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普渡裁员始末:盲目扩张引发的商业败局

普渡裁员始末:盲目扩张引发的商业败局

科技

大起大落之后,普渡选择断臂求生。

作者 | 秀松
编辑 | 麦广炜
年初,当一则CEO在公司群内怒骂员工,抢了红包不点赞的截图被广泛传播之时,没有人料到,这家公司在半年后会因CEO发布的大规模裁员信再次被送上热搜。
随之关于普渡和创始人张涛的各种传闻接踵而来,在圈内广为流传。
台下围观者们并不知情的是,现在普渡的国内业务,已经被整体打包卖给广州的一家代理商,同时带走一部分销售和技术团队;普渡则主攻海外业务,并只做产品,不碰渠道。
从眼看起高楼,到眼看楼塌了。短短一年时间里,普渡过山车式近3000人的扩张与急剧收缩,让人们见证了商用机器人市场的残酷拼杀,也更直观地感受到几个关键抉择对公司命运的扭转。
对于裁员的原因,张涛在内部信里归结为今年市场环境太差,不好融资,并且整个赛道都不盈利,不得不进行“缩表”。
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同行们的认可。
多家商用机器人公司、投资人告诉雷峰网,市场环境差、盈利困难确乎事实,但市场因素并不是企业找借口的“万能模版”,尤其不能解释普渡一年内的决策问题。其它机器人公司虽收紧钱包过日子,但也没有到达需要断臂求生的地步。张涛将自家的问题泛化为行业问题,有拖大家下水之嫌。
那么风口浪尖上的普渡和张涛,到底遇到了哪些经营和管理问题,他们又是如何在正确和错误的道路上,先是左摇右摆,随后一错再错的?

1

眼看他起朱楼:张涛的狠劲儿,

让王兴、王慧文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2020年之前,普渡不过是千万创业公司的一员,既不是明星公司,也不是独角兽。根据甲子光年的报道,整个2019年,普渡的出货量仅500多台,其最大的一笔融资来自启创资本和榕泉资本,金额为5000万人民币——在机器人行业,这并不算多。
直到2020年7月,美团以过亿元独家投资普渡,才把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送上前台。
美团投资餐饮机器人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看中送餐机器人未来,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下,机器人承担着替代人力的使命;二是饿了么与擎朗走得很近,引起了美团的警觉。
坊间有这样一个传闻:
美团投资团队在做前期调研时,认为投擎朗会更好一点。领投了擎朗B轮的源码资本,也向自己第一批LP王兴积极撮合。王兴本人对此也颇感兴趣,DD的时候要求提供的资料就更加详细,生性谨慎的李通认为涉及机密没有积极配合,于是王兴转而投了普渡。
实际上,当时美团两家都有看。从千团大战中胜出的二王,骨子里透着打仗的杀气,王慧文觉得李通太文气,更偏向于颇有江湖色彩的张涛;王兴则欣赏张涛表现出战胜对手的那股“狠劲儿”,两人在投资普渡这件事上观点一致。
曾与张涛共事过的人士告诉雷峰网,张涛性格比较冲,言谈举止间“攻击性很强”,经常一句话就让人接不住;并且此人精力旺盛,有毅力,曾多次骑车从深圳往返海南岛。这种性格如果控制得好,就是打仗的一把好手,但如果缺少制衡,就存在“失控”的隐患。
在美团这笔独家投资之后,不到一个月时间,美团便又拉来了红杉,给普渡注入了强大的资金流。而与美团“失之交臂”的擎朗,后来接受了饿了么的投资。
作为交换,美团拿到了普渡19.99%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参与多次融资的美团战略与投资副总裁朱文倩也进入普渡董事会,成为当前普渡的两名女董事之一,另一人是红杉中国副总裁公元。
有投资人高峰告诉雷峰网,在投普渡这件事上,红杉和美团保持亦步亦趋的关系,在2020年8月普渡的B+轮融资里,红杉的身影首次出现在资方名单中,在随后的几轮融资里,红杉和美团都保持一致行动。除了普渡之外,美团、红杉都投了梅卡曼德机器人,朱、公两人的名字也出现在后者董事会中。
至此,原本默默无名的普渡,背靠红杉和美团两棵大树,有了充足的资金打底,开始迅速扩张。
此时的普渡,扩张的目标,是击败甚至干掉擎朗,夺取餐饮机器人的头把交椅。一直以来,外界对餐饮机器人赛道的基本判断是“擎朗第一、普渡第二”,生性好强的张涛,在资本的助力下,极力想扭转这个局面。
张涛的扩张策略简单而粗暴:烧钱、招人、打仗。
对于餐饮机器人这类 to B产品,增长主要靠销售驱动,为此普渡做了两件事——招人、推行租赁。
从2020年下半年起,普渡就开始招销售,既有从友商挖高薪来的人才,也有跨行业的精英。大规模招聘发生在2021年,整个组织规模从2020年底的512人,扩张到2021年底的近3000人。
这么多人能来普渡的原因也非常朴素:普渡开的钱比同行业高20%以上。有个夸张的说法是,普渡把深圳的机器人工程师的行情抬高了一倍。
并且,普渡挖人“不讲武德”,不单挖友商的人才,还向合作伙伴下手。普渡的一家合作伙伴被挖走两个人之后,老板不得不打电话给张涛,称两家公司已是合作伙伴,拜托普渡高抬贵手,别再继续挖墙脚。
在人海战术下,普渡的内销全面铺开。与此同时,普渡开始大力推行租赁模式,在一些城市,普渡还会给予企业补贴。一切的目的,是让企业先用起来,先把量冲上来。
就结果而言,烧钱的效果非常明显,在销售大军的强烈猛攻下,普渡的产品遍地开花,虽不能说把擎朗打得节节败退,但至少具备了与擎朗一争长短的实力。
根据CIC灼识咨询的研究报告,2021年普渡以超4万台的出货量,成为全球累计出货最多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厂商,比擎朗多了近1万台。然而在IDC的一份报告里,2021年,普渡科技在中国餐饮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市场份额为25.9%,排名第二,远低于擎朗的48.6%。
虽然这两份报告有出入,但至少反映了一个客观事实:在资本的助力下,2021年的普渡,增速确实很猛,张涛内心对胜利的渴望,也或多或少得到一些慰藉。

