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折时刻,纺织行业如何打造“新韧性”
“挺着”是江苏常熟的一家小型工厂的主题词。
“我们跟其他老板聊天,这两年能维持下去就能继续做下去。”老板李国辉对我们说道。
这家叫旭捷的小工厂的基本情况是:产品为无纺布,员工数量9人,4个普工、4个技工、1个财务,每年花40万租了一个2000平米的工业园厂房,拥有2条生产线。
相较之下,苏州的工厂新合佳针织服饰已经做得更深了一些,其公司员工45个左右,最近两年的年营收在1300万元到1500万元左右,净利润维持在10%—20%。
我们问老板冯其峰怎么做到的,他说:一个是质量,一个是交期。“保质量、保生产、保交期,把这三个主要抓住,那基本上客户满意了。”说到质量,他有二十多年的行业经验。
可见,虽然行业整体形势不佳,但仍有一些中小微企业似乎可以凭借着经验、努力和勤奋,保持相对稳健的发展水平和利润收入。
他们对未来的预期也比较务实,“现在想就是安稳一点,保持现状”,但考虑未来形势乐观便扩大生产,这是冯其峰的看法。此外,也不乏有更乐观的心态,主要得益于部分细分赛道的增长前景。
“(观察市场)内衣、内裤的更换频率比以前要高了。一线城市已经普及了,二三四线城市到农村以后都会普及。”上述汕头的内衣裤领域的头部企业董事长说道。
如果从企业自身角度观察,李国辉、冯其峰身上似乎没什么独门秘诀。一样的草根出身,李国辉已经叙及,冯其峰一线工人出身,早期创业投入不到10万块钱。一样的靠砸时间和力气,拼杀出一条路子。
改革开放四十五年来,中国一跃成为制造业“世界工厂”和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以及第一大网购市场,需求和制造的交替膨胀,让中小企业也有空间找到自己的机会。
落到具体的地方,就是匹配这一趋势的产业集群。江苏是纺织服装业大省,连续36年产业总量全国第一,其中常熟、苏州吴江区、江阴是重镇,均有千亿级纺织服装生产基地。
冯其峰的感受是,苏州纺织业发达,竞争较激烈,但同时也有利于拉动企业与时俱进。“老的器材用3年就跟不上节奏了,更新跟手机一样。这些年质量标准最起码提升了20%—30%。”
汕头的纺织服装产业也超千亿规模,汕头服装头部企业广东凯迪服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马庆渲的话比较典型。“很多是小厂家,与我们‘做互补’,他们没有品牌、销售渠道,贴我们牌、走我们渠道,这是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是我们提供版式、样品、面料,他们只做加工。”他告诉我们。
与此同时,另一方面,当地相关产业人才资源较丰富。“有的工人跟我估计也有15年以上,正常都是七八年以上。”以至于挖人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人如果别人给的工资高,他就走了。”他说。
提起未来,许多行业声音对中小微企业如何打造“新韧性”充满关注。比如,以下是我们在汕头、杭州等地调研收集的部分纺织业企业家声音:
1. 国内企业着力于性价比的竞争模式与传统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可能已经到达极限。广东凯迪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庆渲表示:“现在产业链之间的合作模式接近极限了。比如我们现在已经要求每一个合作工厂就做某一个品类,必须把产品的性价比做到极致,否则没有竞争力。”
2. 新渠道、新流量、新技术将传统商业模式的流量和市场吞噬殆尽。广东百利安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勇标坦陈:“销售渠道已经被线上多渠道分散、分化,对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造成挑战。”“传统落后产能,长远看要被现代先进产能取代。”一位总部在杭州的国际化纺织企业创始人如是说道。
基于以上背景和现状,以下是我们综合调研总结的主要破局方向:
▶▷首先,企业应该专注于细分的、独特性的企业赛道和产品定位。具体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己能做的、小而美的产品定位,深挖下去。其中包括了原料、技术、人事组合、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模式、服务场景等丰富的可创新空间。
▶▷其次,从整个产业集群、产业链着眼,找到更有利的、更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位置。比如,在产业集群扮演一个较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与上下游的龙头或非龙头企业相互呼应,相互支撑。
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终身教授李平认为德国、日本等产业集群可以作为参考:德国制造业体系中有大量小而美的企业,它们相互直接竞争的程度较低,更多是高度差异化、各有所长的,以及相互配合、利益共享的。
▶▷第三,从科技视角出发,企业应该抓住数字化转型的不可逆潮流。不久前,小巴调研了两家杭州的纺织业数字化代表性企业,它们分别是国内最早转型3D虚拟设计的服装企业和国内最前沿的3D虚拟设计软件的开发企业。
这一技术可以使得传统的国内服装企业与外贸客户的前期的产品沟通时间大为缩短,双方在线上采用3D虚拟设计软件共同参与设计并敲定服装款式,再打样寄送最后修改确认,从传统的两周时间缩短到八个小时。其未来的潜力还在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线上一条龙合作,充分实现降本增效。
▶▷最后,从全球化视角出发,企业应该适时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这方面已经诞生TikTok、SHEIN、Temu等代表性大型企业。前不久,我们在绍兴也发现一家国际知名的小型印花企业,企业只有65个人,但在锦纶印花技术领域全球领先,客户包括了加拿大鹅、Lululemon、日本东丽、北面等国际大牌,以及巴黎奥运会,发展相当稳健,充满前景。可见小微企业也可以适度国际化发展。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是社会吸纳就业的主力,是经济活力的晴雨表、温度计,应该着力聚焦重视、助力排忧解难。纺织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经济,活跃着无数个李国辉、冯其峰们,他们的生存发展关乎整个产业,关乎你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