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出生,不重视这个就亏了!盘点新手父母的6个痛点误区(干货)
小爱说:9月20日,爱贝睿《母婴互动》新书发布会上,作者植文老师的直播《如何抓住0-1岁发育黄金期?聪明宝宝的早教指南》充满了育儿干货,带大家直击新手父母痛点误区,让众多家长大呼精彩、意犹未尽。现在,勤奋的小爱已经整理出干货精华啦~快跟着小爱一起来回顾吧~
真正的「为你好」是「我懂你」
现在育儿知识太多了,上班要卷业绩,下班要卷带娃,所以我们面对育儿,只想做最聪明的那个选择。我们什么都想学,想替孩子绕开弯路,给他找一个最短成功的路径。可是,所有人挤爆了的这条路,真的适合孩子吗?
跟其他国家的儿童相比,我国小学生群体的抑郁问题检出率是中等偏高的,而且抑郁问题出现的年龄段正在逐步下移。
为什么呢?在育儿军备赛的大环境下,很多家长无心关注孩子全面的发展,只关注成绩,往往都是孩子的问题浮现了,甚至已经造成严重后果了,才去补救。所以我们要重视,找到不是对家长来说最好的,而是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最适合的科学育儿方法。
宝宝的早教,从出生后就开始了
对宝宝的早教,从出生后就开始了。0-1 岁是最重要的时期,在 0-1 岁之间,要经历多个发育敏感期。除了身高体重,我们还应该关注宝宝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会情绪能力。
「冰山素质模型」是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他将人的素质分类,冰山以上的那些知识、技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积累来获得,容易提升的能力;而冰山以下的各个层次,包括思维认知能力、社会能力、价值观,以及内驱力和动机,这些能力将影响人的长期行为,是不容易提升的能力。
麦克利兰想强调的是,就像漂浮在大海中的冰山,看不见的部分影响才最大。对应到教育孩子,很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技能、行为等这些外在表现的东西,殊不知,孩子的性格、动机、价值观等才最终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我想延伸一下这个冰山模型:比起冰山,养育孩子更像是种一颗树,这棵树会慢慢长大,技能和知识树开枝散叶,最后取得巨大成就。而「树」高重在「根」深,一颗参天大树,一定是根系发达,扎根在沃土中。
土壤是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成长环境,能不能让孩子感到足够安全,足够快乐。这种环境的搭建是需要时间浸润,也是需要父母一开始就做好一个全局观的规划的。
你想做什么样的父母?你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你想让孩子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家庭氛围中?你对孩子未来成长有什么期待?如果你能及时想清楚这些,孩子成长的环境就会更加稳定,内核就会越强大。
而社会情绪和认知的发展则代表健康的根系,孩子有没有稳定的情绪控制的能力,有没有培养出健康的人际关系,有没有高效、科学的思考学习和分析的能力?
「根系」建立好了,有良好的社会情绪和认知能力,有「土壤」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这样的孩子未来才能发展出更高级的能力,有持续发展的动力,能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如何看待宝宝的发展里程碑
当我们心中有了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全局观,再来看宝宝 0-1 岁的发展里程碑,可能就更少焦虑,更加游刃有余。
很多家长生完孩子,就到处搜索宝宝的认知发展里程碑,到底几个月会追视、几个月会抬头、几个月会坐,几个月开口叫爸爸妈妈才是正常的?我家孩子到月龄了还不达标是不是有问题啊?
当我们有了育儿全局观,我们知道,「叫妈妈爸爸」这些都是冰山之上的技能,而培养稳定的心理内核、培养综合的认知能力才是是冰山之下的东西。
我们在母婴互动这本书里面,详细涵盖了能够促进孩子认知发展、社会发展的4大主题,大运动发展 、精细运动、认知和语言发展、社会情绪发展,并且细分出了 23 项更加细致的训练,0-1 岁大脑发育的要点都在这里了。
所以当你发现你家孩子3月龄俯卧时不会抬头,8月龄不会独坐,不要过度担心,这不代表孩子就「运动发育迟缓」,这只是给了家长一个预警,平时带孩子是不是保护过度啦,所以孩子缺乏锻炼了。只要根据书里面的活动示意图,带着孩子练习就可以。
新手父母的痛点误区
除了关于发展里程碑的问题,我还搜集了一些新手父母经常面临的痛点误区:
1. 宝宝哭了,抱还是不抱
宝宝刚出生,父母的第一个疑问就出现了,宝宝哭了,抱还是不抱?抱多了会不会宠坏他?抱少了宝宝会不会缺乏安全感?