2

眼看他宴宾客:1年烧10亿,

普渡的高光时刻与盛世危机

如果说2020年的普渡,目标是“干掉”擎朗,稳坐餐饮机器人的头把交椅。那么2021年的普渡,则有一个更宏伟的目标:上市
这并非空穴来风,另一位曾经接触过普渡的投资人韩鑫告诉雷峰网,普渡2021年的疯狂扩张,实际上是为2022年上市铺路。
换句话说,在资本的强力输出下,普渡接连「攻城拔寨」,一系列的高歌猛进,让原本只是击败擎朗的目标显得微不足道。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如果普渡真的于2022年上市,成为餐饮机器人第一股,届时普渡和擎朗谁为第一的疑问将毫无悬念。
为了这个宏伟理想,普渡又做了三件事:出海、融资、扩张。
首先,是做海外市场
从2020年7-8月开始,普渡开始搭建海外团队,到2021年底,该团队规模大概在300-400人左右,主要进攻日美韩市场。与此同时,普渡开始在海外投放广告做转化,每个月的流水超百万元。
据普渡美国代理商黎百川透露,普渡在美国之所以能领先擎朗,首先是动作比擎朗快,有先发优势;其次是做了技术创新,此前的技术方案,需要在天花板上贴定位码,机器才能固定巡航;但普渡在自家产品贝拉身上搭载了激光雷达,能够实现自主导航,降低了部署难度,更受美国市场欢迎;最后,普渡在海外投入极大,有近400人的海外团队,并投入重金研发、宣传。
其次,继续填充钱袋子,为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备战”,半年时间内,先后进行两轮融资。
2021年5月,普渡宣布获得5亿元C轮融资,资方除了老股东美团、红杉以外,还带上了腾讯;下半年9月,普渡又宣布获得数亿C+轮融资。两轮融资,总金额近10亿人民币。
有了近10亿融资打底,普渡在业务侧也开始扩张,在餐饮机器人业务之外,尝试了许多新方向,如洗碗机、楼宇机器人等,但最终决定将清洁机器人打造为增长的新引擎。
为此,普渡还挖来了原银星智能CTO闫瑞君。银星专门从事扫地机器人研发,主要做家庭清洁机器人业务,类似于石头、科沃斯。但普渡的目标不是家庭场景,而是商用清洁机器人领域的“石头”——高仙。
这三件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构成普渡整个扩张战略的重要环节。在资本的加持下,普渡一手向内,一手向外;餐饮机器人、清洁机器人以及其它业务多线并举,打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富裕仗。
2021年下半年,普渡迎来了创业以来的高光时刻:公司成为明星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如鱼得水;张涛则成为机器人行业的风云人物;从业务和市场看,在国内,普渡在市场上与擎朗不分伯仲;在海外,得益于先发优势与产品能力,普渡在日美韩等市场的表现非常亮眼,全年销售额超3亿元,将擎朗甩在身后。
然而,一片大好形势之下,危机却在暗流涌动。
危机的迹象首先表现在内部:
2021年7月,普渡发生了一件吊诡的事情,公司从外面挖来王彬出任COO,虽说是运营,但实际上却管销售业务。
