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做人要有界限:边界感越清晰,越能在生活中获得幸福

做人要有界限:边界感越清晰,越能在生活中获得幸福

生活
有温度 有深度 有广度

就等你来关注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La rose | 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现代社会,人们总是谈论「界限感」,并对缺乏边界的人深恶痛绝。事实上,我们这代人,不是最早认识到「边界」重要的人。百年之前,爱默生就表示:人是有边界的,在无形中界定自己,以免遭受他人的侵害。弗费德里克也认为:必须有一个符合自我气质的边界,才能建立最强有力的自我守护系统

那么,何谓边界感呢?临床心理学家卡拉 • 曼利博士表示:界限是人类在精神上、情感上和身体上,需要的空间,以感到安全、有价值和受到尊重。《自尊的六大支柱》一书作者,纳撒尼尔 • 布兰登也认为,自尊心强的人,有很强的个人界限。界限塑造我们的自尊、自信,定义我们的人格和身份。

界限的重要性人尽皆知,但因为界限导致的生活问题,却屡见不鲜。如缺乏自我关爱、难以拒绝他人、无力维护自己的主张、容易牺牲自己、时间管理困难、感到疲惫和哀怨、情绪易受社交媒体的影响等。


心理学家萨勒诺教授认为:界限是我们为自己设定的框架,规定我们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们,以及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它设定了你想要被对待的方式,促进身体和情感的健康,尊重你和对方在关系中的需求。


无边界就无自由。如果你也倍受边界问题的困扰,也想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那么本期推文,将带你学习如何设定健康的界限,帮助你获得安全和平静,幸福和尊重。




1

重视权利和感受

信任自己的执行权


你重视你的权利和感受,你不需要别人同意你的观点,并清楚自己有权利这么做,这是设定界限的第一步。

对于严重依赖外部验证,验证寻求外界认可的社会人来说,这一点非常困难。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在一个没有界限或界限模糊的家庭长大,以至于我们对如何处理冲动、直面矛盾,天生有着恐惧心理。


精神分析学家雷内 • 斯皮茨,在对弃婴以及儿童发展的开创性研究中发现,人类渴望社交和情感。关注、认可和亲密关系,对于我们的情感和生存至关重要。情感剥夺与死亡率上升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


史蒂夫 • 彼得斯教授,在《黑猩猩悖论》中也表示:属于一个群体的需要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常常会牺牲自己的生活,和生活方式来保持作为群体的一部分


但是,融入群体不能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否则,你只是变成了滋养群体的土壤,而不是土壤里开出的花。当你寻求改变时,请务必告诉自己:亲社会性是为了寻求发展,而不是被社会吃掉。你有谋求更好生存的权利,保持边界是捍卫更好发展权。





2

明确设定界限的必要

将其视为「成人礼」


成长最大的挑战,是学习你与别人的互动。就像国与国之间有外交一样,如何进行外交是需要策略和系统学习的。著名精神病学家埃里克 • 伯恩,将人类行为解释为三种「自我状态」的集合:父母、成人和儿童

 

父母自我状态:我们从父母和权威人物那里复制的行为、想法和感受;成人自我状态:处理「此时此地」的行为、思想和感受,对当前状况的直接反应;儿童自我状态:我们从童年时期重演的行为、想法和感受。

 

这三种状态概括了一个人的整体人格,我们不断地在不同的自我状态之间移动。而我们的成人自我状态,是生存所必需的。


讨好者花费太多时间,处于儿童自我状态,复制过去的行为试图取悦挑剔的父母。而那些认为自己必须帮助所有人的救援者,则容易让自己陷入令人窒息、过度保护的父母自我状态中。」


所以,请在认知上将设定界限,作为你的「成人礼」,像国家需要捍卫领土和边界一样,你懂得捍卫自己的界限,是你身为一个人的最基本底线。





3

列出优先的事项

寻找核心触发因素


什么对你来说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你的硬性限制是什么,你拒绝违反的规则是什么?这些都是你最重要的优先事项,也是你最需要关注的地方。


界限分为很多形式,包括身体、情感、道德和财务等方方面面。你需要花些时间,来考虑当前最让人痛苦的方面。是什么给你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或不适?每天期待什么,害怕什么?在哪些方面感到疲惫?是什么让你感到安全、支持和重视?


在仔细记录复杂的越界困扰后,记得找到你的核心触发因素。比如,在众多让你不开心的行为中,也许会传达统一的触发因素,或者源于你的性格,让你讨厌贬低性玩笑;或者因为缺乏安全感,让你对威胁核心利益的行为,表现出激烈反应。


不要试图抹杀和否认自己的感受:我的核心价值观和信念是什么?我如何才会感到快乐而安全?我如何通过人际关系来保持健康,以及怎样拥有自尊和认同感?