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大树模型,安全感是最底层的关系到孩子心理内核的需求。6 个月之前,我们怎么宠宝宝都不会把他们宠坏,因为那个时候,宝宝的思维还没有高级到利用假哭来指使别人。
宝宝6个月之前,饿了困了或者周围任何一点新的变化等都会让他们哭,这时候宝宝的啼哭通常都是生理或者生活需要,是真实的信号。所以这个阶段宝宝哭泣,父母如何应对才是问题的关键。
父母要学会及时、恰当地满足宝宝的需要。学会识别宝宝是饿了,困了,感到不安了,肠绞痛了……不但要会识别,还要学会灵活的应对方法,不一定是宝宝一哭,就马上把宝宝抱起来,还可以用各种方式给宝宝回应。比如跟他讲话、唱歌、抚摸他的皮肤等等,只要你懂得对宝宝的需求,发回「我懂的我看到了」的信号,就可以安抚到宝宝。
所以,对待 0~6 个月宝宝,要及时、稳定地回应和安抚。婴儿就是通过妈妈迅速、稳定、重复的行为来认识自己和妈妈的关系,建立对妈妈的安全依恋,进而建立对外部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
当然,宝宝的哇哇大哭非常让父母们心烦。不要担心,在宝宝人生开始的最初 6 个月,父母对宝宝哭声反应及时,能揣摩出他们需要什么并给予比较恰当的满足,慢慢的孩子就知道不必大声啼哭来吸引父母。而且这些得到及时安抚的宝宝,常常和父母有更好的依恋关系,将来更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人际关系也比较良好。
等到孩子半岁后,依恋关系建立,宝宝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增强,就可以用简洁的指令或者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来应对宝宝的哭闹。前提是爸爸妈妈要了解自己的宝宝,最喜欢什么玩具,最喜欢干什么事情,最吸引宝宝注意力的是什么。
比如我们家宝宝,我们知道他喜欢蒸汽火车,看到他情绪发作了,不等情绪升级就会及时转移他的注意力,「嘘嘘,你听到火车呜呜的声音了吗」「妈妈好像看到那边有蒸汽飘出来,我们看看是不是有火车过来了?」
等到宝宝两三岁,还可以教他认识生气、悲伤等等基础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 追视追听
为什么追视追听这项能力对于宝宝来说这么重要?追视追听在学龄前孩子的认知发展中可以无穷延伸,是非常重要和基本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90% 父母抱怨过自家娃注意力分散、粗心,「看书就是快快翻页匆匆瞥一眼」、写作业粗心,不认真审题。很可能就是没有把生命最初的「追视」能力运用好。追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学习能力的入门,它让小宝宝开始意识到,听到、看到、才记住,一切学习的途径都是眼耳并用。
这样重要的一个能力,不该只是停留在小婴儿层面,而是应该不断强化、巩固、提高难度,自始自终贯彻在学龄前孩子的认知启蒙中。
《母婴互动》这本书也非常重视追视追听能力的培养,有详细到三种不同情况的图文讲解,还会分析当宝宝听到声音,没有特别反应时候可能的两种原因以及应对方案,书里面都有涉及。
3. 何为适当刺激
模仿是一种强大的学习手段。认知发展心理学家梅尔佐夫是研究婴儿模仿能力的专家。早在 1977 年,梅尔佐夫就在顶级期刊《Science》上面发表了关于他对新生儿模仿能力的研究。
梅尔佐夫发现,刚出生 2~3 周的婴儿,能够面对面模仿出成年人所做的面部表情,如伸舌头、张大嘴和嘟嘟嘴。
梅尔佐夫认为模仿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宝宝通过模仿学习和探索世界,发展认知能力。模仿能帮助宝宝学会共情他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模仿能力可能与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有关。当你看到别人受伤时,你也会感到疼痛,这是因为你的镜像神经元能「镜像」地反映出他人的神经脉冲模式。
那么,如何更好地激活宝宝的镜像神经元呢?早期是通过父母跟宝宝的模仿互动,有句话叫作「妈妈的脸是镜子的前身」。
请大家看这张图片,当宝宝望向妈妈的时候,你认为她看到了什么?