王彬早期在美团工作过,但并非如网络报道所言,属于资方的人。因为在进入普渡之前,他曾在满帮集团担任能源事业群总经理,后来担任一家电商的COO兼联合创始人。美团的相关经历是在2017年之前,而并非直接从美团内部空降。
普渡已离职员工黎明透露,王彬是花大价钱挖来的,“听说能力很强”。
但王彬COO的位置非常奇妙,以运营的名义管销售,而普渡国内销售负责人却是薛凯,两人管的业务发生重叠,以至于许多刚加入普渡的销售,并不知道向谁汇报。
虽然只是一次人事任命,但却是普渡管理开始发生混乱的实际表象。随着组织的进一步扩大,普渡的管理问题也逐渐凸显,成为普渡身上的一颗定时炸弹。
外部的危机则来自于高仙的反击。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普渡为何做清洁机器人。
2021年11月,普渡发布了首款商用清洁机器人CC1,正式宣布进入商用机器人领域。
其实,在2021年上半年以前,普渡就开始谋划清洁机器人,负责研发的闫瑞君在5月份正式入职,离CC1的发布正好一个开发周期。
前面曾提到,普渡入局清洁机器人是为了开辟第二业务增长曲线,为最终的上市服务,毕竟单靠餐饮机器人很难支撑起IPO,但普渡如此行事还有另外原因。
接近张涛的人表示,普渡做清洁机器人是受了刺激。2021年在拉融资时,今日资本在普渡和高仙两家摇摆不定,最后投了高仙,这让张涛很不舒服,按照他的性格,肯定要找回场子。
另外,伴随着普渡国内销售网络铺开,餐饮机器人业务顺风顺水,并且资金充裕,此时进入清洁机器人,确是不错的时机。为此,普渡还专门从高仙挖人。
张涛对此信心满满,在微信群里表示:“餐饮机器人市场是普渡的,清洁机器人市场也会是普渡的。”
正当普渡趾高气昂进入清洁机器人领域时,高仙坐不住了,程昊天虽然很少公开露面,但并非软柿子。面对普渡的挑衅,高仙的应对很直接,就是直抄普渡的大本营,挖普渡擎朗的人,进军餐饮机器人赛道,而且开打价格战。
某餐饮机器人代理商徐绍林告诉雷峰网,在海外部分市场,高仙将原来终端售价为1万多美元的价格,降至接近6000美元,如果除去服务、质保,整体利润空间很小,为的就是阻击普渡。但从长期来看,由于海外主要依赖于代理,代理商的利润空间很少,并不利于其业务的整体扩张。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不可谓不狠,也表明普渡要想进入清洁机器人领域,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围魏救赵的战局旁,擎朗和猎户星空则叫苦不迭,是否加入战团都是两难。
预告下,雷峰网即将推出商用机器人系列文章,下一篇就会是商用清洁机器人。如果大家有好故事好观点,欢迎加本文作者微信gaoling9789讨论。
总体来说,2021年是普渡高速扩张的一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资本市场上,相继完成两轮近10亿的融资,解决了资金难题;市场方面,国内国外两开花;业务层面,清洁机器人研发体系已经搭建好,并推出了CC1;组织方面,整个公司扩张到近3000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往往,公司过于快速的扩张,无异于揠苗助长,繁荣的景象也会掩盖各种矛盾,一旦市场生变,这些矛盾便会喷薄而出,对躯体形成致命打击。