界限常常令人困惑和抽象,定义界限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使问题具体化,在日常生活中可视可感可控。





4

做好自我觉知和观察

深度理解你的问题


生活中,跟我们关系很近的人,对我们的边界侵犯最多。这个时候,需要大家做好觉知和观察,至少做到以下三点:判断自己是否被侵犯了界限,以及观察自己是否侵犯了别人的边界。同时,需要思考这种模式存在的原因,帮助我们治标治本。


首先,判断是否被侵犯边界,其实只需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当我们有任何情绪上的不舒服和不自在感时,都意味着我们的内在感受被别人侵犯界限。


而在确定自己被侵犯的同时,也需要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其中一分子?我是不是也做过类似的事一个办公室八卦爱好者,是没有资格拒绝被八卦的。所以,当你发现你的某些要求和行为,让对方有尴尬、迟疑或不开心状态时,就需要意识到,你也侵犯到对方的边界了。


最后,一段亲密关系中的越界行为,往往藏着更为内核的问题。比如,最让父母头疼的孩子,往往是缺乏自主性的孩子。他们拖延作业,对自己不上心,导致父母干预越来越多。但其实这是一个双向流动。父母干预过度,导致孩子自主性很差,这会让父母加大控制力度,最后以孩子的自毁或自曝倾向来结束。


很多父母的过度干预,也是现行教育体制和高压低容错的社会,导致的糟糕的责任转嫁。所以,你看,单是父母越界背后,就不仅仅是复杂的情绪问题,还可能藏着社会问题。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真正对症下药。





5

明确人际间的边界

聚焦于自身而非他人


全天下有三种事情: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老天的事谁也搞不定;别人的事我们改变不了;只有自己的事才有可控权。


所以,当你为边界问题困扰时,就应该明白采取举动,聚焦于自己,而不是他人。因为人和人在一起,看似有注定的成分,其实深层次是频率的匹配,同频才会聚在一起


比如,别人伤害你一次,你没得选,但允许别人反复伤害你,往往源于自身的配合与成全。再比如,父母没得选,但是不是听父母话,是有得选的。当然,你也没办法改变别人,但你能决定是否允许他践踏你的私人领地。


心理学上有个「纯粹受害者」概念,指的是那些偶然发生在陌生人中的事件。比如街头暴力伤人,你是没有办法控制和选择的,但很多事件,尤其是跟我们关系最近的人与事,如果我们依然抱持着「受害人」心态,则是不负责任的。


正如《界限:刚刚好的关系智慧》一书所言:如果它在亲密关系里(伴侣、父母、亲子、朋友)反复出现,且持续了一段时间,往往是提醒它代表在这件事情上,你不太可能是一个纯粹的受害者。它代表你参与了这种恶性循环和互动


那些侵犯我们边界的人,让我们感到痛苦的人,你可以将之视为敌人,也可以视为你的老师。他教会你如何看待自己,尤其是如何处理与伤害我们的人的关系。





6

警惕依赖共生

培养自我关爱


很多倍受边界困扰,感到自己不断被消耗的人,都有「依赖共生」的问题。而何谓「依赖共生」呢?就是「一个人容易被另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且执迷于掌控那个人的行为的人。」


比如,一个典型的依赖共生的例子,就是走进一个房间,你立刻被房间里最病态的那个人吸引。你选择嫁娶一个酒鬼、购物狂,或自私自利的人。你觉得能拯救他,带给他幸福和安慰。但事实是,从正常善心走向极端,跨越了边界,就会导致自我毁灭。


美洛迪 • 贝蒂在《如何为爱立界限》一书中表示:如果所爱的人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自己一定也存在问题。这不是受害者有罪论,而是允许别人伤害自己,本身就是一种不自爱的表现,也不是真的爱对方。


所以,无论是面对控制欲爆棚的父母,还是积恶难改的伴侣,抑或不断拿麻烦折磨你的朋友,请记得:首先,践行自我关爱;其次,忍耐是被动反应,离开是主动纠正。





7

独立是界限的底气

为你的需求承担责任


自由意志是最高意志。而当独立人格越来越弱时,自身的力量也会越来越弱,会加重对别人的依赖。这个时候,从属状态会建构从属人格,谈界限就很困难。


很多时候,一些职场上的越界行为,尤其是上级对下级的界限侵扰,本质上就是一种权力试探,以自己的权力进行剥削。这时,个人的独立就至关重要,是敢于说不的底气。


心理学家法里哈 • 纽瓦兹曾表示:我们越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就越能赋予我们力量,而被赋予力量则能让我们重新获得控制权


做一个独立的人,意味着要忠于自己。这意味着倾听内心自我的声音,不要让社会和其他人把你变成另一个人。


所以,你想要自由、想要尊重、想要界限、想要空间... 那么,就要为你的需求承担责任,就要不断锤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而在经济上、空间上、精力上、心理上,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断奶」。