请注意理解这段话:首先我们看到宝宝在微笑,这个时候妈妈同步把宝宝感受到并模仿的微笑返还给宝宝,于是宝宝从妈妈的脸上看到了微笑,进而确认了自己在微笑。也就是说,当宝宝看向妈妈的时候,他看到的其实是镜像中的他自己。
为了更好地激活宝宝的镜像神经元,我们可以多与宝宝进行模仿互动。比如,宝宝跌倒了大哭,你可以先模仿他的表情,然后接纳他的情绪,抱抱他、安慰他。这有助于宝宝的情绪调节和社交发展。
从另一种视角来看,家长也能反过来利用宝宝的模仿能力,利用榜样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修正」宝宝的行为。
家长和孩子的情绪是互相影响的。对宝宝冷漠或经常表现出消极情绪的家长可能对宝宝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家长应该对宝宝多点耐心,多表达积极的情绪和爱,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家庭环境,这样宝宝也会更加开心、积极。
6. 依恋理论
依恋关系理论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简单说,依恋描述的是婴儿与母亲之间的紧密关系。
先说说弗洛伊德。他认为,0-1岁的孩子,所有的需求都集中在口上,比如吸吮和吃。他强调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重视「口欲」的影响。这种观点曾经很流行,导致很多家长忽视了与孩子的亲密联系。
直到约翰·鲍尔比提出孩子跟母亲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这才是最重要的。
宝宝出生第一年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是性格成长的基础。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够建立内心的安全感,能帮助孩子建立内心的安全感,更有自信、自尊。而且安全型依恋关系能让孩子更独立,而内心不稳定的孩子,往往总是处于不安的状态,总是觉得会失去妈妈,会很难独立。
那么,怎样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呢?关键是,孩子不能长时间被单独留下。他们需要有稳定的照顾者,最好是父母或祖父母等其他熟悉的人。而且,这些照顾者自己也应该是安全型的,不经常焦虑。
依恋关系中最关键的阶段是孩子半岁之后。在这个时期,孩子首先会对主要照料者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同时也会开始经历分离焦虑,也就是一旦妈妈不在视线范围内,他就会变得非常不安,大哭大闹。
虽然这对家长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烦恼,但实际上,这是个好现象。这表明孩子在认知和情绪水平上都有了成长,所以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当孩子达到一岁半到两岁时,这种分离焦虑会逐渐减轻。
在《母婴互动》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中,专门讨论了依恋关系,并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和游戏,帮助宝宝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分离焦虑。
小 结
🔥爱贝睿🔥
黄金 1000 天
▼ 超值特惠▼
劲减1000-2000元
宝宝出生后的 1000 天,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有没有专业系统的早教课程,能在家对宝宝进行科学早教?有没有专业测评,能定期给宝宝进行科学评估?有没有专业指导,能针对宝宝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孩子成长从来不等人!爱贝睿历时 1 年研发,精心打磨设计的黄金1000天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推出近两年的时间里已有上百个家庭和宝宝受益!为感谢各位爸爸妈妈的支持,值《母婴互动》新书上市之际,黄金 1000 天超值特惠~现在成为会员,还将额外赠送爱贝睿文库新书《母婴互动》3 本!活动限时开启,即刻加入黄金 1000 天,给宝宝一个更好未来~
黄金1000天,抓住大脑发育关键期
黄金1000天,抓住大脑发育关键期
黄金1000天,抓住大脑发育关键期
👇 黄金1000天,抓住孩子大脑发育关键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