3

眼看他楼塌了:秩序混乱、

数据注水、狂割韭菜

在解释为何裁员时,张涛表示,经济形势太差,资本市场进入寒冬,并且整个行业也并不盈利。
客观来说,这的确是事实。
受疫情影响,很多地方的餐饮业都无法正常开展业务,即便普渡能供货,餐饮企业也用不上,或用不起。而在资本市场上,不少投资人告诉雷峰网,上半年经济形势较为严峻,一级市场环境很差,资方多数都保持观望,有的甚至没有投任何项目。
但这很难解释:在一个尚未实现盈利的赛道上,其它几家企业遭遇了同样的情况,却没有大规模裁员、砍掉业务,断臂求生呢?整个机器人行业,许多体量不如普渡的公司,依然可以正常运转。
普渡之所以会走到如今的地步,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管理混乱。
前面王彬和薛凯的管理重叠只是表象,更深刻的原因在于:飞速扩张下的普渡,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无法建立起人才梯队,从而造成管理上的缺位。
烧钱扩张确实有效,但问题在于组织规模扩大之后,这些人该如何管理。
一家公司从数十人到数百人是质变,超过一千人是裂变;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包括人才培养体系、制度的建设,需要leader花大量时间打磨,但普渡显然没有这个时间,而是专门“请外援”,搞空降。
以CBG部门(负责国内销售与服务)为例,据普渡员工透露,在普渡内部,至少有三股力量:一是伴随普渡一路走来的老普渡,二是薛凯来之后的人马,三是王彬来之后的力量。三路诸侯中,老普渡遭遇后两股势力的排挤,基本没什么声音,而薛王两路人马,也时常不对付。
这种请外援的方式,除了造成内部分化以外,对新员工的培训也被搁置,许多刚加入的人茫无头绪,整个销售队伍参差不齐。
更重要的是,为了快速出成绩,把量冲上去,普渡选择了竭泽而渔的打法:分期付款。
所谓分期付款,指的是商户只要首付10%—20%,就可以签单,产品就算卖出去了。这种模式虽然能快速把数据做上去,表面成绩非常亮眼,同时也带来隐患。
一是如果签的单子无法正常回款,普渡现金流将受重创。业内人士告诉雷峰网,餐饮机器人赛道通常有3个月账期,一旦超过三个月,基本上就会出事;
二是,销售在地推签单时,只注意量,而不清楚公司本身的产品交付能不能跟得上,许多销售把牛吹出去了,等到产品交付时却出现了问题。
投资人韩鑫表示,在国内市场,普渡缺乏一个真正的统筹者,无法把庞大的销售队伍统一起来,与其他部门实现协同。王彬虽然有美团背景,但是没有领导过地推团队,无法助力普渡的扫街打法。结果虽然通过烧钱扩张取得成效,但终究没有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如果说薛王二人的重叠,暗示着普渡这个突然庞大的组织的失序风险,那么刘哲的退位,则是普渡内部管理矛盾的公开化。
刘哲在普渡资历很老,属于创始元老级别,普渡刚创立时,他担任销售总监,负责整个销售渠道、团队、体系的搭建;2019年,他被安排去做公共事务VP,销售由另一人短暂负责;再之后,国内市场才变成了薛凯、王彬。
2022年初,身为联合创始人兼公共事务VP的刘哲,被安排去做CAO(首席行政官),做组织文化建设,退居二线。
