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经济:预期外的波动
导读
7月份宏观数据陆续公布,与今年罕见的高温相比,宏观数据有点降温。
在5、6月经济的复苏中,市场普遍做出了乐观的推断,认为经历过3、4月的经济增长滞缓后,“V”型反弹已经开启。相关部门也做出了积极的预测——在6月份部分宏观数据披露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袁达在7月14日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吹风会上表示,6月份经济实现较快企稳回升。从经济走势看,稳经济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升势头。
7月份大部分数据保持了增长态势,如统计局所言“经济延续恢复态势,运行基本平稳”,但多项指标在增速上出现下滑,比如PMI、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
7月的波动是超预期的。在8月15日,召开的国新办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中,一位来自媒体的提问者点出“工业和消费都低于经济学家的预期,主要是什么原因呢?”
7月份经济数据波动原因是多样的,比如多地疫情散发、南方持续高温,世界经济复苏趋缓。多项数据显示了需求不足仍然是最直接的原因。
制造业PMI指数作为先行指标在7月31日披露,49%的PMI指数已经落入荣枯线之下,较6月下降1.2%。PMI中权重最高的两项: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6月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5.1%和6.2%,这两项数据分别反映了制造业的生产活动和市场需求情况。下降后,两项指数均位于收缩区间。
规上工业增加值在7月保持了增长,但增幅较6月下降0.1%,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较6月放缓了0.7%,多项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同比下降,其中个别项目产量同比增速由正转负。
在PMI调查中,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连续4个月上升,7月超过五成,这意味着有接近一半的制造业企业认为目前市场的需求不足。
基于此,国家统计局认为市场需求不足是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制造业发展恢复基础尚需稳固。
市场需求发生了什么?
7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同比保持了2.7%的增长,如统计局所说“消费市场总体保持恢复态势”,但增速较6月回落0.4%,下滑主要出现在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上,同比增速回落0.4%。
回落的0.4%主因之一是出行类(石油及制品、汽车类)零售增速的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在新闻发布会中解释,出行类零售增速下滑合计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4%。
汽车类是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中的“大宗”,也是6、7月社零增长的主动力,分别贡献了1.3%和0.8%的增长。
得益于针对汽车消费的政策推动以及积存需求,6月的汽车类零售增长13.9%;尽管同比增速较6月有所下降,但7月份汽车类零售总额达到4551亿元,同比增长了9.7%,整体维持近年高位,换句话说,汽车可能已经尽力了。
汽车同比增速能否持续攀升,需要谨慎观察,要推动社零增速的进一步增长,可能还需要更多动力。
固定资产投资是另一个内需的重点,其中的基建投资也是政策的重要抓手。
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19812亿元,同比增长5.7%,比1-6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中,基建投资呈现加速迹象, 1-7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速较1-6月加快0.3%;与此同时,工业投资的增速则呈现放缓的迹象,1-7月增速放缓0.5%,其中,此前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制造业投资增速下降至10%以下。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中,亮眼的制造业投资比全部投资高4.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5个百分点。
下半年投资增速态势如何,一是将取决于制造业投资放缓是否为短期波动;二是将取决于基建投资的增速能否填补制造业投资提振力的减弱。
制造业投资与出口情况关联度较高,因此,下半年的出口增速将影响制造业投资。
2022年7月,出口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6%,比上月加快2.3个百分点,创今年以来单月新高。其中,出口22446亿元,增长23.9%。
这一数据与PMI的一些数据出现了“背离”,7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2.1%,这一指数从去年5月开始就位于收缩区间(50%以下)。
出口增长计算的是出口总金额,数量和价格是两个影响因素,出口量和订单量之间“背离”的一个解释是价格的上涨主导了这一轮出口的增长。7月价格因素对出口总金额的贡献率为75%,数量因素的贡献率为25%。
信达宏观指出,这一轮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由去年的数量主导切换至今年的价格主导。今年以来,出口数量指数走弱,低于出口价格指数。今年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由去年的数量主导切换至今年的价格主导。
随着美联储不断调整加息节奏,下半年的出口价格能支撑多久?价格的变动又将如何影响数量的变化?下半年出口的情形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多家券商宏观团队的预测,3季度的出口依然有增长潜力,但在4季度会出现一定的放缓。
7月是下半年的第一个月,是重中之重三季度的开端,上升势头的略微不稳也提示了这一点:中国经济的恢复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中国经济韧性的展现也需要政策的更多呵护。
如上所述,7月份的投资、消费、出口都展现了中国经济内在的韧性,也支撑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其中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亮眼成绩,比如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金银珠宝类零售增长了22.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了11.5%;但也呈现出一种原有增长动力承压,新的增长动力仍不够强劲的情形。
7月份预期外的波动也来自于这种内在动力更替间的空隙。
短期的波动无碍于中国经济“延续恢复”的态势,也不能说明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出现了何种变化,中国经济韧性依然显著,我们仍然有信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短期波动中所显现的内增动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涉及的众多市场主体和就业人群——在7月PMI指数中,中小企业回落的速度要高于大型企业;1-7月民间投资增速进一步放缓,与国有控股的投资增速差距越拉越大;在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走低的同时,16-24岁城镇青年人失业率持续上升,达到19.9%。
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前提下,继续及时、有力地出台针对需求领域的刺激性政策依然有其必要性,与经济增速相比,呵护和涵养这些象征着中国经济韧性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青年就业群体更为关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