疼。是项目真的如此棘手?堂弟明明也劝了,做不了就放手,还有回头路。他要的是,赌徒心理。获得多少不重要,中间要的就是刺激。最让Sir觉得印象深刻的。其实是这一幕。林家栋饰演的王守月与陈信文来到了工地,彼此试探底线时,陈信文趁着王守月打电话时,杀心又起。转身想搬起石头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那种蛮力,也没有非得“你死我活”的心气。石头也搬不动了。而王守月看着他,露出胜利的微笑。他知道,这个当年的“狠人”也老了,心理防线也在逐步瓦解与崩溃着。但。即便有着如此精彩的表演,很多人对这个角色其实也无法做到“感同身受”,甚至于进不了他的内心。为什么?因为在改编真实案例时,人物内核被轻巧略过了。一个例子。很多人不理解陈信文抢劫的动机,觉得一个包工头怎么会如此?其实现实早就给了答案。陈信文的原型,陈恂敏是广州大学桥梁建筑系毕业,父亲是清远市公路局办公室主任,家境优渥,让他前半生就不存在为了钱要卖命的选择。但,在记者采访时得知,陈恂敏从小爱看《水浒传》,也受到那个年代港台片的一些影响,曾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作为座右铭。并表示过不甘做平凡的人,一定要做“轰轰烈烈”的事。所以,他抢劫的动机,就是想干件“大事”。但,在电影里的角色并没有树立这样的性格,或是体现出他的江湖气,而只是简单地将陈信文从包工头变成千万抢劫犯的策划者了。更重要的是。电影的改编,将许多现实的东西,简单化了。电影里,陈信文与堂弟,是因为抢劫了出租车司机,而对方没有报警,所以才走上了这条路。真的如此简单吗?实质上,陈恂敏在策划抢银行之前,就已经背上了一条人命。1991年10月,阳山的山路发现一名吉普车司机被人杀害,车上全是血。警方排除仇杀、情杀、财杀等可能,没有头绪,只有一个线索,司机生前曾给妻子BP机发了一条讯息:送两学生回家。他们并非只是电影里“为一顿饭钱抢劫”,而是抢劫,杀人。在电影里陈信文说,“没有以前的路,又怎会走现在的路。”其实,更像是在之前犯下杀人罪,而逃脱后的侥幸。也正是这种侥幸,让他有了更大的胆子。所以你看。当电影遭遇现实大案,获得“爆点”的同时也会带来各种“桎梏”。有些事不能提,有些事要弱化。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创作者苦心建立的人物常常会随着“现实困境”而支离破碎。就像给人物描了个边。但他的内心是什么样的人,观众并不了解。03够生猛,但缺“人”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么多电影开始重返90年代的大案现场?一方面当然是因为“生猛”。事实上早在90年,就出现了不少以真实案例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如,《3.8大案》《西安大追捕》《12.1枪杀大案》等,或是高群书的“命案系列”《命案十三宗》《真相》等。他们以一种纪实电视剧的方式,将命案、大案还原。不仅满足了观众们的猎奇心态。更与《天狗》《寻枪》《盲井》等罪案类电影一起,构筑了一个现实题材的疯长时刻。光看这些评分你就能体会到观众对这些作品的喜欢。但仅仅如此吗?不。Sir觉得,其实还与时代氛围有关。还记得《漫长的季节》吗?为何能以如此残忍的杀人碎尸案,贯穿了前后三十年,并让每一个观众都沉浸这个漫长的夏天里?其实,碎尸案不过是导演障眼法、“麦格芬”。从本质上来说,它还是在讨论这大时代下,小人物也好,杀人犯也好,人,是如何努力地活着的故事。时代在剧烈变化。人们生活中的迷茫,与未来的何去何从,依旧是这些大案中的最重要的时代背景与集体情绪。比如高群书的《命案十三宗》。它说的只是命案的如何离奇吗?不。它是在说一个个身处弱势的个体,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为何会变成了现在的这番模样。但。如果你再看如今这些“大案电影”,会发现,对于人物内心的真实描写,对于时代背景情绪、脉络的把握,其实已经很少了。就拿刘浩良《除暴》与邱礼涛的《绝地追击》来说。没错,《除暴》找吴彦祖来演张君的角色,确实对国产片反派的塑造产生了一定的突破,《绝地追击》把案件置入洪灾的场景,又一定程度上带着些命运的表达。但类型片的框架下。两者的人物塑造,全部一塌糊涂。为什么?毕竟,在我们面对与“罪恶”之间的距离时,轻易地去判断“邪恶”“丑陋”“正邪”,只能是让故事逻辑简单化、平面化、短视频化,就算是有再好的演员,也很难出彩。这当然导演有关——毕竟这些电影大多是香港导演操刀,他们会盯紧内地的大案、命案,大概也是想和他们在香港拍摄的那些罪案类电影一样,以此成为剖开人性的手术刀。只是想法虽好,实操困难。就像邱礼涛。他的成名之作《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也是将真实凶杀案搬上了银幕,让观众在血浆、惊恐之余,真正感受到了社会阴暗面的癫狂。但来了大陆呢。对于案件背后的社会环境,形成犯罪的原因,他无法真正地感同身受,于是也难免会有着些水土不服的艰涩。与此同时,也与现实有关——还记得《第八个嫌疑人》里陈信文是怎么被发现的吗?因为王守月在朋友圈里刷到的一则新闻。时隔21年,凭这一晃而过的镜头就能认出容貌与之前大相径庭的逃犯,意在表现出人民警察对破案的坚持。但。现实中,其实直到案发21年后,重病的陈海强向警方投案自首,这才顺藤摸瓜找到了首犯陈恂敏。本来是罪犯“忍耐力”的证据。最终变成了“我们从未放弃”的证明。所以。如果你问,“大案电影”能否能成为国产警匪片的救命稻草。Sir其实是抱有疑问的。因为说到底。当坏人不能过于立体,善良一定会迎来正义的铁律定下时。留给“人性”探讨的地方。就必然会越来越局促。而当屏幕上,只剩下“大”而“爽”,而无人去问“人”在哪里时。再震惊眼球,又有什么意义呢?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还不过瘾?试试它们▲千万千万不能忘了这一部▲梁朝伟的深情,一半来自于这▲问题不是李佳琦变了▲好上头啊,又好怕它烂尾▲国产9.9,全靠粉丝护航▲杨丽萍怎么落到这步田地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