这次人事调动在普渡内部影响很大,不少人为刘哲打抱不平,这意味着一个伴随着普渡风雨飘摇柱、茁壮成长,并立过功的元老人物,被彻底边缘化。如此不合情理的安排,让不少在普渡做事的人寒心,毕竟连刘哲这种级别的老人都遭到排挤、边缘,其他人很难不对公司本身的制度产生怀疑。
另一件引起争议的人事任命与一名年轻女员工有关,普渡离职员工称,该女员工年前还是助理title,年后突然就被任命为VP,让人感觉张涛用人唯亲,甚至引发了一些暧昧传言。据雷峰网了解,这大概率是一个正常的人事调动。但是引起如此波澜,可见普渡内部管理积怨颇深,也和张涛个人长期以来的个人形象不无关系。
据普渡内部员工爆料,这样事情不是孤例,类似行为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而管理上的错误,毫无意外地蔓延至整个公司。张涛没有带领过大团队的经验,也没有及时引进管理人才,普渡的管理制度,已经很难为一支高速扩张的队伍提供活力。
其次是数据注水。
普渡2021年总收入4.7亿,其中海外做了3个多亿的营收,已经是非常亮眼的成绩。但徐绍林告诉雷峰网,在这3个多亿的营收构成中,前三季度只占大概三分之一,最后一个季度做了差不多三分之二,属于明显的压货行为。
正常的业务逻辑,是代理商预付货款,先拿货,等到机器卖出去,再结账,才算走完流程。但普渡为了把数据做上去,让代理商压货,并把压的货全部算为收入,这样的数据,实际上经不起财务审核。
投资人高峰认为,普渡做数据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抬估值,拿融资,继续讲故事,为最终的上市服务。
一位离职的员工告诉雷峰网,2021年拿融资的时候,为了应对美团的尽调,普渡在销售数据上做了手脚,从某工厂生产出来的机器,搬到另一处仓库,堆了整整两千平,“就算出货了”。
华丽的数据并不能带来实际利润,高峰表示,这样的数据在上市DD时也肯定过不了关,普渡前CFO吴国贤离职,很可能与此事有关。
最后是割韭菜。
在唯业绩论的考核体系下,普渡的销售卯足了劲儿提高收入,在国内,他们创新了“分期付款”;在国外,则是收割代理商韭菜。
代理商徐绍林告诉雷峰网,普渡为了营收,要求代理商压货,而压的货还没卖出去,就又要代理商签新的单子,以及不顾市场容量逼销售再签进新的代理,许多销售“受不了”这种操作便愤然离职了。
并且,普渡基本不做渠道价格管控。其后果便是代理商之间互相压价,导致没钱赚。当然,更深远的影响,是普渡的产品价格体系也无法建立起来,生意会越来越难做。
另一位代理商赵永明表示,普渡的价格体系混乱,本质上是不注重渠道建设,换句话说,是没有搞清楚生意该怎么可持续地做下去。
合理的商业逻辑,应当是让产业链都有钱赚,如果利益划分不清楚,蛋糕自己全吃而不给别人,一次两次别人可能吃亏,但三次四次就没得玩。
管理混乱、数据注水、狂割韭菜,构成了普渡失败的内外因。从普渡的各种“离奇”操作中,不难梳理出其发展逻辑:融资(2020)-扩张(2021)-再融资(2021)-上市(2022)。
不能否认,普渡的上半场非常出色,依靠融资进行扩张的逻辑也不存在问题,普渡也拿到了自己想拿到的东西。在资本市场繁荣的时候,这样的故事也许能够讲得通。
但在下半场,普渡的管理水平并没有跟上组织扩张的速度,为了创造营收而采取的各种手段,看似天衣无缝,以为只要把数据做起来,能够再次拿到融资续命,就可以一俊遮百丑。
然而市场从来不讲权谋,企业存在的问题会在市场变化时被无情披露,昔日的明星企业也终将褪去神圣光环,还原为最真实的样子。恰巧又遇上资本市场紧缩,普渡的飞轮就转不下去了。