你无法一边依赖的同时,一边拥有自己的独立王国





8

公开表达你的界限

重申并坚持你的界限


所有的关系中,谁不适谁改变,谁在意谁改变。不要为别人无动于衷,或者不配合而感到痛苦。


你必须明白这个事实:你只有采取「自我曝光」的办法,把自己的态度、看法、感觉说出来,才能让他人了解你的界限是什么,也才能消除矛盾,解决冲突,强化关系。


正如社会心理学研究员布琳 • 布朗所说:清晰是善意,不清晰是不善意。 一旦你知道了自己的界限,就必须学会以友善、直接的方式,自信地表达你的需求。一遍又一遍,温柔清晰有力量,直到它像栅栏那样,让路过的人都看见边界。


心理学上认为,界限不清的人通常有两种类型:那些对他人的情绪或行为,承担太多责任的人那些期望别人对自己的情绪或行为,承担太多责任的人。有趣的是,这两类人最终常常会在一起


而健康的个人界限,意味着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只要你能坚守自己的界限,慢慢就会在气场和无界限的人形成分割





9

不要个性化问题

创建结构性对话


在关系中建立健康沟通的一种方法,是建立结构化的对话,在每个场合形成自己的沟通模式,并尽量做到:关注细节,而不是定义属性,关注问题,而不是个性化问题,从而避免错误归因。


比如,当别人不尊重你时,你可能从而陷入自我反思和责备。但事实是,一个不尊重人的人,是一个有问题的人。


所以,建立你的沟通模式。比如,使用「我」的陈述,表达你的感受而不责备 ——「你刚刚的做法,让我感到受伤和沮丧。」


同时,定义问题而不是定义人提供尽可能详实的细节而不是情绪并提出你的诉求不要个性化问题,只需要专注于解决问题。记住,处理亲近关系里的越界问题,最终的是处理问题,而不是处理掉人问题要么塑造你,要么塑造你的能力





10

练习说「不」

避免过度道歉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被误导以为说「不」是一件消极的事,会伤害我们周围的人,并导致我们被讨厌,而错过更多可能性。但事实是,当你说「不」时,你并不是在说「我讨厌」,也不是在侮辱某人,你只是在行使说「不」的权利。


「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是勇气、自爱和对日常决定主权的表达。就像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建立在尊重彼此主权的基础上一样,当你说「不」时,意味着你拥有健康的自尊,不会因为取悦别人而牺牲自己,也不会将别人的目标置于自己的目标之上


练习说「不」和避免过度道歉,本质上是你在向他人传达:你不愿对不是你职责范围以外的人和事负责


请务必记住:每一个「是」和「否」,都会塑造你的现实,让你选择如何花时间和精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情绪和行为的重复,会帮助我们成为我们所想成为的人。


这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但如果你想改变,就需要将新的行为和思维,不断融入你的生活中。


References

1. TONY ROBBINS | HOW TO KEEP A RELATIONSHIP ALIVE

2. LA CONCIERGE| Setting Boundaries Without Guilt—Is It Possible?

3. SCIENCE OF PEOPLE|  How to Set Boundaries: 5 Ways to Draw the Line Politely

4.THE REDISCOVERY OF ME|  HOW TO KEEP A RELATIONSHIP ALIVE

界限能让我们感到安全

|  诗篇 119:105 |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

是我路上的光。

© Copyright

丹尼尔主编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FAITHBOOK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自动驾驶新方法登Nature封面:让黑夜如白昼般清晰,浙大博士一作越是厉害的人,越能想清楚、说明白、做到位你再越界我会反击!16件建立边界感的小事夫妻二人同时确诊!注意,这种“夫妻癌”在生活中可以避免怎么判断你是否过得幸福?小思考 |关于边界感深圳女保姆白嫖事件曝光,监控画面全网热议:没有边界感的人,太可怕了突破界限:加拿大值得关注的 15 家云计算初创公司维特根斯坦: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越是放权,越能得到员工的追随父母"情绪价值"越高,孩子幸福感越强 | 伴读讨厌没有边界感的大人!高层要有事业心,中层要有进取心,基层要有责任心!成年人想要有“边界感”的社交,只能降级吗?孤独的大佬深圳保姆白嫖事件曝光,监控画面全网热议:没有边界感的人,太可怕了过得幸福的女人,有三个过人之处!喵星人:讨厌一些没有边界感的狗子!微博(26)—屋里屋外两重天上网的边界感被忽视的美好,散落在生活中 | 人间日签【冷兔趣闻】有边界感的父母是人间宝藏越是厉害的人,越能规避人性的6大认知陷阱真实经历他的爱,越是认识他,就越能感受爱!一九八九(14)教你两招得幸福成年人最舒服的关系,是保持边界感做人生的主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和烦恼大型水上飞机降落在昆明湖上海水是没有界限的《现在就出发》:没有边界感的综艺能好看?白宫的思路很清晰,中美出现罕见的合作迹象环法休息日---说说自行车手们怎么上厕所lol越懂得底层规律,越能抓住机会所谓的高情商,是懂得边界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