4

眼看他再起:且看普渡如何自救
7月4日凌晨,对于张涛是一个难过的夜晚。许多普渡员工,在当天早上收到了来自公司CEO的内部信。
他们对此并不意外,因为早在2月份,就已经开始陆续裁员。在接近半年时间里,也有不少人选择主动离开,不乏诸如前CFO吴国贤、CTO闫瑞君这种核心人物。
只是他们在等,或许是在等新的工作机会,或许是等普渡走出阴云的日子。
与此同时,张涛也在等,用更贴切的词来形容,应该是“赌”:如果短期内能有大笔资金进账,那么资金压力将大大缓解。
刚融了十亿元仅仅一年的普渡遭遇资金困难,这让很多业内人士感到意外。综合多名机器人同行、供应商、投资人的信息,雷峰网梳理了普渡大概的资金主要花在以下开销:突然膨胀的人员开支、送餐机器人之外的产品线的研发费用、海外营销开支,以及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大量生产的成本。与此同时,普渡大规模采用预付10%-20%发货以及渠道压货的模式,使得销售资金的回笼速度极慢。一进一出,使得普渡的现金流岌岌可危。
实际上,2021年底普渡账上还有两亿出头的现金,其中有大几千万是预收款项,这在财务上会被认为是短期借款。而应收账款和存货加起来近5亿,是2020年底的近5倍。同时有应付职工薪酬近一亿,其它各种应付账款大约3亿元。按照雷军的说法,公司账上要留够18个月工资的现金才能安心,相比之下,普渡的现金流已很是糟糕。
投资人韩鑫告诉雷峰网,普渡欠了很多供应商的钱,原本1月份该结的账,3月份还没结清,说明在3月份的时候,普渡现金流就已经出现问题。但3个月的账期,让普渡还有回旋空间。在这一段时间里,只要普渡能融到钱,缓解燃眉之急,接下来慢慢裁员,还是有得救。
有消息说张涛曾找过王兴求救,但后者开出的条件,是要其以C轮价格的十分之一将普渡卖给美团,美团再投钱。这样的条件张涛当然无法答应。
实际上,美团不救普渡还另有原因:美团并不赞同普渡做清洁机器人业务,这对美团价值不大,毕竟美团已经投了高仙,美团的目的是希望普渡能彻底击败擎朗,全面占领餐饮市场,与美团其它业务形成协同
而张涛拒绝王兴,除了心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普渡还有获得其它机构投资的希望。
为了自救,张涛到处拉融资。为此,普渡还接连发布了好几款新品,如四足配送机器人D1,微型数字洗地机SH1等,为融资造势。但这些新品被外界认为是to VC,对业务并无助力,还耗费了大量的资源。
高峰表示,虽然上半年环境很差,但普渡作为明星公司,仍有几家机构想投,基本上谈得七七八八,就差签字盖章,但最终没有投,原因是对普渡的销售数据有不同看法。
机器人是高通创投在中国的主要投资赛道之一,高通创投也一直在推动对普渡的投资,已经到了上会阶段。在关键时刻,高通创投找到一位擎朗的早期投资人林仁咨询。林仁直陈普渡问题较多。因为高通曾经投过林仁的其它项目,林仁本身又懂行业,其观点无疑很重要。加上高通创投只是跟投,在没有人领投的情况下,这笔投资以告吹收尾。
老股东不救,新股东没来,张涛只能另想他法。
在普渡有几十万未结货款的供应商刘元庆透露,普渡曾经考虑向员工和供应商集资。当时普渡对外估值92亿,打算以十分之一的价格发行内部股,让员工和供应商认购,顺利的话,多少也能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
这次内部融资的具体细节并不清楚,但从结果看,显然并不顺利。
内外交困之下,普渡孤立无援,最终崩盘。

5

写在最后
在融资已经几无可能的情况下,张涛才迫不得已发了那封“罪己诏”,宣布大规模裁员,“回归商业本质”。
裁员确实能产生奇效,人力成本大幅降低。但毕竟财务窟窿太大,欠供应商的钱,靠裁员节约的资金,基本堵不住。如何走出困境,是张涛面临的难题。
刘元庆也希望普渡能够渡过难关,毕竟那样才有机会收回普渡未结的几十万货款。他帮普渡算了一笔账,如果真如张涛所讲将人员控制到300人,把所有的销售和售后交给代理商,以普渡之前打下的基础,主打利润更高的海外市场,做好交付尽力收回应收款,是能够慢慢实现正向现金流的。
事实上,张涛走得更远,选择了卖掉国内业务。这是普渡不得已,却也是最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也许也是张涛个人痛定思痛、浴火重生的一步。
接盘者为广州的一家代理商,买下业务的同时,债务也一同承担下来。而得以解脱的普渡,将转战海外,毕竟在国内,餐饮机器人暂不盈利,在国外却可以赚钱。
黎百川接触过多家准备进入美国的送餐机器人,认为即便到现在,普渡的产品线仍旧最全,技术也很先进,并非就完全没有机会了。但是普渡和大部分中国品牌出海一样,目前都只是到卖货阶段,长远来看还是要建立本地化支持团队,落实端到端的生态能力,而这种牺牲短期的长远打算,只有公司操盘人有足够眼光和耐力才能做到。关于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欢迎大家加雷峰网海图志代润泽dairunze0429交流。
只做产品,不做直销,也意味着普渡开始反思此前的“过错”。
实际上,普渡之所以经此危机,除了打法上欠考虑以外,更重要的是组织管理的缺位。
投资人韩鑫表示,当组织规模从数百人扩张到数千人时,企业的组织管理发生了本质变化。
每一个部门都堪比以前的公司,整个管理体系、制度建设以及人才梯队的培养,都变得至关重要。如何通过利益分配、制度设计,把整个公司凝聚在一起,是扩大业务版图、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
据他透露,当时擎朗创始人李通在扩张时,曾在朋友圈求助,希望能找到华为、美团之类的资源做管理培训,但最后找到了阿里的某位高管,来给擎朗管理层“上课”。
但对于普渡而言,一年的飞速发展扩张,普渡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组织建设。
并且,张涛和蔡阳春两位创始人的配合也出现了失误:在普渡大规模扩张的时候,没有人出来把控节奏。
普渡的烧钱扩张与当年的美团很接近,据说张涛也曾前往美团“取经”,但以结果论看,普渡学到了美团扩张的一面,却并没有学到扩张时保持克制的一面。
当王慧文带着团队往前冲的时候,背后的王兴能把控好节奏,使得美团大军按照既定的方略前进,而不至于群龙无首。
普渡的问题在于,张涛太过强势,其他人无法有效制约。经此一难,张涛也许在心态和处事风格上也能有所调整,如内部信所说,“化‘危’为‘机’”。
韩鑫表示,企业需要的是保持克制的、渐进性的有序扩张;“超英赶美”式的扩张,虽然能把面子粉饰得如美如画,但如果企业组织能力跟不上,一旦市场生变,就会遭遇扩张的“反噬”。
「理性扩张」,或许是普渡大起大落带给所有创业者们的另一重价值。
而据普渡此前的代理商透露,今年9月,普渡将在美国发布新的清洁机器人,并对此前的产品进行提价。
这意味着普渡“餐饮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的业务战略并未发生动摇,但对自身的市场策略、打法进行了调整。
另外,据刘元庆的新消息,他已经收到货款,并接到普渡的新订单。如此看来,普渡的情况似乎有了新的转机。
这一次,在经历跟斗之后,普渡或许能重振旗鼓,越过山丘。

注:文中高峰、韩鑫、黎百川、黎明、徐绍林、赵永明、林仁、刘元庆为化名。

普渡之外,关于商用机器人还有很多可讨论的话题,比如盈利模式、出海打法等,如果你对此感兴趣,或有不错的观点与行业内幕,欢迎添加作者微信 gaoling9789 讨论。

END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听头条丨美国高铁大败局普渡科技持续裁员,餐饮服务机器人赛道还好吗?|焦点分析第340堂好课|为什么强烈建议你听这堂烧脑的商业模式课?椰树椰汁“低俗营销”背后,是一场国产饮料大败局火速裁员,扩张急刹车,Shopee离盈利还有多久2022加拿大六所热门大学的商业分析硕士详解为什么说“远中近场结合”是更先进的商业模式考编新瓜和易烊千玺爸爸的商业版图真正的商业,不是买卖惊魂周末:巴黎地铁6号线惊现烧焦尸体!这人死得惨...走路也可以打太极在我们"后院"爬山,美食,寻乐子执掌四家世界500强的“中国摩根”谢幕,宁高宁的商业智慧与手段败局复盘:当每日优鲜穿上红舞鞋如何设计一个赚钱的商业模式?坚持“生态第一”的知乎,找到了自己的商业化节奏白云山巨震:虚抬药价事件背后的商业贿赂秋风起,吃货们品尝的不是大闸蟹,而是它背后的商业套路豆瓣小组侵占事件始末: 文学小组还是饭圈阵地?千亿大佬用这1句话,揭示了最残酷的商业真相…最丑女诗人参加食品银行第402堂好课|不要被你的天赋迷惑,贝佐斯的商业新哲学《梦华录》的商业启示录我们怎样批量孕育出一代代的“有缺陷的商业英雄”?明星企业普渡科技大裁员:曾募资超10亿 腾讯红杉是股东这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正在改变我们生活!小马智行「黄金三角」,开启干线物流的商业繁荣周宏骐:所有答案,都藏在你的商业模式里一份来自《经济学人》“不卷”的商业书单 | 夏日E起读洋码头面临大败局:曾碧波承认拖欠债务2亿 曾红极一时硅谷华人创业再获800万美金融资,背后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商业模式写在父亲节前别人裁员它扩张,物流行业又投出一只独角兽梅西落选金球奖,他的商业帝国还稳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